《林木种苗质量检验》.ppt_第1页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ppt_第2页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ppt_第3页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ppt_第4页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 概论2013 09 26 一 对检验结果的作用与应用1 种子检验结果的作用测定种批物理和生物学特性 评价a在进行造林计划前需对储备种子情况作出评价b林业主管部门了解国家 省地县的种子质量情况c种子商希望了解其商品品质如何 以便制定价格d育苗工作者需要确定单位面积苗床的播种量 a贮藏 种子活力或质量越差 说明该种批的贮藏潜力可能越低 因此应尽可能减少贮藏时间 马上播种 而活力较高的种子 可以贮藏一段时间 b损伤 如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种子在加工时受到严重损伤 应尽快播种 c休眠 如果是因为种子具有深休眠而发芽率低 则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层积处理 2 检验结果的应用 3 检验规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l提供正确测定种子样品品质的方法l使不同检验室 不同检验人员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l尽可能使检验室的结果与播种价值联系起来l尽可能缩短检验工作的时间l使检验工作能按最优化的方式进行 二 规程的构成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属于强制性标准 2000年4月1日实施 国家标准类型与表示 国家强制 GB2772 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行业 LY T10000 1991容器育苗技术国家推荐 林木采种技术GB T11619 1996 三 种子检验操作程序与内容分为抽样 检测和结果报告三个部分种批 初次样品 混合样品 送检样品 试验样品 保留样品 指标测定 质量证书抽样部分种批的抽样程序实验室分样程序 净度分析发芽测定生活力的生化 物理测定优良度测定检测部分种子健康状况测定含水量测定重量测定软X射线测定容许误差结果报告样品质量检验证书种批质量检验证书 标准的范围对象 生产者 经营管理者 使用者环节 种子采收 调运 播种 贮藏 国内外贸易2引用标准GB7908 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 T8170 1987数值修约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 四舍五入 遇五奇进偶不进 不许连续修约四舍五入 拟舍弃数字是5 则进一位 即保留的末位数字加1 奇进偶不进 拟舍弃数字是5 后面没有非零数字 则要视被保留的末位数字 奇数则进 偶数则舍 不许连续修约 应在确定修约位数后对拟舍弃数字一次修约 如 98 124 98 12 四舍 5 4567 5 457 五入 83 501 84 五入 65 5 66 奇进 58 5 58 偶不进 15 4546 15 不连续修约 3 抽样通过样品的检验评定种批品质抽样是从大量的种子中 随机取得一个重量适当 有代表性的供检样品 样品应由从种批不同部位随机扦取若干次的小部分种子合并而成 然后把这个样品经对分递减或随机抽取法分取规定重量的样品 不管哪一步骤都要有代表性 3 1几个定义3 1 1种批具备下列条件的同一树种的种子 a 在一个县范围内采集的 b 采种期相同 c 加工调制和贮藏方法相同 d 种子经过充分混和 使组成种批的各成分均匀一致地随机分布 e 不超过规定数量 重量超过规定5 时需另划种批 3 1 2初次样品从种批的一个点上取出的少量样品3 1 3混合样品从一个种批中抽取的全部初次样品合并混和而成的样品 3 1 4送检样品送交检验机构的样品 但数量不得少于表A规定的最低量 见3 3 3 3 1 5测定样品从送检样品中分取 供作某项质量测定用的样品 3 2种批的抽样程序3 2 1原则3 2 1 1抽样人员和方法 要由受过抽样训练具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抽样 3 2 1 2抽样前 抽样人员在抽样前应查看所有容器都必须具备标签并标记种批号 种批各容器或各部分的排列应便于抽样 3 2 1 3抽样时 种批必须充分混拌均匀 如果种批很不均匀 应拒绝抽样 直至重新混和均匀后再抽样 3 2 2初次样品的抽取 随机原则从每个取样的容器中 或从容器的各个部位 或从散装大堆的各个部位扦取重量大体上相等的初次样品 种批 初次样品 混合样品 送检样品 3 2 3送检样品的重量3 2 3 1净度测定样品一般至少应含2500粒纯净种子 送检样品的重量至少应为净度测定样品的2 3倍 大粒种子重量至少应为1 000g 特大粒种子至少要有500粒 详见附录A 表A中未列树种 可根据千粒重参照表中相近树种确定 3 2 3 2检验机构收到的送检样品少于规定数量时 应通知送检单位补送 确因种子价格昂贵或其它原因少于规定数量时 应在质量检验证书上注明 送检样品重量仅克 不符合规程要求 3 2 3 3送检样品要按种批做好标志 防止混杂 3 2 4送检样品的发送送检样品用木箱 布袋等容器密封包装 供含水量测定和经过干燥含水量很低的送检样品要装在可以密封的防潮容器内 并尽量排出其中空气 种子健康状况测定用的送检样品应装在玻璃瓶或塑料瓶内 送检样品必须填写两份标签 注明树种 检验申请表 见附录C表C1 编号和种批号 一份放入袋内 另一份挂在袋外 送检样品要尽快连同检验申请表寄送种子检验机构 3 3实验室的抽样方法测定样品的取得 测定样品应对送检样品有最大的代表性 测定样品的数量应略多于规定数量 取得测定样品的方法是将送检样品充分混合并反复对半分取 送检样品 测定样品以下两个方法可以选用四分法和分样器法 3 3 1四分法a光滑清洁的平面b重复纵向 横向混合4 5次c将种子摊平成正方形 厚度不超过10cm 5cm 3cm d用分样板沿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 取两个对顶三角形e直到取得略多于测定样品所需数量 3 3 2分样器法适用于种粒小的 流动性大的种子 两份种子重量相差不超过两份种子平均重的分样前先将送检样品通过分样器 使种子分成重量大约相等的两份 如超过5 应调整分样器 分样时先将送检样品通过分样器三次 使种子充分混合后再分取样品 取其中的一份继续用分样器分取 直到种子缩减至略多于测定样品量为止 3 4样品保存3 4 1种子检验机构收到送检样品后 要从速进行检验 一时不能检验的样品应存放在凉爽 通风良好的室内或冰箱中 检验机构对样品发生的劣变不承担责任 3 4 2为了便于复验 送检样品自发证之日起要放在适宜条件下保存4个月 使种子品质的变化降至最低限度 供测定含水量和测定种子健康状况的送检样品 检验后不必保存 净度分析4 1目的1 净度分析测定供检样品中纯净种子 其它植物种子和夹杂物的重量百分率 据此推断种批的组成 4 2原则将测定样品分成纯净种子 其它植物种子和夹杂物三个组成部分 并测定各部分的重量百分率 样品中所有植物种子和各种夹杂物 应尽可能加以鉴定 样品中含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种难以区分时 允许只填报其属名 符合纯净种子定义的该属的全部种子均为纯净种子 4 3定义4 3 1净度测定样品中纯净种子重量占测定后样品各成分重量总和的百分数 4 3 2纯净种子送检者陈述的种或分析中发现的主要种 包括该种的变种和栽培品种 的种子 是完整的 没有受伤害的 发育正常的种子 发育不完全的种子和不能识别出的空粒 虽已破口或发芽 但仍具发芽能力的种子 4 4 3其它植物种子分类学上与纯净种子不同的其它植物种子 4 3 4夹杂物a 能明显识别的空粒 腐坏粒 已萌芽因而显然丧失发芽能力的种子 b 严重损伤 超过原大小一半 的种子 和无种皮的裸粒种子 c 叶片 鳞片 苞片 果皮 种翅 壳斗 种子碎片 土块和其它杂质 d 昆虫的卵块 成虫 幼虫和蛹 4 3 5粘滞性种子由于结构或质地上的特点这类种子可分为 a 容易相互粘附或容易粘附在其它物体 如包装袋 分样器等 与其它植物种子上 b 不易被清选 混和或扦样 加工 调制 如果全部粘滞性结构 包括粘滞性杂质 占一个样品的1 3或更多 就认为该样品是有粘滞性 例如冷杉属 落叶松属 云杉属等都是有粘滞性种子 应用容许差距时 应当使用粘滞性种子栏的容许误差 4 4程序4 4 1测定样品a 重型混杂物的分离 送检样品中若混有与供检种子在大小或重量上明显不同且严重影响结果的较大或多量的夹杂物时 要在样品称重后 分取测定样品前 进行必要的清理并称重 粗选 用经过粗选后的送检样品分取测定样品进行净度测定 b 净度分析用的测定样品的最低量见附录A表A规定 除种粒大的至少为500粒外 其它树种通常要求至少含有纯净种子2500粒 c 测定样品可以是按附录A表A规定重量的一个测定样品 一个全样品 或者至少是这个重量一半的两个各自独立分取的测定样品 两个 半样品 必要时也可以是两个全样品 d 为使百分数可以计算到一位小数 样品的总体及其各个组成成分的称量精度要求见表1 e 用称量发芽法检验时 不必测定净度 遇有大的杂质 可按a 处理 表1净度分析样品的总体及各个组成成份的称量精度 引自1993年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表 测定样品重 克 称量至小数位数全样品 半样品 全样品或 半样品 及其组成 1 0000以下41 000 9 999310 00 99 992100 0 999 911000或1000以上0 4位数原则 不考虑小数点 一共是4个数字 4 4 2分离测定样品称重后 按将其中各种成分分离 分别按表1要求的精确度称量 填入附录C表C2 4 5结果计算4 5 1容许误差 全样品的原重减去净度分析后纯净种子 其它植物种子和夹杂物的重量和 其差值不得大于原重的5 否则需重做 例 原重99 23g 纯净种子90 35g 夹杂物6 98g原重的5 为 5 01g原重 纯净种子 夹杂物 1 90g 5 01g净度 91 05 91 0 4 5 2用两个 半样品 时 每份 半样品 各自将所有成分的重量相加 如果同原重量的差距超过原重量5 需再分析两个 半样品 4 5 3分别计算两个 半样品 或两个全样品每个成分的重量占各成分重量之和的百分率 至少保留两位小数 检查两份全样品 两份 半样品 每个成分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否超过容许差异 如果各个成分均在容许范围之内 可以计算并在质量检验证书中填报每个成分重量百分数的平均数 任何一个成分的分析结果超过了容许差距 均按以下程序处理 4 5 3 1在使用 半样品 的情况下 再分析一对 半样品 但总共不必多于四对 直至一对 半样品 各成分的差距均在容许范围之内 将成分的差异超过容许差距两倍的成对样品舍去不计 根据其余各对的数据计算各个成分的百分数的平均值 例 第1次测定89 1 83 9 相差5 2 第2次测定89 6 86 8 相差2 8 净度为4个数据的平均 87 35 87 4 4 5 3 2在使用两份全样品的情况下 再分析一份样品 只要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异未超过容许差距的两倍 就取这三次分析的平均值填报 如果其中有的结果显然是由于差错而不是随机样品误差引起的 则将错误的结果舍去不计 例 两次测定75 6 83 9 相差8 3 第3次测定76 2 则结果为3次平均 78 567 78 6 4 5 4计算方法4 5 4 1测定样品的净度用 1 式计算 纯净种子重净度 100 1 净种子重 其它植物种子重 夹杂物重4 5 4 2送检样品先行清理的净度用 2 式 3 式计算 送检样品除去大型杂质后的重量送检样品净度 100 2 送检样品重净度 送检样品净度 测定样品净度 3 4 5 4 3其它植物种子的重量百分数和夹杂物的重量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与纯净种子重量百分数 即净度 的计算方法相同 4 6结果报告净度分析中各个成份应计算到小数二位 在质量检验证书上填写时按GB8170修约到小数一位 成分少于0 05 的填报为 微量 若成分为零时用 0 0 表示 测定样品各成分总和必须为100 总和是99 9 和100 1 时 可从百分率的最大值 通常是纯净种子部分 中加减0 1 如修约值超过0 1 应核查计算有无差错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 19991999 11 10发布2000 04 01实施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定义 分级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木 不适用于容器苗和温室中培育的苗木 2 定义 苗木质量 苗木在其类型 年龄 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实现造林目的的程度 苗木种类 依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的苗木群体 如播种苗 插条苗 插根苗 移植苗 嫁接苗等 苗龄 苗木的年龄 从播种 插条或埋根到出圃 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 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 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 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 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 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 称几年生 如 1 0表示1年生播种苗 未经移植 2 0表示2年生播种苗 未经移植 2 2表示4年生移植苗 移植1次后继续培育2年 2 2 2表示6年生移植苗 移植2次 每次移植后各培育2年 0 2 0 8表示1年移植苗 移植1次 0 5 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 未经移植 完成1 2年生长周期 1 2 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 插根苗或嫁接苗 1 2 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苗 插根苗或嫁接苗 注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 插根苗或嫁接苗在原地 床 垄 根的年龄 例2 3 1 一批苗木 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 用同一批繁殖材料 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 称为一批苗木 简称苗批 一个苗批的苗木数量决定苗木质量测定时的抽样量 地径 苗木地际直径 播种苗 移植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 插条苗和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 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量取地径时 应使游标卡尺的两个脚尽量少挤压苗木 还要保持相同力度 在所有形态指标中 地径是反映苗木质量最好的指标之一 地径与苗木根系大小和抗逆性关系紧密地径与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量成正比 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就不再是影响成活的限制因子 栽植情况和环境条件过分粗大的苗木也不利于起苗 包装 贮藏 运输和栽植 同时成本也更高 苗高 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 最直观 最容易测定就单株而言 苗高反映出叶量多少 体现光合能力和蒸腾面积大小 能反映苗木生长量 有些高的苗木造林成活率比矮苗还低 造林后 较大苗木的地上部分蒸腾量大 失水严重 小根系所吸收的水分满足不了地上部分的需求 使水分失调而死亡 过高会影响苗木成活率 过低会影响苗木生长量 根系长度和根幅 起苗修根后应保留的根系长度和根幅 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 不仅具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支持地上部分的功能 还能进行合成 代谢等生理反应 造林后苗木能否顺利生根是决定其能否成活的关键 根系长度是从根基部靠近地表处量至根端的自然长度 在控制起苗深度上有重要意义 根幅是从主根基部靠近地表处量至四周侧根的长度 是起苗时应保留的侧根幅度 在控制起苗宽度上有重要意义 两个指标在反映苗木须根状况方面有明显缺陷 I级侧根 直接从主根长出的侧根 与侧根重量关系密切苗木越大 质量等级越高 要使其达到相同水平造林成活率所需侧根数量越多 苗木造林后水分平衡的需要能较好反映苗木须根状况和造林成活率 又简便易行 在生产上能广泛应用 苗木质量评价的其他指标 苗木重量 干重或鲜重干重不受含水量控制 数据稳定 可靠 是反映苗木生物量积累状况的最主要指标 耗时 毁灭性 与地径密切相关 与成活率和幼树生长关系类似 高质量的苗木必需有足够的生物量以供生长 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平衡才能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的需要 苗木质量评价的其他指标 高径比 苗高与地径之比直接反映了苗木高度与粗度的平衡关系 是反映苗木抗性及造林成活率的较好指标 高径比大 说明苗木又高又细 苗木抗性弱 造林成活率低 反之 说明苗木又矮又粗 苗木抗性强 造林成活率高 对容器苗尤为重要 因为容器苗容易出现细而高的现象 苗木质量评价的其他指标 茎根比 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比 干重或体积 反映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关系 苗木水分和营养状况的收支平衡 广泛重视 与造林效果的关系与苗木大小有关 大苗 径根比越小越好 与造林后幼林的生长关系不密切 苗木质量评价的其他指标 质量指数 QI 苗木总干重 g 苗高 地径 茎干重 根干重 越大越好单个指标只反映苗木的某个侧面 而苗木各部分的协调和平衡对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又十分重要 苗木质量评价的其他指标 顶芽大小和有无是反映苗木质量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一些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 如油松 云杉等 发育饱满而正常的顶芽是合格苗的一个重要条件 芽内原生叶的数量越多 苗木的活力越高 造林后的生长量越大 而芽内原生叶的数量取决于芽的大小 顶芽越大 苗木质量越好 对大多数阔叶树而言 顶芽有无对苗木质量影响不大 苗木质量评价的其他指标 苗木水分状况水分是维持苗木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一切生命活动必须在水的参与下才能正常进行 缺水会对苗木的解剖 形态 生理 生化等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会影响呼吸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 损伤细胞膜的结构 改变酶活性 轻度 引起气孔关闭 光合作用减弱 重度 会破坏光合器官 苗木水分状况和苗木质量密切相关 造林后苗木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分失调 指标有根系含水量 水势 P V曲线等 苗木质量评价的其他指标 苗木矿质营养状况至少16种营养元素参与苗木生长和发育 来自大气和水 碳 氢 氧 6种大量元素 氮 磷 钾 钙 镁 硫 7种微量元素 铁 锰 铜 锌 硼 钼 氯等 任何一种元素的不足都会组成苗木生长不良 过剩会对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毒害作用 测定苗木体内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 与标准含量做对比 可对苗木生长状况 苗木质量进行评价 苗木抗寒性 抗旱性 N P K平衡 成活率 幼林生长 苗木质量评价的其他指标 苗木碳水化合物含量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部分用于呼吸和生长 另一部分则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贮藏于苗木体内 是苗木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 为生长提供能量和原料 从起苗到栽植后能进行光合作用之前 苗木靠其体内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来维持生长和呼吸 越冬 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此外 苗木根系浸出液电导率 苗木脱氢酶活性 TTC 3分级要求 3 1苗木等级见附录A 标准的附录 3 2合格苗木以综合控制条件 根系 地径和苗高确定 3 3综合控制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为不合格苗木 达到要求的以根系 地径和苗高三项指标分级 3 4综合控制条件为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 苗干通直 色泽正常 萌芽力弱的针叶树顶芽发育饱满 健壮 充分木质化 无机械损伤 3 5分级时 首先看根系指标 以根系所达到的级别确定苗木级别 如根系达I级苗要求 苗木可为I级或II级 如根系只达到II级苗的要求 该苗木最高也只为II级 在根系达到要求后按地径和苗高指标分级 如根系达不到要求则为不合格苗 3 6合格苗分I II两个等级 由地径和苗高两项指标确定 在苗高 地径不属同一等级时 以地径所属级别为准 难理解 苗高分级 4 检测方法 4 1抽样4 1 1起苗后苗木质量检测要在一个苗批内进行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按表1规则抽样 苗木株数检测株数500 1000501001 1000010010001 5000025050001 100000350100001 500000500500001以上7504 1 2成捆苗木先抽样捆 再在每个样捆内各抽10株 不成捆苗木直接抽取样株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