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列各项对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 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3.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4.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改革A. B. C. D.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6.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8.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9.战国策 秦策一中:“(公元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鞅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说惠王”之“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10.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推进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是( )A.明确规定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居 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 D.燔诗书而明法令11.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 )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 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 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12.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13.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14.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衣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兴盛1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1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1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梭伦按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享有相应权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B亚历山大二师签署“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凯末尔下令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标志着土耳其的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D甘地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A.AB.BC.CD.D18.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19.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20.关于李悝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改善了吏治,消弱了旧贵族的特权“废沟洫”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强调法制的作用创建了武卒A. B. C. D. 21.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是黄河流域长期战争,政府手中掌握大量荒地宗主督护制度的实行,政府控制许多劳动力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的严重短缺长期的战乱使中原地区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A. B. C. D. 2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 遵循先代旧制 B. 因时进行变革C. 加强思想控制 D. 强化专制统治23.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 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 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 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24.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5.清人洪亮吉在其文集中曰:“春秋时,列国皆用同姓,惟秦不然。”据他统计,秦国自孝公以来共引进了53名外国人才,这些人才对秦的发展和壮大直至最后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据此可知秦国( )A.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C.历来重视招揽人才 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 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材料四 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R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27.材料雅典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竟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田为负债而被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比较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的异同点。(2)对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28.材料明制凡鞫重囚大案,必须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会审,谓之三法司会审。洪武时确定会官审录制度,令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六科、通政司、詹事府等部门的官员到场审录,以后形成制度化。另外,刑科给事中还把握了死囚的终审环节,对于已经判处死刑的罪囚,行刑前还须经刑科最终复核。在地方上,提刑按察司为省级执法机构,同时朝廷派出的各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要参与地方要案的审理。府、县由知府、知县负责审理案件,但要受到监察机关的严密监督。总之,从中央到地方一切重大要案的审判,台谏官都要参与,“凡有疑狱,必力争不已”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刑审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刑审制度。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D2.C3.C4.C5.B6.C7.D8.D9.A10.A11.D12.B13.C14.D15.C16.B17.B18.D 19.D20.D21.C22.A23.A24.B25.C26.(1)因素:贫富差距;债务奴隶制;社会矛盾尖锐(或统治危机)。(2)措施: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制度)。创新: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目的:打破贵族特(专)权。(3)含义:梭伦改革既限制也保护了贵族的利益;梭伦改革具有折中性(中庸性)。27.(1)同:目的都在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性质都是奴隶主阶级为稳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异:德拉古侧重于用严酷的法律制裁债务人和平民,以稳定秩序;梭伦改革侧重于改善债务人和平民的经济地位,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以缓和矛盾。(2)评价:两次改革都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德拉古的改革刑罚残酷,使得平民反贵族的斗争更加激烈;梭伦改革运用中庸手段缓和矛盾,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8.(1)三司相互牵制;形成制度化;审判程序严格;谨慎对待死刑;加强对地方监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蛋糕小作坊管理办法
- 象牙树栽培管理办法
- 计划达成率管理办法
- 规划设计招聘管理办法
- 装修工人安全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需要盖章么
- 贸易企业入仓管理办法
- 2025年剥绒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CNJ202型低压甲醇催化剂合作协议书
- 营运车辆养护管理办法
- 2025年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公交交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标准)仓库退租协议书
- 初级健康照护师课件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
- 食材库房防霉防潮卫生管理措施
- 腹透患者的饮食管理
- DB3309∕T 114-2024 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技术规范 涉海地区
- 浙菜介绍课件教学
-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财务部实习生聘用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