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卧龙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东临沂市卧龙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东临沂市卧龙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东临沂市卧龙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山东临沂市卧龙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供应/供职 桂冠/冠心病 横暴/横征暴敛 B.杉木/潸然 辟易/辟邪说 差劲/差之毫厘C.匡正/诓骗 轴心/压轴戏 露面/藏头露尾D.漩涡/旋风 胚芽/毛坯房 量力/量体裁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详 凑合 临界点 披沙捡金B.膨胀 冒然 水蒸气 别出心裁C.博弈 赋予 百叶箱 真知灼见D.就绪 收讫 荧火虫 平心而论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经过细致的摸查暗访,焦作警方彻底捣毁了生产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黑窝点”, 了大量的生产原料和上千件成品。要积极鼓励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 ,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不要逃避和 ,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应担负的责任,我们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畏惧。A.扣压扶持推托B.扣押扶持推脱C.扣压扶植推脱D.扣押扶植推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面上看,“傍洋品牌”是国内乳业的无奈之举,而实质上,却是国内乳业作茧自缚,咎由自取。 B.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C.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D.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 将迅速崛起。 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青 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预先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C.这一次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社会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谁又敢保证乞讨儿童这样的悲剧 不会再次上演呢? D.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lO亿元用于奖 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题。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6.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7.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 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余味、简朴 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脱俗。 C.第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能体 现高雅的韵味。 D.第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无碍的自由世界之 中获得快慰和满足。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 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 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人合一” 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 判性的特点。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去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当便宜从事 便宜:不须请示,灵活处置 B.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责:责问 C.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治:治理得好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 存:看望,问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奉命D.谙其民俗 其孰能讥之乎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凌策处事与人为便的一组是 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 纵民贩市,官责其算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同议经制,稍宽其旧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病重,皇上准备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宰相王旦认为凌策去洪州就能使事情缓和。C.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5分)(2)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5 分)14.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8分)鹧鸪天纳兰性德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1)请赏析本词上阕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效果。(4分)(2)请分条简答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2)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5)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6) ,凝绝不通声渐歇。 (白居易琵琶行)五、(12分)1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序号)(4分) 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这是共识。 当然,不可否认这其中确有因医疗不当或过错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医院和医护人员对此应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换句话说,患者或其家属依法维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因为,“过度维权”是刺向医患关系的一把尖刀,既伤人又伤己,其结果只能是“双输”,而不可能是 “双赢”。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依法理性维权,不可抛开法律而“过度维权”和“过 激维权”。 但面对千差万别的疾病和人类医疗技术的局限,也注定了在许多情况下医院和医护人员并无回天之力。1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连贯的短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通过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目录、索引等形式组成的文本直观、简明、醒目、概括的,并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的阅读材料。18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分)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勉励李翊在治学作文上下工夫,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境地。治学作文要像种植果树施肥养根,等待它结果;像点油灯,加上油,期望它发光;像 , , 。他说树根深厚的,果实才能丰美;灯油充足的,发光才能明亮; ,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倾听蛙鼓杨军蛙鼓,顾名思义。夏秋之交,蛙鼓在经过了一年的蛰伏和历练后,终于在一片潮湿的、漫溢着湿润的氛围中开始欢鸣。一声声,如浪如波,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声势浩大中又透出一份精慎细腻,且不烦耳,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故乡在滇西,那里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是蛙鼓栖身的理想之地。在美丽的故乡,我是枕着蛙鼓声长大的。那曼妙动听的蛙鼓,在我听来,如一首清雅高亢的诗,又如一曲遒劲有力的生命进行曲。蛙鼓唱起来的时候是激越壮观的。日落西山,当最后一抹红云隐退时,蛙鼓终于沿着清风流动的方向,沿着水草间的缝隙,在草芽拔节、花苞绽放的瞬间来了。开始是一两声,接着是蛙声一片。在乡间的一角,借着空气和微风这无声的翅膀,蛙鼓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脆脆地传过来,只闻蛙声,不见蛙影,让人可以随意想象蛙的模样。在乡村的黄昏,张开耳膜,最先听到的一定是这像镰刀放倒麦子一样的放倒夜色的蛙鸣。蛙鼓来时,一如淅淅沥沥的雨声,循序渐进,坚韧激越,恍然间,已是气势磅礴却又整齐有序的一片。屏息静听,又宛如一曲来自城市的金属管弦合奏,如此清丽,如此跌宕起伏,如此雄浑壮观;这时,暮风也微微的、柔柔的,夹杂着泥香吹来了,伴着蛙鼓声拂过人的发梢眉间、眼角耳际我常常被那些熟悉亲切的来自蛙鼓的乡音所感动。在灰蒙蒙的城市高楼中,许多陌生面孔的话语和负重的心绪常常将我折磨得不堪憔悴。唯有那欢悦的、了无愁绪的蛙鼓声,飘荡着,拥挤着,声声入耳,从遥远且熟悉的乡间向我的梦境中传来。那一声一声刻进心灵深处的亲切乡音,用它高亢的鼓点快慢有致地抚慰着我的内心世界,愈合我的忧伤,熨帖我的困乏,让我跟随着这生命律动的声音,在灵魂深处与一生走不出的故乡临近。蛙鼓这东西是有灵性的。它此起彼伏,前呼后应,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在短短的瞬间便唤醒天空,唤醒大地,唤醒庄稼,唤醒花草在蛙鼓的合唱声中醒来,耳畔飘拂着大自然幻化出来的美妙灵息。这丝丝缕缕的天籁之音,宛如行云流水,又仿佛我故乡土地上父老乡亲脱手而出的种子,撒到哪里,长到哪里。无时无刻不在我的灵魂深处流淌着生命的韵律。那种源于生命,发自内心的美妙音乐,一如天籁,一丝一丝叩击着耳膜,撞击着生命的动感。在温暖的乡间,蛙鼓唱的时间长了,累了,随着一声清亮而感染力极强的蛙鸣,更多的蛙鼓便会四声三声,以至两声一声,慢慢的越来越稀薄,瞬间便了无声息,那流动的韵脚也随之化为弥散的音符,在大地和天空之间洇染溶化开去。这时只有人的内心还在强烈地跳跃,在脉搏震颤的节律中感悟那从自然时空中迸涌而出的、富有生命穿透力的鼓点。蛙鼓这东西又是极富诗意极富含蓄的。不是么?看到一片落叶,听到一声蝉鸣,你或许会想到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一段难忘难了的情。而倾听蛙鼓,你会感到这之中不仅有诗、有情,还有画;有寓意深邃的哲理,也有耐人寻味的意韵。这是对生命的本质感悟。它夹杂着泥巴味、青草味、乡土味的歌唱,是乡村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的确,没有蛙鼓的乡村,又怎么称得上是完美的乡村呢?蛙鼓最让人受用的不是它的鼓噪,而是它鼓噪中渗透了哲理意味和活力的那种不屈不挠展示其生命力和生命态度的精神。蛙鼓给人的永远是一种坚定的无畏的生命韧性,一种激昂的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蛙鼓所昭示的,永远是一种伟大的生命力的存在。我曾经痴痴地聆听过蛙鼓,对那种执着的生命表白方式产生了一份浓厚的情结,以至不愿走出那浓郁的氛围。但我终究走出了。我想我是明白蛙鼓的意味的。对我来说,蛙鼓蕴含着简洁、生动的生命过程。在内心需要清洗的时候,在平淡、诗意的生活中偶尔睁开眼睛,张开耳朵,倾听一下蛙鼓,那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佛山文艺2013年第7期,有改动)19.从全文看,蛙鼓有那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20.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1.简要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在短短的瞬间便唤醒天空,唤醒大地,唤醒庄稼,唤醒花草在蛙鼓的合唱声中醒来,耳畔飘拂着大自然幻化出来的美妙灵息。这丝丝缕缕的天籁之音,宛如行云流水,又仿佛我故乡土地上父老乡亲脱手而出的种子,撒到哪里,长到哪里。22.本文写蛙鼓,却多次提到“生命”一词,你认为作者借写蛙鼓表现了那些“生命之思”?七、(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次,一学生回家,见几只鸡在树下觅食,便抓一把谷子撒去。鸡见了谷子,争抢着,打斗着。他又连接撒了几把谷子。这下,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奇怪,这些鸡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饱,自然就不争了。”父亲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三实验班学习效果测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12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B (Agng/gng gun hng/hng Bsh/shn b/p ch/chCkung zhu/zhu lu/l Dxun/xun pi /p ling)2.C(A.披沙拣金B.贸然D.萤火虫)3.B (扣压:把文件、意见等扣留下来不办理。扣押:拘留;扣留。扶持:侧重于帮助、支持。扶植:侧重于培植。“推脱”意指不肯承担责任,而“推托”是指借故拒绝,所拒绝的不一定是“责任”;同时,此句空缺处选用“推脱”,亦照应后文的“责任”。4. A(作茧自缚:做了某件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B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这里褒贬误用。C敝帚自珍:珍,贵重,爱惜。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而C项语境意是写“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是别人的东西,因此适用对象不当。D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5.C(A搭配不当,应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B“预先预测”重复;D“一家”有歧义,表意不明。)二、(每小题3分,共9分)6.D 解析:原文中说“韵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共同创设”不等于“共同的审美心理”。7.D 解析:A项“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错,原文说“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B项“不注重书写的技巧”错,原文是“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C项“达有所为的目的”错,原文“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为作者评价,书法家们不以“有所为”为目的。8. C 解析:“尽快进入”错,原文为“慢慢地进入”,“这样就可以产生”判断绝对化。三、(每小题3分,共12分)9B(“责”为“索取”义)10C(连词,因为 A连词,于是/介词,凭借 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代词,那里的/副词,表反问)11A (不是凌策说的话 是凌策治理有方)12B (王旦说的是凌策做事平和公正。莅:治理,掌管)四、(24分)13(1)在这之前,岭南运送香药,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 (2)适逢江、淮歉收,盗贼很多,朝廷用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参考译文: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世代在州县任职。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任定州通判。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朝为户部判官。此前,岭南运送香药,因此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接替,并赏赐金紫。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后来任青州知州。东岳封禅时,因勤于供给,入京任判三司三勾院,出朝任扬州知州。适逢江、淮歉收,盗贼蜂起,朝廷任命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这时洪州发生水灾,知州李玄病重,皇上与宰相逐个挑选朝中大臣,准备调凌策接任。皇上说:“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级禀报。”王旦说:“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饶州产金,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有时接到举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大中祥符)五年,任命为右谏议大夫、益州知州。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凌策勤奋工作,处事精细审慎,所到之处有政绩。(大中祥符)九年,从蜀地被接替还京。真宗曾对王旦说:“凌策有才干,治理蜀地时机敏而又果断。”王旦说:“凌策性情淳朴温和,办事精明干练。”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当年秋天,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当时的茶叶专卖之法弊端很多,诏令凌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共同负责修订,使旧法稍稍放宽。第二年病重,不能上朝,皇帝多次派宦官带医生前来探望,赏赐名贵药物。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14(1)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或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描写残阳西挂、白雁成行、黄花委地,点染白、黄、残阳暮色等色调,氤氲玉笛幽怨之音;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写登高见闻,描绘秋天黄昏萧瑟伤感景象,传达孤独落寞、萧索感伤之情。 视角推移:仰观遥望天际雁,俯察近观地上花。 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分析略。(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给4分)(2)惊叹节序变化、时光易逝;感慨命运浮沉变幻;感伤青春、繁华、美好如梦;咏叹人生有如一梦的惆怅悲凉;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每点1分,任意答出四点给4分)15.(每空1分)(1)扪参历井仰胁息 (2)一尊还酹江月 (3)莫道不消魂(4)夙兴夜寐 (5) 只是当时已惘然 (6)冰泉冷涩弦凝绝五、(12分)16.(4分) (有错即不给分)17.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目录、索引等组成,它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等特点,它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运用。(共4分。每个短句1分)18.答案示例: 像养母鸡,喂它食物,期望它生蛋 食物充足的,鸡蛋才会更好像养花卉,施肥浇水,期望它开花 肥水充足的,花朵才会美丽像种庄稼,浇水施肥,盼望它打粮 水肥充足的,粮食才会丰收像养肥猪,喂它食物,盼望它长肉 食物充足的,肉质才会肥美(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比喻合理即可)六、(18分)19.铺天盖地,声势浩大,激越壮观;富有灵性;极富诗意,含蓄;渗透了哲理意味和活力(展示了生命力和生命态度)(每点1分)20.表明了欢悦的、了无愁绪和高亢的蛙鼓对身处异乡憔悴不堪的我的抚慰,强调了蛙鼓对人的灵魂的作用。(2分)承上启下,由上文对蛙鼓声音的具体描写过渡到蛙鼓对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影响,由实到虚,升华主题。(2分)21.运用排比(比拟),连用几个“唤醒”,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充分表现了蛙鼓的灵性和生气。运用比喻,将蛙鼓比作“行云流水”“种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蛙鼓的美妙和强大的生命力。(每点2分,手法和作用各1分)22.要像蛙鼓一样有源于生命,发自内心的表现,这样才能撞击着生命的动感。要像蛙鼓一样具有不屈不挠展示其生命力和生命态度的精神、坚定的无畏的生命韧性和一种激昂的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要像蛙鼓一样在简洁、生动的生命过程中,进行执着地生命表白。蛙鼓一样的乡音刻进灵魂深处,成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清洗人的内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七、(60分)建议参照2014年山东省评分标准,以43分为基准分评分。【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故事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主要对象很明确,就是那几只在树下觅食的鸡;而其中两个人物学生和父亲,在材料中只起陪衬作用,不是主要对象。因此,立意应围绕鸡来确定。抓一把谷子撒去,几只鸡会争抢、打斗;撒几把谷子过去,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 事地吃起来。鸡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父亲的话做了很好的解释:“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 饱,自然就不争了。”换句话说,鸡之所以不争是因为它知足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在选定主要对象后,如果材料中对主要对象没有明显的 褒贬倾向时,经常会用到一种方法即肯定立意与否定立意法。所谓肯定立意,就是对主要对象从歌颂、赞美的角度立意,从肯定、赞成其某种思想、观点、行为、潮 流的正确性、正义性、积极性的角度立意。所谓否定立意,就是对主要对象从贬抑、鞭挞的角度立意,从否定、批判其某种思想、观点、行为、风气的错误性、消极 性、反动性的角度立意。对于材料中的鸡我们先从肯定的角度立意:鸡见谷子够喂饱自己,就不再去争抢,肯定其这一行为的话,这是一种懂得满足,即 知足常乐的精神,知足就不再生贪心。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在这点上,还真不如鸡,你就是给他们再多的“谷子”,再多的财富,他们也不会 满足。正是他们心无止境的贪婪,导致人间无止境的争斗和悲剧的一再重演。为此,可以立意为:鸡知足,人也要知足。人类那永无止境的需求和永不满足的欲望膨胀,真可怕,还是功夫皇帝李连杰说得对:“人的欲望越小,人的快乐感就越大。”再从否定的角度立意:鸡争抢,是因为谷子不够;鸡见谷子够喂饱自己,就不再去争抢,否定其这一行为的话,这是一种容易满足、小富即安的思想,进一步说是一种贪图安逸、不求上进的表现。为此,可立意为:鸡知足,人不能知足。安逸,让人倦怠;有危机感,人才会奋进。追求上进,永不满足等。联系现实,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危机感,也会失去上进心。从辩证的角度论述知足与不知足也未尝不可,如: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还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立意:抓一把谷子撒去,几只鸡会争抢、打斗;撒几把谷子过去,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 事地吃起来。简而言之就是“食少鸡争斗,食多鸡不争”。由鸡及人做一联想,即为物质丰富了,充裕了,人们就不再争抢而相安无事了。这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 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说,粮仓中堆满了粮食,人们能吃饱穿暖,不会挨饿受冻,然后才会学习礼仪,产生气节和荣辱观。也就是说, 只有在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可立意为:大力发展,尽力丰富,能够消除人间无止境的争斗和悲剧。人 只要有口饭吃,什么事都能平安解决,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只要中国不产生粮食危机,中国依然能安定的繁荣发展。”此外,还可以从材料中的两个人物的角度立意:学生从一件日常生活小事中从父亲那里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增长了见识。为此,可立意为:生活随处是学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