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近代巴西经济发展史 殖民地时期的巴西经济1500年,葡萄牙人佩德罗阿卡布拉尔到达巴西沿海登陆,将登陆地命名为“真十字地”,并宣布该地为葡萄牙王国的属地。随后他又将“真十字地”更名为“圣十字地”。后来,“圣十字地”被巴西这个名称取而代之。1530年,葡萄牙国王派大贵族马丁阿方索德索萨率领400多名移民到巴西,建立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从此,巴西便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时期,巴西的经济发展有以下特征。实行土地分封制,建立殖民统治机构。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巴西后,为了加强对巴西的统治和掠夺,广泛地推行分封制,建立殖民统治机构。所谓分封制,就是指葡萄牙殖民者将巴西分成若干管区,委派大贵族官吏进行统治的总称。1534年,葡萄牙将巴西的领土划分为13个管区,由国王任命葡萄牙的大贵族负责统治。每个管区所辖的土地,都作为国王的领地授予葡萄牙大封建主及贵族出身的人。各个管区的封建主和大贵族享有行政、立法、司法、征税、募兵、铸币、建立城市、经营庄园、奴役印第安人等特权。大封建主和贵族统治者“每年除将收入的20上交国王外”,其余中饱私襄。1549年,葡萄牙王室为了加强对巴西的统治和奴役,在萨尔瓦多(即巴伊亚)建立总督府,委派托梅德索萨为首任总督,负责管理巴西殖民事务。在总督府下建立8个都督府作为地区行政机构,分别管理本地区的殖民事务。推行大庄园奴隶制。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后,宣布全部土地归王室所有,并将土地作为国王领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和贵族,建立大庄园,推行种植园奴隶制。所谓种植园奴隶制,就是指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的土地上利用奴隶劳动进行种植棉花、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作物,剥削和奴役印第安人的一种制度。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允许农场主或大业主任意鞭笞、虐待、甚至杀害黑奴。同时,葡萄牙殖民当局还命令禁止农民生产小麦、葡萄酒、植物油和可以从宗主国进口的其他农产品和商品。限制巴西工商业的发展。巴西人民要求发展工商业,葡萄牙殖民者千方百计地限制巴西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16世纪中叶,巴西的工商业一度迅速兴起,其中制糖业、采矿业、手工业作坊等都在发展,出现了16-18世纪的蔗糖繁荣时期。贸易也不断扩大。同时,冶金业也很兴旺,黄金产量不断增长,金刚石矿也在兴起,出现了采金热潮。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葡萄牙殖民当局为了保护葡萄牙工商业者的利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巴西的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不准发展工商业,禁止建立手工工场。在这种政策下,巴西的工商业日趋衰落,蔗糖生产和制糖业从繁荣走向萧条,黄金产量下降,矿源枯竭,淘金热走向低潮。直至19世纪,巴西的食品、服装、纺织、冶炼、制糖业,才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垄断巴西的对外贸易。从16-17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对巴西的对外贸易实行垄断政策。葡萄牙对巴西的对外贸易垄断是逐渐发展起来的。16世纪初,葡萄牙垄断巴西的红木经营,利用红木提炼红色染料,远销欧洲各国,从中获得暴利。自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人垄断了巴西的蔗糖、黄金、钻石、橡胶、咖啡、烟草、食盐等商品的外贸业务。在垄断贸易中,大获其利。葡萄牙垄断巴西对外贸易的政策:一是强迫巴西生产适销欧洲市场的名牌产品;二是禁止巴西建立手工工场;三是禁止巴西同宗主国以外的国家进行对外贸易,从他国进口商品由葡萄牙在巴西的贸易公司及港口负责,以保证其贸易利润和税收。从1530年起,葡萄牙商人一方面为葡萄牙在巴西的种植园提供奴隶,另一方面将黑人奴隶从巴西运到美洲或欧洲卖给种植园主和矿主作奴隶,从中牟取暴利。葡萄牙殖民者建立猎奴队,将捉到的印第安人运至奴隶市场出卖。17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的的奴隶贸易日益发展。奴隶贸易为葡萄牙积累了巨额资本。独立后至二战前经济发展模式巴西于1822年独立,但掌握政权的大地主和大种植场主继续保存奴隶制,阻碍了巴西社会经济的进步。奴隶劳动是巴西种植场经济的基础。19世纪中叶,巴西的经济纳入世界市场,咖啡、糖、烟草和棉花等农产品的产量日益增加,但巴西所需的稻米、玉蜀黍等粮食产品依赖从国外进口。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也开始出现和成长,1850年已有50家工厂;1851年巴西与英国轮船通航;1852年,巴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铁路;1874年,开辟了通往欧洲的海底电报。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同奴隶制、封建制的矛盾在加剧。巴西农业,在1870年以后逐渐向单一种植制发展。农作物中咖啡占据首要地位。到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已占世界咖啡产量的75以上。此外,橡胶种植园也迅速发展。巴西工业在1889年废除帝制以后,有了显著的发展。从1889年到1907年,工业企业数目由636家增为3258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5年到1919年,工业企业又新增5936家。但占主要地位的是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几乎没有任何发展。经济的片面发展造成了畸形的经济结构,从而使巴西愈益成为初级产品出口国。巴西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咖啡、橡胶和可可。1890-1913年,巴西出口总值由2.8亿克鲁赛罗增加到9.8亿克鲁赛罗。其中,咖啡的出口值始终占到一半以上。橡胶出口量从1880年的7000吨增至1912年的42000吨,出口价值占出口总值的40。可可出口量也从1880年的6000吨增加到1915年的45000吨。在拉丁美洲的可可出口国中,巴西的出口量仅次于厄瓜多尔。巴西经济的这种片面发展,使它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它们的农业原料附庸。这一时期,巴西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比较迅速。但是,这个时期的巴西对外贸易主要是同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同英、美、德、法四国进行的;与此同时,巴西也成为英、美、德、法四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帝国主义四大列强基本上控制了巴西乃至拉丁美洲的对外贸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巴西的铁路事业也发展起来。这一期间,巴西铁路从3400公里增加到21300公里。铁路建筑几乎全部被外国资本所掌握,铁路路线大都通向近海商埠港口。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投资,不仅控制了巴西的经济命脉,而且促进了巴西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对巴西的掠夺中获得了巨额垄断利润。巴西的重要企业,都被英、美两国垄断资本占有。1925年,巴西有纺织企业300多家。1928年,工业生产总值较1914年增长了3倍。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巴西工业企业沉重的打击。如1930年,巴西工业生产下降了30%。由于工业生产下降,导致了工厂开工不足,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巴西兴建了5900 多家新企业,工业部门日益齐全,不仅拥有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而且还拥有采矿、冶金、钢铁等重工业。随着工业发展,巴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1920年,巴西产业工人数从1914年的15万人增长为28万人。这一时期,巴西的工业发展速度较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高,在经济危机年代,受影响也较小。在两战之间,巴西工业发展有下列特点:一是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主要形式是私人工业、公私合营工业和国有化工业企业;二是采矿工业较加工工业发展,轻工业较重工业发达:三是食品、纺织业在轻工业中占60%以上;四是工业技术较落后,手工业操作占很大比重;五是外国资本在本国的工业生产中约占50-70%的比重。这一时期,巴西的农业继续畸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欧洲市场对进口原料需要的减少,导致了巴西农业生产的委缩与衰落,一度遭受暂短的农业危机。自1924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巴西的农业也逐渐地发展起来。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巴西的农业处于既发展,又落后的局面。一是大庄园制统治农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西农业中继续推行大庄园制,并在农业中处于统治地位。这个时期,大量的国有土地以及印第安人的公地和份地被大庄园主和外国垄断组织侵占、掠夺和兼并。二是农业生产较落后。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推行单一作物制。如巴西以种植咖啡作物为主,咖啡在巴西出口贸易额中占70%以上。另一方面是出口农作物生产扩大。世界贸易的发展,欧美从美洲进口农产品数量的扩大,促进了巴西出口农作物和畜产品生产的发展。1926-1927年,巴西的糖产量从1920-1921年度的49.2万吨扩大至85.1万吨,增长了70%以上。再一方面是农业危机。在两次战争之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而且也打击了巴西的单一作物制农业。由于大庄园主的统治、外国垄断资本的掠夺、经济危机的袭击,导致了农民处境日益恶化,广大农民被迫掀起了反对地主压迫、剥削,反对外国垄断资本劫掠的斗争。如1932年,巴西圣保罗等地的种植园发生了雇农大罢工,争取实行土地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世界市场对农产品、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巴西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一是工业生产的增长。其中采矿业、钢铁工业、水泥、煤炭、加工工业的产量,有较大的增长。1939-1945 年,巴西加工工业增长了80%。二是先后兴建了一些现代企业。这期间,巴西建立了年产100万吨钢铁的沃尔塔雷东达钢铁联合企业和大型国营飞机发动机工厂。三是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战时,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方针,并通过制定关税、信货、金融、价格、外资管理等政策来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战时,巴西没收轴心国家的企业,购买了英、法等国的一些企业,都大大地加强了民族工业的实力。随着工业的发展,巴西也出现了工业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尽管巴西工业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但是,因帝国主义国家仍然控制着其国家经济命脉,因此,它制约了巴西工业化的进程。战时巴西农业发展与其他拉美国家出现增长不同,反而出现了下降。1939-1945年,巴西的农业总产值则下降了2.3%。但是,其农业生产技术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拥有一定数量的拖拉机。战时,巴西农业农业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耕地总面积扩大了25%以上,咖啡、大豆和甘蔗等作物的产量约提高25-50%以上。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巴西“经济奇迹”戛然而止。油价的疯涨、国际资本的短缺、国际市场对初级产品需求的下降等多重因素使巴西经济的繁荣周期从1974年开始进入尾期。两次石油危机和随后的债务危机使巴西长期积累的弊病迅速显现:19731984年,巴西外债余额从125.7亿美元增至910.9亿美元;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5.9%增至43.1%;通货膨胀率从14.9%猛增至220.6%。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巴西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巴西崛起”等提法被“永远的未来之国”所取代。政治体制变革后,巴西经济在萨尔内政府时期(19851989年)实现了年均4.5%的增长率,但通货膨胀率却从1985年的235%增至1783%。宏观经济的混乱一直延续到1994年雷亚尔计划的实施,该计划实施的当年,通货膨胀率便从1993年的289%降至92.9%,1995年降至22%,1996年回落到1位数(9.1%)。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调整和1994年实施的雷亚尔计划推动了巴西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且实现了巴西宏观经济的稳定,进而使得巴西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从1994年雷亚尔计划的实施以来,巴西经济逐步进入一个速度适中的增长阶段。19952008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仅在1998年出现0.1%的负增长,多数年份(8年)的经济增幅超过3%。另外,该时期的巴西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点:卡多佐第一任期(1995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2.4%,卡多佐第二任期(19982002年),年均增速仅为2.2%。自2003年执政以来,卢拉政府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使巴西进入自20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奇迹”以来的最快且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巴西经济发展的条件(1) 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以利率控制通货膨胀是雷亚尔计划实施以来巴西经济政策的基本点,高利率虽然限制了巴西经济活力的发挥,但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从1996年通胀率降至一位数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并且,巴西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也是“金砖四国”中最低。 (2) 外债负担减轻,偿债能力大大改善。2005年,巴西外债总额一度降至1873亿美元,随后三年,巴西外债总额有小幅攀升, 但外债占GDP的比重仍维持下降趋势,到2008年降至14.7%,远远低于1999年的45.4%,而偿债率也从1999年的116.6%降至2008年的20%。 (3) 外贸、外国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增长迅速。19952008年,巴西外贸总额增长了将近4倍,尤其从2001年开始,巴西扭转了长达六年(19952000年)的贸易逆差局面,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26.8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400亿美元。 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三大国际投资信用评级机构相继将巴西提高至“投资级”,外国直接投资从2003年的10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450.6亿美元(为1947年以来的最高值,占GDP的2.9%)。 外汇储备方面,2007年2月,巴西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到2008年10月,巴西外汇储备便超过了2000亿美元,巴西成为外汇储备第7多国家,充足的外汇储备为稳定巴西经济形势提供了保障。 与19511980年经济增长周期相比,现阶段低通胀、低外债、高储备、多元化贸易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加之巴西在近几年中能源、资源等优势(在本文中不做详细论述)的进一步显现,巴西的经济实力总体呈现出往上提升的趋势。 宏观经济的改善和相对优势的发挥,正由于此,巴西重新赢得了国际关注,并且认为此次巴西崛起的特点是“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的适中增长”。评价: 巴西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四个优势: (1)巨大的资源优势。巴西人均耕地是中国的20倍,而且拥有名列世界前茅的铁矿、锰矿、铝矾土,以及及其丰富的森林资源。 (2)人口较少,人均经济指标具有优势,但优势逐年缩小。199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高于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中国的8.9倍;但到了2009年,仅相当于中国的2.3倍左右。 (3)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09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1%、25.4%、68.5%。 (4)城市化水平高。巴西的城市化率接近80%,远远高于中国的34%。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完整的工业基础,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是金砖国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是里约集团创始国之一,南方共同市场、20国集团成员国,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金砖5国”(BRIC)是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南非(South Africa)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生产、服务行业也日益兴旺,更在原材料资源方面占据天然优势,拥有铁、铜、镍、锰、铝土矿世界上最高蕴藏量。另外,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呈上升趋势。巴西前总统、巴西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制定过一套经济发展策略,为其后的经济振兴奠定了成功的基石。巴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了次发达国家的行列,20多年前就具备了冲击经济大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通货膨胀久治不愈,患上既攀不上发达国家、又没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拉美病”,被全球经济边缘化了30年,现如今,它终于走出了低谷,连续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使它走上了与西方大国直接对话的讲坛。工业巴西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政府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10 农牧业巴西的农牧业发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外出旅游安全协议书5篇
- 新解读《GB-T 32622-2016社会保险征缴稽核业务规范》
- 2025防盗门工程承包合同2篇
- 高级房屋售卖合同范本
- 赠予车位合同范本
- 河南高层工程施工方案
- 简易办公租房合同范本
- 石材购销合同范本
- 的消防合同范本
- 承建喷泉工程合同范本
- FOCUS-PDCA原理及流程课件
- 苏州大学介绍
- 水淹车培训课件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第四版 习题参考答案 徐钢涛 -00绪论-08气压传动
- 2024-2030全球内部人才市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含答案(共21天)
- 院感知识:手卫生
- 希沃录制知识胶囊操作指南
- (完整)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 篮球特色课程说课模板
- 中西医治疗心血管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