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与质性行动研究(云南大学)for.pptx_第1页
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与质性行动研究(云南大学)for.pptx_第2页
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与质性行动研究(云南大学)for.pptx_第3页
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与质性行动研究(云南大学)for.pptx_第4页
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与质性行动研究(云南大学)for.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实践 反思型教师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与质性行动研究 林小英xylin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报告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领导与政策系副系主任 教育学博士 研究领域 教育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评估 质性研究方法 教育基本理论 在民办教育 学校评估 政策评估 大学教学 留学生教育管理等议题上有专门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 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 教育政策研究 理论与方法 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 教育政策研究基础 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 聆听与倾诉 质的研究方法论文集 焦点团体 应用研究实践指南 译著 分析社会情境 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 译著 2 高等教育急剧大众化后的教学 像我身处的这个 三闾 大学 不足350亩的校园 教师不到1000名 只有一幢8层的教学楼 居然能够接受13000多名学生 老师在无奈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所谓任务不过就是在讲台上站满那几十分钟 挣得他该得的课时费 他们在为任务忙碌而不是为教育忙碌 他们晨昏不辨 宠辱皆忘 形色匆匆 不过是为了一个工作量的指标 在紧张的教学任务中 教授们已经无暇顾及所谓学理 所谓知性的建立 连标准的装配都谈不上了 更不能期望所谓人文传统的延续 在市场欲望蛊惑下的欺骗性教育里 我们除了残次品和市侩外 我们还能向社会输送什么 作为大学教师 我感到羞耻 天涯论坛 2004年9月7日 3 制度改变与个人作为 每一个社会都有不公平的事情 但如果大家只是去指责 而不去做哪怕一点点改变 这个社会就会永远不公平下去 如果能通过个人 带来更多的正面的能量 这个社会才会更好 中国周刊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2013年11月5日 4 课程期中反馈 一个实验性的行动研究 5 常见的课程评估 课程结束时做 学期末全体学生必须参与 当堂发题卡 或网络填写 与成绩有关教师对结果不关心教学副院长掌握总体情况在职称评定时作为很低的要件 6 从期末评估走向期中评估 评教师 评课程与教学期末 期中考核 帮助 改进学生无关 学生作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7 期中反馈模式一 实验 合作 行动 适合小班课请任课教师以合作研究的身份参加 一边做 一边改进我们同时也看我们自己的操作方式是否有效 存在哪些问题 也要请任课教师给我们反馈 本项目属于实验性的行动研究 8 1 课前访谈 做课堂观察之前需要与他们就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学科知识背景等进行讨论和交流 了解教师对教学的基本认知 可以在做课堂观察之前与每位任课教师提前半个小时做一个简短的访谈 9 期中反馈 2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应该有两人同时做要有详细的观察笔记 教师活动图 详细的时间分配安排 或重要环节的录像等 10 期中反馈 3 学生反馈讨论会 把全体学生分成6 8人的小组每组一个研究者主持 并做现场板书和记录 与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从学习经验的角度看该课程和教学的优点有哪些 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请尝试分析可行的改进方式和途径 11 期中反馈 4 与任课教师讨论 反馈会议之后 需要与任课教师开总结会议 凡是参与了简短访谈 课堂观察和反馈会议的人都要参加 各组研究者先内部汇总学生反馈意见 先请教师就教学做自我分析 实践 反思 然后就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一条条比较分析 12 期中反馈 5 汇总 所有6门课用如上4个步骤做完之后 我们需要汇总一下 学生最认可的教师的特点 以及 学生对教师和助教最多的建议 这几个汇总的表格应该尽快反馈给所有参加合作研究的任课教师 13 期中反馈 6 期末调查 期末可以请6名合作教师填写一份调查表 看期中反馈对他们后半段的教学有无促进作用 这个比较简单 发一份电子调查表即可 14 期中反馈模式二 合作问卷 适合大班课适合新手教师 15 期中反馈模式三 教师自设 适合融洽的师生关系的课堂班级规模可大可小相互信任 坦诚教师的自我反思监控 16 行动研究 一个大学教师 个人困惑 研究问题 实践改进 的例子 17 大学教学 教师与学术 18 教学 是大学核心的职能 学会教学是大学教师必备的能力 不出版 就解聘 publishorperish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危机何谓 学术 scholarship 教学 研究 学术 发现的学术 发现新知识 即我们所说的科研水平 高级的发现的学术有助于知识的积累 越有助于在学校形成创造智力的气氛 学术的组成 E Boyer 1990 整合的学术 建立在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把专业知识放在更大的背景中考察 也意味着把自己和别人的研究综合到更大的智力模式中去鉴别 发现的学术 关注的是要知道什么和还需要发现什么 整合的学术 关注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 有跨学科 跨领域的作用 21 应用的学术 不仅仅反映知识的发现和综合 还包括知识的应用 以及对实践的改造作用 22 教学的学术 教育和培养未来的学者 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自己已有和发现的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 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发现和应用的习惯 23 博耶四种学术的内涵 课程是什么 26 课程是什么 学校给学生提供普通而全面的教学内容或特殊的教学资源 学校以此为学生提供毕业的资格或证书 或为学生提供进入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准入资格 Good 1959 是学习计划 Taba 1962 学校设立的一系列潜在的经验来训练儿童和青少年在团体中的思想和行动方式 Smithetal 1957 课程是有计划 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有目的的学习结果 在学校里 它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系统化重构而得到实施 旨在让学习者在竞争的社会里能持续 自由地成长 Tanner Tanner 1975 27 学习者的所有经验 这些经验是在学校的指导下进行的 Foshay 1969 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究活动 它涉及的要素包括教师 学生 教材和社会环境等 Westbury Steimer 1971 即生活和学校活动 是一种积极的有指导的生活 课程是男女老少的主动的生命活动 Rugg 1947 28 大学 实践取向 学科取向 学院 实践 图1专业学院的双重导向 29 教館本來是下流 傍人門戶度春秋 半饑半飽清閒客 無鎖無枷自在囚 課少父兄嫌懶散 功多子弟結冤仇 而今幸得青雲步 遮卻當年一半羞 30 教館詩 清 鄭板橋 经验即课程 我们的理念 所有教和学的问题 所有课程问题 都应该站在参与者的角度来理解 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是教师思考和教师工作的基本问题 教师的 个人知识 personalknowledge 决定了课堂行为的意义 课程是什么 和 我该怎么做 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 人 而连接起来 课程是什么 和 我该怎么做 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教师个体的 个人知识 而连接起来 31 事物 过程 人 过去情境 未来情境 图2课堂教学情境中的经验 32 1 情境由人和事物的相关环境组成 二者通过一定的过程相互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关键的 人 是教师和学生 事物 包括书 桌子 灯光 等资源和布置 过程 是关于教学的 包括诸如演讲 实验 阅读 联谊 微笑 争论 关爱 当我们提及 课程 这个词时 头脑中需要有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图例 经常做此类图例练习 33 2 任何时刻都有人 事物和过程之间的积极互动 情境的各个要素不是静止地各守其职 相反 它们处于互动的流动状态 即使图例是 静止 的 学生在阅读 埋头于课本 老师坐在讲台前 也要想像这些活动之间的紧张的互动关系 在使用 课程 这个词时 你的头脑中应该闪现出明亮而强烈的图例 感受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积极的力量 你的图例应该充满感情 图例不是引入头脑中的抽象图表 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带有我们的情感 34 3 每个课堂教学情境都是由先前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发出来的 所有情境都具有历史延续性 5分钟前课堂发生的事件会影响现在 成为当下正在发生的课堂情境的一部分 对某个人 某个情境来说 昨天 上个星期发生的事情 乃至生活经历中的任何阶段 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你的课堂情境的图例也应该具有历史的丰富性 当你思考当下的情境时 你要将它想象成具有某种延续性的历史的重构 一旦提及 课程 你的脑海中将闪现某种图例 里面的人都是故事的讲述者 他们通过对过去生活的体验和观察来处理当前的情况 35 4 情境具有后继性 每个情境总是导致另一个情境的产生 任何时刻的课堂中的特殊情境都会影响5分钟后的课堂教学 所有这些都会对明天 下周 下个月和整个生命过程的情境发生影响 详细的因果关联很难追根究底 但我们的经历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它会留下痕迹 它使生活发生改变 你的图例情境必须面向未来 情境向前推进 它指向未来 36 5 情境具有指向性 情境指向未来和某些目的 几乎没有人是盲目而随意地展开他的生活的 人们总是走向某个地方 情境也不是简单地向未来推进 因为时间虽然在自由地流淌 但我们总是根据我们坚持的目的将时间带进未来 你的目标是具体的 还是一般的指导 还是哲学观 重要的是你的情境概念和课程图例中隐含了目标 37 个人化实践知识 不要认为只有客观的 概念化的知识才是知识 或者认为只有在书本中才能找到知识 如果把教师看做是知识渊博而又富有洞察力的人 你就会看到个人化实践知识 个人化实践知识 存在于人的过去经验之中 存在于当前的大脑和身体之中 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之中 知识并不仅仅 在大脑中 inthemind 它也 在身体中 inthebody 在我们的实践中 当我们观察课堂教学时 我们看到大脑和身体都在工作 38 反思怎么做 39 反思的方法 1 自我反思 叙事 讲故事 传记叙事 自传传记 访谈图例 写信日记参与式观察 过去 现在 未来 人 40 从做学生的回忆中学习 教师经常像一个学习者一样叙述一些关于他们自身体验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 家中的小孩 家庭成员 社会成员 他们从反思中学到不少东西重构儿童经验重构儿童的学校生活重构成年学生的经历重构理论 41 从做教师的反思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其他教师学习 42 记录的内容 可以是对行为 学生 事件的描述 也可以是你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的反应 记录你在实践中的感受 以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 特别留意 当它们在你的脑海中浮现时 引起的你情感和道德上的反应 43 作为教学学术 教师首先需要自我认识 但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个人化实践知识有许多是缄默的 未名的 它又隐含在我们的实践中 弄清它不是容易的事 44 反思的方法 2 与他人合作 几个不同的人写故事分享 之后提问 我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教材观和教学观 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看待教育的情境 参与式观察 参与其他班级的正在进行的课堂活动 观察学生和教师的活动 对话 使用的教学工具 课堂发生的事件等 同时也观察你自己的活动 45 乔哈维窗口 TheJohariWindow 一个非常有用的观察我们如何与别人建立关系 彼此相互了解的工具 假设 主观因素表明了我们队彼此的印象 感情多于理性 由此影响行为的原因或者逻辑 人类已经限制自我的意识 可以从其他的资源信息中获益 变化提高了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 经验是可改变的 并且永远是发展变化的 46 为自己所知 不为自己所知 为他人所知 不为他人所知 A的乔哈维窗口 47 为自己所知 不为自己所知 为他人所知 不为他人所知 图4在接受B和其他人的反馈之后 A的窗口 48 为自己所知 不为自己所知 为他人所知 不为他人所知 图5A显示和接受反馈之后的窗口 49 反思的方法 3 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50 关键情境 关键事件 焦点明朗化 反思 作抉择 专业结构的形成 改变或强化 反思调控 图6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循环 51 反问自己 1 课程情境 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目标由谁确定 怎样确立课程团体的成员身份和目标 当我们把我们的课程设计当做课程利益主体所处的情境时 我们就获得了如何理解我们的课堂的新视角 52 反问自己 2 利益主体 经过深思熟虑列出具体情境中所有的利益主体 课程利益主体包括 学生教师教学指导委员会 课程纲要 监管者管理者其他 53 反问自己 3 责任分析 我怎样为这个利益主体负责 我的决定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利益主体 如果忽略这个利益主体 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这个利益主体有多大权力左右我的行动 54 反问自己 4 权衡主张 利益主体是如何看待教师的作用的 教材播放机vs反思实践者 利益主体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这个利益主体强调了学习者的哪一个方面 利益主体强调了课程的什么特征 利益主体认为什么才是在这一情境下的最佳学习环境 利益主体持有什么样的社会目的观和学生目的观 55 如果你的课堂情境是真正的行动研究情境 即作为教师的你是研究者 而不仅仅是充当任务完成者 那么教学与研究的过程就在你的控制中 教学相长 教学学术 也因为你掌控了研究过程 那么你和你的学生都是受益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