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发展.doc_第1页
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发展.doc_第2页
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发展.doc_第3页
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发展.doc_第4页
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事业的成就、历史遗憾和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袖毛泽东力倡中医,提出“中国对世界上的大贡献,中医是其中的一项”的最强音,并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一著名论断奠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医药学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关键词:新中国 中医学 西化 成就 启示鸦片战争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并很快由沿海传到内地。从此中国开始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近百年来,中医学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危机。早期清廷推行尊经法古,学风繁琐,医学发展偏离实践方向,缺少创造性。继而北洋政府排斥、限制中医发展,片面奉承西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變于1914年提出废除中医药。1925年拒绝把中医纳入医学教育,使中医陷入困境。再而国民政府歧视摧残中医学。1929年,余云岫等人提出废止中医议案其后实行了一系列消灭中医的政策和方法。此时为中医历史发展最艰难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于1949年成立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医学也由此获得新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篇论文我们将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在中医事业的成就、遗留下的历史遗憾问题和启示三大方面入手谈谈1949-1979年间中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医学成就1949-1979年间中医学的发展成就又从中医事业的方针政策、中医事业的繁荣、中西医结合以及中医在国外四个方面入手,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易懂,特按年份等分类以方便查看。中医事业的方针、政策1950年8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的题词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根本方针,为中医发展指明了方向。1953年毛泽东严厉批评当时卫生行政部门某些人排斥中医、歧视中医的错误倾向。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对世界上的大贡献,中医是其中的一项”。同年他指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和发展。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将要绝版。要成立中医研究机构对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1956年毛泽东提出“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对中国医学发展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在全国卫生会议上,制定了卫生事业的十二年计划,规定了我国医学科学的主要任务,其中有发扬祖国医学,整理我国古代医学史料的内容。1958年毛泽东在给杨尚昆的一封信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一著名论断奠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医药学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1978年9月7日邓小平审阅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并亲笔批示,应重视此问题,为中医发展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并建议以中央名义加一批语转发下去。饱受摧残的中医药走上快速发展的轨迹,中医界欣喜地称“迎来解放后第二个春天”。1978年9月24日,党中央以(78)56号文件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文件指出要培养一支精通中医理论和有丰富临床经验实战经验的高水平的中医队伍,造就一支热心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西医学习中医的骨干队伍。1980年卫生部制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中医事业的繁荣1.中医医疗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医疗事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从乡、村再到全国县、市,中医医疗机构遍布全国城乡各地,为中国防治疾病提供了重要力量,在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尤其突出。2.中医教育1956年建立中医学院4所,并在西医院校增设中医课程,将中医教育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轨道。1979年中医院校开始招收培养中医研究生。3.中医科研1955年国家批准成立了中医研究院,之后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了中医研究机构,这位中医科研提供了人才与基地。对中医学说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不断更新开发诊断仪器,研发出大批药品。中医科研成果不仅在医疗领域,也在经济领域发挥了贡献。4.新闻出版与学术团体建国后国家相继批准成立了专门的中医报刊机构和各级中医学术团体,极大扩大了中医的影响,普及了中医知识。不定期举行的学术会议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的学术交流。5.中药生产与科研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中药生产机构,并生产了大量药材和中成药。这不仅保证了防治疾病的需求,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药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例也大大增加。在科研方面,通过各种研究工作,中药养殖和种植业已成为有广阔前景产业。在中药微量元素研究也有巨大进步,重要的炮制方法也突破了以往的局限,出现了很多新剂型。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承接中西医汇通在新历史时期探索中西医的关系,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鲜明特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就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并大力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各地开办了许多中医班,那时候培养了一大批同时掌握了中医和西医的医生,大大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别在治疗急腹症、骨折、针刺麻醉等多种领域取得进展,扩大了原本的治疗范围,增加了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治愈力也提高了很多,可见二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用价值。并且为了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还创办了中西医结合杂志。应该相信,中西医结合涉及诸多问题,其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中医在国外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中医学的固有优势,其独创的学术体系、治病的独到疗效越来越引起国际的关注。随着对中医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和中医学术交流的扩大,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中医学术团体。法国是最早研究中医针灸的国家,成立了10余个全国性针灸组织,并与日本等国共同召开了“世界针灸大会”。美国虽接受针灸疗法较晚,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掀起了“针灸热”,有多个全国性针灸学术团体。日本的中医学术团体更多,仅针灸学术团体就有20余个。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中医学术团体。这些学术组织的建立扩大了中医学术交流,提高了中医学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国外的中医治疗也很广泛。1972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吉姆斯随尼克松访华期间,因患急性阑尾炎接受针麻手术成功的消息在美国传开后,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兴趣,随之针刺止痛门诊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时间的演进,世界各地的中医医疗机构在不断增多,中医学术正在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医学术的传播和应用,许多国家已开始注意中医的科研问题。韩国学者研究了针刺对多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独特的“手指针”。英国针灸医师著有传统中国针灸一书,书中讨论了作用于内分泌腺的穴位和急救穴位。世界中医研究队伍的壮大,不仅促进了中医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必将加快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建国以来,中医国际教育不断发展。很多国家也在创办自己的中医教育,日本有针灸大学,韩国有韩医科大学,法国有多所针灸学校。中医教育国际化为世界各国培养了大量中医人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医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其意义是极为深远和广泛的。 诚然,此三十年间是中医高速发展期,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医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科研水平不断升级,科技成果日益丰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中医药事业发展必将日益辉煌!但我们要警醒近百年来中医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憾问题,意识并思考问题的存在,才能避免弯路,使中医事业蓬勃发展。中医事业发展的历史遗憾问题中国在19世纪被西方列强的枪炮打开国门后,先是被动地开始西化,后又变为了主动对西化进行深化发展,在西化的推动下,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教育等在逐步提高,那么对中医药的西化又有哪些影响呢?所谓“中医药的西化”,是指在中医药的管理、医疗、教学、科研中,纳入了部分西方科学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和知识要素,客观地讲,现在正被一些人唾骂的“西化”,并不是没有给中医带来一点好处,它将新型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带给中医,使其更加规范化等。上文也提到了中西医结合带来的医学成就,此处我们仅就中医西化带来的问题谈谈。中医与西医虽然同为医学,但其医学理论完全不一样。因此,在翻译中常常将看似“对等”的词汇进行汇通,结果最后反而造成了混乱。很多人在研究中西医之争时,都未认识到这个普通的翻译工作为今天中医的被动局面所埋下的一颗颗“定时炸弹”。比如,由于中西医对“心”在认识上的差异,造成了术语的混乱,因而前前后后发生过多次有关“心主神明”的大争论。中医学“辨证施治”这种以“证”为核心的诊疗模式,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充分体现,在伤寒杂病论中得到进一步阐述和普遍应用,成为了中医临床诊疗的准则。然而,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逐渐增大后,一些中医人士为了能使中医更“国际化”、“科学化”,于是,就提出了要以西医的病名来规范中医临床用词的混乱局面。中医在临床上除了以“辩证”为主诊疗外,也有用病名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病名即使与西医病名相似,仍然存在着概念上的差异。因为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不在一个层面上认识问题,迎合了西医的“病”实际上是放弃了中医的价值观和认识思想路,未必就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在全国两三千家中医院中,似乎没有一家是百分之百全部采用中医药方式治病的,从化验等到诊断所用病名、处方用药到疗效考评,都是一整套西医的做法。但中医院又都心安理得,好像不这样做反而是落伍。多年来我们缺乏对中医院办院方向的约束机制,如果对中医院办院方向没有约束,在很多中医院逐步增加西医项目后,中医院的盈利也会逐渐而依靠西医项目,长久下去,会带来可怕的恶果。但不要忘了,中医药参与非典的治疗,发挥的作用使我们感到自豪,中国因为有了中医药,就比其他任何国家在防治疾病上多了一个重要的“武器”。随着中医学院的创立,使得传统教育方式更新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随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不少医药大学生为了就业和出国的需要,把精力都放在了西药知识和外语学习上,使得他们连最基本的方剂都记不得;二:生硬的从中医经典中剥离出“基础课”和“临床课”并不合理,使得基础与临床课脱节。三:西医课程比重大,使得大学生是“半个中医中专+半个西医中专”的水平,偏西化的学习方法使得医学生忽略经典。中医教育该何去何从,不能只是一味的寄希望于西医实验的小白鼠,而是要重视经典的学习以及临床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用西医的一套标准来评价中医。很多“非中医师或假中医师”滥用中药,导致的不安全事件成为媒体炒作的热点话题,谈中医问题不采访中医药专家,却大量引用不懂中医药的西医大夫的所谓“科学高见”,给中医学扣帽子,误导了大众。中医西医就如同恋爱前期的男人和女人,如果没有相互了解就硬要他们领证,必然会导致摩擦和争吵,陈可冀院士曾经说过:“按照现时的发展趋势,最快需时10年可望初步达至中西医在医学上的结合”这也说明,中西医结合现今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的现在的重心不是怎么使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优势才是中医“立身之宝”。中西医财政支持度存在差距。首先,在整个卫生系统中,西医医院的数量远多于中医医院,且规模多大于中医医院,甚至在多数综合性医院中,中医仅占有一两个诊室。其次,用于中医科研及医疗设备的投入远小于西医。中医队伍缩减。据统计民国初期中医从业者80万人,经战乱等因素解放初期削减为50万人,而经2005年中药管理局统计全国中医机构人员总数为46万,其中包括不止包括临床人员更包涵研究机构,教育机构,行政机构及大量中医药产业人员,由此可分析真正从事医疗的中医师甚至少于解放前,而据相关统计自1999年至2005年这六年当中,全国中医药大学生毕业总数近23万人,这些投入了五年,八年甚至十一年的毕业生们为何没有进入中医药行业呢?以至于我国卫生统计中中医人员仅占10也似乎顺理成章。打着中医牌子走西医路。据统计,全国中医院中西药销售约占六成,中药仅占四成。不少小型已沦落到靠售卖西药来维持经营收入,而相比价廉的中草药,西医设备检测费,化验费,西药销售能为医疗行业带来大比收益,中医知识的价值却无从体现。以上就是我们查阅资料,参与思考整理出来的中医事业发展的历史遗憾问题,因为大家都是中医专业的学生,想说的难免多点,于是此部分内容也就不仅仅限于建国后前三十年的历史遗憾问题了。启示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方针、法规方面等问题在中医药业人士和中医药管理相关部门的努力推动作用下正不断完善、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医药的发展在未来会越来越好。下面着重从文化、教育、医疗三方面谈谈我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文化方面,这里我想从韩国的韩医入手谈此留给我的文化启示。韩国的人参文化久远以来延续流行在现代韩国社会,比如,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参鸡汤”招牌,而高丽参鸡汤是韩国一道著名的保健美食。前些年韩国拍摄过的变现了一个古代名医一生经历的电视剧医道和一位女医官传奇故事的大长今,尤其是后者大长今在我国也是影响甚为广泛,这种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巧妙的宣传了传统文化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多形式的文化传播,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新的传播手段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容易让年轻一代接受。韩医之所以能够在韩国民众中广受欢迎,确实有其非常重要的文化土壤。虽然我国也有拍过一些诸如神医喜来乐、明医女妃传等与中医药有关的电视剧,但多数侧重于讲故事,并未细节上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没有产生当年大长今的类似效果。有的韩国小学生会被学校领着参观人参展览厅,参观完后每个学生都手捧一小盆人参种苗,带回家去体验人参的栽培过程。这体现了韩国人参文化延续的一个重要“秘密”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长大成人以后才会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甚至投身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去,这也许才是延续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一条途径。我们国家从二十世纪以来丢掉的中国传统文化太多太多了,希望中医药管理部门能将中医药资源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编辑中医药历史及科普读物,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中医药文化保护,而且能持续正面的影响和教育青少年,并使青少年信任中医,以此培养中医未来的“客户”。教育方面,首先希望中医药教育也能从娃娃做起,因为中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而我们都是受到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的知识体系,主要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西学的,即便进入中医专业学习,也晦涩难懂,而西医课程容易理解学习。如果失去了对中医学独有的思维方式的认同和理解,则很难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医学的知识体系,也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中医学的理论精髓,更不可能运用中医药特有的学术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中医学的创新。不是说中医药大学生学不好中医,而是在客观上给大学生造就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有毛嘉陵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和中医药教育机构,可以参照艺术学院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学甚至附属小学。同时,还要在中小学健康课程中加入中医药内容,编印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中医药科普图书画册,使中医教育真正从娃娃抓起。医疗方面,中医医疗机构是整个中医事业面向患者最直接的一个窗口,但中医院不能照搬西医院那一套,中医在西医方面肯定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