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以《桃花源记》不同英译本为例.doc_第1页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以《桃花源记》不同英译本为例.doc_第2页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以《桃花源记》不同英译本为例.doc_第3页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以《桃花源记》不同英译本为例.doc_第4页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以《桃花源记》不同英译本为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以桃花源记不同英译本为例第28卷第1期2012年2月忻州师范学院JOURNALOFXINZHOUTEACHERSUNIVERSITYVo1.28No.1Feb.2012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以桃花源记不同英译本为例王毅(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摘要: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思想,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理解度.两者侧重不同,应用范围不同.文章以桃花源记各知名翻译家的不同英译本作为比较,以林语堂的译文作为切入点,用翻译批判的视角说明在语义翻译为主导的文学作品翻译背景下引入交际翻译可以避免因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阅读困难,大大改善译文的翻译质量.两种翻译方式互为补充是文学翻译的理想途径.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翻译批判中图分类号:1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12)O10068041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彼得?纽马克,英国着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欧洲多种语言的翻译工作,是一位杰出的译者.纽马克对翻译的认识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最初,他认为翻译是科学,技巧和艺术三者的统一体.后来,他又在此基础上加人了第四个元素,个人品味.他眼中的语言分为标准与非标准.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标准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如科技术语.而非标准语言的翻译则有多种选择,体现了译者的个人品味.虽然纽马克认为翻译是科学,但他并不认为翻译可以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同时他也认为目前的翻译理论没有完善的体系.纽马克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详细阐述具体使用哪种翻译方法时他指出,要视不同的文本类型来定.他把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号召功能.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中,如文学作品,其核心是表情达意,语言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应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如科技文章,学术论文等,其核心是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应采用交际法;以号召功能为主的文本,如通知,广告等,其核心是要把读者放在首位,不拘泥于原文表达,使译文的语言尽量达到与原作语言同样的效果,应采用交际法(PeterNewmark,1998)J.2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为了忠实表达和最大限度上还原原着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意境,通常译者都尽可能的在词语和句法的允许下采用语义翻译.语义翻译以原作者和源语为出发点,要求译文在结构,词序和表达方式上尽可能贴近原文,以使两者在形式和风格上更为贴近,因此更倾向于直译(PeterNewmark,2002).但机械的,不加分辨的拘泥于原文,把原句视为不可侵犯的领地,有时会给读者造成语义含糊,理解困难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借助交际翻译却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交际翻译,纽马克给出的定义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PeterNewmark,1981)J.即是说,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收稿日期:20111031作者简介:王毅(1983一),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助教,太原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第1期王毅: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69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由于译者要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有了特定的目的读者群,因此他所生产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文学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目标语读者能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审美感受.所以典型的文学翻译使用语义翻译.本文用陶渊明佳作桃花源记的不同英译版作为比较,以林语堂的英译版作为主线,力求用一种批判的视角来论证在语义翻译的基础上引入交际翻译,可以使读者更好的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其中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人们自食其力,和平恬静.桃花源记由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凝练,读起来余味无穷.文学作品本身包含着文化,传统和语言风格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孙艺风指出,代表或体现某个特定语言系统的,富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文化信息恰是翻译需要传递的内容,也是译人语读者想要获悉了解的主要方面(孙艺风,2004)j.不少知名译者都力图还原其美妙意境,但由于社会文化语境制约,翻译时的解读,再现与取舍很难把握.究其原因在于,世界上每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的语言,都有其迥然不同于另一种语言的异质性(刘庆,2001)J.林语堂的翻译一直受到业界推崇,这得益于他极高的英文功底.纽约艾迈拉大学校长给林语堂先生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时称赞他:youhavespokentothepeopleoftheEnglishspeakingworldintheirownlanguagewithanartistrythatisatoncetheirenvy,admirationanddespair.(郭茂林,1996)J.但毕竟没有完美的译作,任何作品都值得读者从不同角度去评判.相信以下的翻译批评可以更好的诠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有机结合所达到的效果.例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Afterhavinggoneacertaindistance,hesuddenlycameuponapeachgrovewhichextendedalongthebankforaboutahundredyards.(林语堂译)Andsoonforgothowfarhehadgone.Allofasuddenhecameuponapeachgrove.(RolandC.Fang译)Unmindfulofthedistancehehadgone.(JamesHightower译)此处翻译,林语堂对于忘路的翻译有所省略,他的译文风格以简练着称,语言衔接流畅,但此处的简练却没有表达出当时的无意识带来的惊喜.而JamesHightower的此处译文是语义翻译,效果就好得多,表现出了作者想传达的那种不经意间触及美妙事物的感觉.例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Forhundredsofpacesalongbothbanksofthestream,thepeachtreeswereinfullbloom.Noothertreesweretobeseeninthewholegrove.Thesoftgrasslookedfleshandbeautifu1.Hereandtherefallingblos-somsweredancinggracefullyinathousandhues.fRolandC.Fang译)hesuddenlycameuponapeachgrovewhichextendedalongthebankforaboutahundredyards.Henoticedwithsurprisethatthegrovehadamagiceffect,SOsingularlyfreefromtheusualminingofbrush-wood,whilethebeautifullygrassygroundwascoveredwithitsrosepetals.(林语堂译)Theylinedthebanksforseveralhundredpaces:amongthemwerenootherkindsoftree.Thefragrantherbagewasfleshandbeautiful;fallenblossomlayinprofusion.(A.R.Davis译)Thedelightfulsmellinggrasswasbeautifulandflesh,andthefallingblossomswerescatteredinconfusion.(译者不明)落英缤纷意为,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此处隐含一个动态的过程飘落,林语堂的翻译简明,eovered一词确实意思到了,但意境未到.fallen一词也只是表现了一个静态过程.陶渊明是要着重描述美景的,所以此处的翻译,RolandC.Fang做的更加传神一些.是语义翻译的典型.最后一个译本同样用了falling但scatteredinconfusion有些不妥,引申意为零乱的,不合时宜的.既然是要表现优美的意境,动静结合,此处可改译为thefallingblossomswereblanketingtheground或carpetingtheground.例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Farmerswereworkinganddogsandchickenswererunningabout.(林语堂译)Thefoot-pathscrossedandrecrossedoneanother.Asthecockscrowed,thedogsbarkedinreturn.70忻州师范学院第28卷(RolandC.Fang译)Pathscrisscrossingthefieldsinalldirections.Thecrowingofcocksandthebarkingofdogswerewithinhearingofeachother.(罗经国译)Itwascheckeredwithhighwaysandpathsbetweenthefields;cockcrowanddogbarkinonevillagewereheardinanother.(译者不明)阡陌交通的具体解释为,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简称纵向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简称横向田埂.词意是说道路四通八达,交错纵横或者是田间小路四通八达.林语堂选择了省略翻译,但笔者认为这是关键信息,不应做此处理.checkered的一词,是可以表达田野的感觉,但用来形容小路的交错纵横就不合适了.crisscross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表达.鸡犬相闻的本意是: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但陶渊明在此绝非表达其表面意思,他更主要的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和一种安宁的生活环境,一派和谐的景象.翻译过程中如果采用语义翻译,鸡鸣狗叫的声音对于普通英美的读者或许会产生一种负面的破坏宁静的印象,这是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造成的.而详尽的注解也完全没有必要,反而破坏阅读的连贯性.无视蕴含在不同形式中的美学内涵和文化差异,一方面会抹杀原作者的艺术创造,另一方面也会模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不必要的文化误解(杨自俭,2000).所以此处林语堂的交际翻译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处理,排除了不必要的歧义,可以使国外读者达到相似的阅读感受.例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andtheoldmenandchildrenappearedveryhapPYandcontented.(林语堂译)Theyall,oldandyoung,appearedhappy.(罗经国译)Thewhitehairedandthechildrenwiththeirhairintuftshappilyenjoyedthemselves.(A.R.Davis译)Theyellowtressedoldfolkandtheyoungsterswithflowinghairwerealllivinginselfcontentment.(RolandC.Fang译)Boththegreyhairedpedpleandthechildrenworetheirhairtresses,andeveryoneappearedhappyandcontent.(译者不详)对于黄发垂髫的翻译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翻译黄发垂髫时,罗经国用了oldandyoung,林语堂用了oldmenandchildren,虽意思无甚偏差,却似乎缺乏中国古时的风采,而Fang的,rheyellowtressed梳成发髻的oldfolkandtheyoungsterswi山flowinghair和Davis的whitehairedandthechildrenwiththeirhairintufts则能较好的描述古代的风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换一个角度看此出翻译,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关于髫,字典中的解释是古时候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引伸以指童年,如果加入flowinghair,tress,tuft等词,但不加注释的话,国外读者反而会因不知中国古代儿童特有的发式感到迷惑,从而影响了对语句意境整体的感觉.所以笔者认为,此处交际翻译同样也是合适的选择,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林语堂与罗经国的翻译做出了有效的取舍,没有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效果.例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Theywerethuscompletelycutofffromtheworld,andaskedwhatwastherulingdynastynOW.TheyhadnotevenheardoftheHanDynasty(twocenturiesbeforetotwocenturiesafterChrist),nottospeakoftheWei(thirdcenturyA.D.)andtheChin(thirdandf0urd1centuries).(林语堂译)Theytoldhimthattheirancestorshadcometothisisolatedhaven,bringingtheirfamiliesandthevillagepeople,toescapefromtheturmoilduringtheQinDynastyandthatfromthenonwards,theyhadbeencutofffromtheoutsideworld.Theywerecurioustoknowwhatdynastyitwasnow.TheydidnotknowtheHanDynasty,nottomentiontheWeiandtheJindynasties.(罗经国译)林语堂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后来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熟知中西文化,并善于处理翻译中的可接受性.此段翻译涉及中国古代纪年法,即使是中国人也不一定轻易理清,何况读者又是面对国外人.因此,此处林语堂使用直译加耶稣基督纪年法的方式,拉近了与译文读者的距离,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不同语言产生的文化差异,也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互结合的范例.3结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义翻译是一种忠实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主导地位不言而喻,但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传统文学作品翻译中,交际翻译的作用应该引起译者的重视.它起到了归化,弥合文化差异与增强阅第1期王毅: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互为补充71读效果的作用.林语堂的翻译风格以简洁明快着称,他的翻译把中国人的情感,思维以及生活辗转传给西方读者,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欣赏.林语堂在谈及英文特点时曾说过:英文用字很巧妙,真可以达到生花妙笔的境界.英文可以语大语小,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语句,却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林语堂翻译独特之处在于,他有时避开艰涩难懂的中文词句,用人情人理,旁敲侧击的手法作出合理,优美的诠释.用自己的创意炮制一番,既能抓住原文的形式和精神,又容易让一般的国外读者了解.但是经过实例对比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林语堂的翻译往往有些过度追求通俗易懂而失去了些许细腻的韵味.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研究者应该以批判辩证的思维,采众家之所长,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理论以提高译作质量.参考文献:.1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Ha1l,1998.2Newmark,Peter.Approachesto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3Newmark,Peter.ApproachestoTranslationM.Oxford:PergamumPress,1981.4孙艺风.视角?诠释?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j刘菇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6郭茂林.谈林语堂的英语语言特色J.外国语,1996(3):6569.7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责编:王玉琴)OnMutualComplementofSemanticTranslationandCommunicativeTranslationinTranslatingLiteraryWorksWANGYi(Busines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31,China)Abstract:TheCoreofPeterNewmarkstranslationtheoryisknownassemantictranslationandcommunicativetrans1ationapprl0ach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