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国外雨水花园较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三种: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蓄水层有效容积法基于汇水面积的比例估算法。 1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 达西定律达西定律表征渗流能量损失与渗流流速之间关系,其表达式如式(1)所示: (1.1)式中v断面平均流速,m/s K砂质土壤的渗透系数,m/s J下渗起止断面间的水力坡度 hw沿下渗方向的水头损失,m l下渗起止断面间的距离,m 雨水花园面积计算当蓄水层蓄满水时,流速如式(2)所示: (1.2)当蓄水层未蓄水时,流速如式(3)所示: (1.3)式中v1,v2断面流速,m/s; h蓄水层设计平均水深,一般为最大水深hm的1/2(即h=hm/2),m; df雨水花园的深度,一般包括种植土层和填料层,m。设计时,常取其平均值,如式(1.4)所示 (1.4)渗滤的基本规律有: (1.5) (1.6)式中 Af雨水花园的表面积,m2 V雨水花园的雨水汇流总量,m3 tf蓄水层中的水被消纳所需的时间,s Ad汇流面积,m2 H设计降雨量(按设计要求决定), m 径流系数将式(1.4)、式(1.6)代入式(1.5)中得: (1.7) 此方法主要依据雨水花园自身的渗透能力和达西定律而设计,忽略了雨水花园构造空隙储水量的潜力和植物对蓄水层的影响。在新西兰等地,降雨量常按当地两年重现期日降雨量的1/3,约25 mm计算。填料采用砂质壤土,渗透系数不小于0.3 m/d,蓄水层一般为100250 mm,蓄水层中的水被消纳的时间一般为12 d。 2蓄水层有效容积法这是一种在水量平衡的基础上,利用雨水花园蓄水层的有效容积消纳径流雨水的设计方法。根据植被被淹没的状态又分为两种情况。(1) 部分植被的高度小于最大蓄水高度,则植被在蓄水层中所占体积如式(1.8)所示: (1.8) 式中Vv植被在蓄水部分所占的体积,m3 n植被的数量 A1茎干的平均横截面积,m2 hv淹没在水中的植被平均高度,m令植物面积占有率fv为: (1.9)式中fv植物横截面积占蓄水层表面积的百分比。 将式(1.9)代入式(1.8)中得: (1.10)则实际可蓄水的体积如式(11)所示: (1.11) 式中Vw实际可蓄水的体积,m3 hm最大蓄水高度,m。根据水量平衡,进入雨水花园的径流量(V=AdH)等于实际蓄水体积,即V=VW,则有: (1.12)(2)植被高度均超出蓄水高度,则有hv=hm,式(1.11)可化为: (1.13)则雨水花园面积为: (1.14) 此法主要利用雨水花园蓄水层的有效容积滞留雨水,考虑了植物对蓄水层储水量的影响,但未考虑雨水花园的渗透能力和空隙储水能力。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第二种情况进行计算,主要是用于处理初期雨水,处理的雨水径流量一般按12 mm的降雨量设计。 3基于汇水面积的比例估算法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有时还采用简单的估算方法,即根据雨水花园服务的汇水面积乘以相应的比例系数计算求得,如式(1.15)所示: (1.15) 式中修正系数。当汇流面积均为不透水面积时,计算出的雨水花园的面积一般为汇水面积的5%10%。此法计算简单,但需通过多年的工程经验积累才能建立这样的公式,且精度不高,对降雨特征变化较大和不同标准要求的适应性较差。 另:当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设计要求精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采取基于汇水面积的比例估算法,主要步骤如下:确定汇水面积:确定径流量:确定24小时渗雨水深度:确定雨水花园面积:可以看出,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时要分析雨水花园的结构特点、功能侧重、设计标准和所在地的土质特性等因素选择使用。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适用于砂质土壤的雨水花园;蓄水层有效容积法适用于雨水花园中粘土较多、场地不受限制的区域;而比例估算法主要用于粗略计算和有丰富经验时采用。我国多数城市区域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在选择雨水花园的建造模式时,要兼顾削减径流量和污染物总量,可优先采用渗滤速度较大(K值不小于10-5m/s)、净化效果较好的人工材料。同时,雨水花园根据其目的不同,又可分为带出水管和不带出水管两种情况,所在地的土质渗透能力和有无防渗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雨水花园的计算应对花园渗滤能力、蓄水层植物影响、空隙储水能力等因素加以考虑,进而提出以下包括渗滤和滞留在内的完全水量平衡法。二 完全水量平衡法 1 水量平衡分析基本原理 假定雨水花园服务的汇流范围内的径流雨水首先汇入雨水花园(当一般雨水花园面积占全部汇流面积的比例较小,即直接降落到雨水花园本身的雨水量较少时,可忽略不计),当水量超过雨水花园集蓄和渗透能力时,开始溢流出该计算区域,此时,在一定时段内任一区域各水文要素之间均存在着水量平衡关系,如式(2.1)所示: (2.1) 式中V计算时段内进入雨水花园的雨水径流量,m3 U1计算时段开始时雨水花园的蓄水量,m3 S计算时段内雨水花园的雨水下渗量,m3 Z计算时段内雨水花园的雨水蒸发量,m3 G计算时段内雨水花园种植填料层空隙的储水量,m3 U2计算时段结束时雨水花园的蓄水量,m3 Q1计算时段内雨水花园的雨水溢流外排量,m3 通常,计算时段可以取独立降雨事件的历时,此时,由于蒸发量较小,Z可以忽略。而且在设计雨水花园时,一定设计标准对应的溢流外排雨水量可假设为0。如果计算时段开始与终了时雨水花园内蓄水量之差以Vw表示,即Vw=U2-U1(实际计算时可视时段开始时雨水花园无蓄水,即U1=0)。即:Vw=U2,如式(17)所示。图2为雨水花园计算模型示意。 (2.2) 2 径流雨水量 径流雨水量可采用式(1.6)计算,其中H可根据当地的降雨特性和设定的削减雨水的目标来确定,雨水花园主要针对较频繁暴雨事件,设计降雨量一般不超过0.03 m。 3 雨水花园下渗量计算时段雨水花园的下渗量,如式(2.3)所示: (2.3) 式中T计算时间,min,常按一场雨120 min计。 根据雨水花园构造及土壤条件不同,式(2.3)中的K取值各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当雨水花园底层设有防渗膜或填料外土壤的渗透系数K2K1时,取K=K1。(3)当K2K1时,取K=K2。 4 蓄水量 当雨水花园中的径流量大于同时间的土壤渗透量时,必然在雨水花园形成蓄水。假定雨水花园中的植被高度均超出上部蓄水高度,则实际蓄水量如式(2.4)所示: (2.4) 5 空隙储水量 (2.5) 式中n种植土和填料层的平均空隙率,一般取0.3左右。 6 雨水花园面积的计算结合上述公式可得雨水花园的面积如式(2.6)所示: (2.6)当S=0,亦即K=0时,式(2.7)可化为: (2.7) 此方法主要针对一场雨的雨量来设计,其目的不仅是用来处理初期雨水,而是要在净化雨水的基础上削峰减量,最终实现无溢流外排现象。如果将处理后的水加以收集利用,也应采用此法进行计算。当然要注意:雨水花园主要是消纳较频繁事件的雨水径流,而非极端事件,所以一般根据当地降雨特性和雨水花园的削减目标选用一个合适的降雨量。 雨水花园是一种经济适用的生态滞留渗滤设施,主要用来处理小面积汇流的较频繁事件径流雨水,起到削减峰流量、减少径流和污染排放总量、保护下游建筑物和水体等作用,还具有易与景观结合的特点,可在住宅小区、停车场、公路周边和公园等场合广泛应用。 目前国外常用的三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主要依据雨水花园自身的渗透能力和达西定律而设计,忽略了雨水花园构造空隙储水量的潜力和植物对蓄水层的影响;适用于砂质土壤的雨水花园。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蓄水层有效容积法主要利用雨水花园蓄水层的有效容积滞留雨水,考虑了植物对蓄水层储水量的影响,但未考虑雨水花园的渗透能力和空隙储水能力;适用于雨水花园中粘土较多、场地不受限制的区域。比例估算法则由于精度差而主要用于粗略计算和有丰富经验时采用。在使用时要分析雨水花园的结构特点、功能侧重、设计标准和所在地的土质特性等因素选择使用。 我国多数城市区域径流水质较差,在设计和建造雨水花园时应优先采用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填料作为雨水花园渗滤层,以达到兼顾滞留与净化两种功能的目的,建议采用完全水量平衡法进行设计。三 设计降雨量及径流水质 1 降雨量 降雨量赢根据当地气象资料,选取至少近10年降雨量资料确定。对于西安地区,其暴雨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3.1) 从公式推出,下(2)中予以解释,其中A、b、n为一定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参数, r为综合雨峰位置系数,是根据每场降雨不同历时峰值时刻与整个历时的比值而加权平均确定的, r 位于01之间。式中 q降雨强度,L/(shm2); P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得到: (3.2)式中 H单场降雨量,mm/m2; 对于一般城市道路雨水设计重现期宜采用2a5a,特别重要道路、短期积水严重道路可结合当地历年降雨量酌情增加。 表3.1 西安不同降雨强度下的1小时降雨量重现期P降雨历时暴雨强度q暴雨强度i1h降雨量H(a)t(min)L/(shm2)(mm/min)(mm)26066.3380.39823.88236076.4180.45927.51156089.1180.53532.0831060106.3510.63838.2862060123.5840.74244.490(1)对于西安地区可采用芝加哥雨型进行设计,其具体降雨量分布如下式:当0tta时: (3.3)当tbtT时: (3.4)式中: A、b、n暴雨雨强计算公式中地方参数,A=16.715(1+1.1658lgP),b=16.813,n=0.9302;r雨峰系数,降雨开始至暴雨洪峰形成的时间与总降雨历时的比例,一般在0.30.5之间,常取0.5;ia峰前雨强,mm/min;ib峰后雨强,mm/min;ta峰前降雨历时,min;tb峰后降雨历时,min;t 总降雨历时min。表3.2 西安不同降雨强度下的1小时降时程分布 mm 重现期/a2351020步长/min50.6890.7930.9251.1041.283100.9091.0471.2211.4581.694151.2741.4681.7122.0432.374201.9512.2482.6213.1283.635253.4603.9854.6485.5466.445308.1779.42010.98613.11015.234353.4603.9854.6485.5466.445401.9512.2482.6213.1283.635451.2741.4681.7122.0432.374500.9091.0471.2211.4581.694550.6890.7930.9251.1041.283600.5440.6270.7310.8721.014降雨量25.28729.12933.97040.53947.108说明:表3.1与表3.2数据略有出入,系不同公式计算误差引起,两只皆可用于流量计算。(2)CHIM 芝加哥法雨型与复合雨型相当,均为一定重现期下不同历时最大雨强复合而成。雨型的确定同样基于特定重现期下的IDF关系曲线.芝加哥法雨型确定包括综合雨峰位置系数确定及芝加哥降雨过程线模型确定,具体流程如下: a.将各降雨历时的逐年最大降雨过程样本,以5min为间隔进行分段,统计降雨过程的雨峰位置系数ri=ti/Ti (其中ri为雨峰位置系数,ti为降雨峰值时刻, Ti为降雨历时。) b.先将历时相同的逐年最大降雨样本的雨峰位置系数进行算术平均,再将各历时的雨峰位置系数按照各历时的长度进行加权平均,求出综合雨峰位置系数r。 c.根据综合雨峰位置系数r,设计暴雨重现期(P)、设计降雨历时(t),代入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导出的芝加哥法雨型公式,计算出雨峰前后瞬时降雨强度及各个时段内的平均降雨强度,最终确定出对应一定重现期及降雨历时的芝加哥法雨型。 芝加哥法雨型以统计的暴雨强度公式为基础设计典型降雨过程。通过引入雨峰位置系数 r来描述暴雨峰值发生的时刻,将降雨历时时间序列分为峰前和峰后两个部分。 令峰前的瞬时强度为i(tb),相应的历时为tb,峰后的瞬时强度为i(ta), 相应历时为ta。取一定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公式为,雨峰前后瞬时降雨强度可由下式计算: (3.5) (3.6) 在求出综合雨峰位置系数 r 之后, 可利用公式(2)、(3)计算芝加哥合成暴雨过程线各时段(以5min计)的累积降雨量及各时段的平均降雨量, 进而得到每个时段内的平均降雨强度, 最终确定出对应一定重现期及降雨历时的芝加哥法雨型。 国内外大量统计资料表明,暴雨过程的雨峰位置多半在降雨总历时的前三分之一左右暴雨强度过程的形态,是先小、继大,最后又小的过程。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和同济大学在2006年对上海市短历时雨型曾做过研究,采用19852004年共20年连续降雨资料,统计得到120min设计雨型雨峰位置系数为0.399。 表3.3 国内外雨峰位置系数r统计结果地区r地区r芝加哥地区0.375北京0.355前苏联远东地区0.35上海0.399前苏联乌克兰地区0.20合肥0.414日本九州地区0.50锦州、长春、牡丹江0.30.4我国各大分区0.30.4武汉、开封0.30.4 2 径流水质降雨径流水质宜以实测资料为准。对于西安及周边地区,若无实测资料,可参考下表经验值。表3.3 西安不同降雨强度下的1小时降时程分布 mg/L类型CODCrNH3-NTNTPZnCd初期雨水6002.313.05.61.50.04中后期雨水2001.56.01.50.20.015四 生态滤沟系统设计 1 一般规定生态滤沟在设计时应满足一下要求:(1) 设计降雨量不应小于当地2年重现期下1h对应的降雨量值;(2) 生态滤沟所在场地应有详细的地质勘查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土壤类型、渗透系数、孔隙率、滞水层分布等;(3) 土壤渗透系数宜为10-610-4m/s,且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m;(4) 生态滤沟的纵向坡度应与道路纵向坡度一致;(5) 若经生态滤沟处理后雨水需回收利用,则可在滤沟底部及侧壁铺设防渗膜,并用穿孔管收集雨水,否则,处理后雨水直接下渗以补充地下水。(6) 生态滤沟系统不应对地下水水质、道路路基、周围环境卫生造成危害;(7) 生态滤沟设在道路两侧,其形状以带状为宜,长度根据需要确定。 2 计算过程(引入N值) (4.1) (4.2) (4.3)式中: A设计区总面积; N汇水面积与生态滤沟面积比,简称汇流比。 3设计步骤(1)确定项目所在地土壤类型及渗透系数;(2)确定设计区域道路汇水面类型、面积、径流系数、横向及纵向坡度;(3)确定设计的降雨重现期、降雨强度、降雨量;(4)计算汇流比及生态滤沟总表面积;(5)结合市政道路类型确定生态滤沟布设位置及滤沟数量;(6)确定单条生态滤沟面积、宽度、长度,并使所有单沟面积之和等于生态滤沟总面积;(7)根据滤沟出水收集与否确定滤沟内部结构及防渗要求,若出水无需收集回用,则可省略沟底防渗处理及穿孔管埋设;(8)设定表面蓄水层深度;(9)设计入水口形状及开孔总面积、总长度;(10)设计溢流口形状、数量及位置;(11)确定特殊填料种类、各填料层厚度及滤沟总深度;(12)选择适宜的植被。 4 数值表格表4.1 径流系数下垫面种类径流系数硬屋面、光滑平屋面、沥青屋面1.0铺石子的平屋面0.8绿化屋面0.4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块石等铺砌路面0.7干砌砖、石及碎石路面0.5非铺砌土路面0.4绿地0.25水面1.0表4.2 渗透系数经验值土质类别K(cm/s)土质类别K(cm/s)粗砾10.5黄土(砂质)110-3110-4砂质砾0.10.01黄土(泥质)110-5110-6粗砂510-2110-2黏壤土110-4110-6细砂510-3110-3淤泥土110-6110-7黏质砂210-3110-4黏土110-6110-8沙壤土110-3110-4均匀肥黏土110-8110-10针对西安及周边地区,土壤渗透系数都介于110-5110-7之间,对于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径流系数常取0.9。若设计蓄水层深度取20cm,滤沟填料层总深度Df分别为0.6m、0.8m、1.0m、1.2m,暴雨重现期分别取2、3、5,降雨历时T取120min,土壤渗透系数510-6m/s、110-5m/s、510-5m/s,汇流比N的取值可参见下表表4.3 P=2时汇水比N的取值K(m/s)df(m)N备注510-60.64.97=0.9h=20cmt=120minn=0.1fv=0.20.85.411.05.851.26.30110-50.66.000.86.351.06.771.27.21510-50.613.770.813.881.014.141.214.46表4.4 P=3时汇水比N的取值K(m/s)df(m)N备注510-60.64.18=0.9h=20cmt=120minn=0.1fv=0.20.84.561.04.941.25.33110-50.65.030.85.371.05.741.26.12510-50.611.820.811.921.012.141.212.42表4.5 P=5时汇水比N的取值K(m/s)df(m)N备注510-60.63.42=0.9h=20cmt=120minn=0.1fv=0.20.83.741.04.071.24.41110-50.64.150.84.441.04.761.25.08510-50.69.970.810.051.010.241.210.48举例:沣西新城某道路长2000m,道路红线范围内总面积A=60000m2,项目所在地土壤渗透系数K=510-6m/s,土壤孔隙率n=0.1,道路简称后径流系数0.9,设计滤沟蓄水层深度h=20cm,设计降雨历时t=120min,P=2,fv=0.2,df=1.0m,查表4.3可知N=5.85,根据公式26,计算Af=8759m2。滤沟分段设置,设置两侧,则单组滤沟平均面积为8800/80=110m2,具体到每一组生态滤沟的表面积可结合道路实际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5 结构设计生态滤沟:蓄水层(滞流层)、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层、特殊填料层、砾石排水层等,其中不同种类填料之间应采用渗透型土工布隔开(值得商榷!),还应满足一下要求:(1) 蓄水层顶部宜低于道牙35cm,在底部渗透系数较小的地区蓄水层深度不宜过高,以免积水时间过久而滋生蚊虫;(2) 覆盖层宜采用树皮落叶等,应均匀平铺于整个滤沟之上;(3) 种植土层一般选用当地壤土,且以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壤土为宜,若如让渗透系数较小,可采用沙、土混合以提高渗透性能;(4) 种植土厚度不宜低于0.25m,以保证滤沟内植株的根系生长,当滤沟内栽种较大灌木时,种植灌木处土层厚度宜适当增加;(5) 特殊填料可根据设计需要考虑设置与否,常见的特殊填料有粉煤灰、高炉渣、沙等,其粒径以25mm为宜,特殊填料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若设计无需特殊填料,该层可用种植土代替;(6) 排水层中所用砾石直径一般不宜大于5mm,排水层中常埋设有110mm或160mm穿孔管,管孔区域应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以防止泥沙等进入;(7) 生态滤沟总深度(不含蓄水层)不宜小于0.6m。表4.6 生态滤沟各层深度设计值组成结构设计参考深度(cm)蓄水层1025覆盖层35种植土层25人工填料层2550砾石排水层1530 6 入流口设计 入流系统是生态滤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可影响到生态滤沟的净化效果、维护和使用寿命。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就是道路边石上预留豁口,将径流导入滤沟之中。入流口设计应满足一下要求:(1)应使全部的道路径流均匀分配至整个滤沟系统之中;(2)在生态滤沟入口内侧应铺设一层砾石,砾石层宽度宜大于入水口宽度,以起到消能、分割水流及防冲刷效应;(3)为提高滤沟的进水能力,豁口数量可适当增加,但考虑到景观学和行车安全等方面因素,豁口数量不宜增加过多。一般边石豁口高度可取100250mm之间,边石豁口总长可按下式计算: (4.4) 式中: L豁口长度,m; Q设计径流量,m3/s; K0经验常数,一般取0.817; S纵向坡度; n曼宁系数,一般取0.016; i路面横向坡度。在求得豁口长度后,可按比例均匀分配到各组生态滤沟之上,单个豁口应在2030cm,三五成组,每组间距3050cm。 7 溢流口设计 大于设计降雨量的降雨事件,降雨量为H,体积削减率为:=H/H100%。对于大于设计降雨量的降雨事件,生态滤沟就必须设有溢流设施,常用的溢流口有溢流管和溢流井两种形式。对新建道路,可将雨水篦子设在生态滤沟内部,作为溢流口,其数量及位置可参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社区治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买卖公司财产合同范本
- 科思股份合同范本
- 汇合发展合同范本
- 杭州安置房合同范本
- 农村住宅租用合同范本
- 社区应急知识培训课件简报
- 餐饮清洗油烟合同范本
- 父母首付赠与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氨酯传送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课件
- 乡村振兴大讲堂课程设计
- 医患沟通和技巧课件
- 农业代收代付业务管理规定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思维导图
- 内镜中心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广西南宁宾阳县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景预测报告
- 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备案登记表
- 2024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