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济学主章人宋耘博士ppt课件.ppt_第1页
公司经济学主章人宋耘博士ppt课件.ppt_第2页
公司经济学主章人宋耘博士ppt课件.ppt_第3页
公司经济学主章人宋耘博士ppt课件.ppt_第4页
公司经济学主章人宋耘博士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企业性质与环境第一节企业性质与经营活动 一 企业性质企业的性质可以从企业运行机制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的作用 所在行业的特点五个层面加以解释 一 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运行机制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考察 1 企业所处的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 1 两种典型的经济机制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与高度集中的计划机制 2 从世界范围看 近年来市场导向作用更加趋强 主要体现为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迅速扩大 在乌拉圭回合开始就有63个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自由化 在1991年约有30个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实行了开放对外直接投资的体制 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几个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成功的影响 世界投资报告1992年 3 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市场机制的关键在于由企业根据其对自身和市场的认识决定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 其特点如下 存在完善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 企业根据对环境的了解和预期 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生产多少 企业通过按一定价格在市场上出售产品获得收入 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可以衡量的 市场不是为独家所垄断 企业的投入也是明确的和可衡量 因此企业本身以盈亏为标准 企业为其决定承担风险 同时也享有一切成功的机会 思考 中国改革的经济目标经济改革是如何突破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对的 2 运行机制从内部看 是企业产权关系属性 补充资料一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问题 企业治理结构 Corporategovernance 研究的是各国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安排问题 这种制度安排 狭义上指的是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 投资者与上市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 希列法和维希尼1996 SchleiferandVishny1996 广义地则可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 控制机制 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 机构 文化和制度安排 从提高企业绩效的角度来看 企业治理结构所要研究的问题 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经理层 内部人的利益机制 TheIncentiveIssue 及其与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兼容问题 第二类是经理层的管理能力问题 TheCompetencyIssue 从利益机制的角度来看 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所要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企业制度最有利于 确保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的资产得到应有的保护和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的问题 从管理能力的角度来看 企业治理结构要研究的是应当如何构架企业内部的领导体系以确保企业的关键人事安排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有效问题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资产拥有者的分类情况 表一 企业资产持有者的分类 1996年 占总资产的百分比 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个人492115231920银行61107115退休保险基金28501291412投资基金12881115 其它金融机构19 3 15非金融企业 142191127政府 14281外国股东599253211总计100100100100100100资料来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1998 16 注 英国数字为1994年底 日本的退休基金 投资基金统计包括在 其它金融机构 之中 表二 五个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目标的比较 表三 资金市场与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外部资金市场与企业数目新生上市企业数国民总产值之比 每百万人口 每百万人口英美法系60 35 45 2 23 法国法系9 1 89 0 28 德国法系46 6 79 0 12 斯堪的纳维亚法系30 27 26 2 14 总体 49个国家 40 21 59 1 02 资料来源 勒 波塔 拉伯兹 德 赛莱恩斯和希列法1999 LaPorta Lopez de Silanesandshleifer 1999 表四 美国机构投资者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年份企业资产总机构投资者资产 市值的总市值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1960421 252 912 61970859 4106 419 419801534 7519 933 919883098 91368 744 219893809 71710 744 919903530 21665 947 219914863 82065 542 519925462 92423 244 419936278 52809 448 319948293 43027 948 119958345 43889 546 61996100616009 148 8资料来源 美国企业论坛 ConferenceBoard 1998 补充资料二 国有企业产生的逻辑一 国有企业产生的背景和逻辑1 建国之初 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1949年 国民收入只有358亿元 人均66元 国民收入中工业的比重仅为12 6 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 8万吨 而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785万吨 前苏联为2733万吨 日本为484万吨 前联邦德国为1212万吨 英国为1655万吨 1949年中国能源产量 折标准燃料 为2371万吨 1950年美国为116620万吨 日本为6232万吨 前联邦德国为14106万吨 英国为22149万吨 2 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与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 经济环境也是相吻合的 3 要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从经济逻辑上要求政府承担起最大限度地集中经济剩余和降低发展重工业的门槛的责任 4 相比较而言 依靠国有企业来实现这种战略意图是最直截了当的 所以超越当时资源比较优势而执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任务 历史地落在了国有企业身上 事实上这也是最大限度地动员剩余 最充分地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所诱致出的一种内生的制度安排 问题 从配置稀缺资源和控制生产剩余的角度 都不难理解重工业以及直接为其服务的基础设施部门实行国有化的必要性 生产资料交易要合乎国家资源配置计划 其国有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为什么轻工业 服务业等部门也要实现国有化呢 二 传统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内生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是国有企业的基本属性 相应地 同其它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大型企业一样 国有企业也有以下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激励不相容 第二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第三 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结果所负责任的不对等 三 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统计资料表明 在1952年至1978年的26年里 工业占国民收入的份额由19 5 上升到49 4 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 而国营工业又是工业增长的主要源泉 这一时期 全国国营工业总产值由142 6亿元增加到3416 4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国营工业产值增长了17 15倍 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 55 其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也由40 5 上升到80 8 国有制和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内在的 如果不把产生这样的所有制安排和治理结构的外部原因先解决好 那么 任何企图改变原有的产权安排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努力 都将事倍而功半 要改革好国有企业 就必须从其必然面对激励不相容 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相当的特性出发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使企业的利润可以成为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充分信息指标 据此 来制定奖惩制度 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激励完成相容 然后 进而改善内部治理结构 在对企业经理人员充分授权的情况下 防止责任不相当的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 企业与社会1 社会承认并授予企业的经营权 社会需要企业为其提供产品和劳务 以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 这构成了企业之所以存在于社会的基本使命和任务 彼德 德鲁克 那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家 不仅积累了大量财富 而且还建立了一个他百年之后仍能永续经营的企业 企业的永续经营不是靠某个人的直觉 而应建立在明确 简单 深刻的事业理论之上 2 市场对企业的活动成果进行检验 亚当 斯密 AdamSmith 在其著名的 国富论 一书中写下了如下名言 确实 他 生产者 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 也不知道他自己能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 他之所以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是国外产业 也只是盘算着自己的安全 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和目的在于使生产物的价值能够达到最大的程度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场合 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 他受着一只 看不见的手 的指导 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所要想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是否出于本意 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 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在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优化 即所谓的帕雷托最优 第一 生产的有效性 第二 各种产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 第三 交换的有效性 市场的缺陷一 竞争的不完全性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一 有足够的市场 二 市场主体有完备的信息量 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称或者信息量大体相等 三 生产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四 产品是同质的 五 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按竞争规则办事 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而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 外部性当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 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支付足以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 此时 该主体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 被称为 外部不经济 反过来 当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可能给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 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 这时 这个经济主体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就小于该项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 三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1 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nonrivalry 2 具有非排他性 nonexclusion 四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1 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够产生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2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特殊表现形式 五 公平与效率不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 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 经济学家J E 米德认为 市场机制承认人们的所有差别 包括遗传素质 选择运气 社会地位 劳动能力 财产数量等等 市场会把所有这些差别转化为收入的差别 而且收入差别一旦产生 市场就会使它逐渐放大 但却不存在抑制它的力量 三 资源转换作用 四 分配资源作用 二 企业经营活动与市场 一 国家调控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 二 企业对市场的能动作用 1 企业对市场有着不同程度的支配作用 大企业凌驾于市场之上 使市场成为它的工具 2 企业通过产品创新 制度创新创造市场引导市场 3 企业替代市场 企业的资源配置作用 三 市场替代企业 外部化与内部市场1 外部化 外部化是对 组织失效的一种解决方案 外部化有两种方式 放弃原先由企业自行处理的业务 而交由市场解决 企业分立 2 内部市场与组织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