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三夫”改革.doc_第1页
俄国“三夫”改革.doc_第2页
俄国“三夫”改革.doc_第3页
俄国“三夫”改革.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二战后苏联三“夫”改革山东 陈伟一、“蛮”干的赫鲁晓夫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农业歉收、工业效率低下等问题越来越突出。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了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同年,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赫鲁晓夫成为了苏共总书记,揭开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序幕。他针对当时严峻的农业形势,选择农业作为突破口:用收购制替代农产品交售制;鼓励集体农庄员工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实行大规模的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产品卖给集体农庄等措施。经过初步的改革,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1955年连续四年获得大丰收。19561960年,同期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这来之不易的转机助长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他曾提出要在几年内赶上美国人均畜产品产量这一不现实的目标。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强求各地扩种玉米,乱指挥、高指标,加上20世纪60年代初的气候恶劣的影响,1963年农业再度出现了危机,1964年不得不向外国进口粮食。同时,赫鲁晓夫还对工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企业,尝试实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但企业未能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二、“重”干的勃列日涅夫由于赫鲁晓夫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1964年以失败黯然下台。1966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拉开了勃列日涅夫改革序幕。为了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混乱,他继续进行农业改革。在农业方面: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赫鲁晓夫时期把地区党委划分为主管工业的工业党委和主管农业的农业党委,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勃列日涅夫又重新合并为统一的州和边疆区党委会,把原来下放给地方党委的权力重新划集体农庄、国营农场。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改变过去每年制定一次农产品收购计划的做法,实行“固定收购,超售奖励”的制度,农产品收购计划一定5年不变。从1965年至1979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共提高7次,价格指数提高60以上。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之后他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推行了新经济体制,注重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他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1975年苏联的农业总产值则达到了85,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美国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肉等消费量以及每百户家庭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小型汽车等数量增加了;房租、交通费较低,退休金也基本能满足生活需要;居住条件有所改善等。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了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但是,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错误阻碍了改革的进程;这一时期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的负担。1975年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了停滞时期。三、“混”干的戈尔巴乔夫继勃列日涅夫下台后,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夫都是暮年上台,短暂的执政无法遏制苏联衰败的趋势。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改变经济衰败的趋势,在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上:承认企业是独立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用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并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手段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因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并开始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总之,战后三夫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赫氏重农,勃氏重工,戈氏则重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补,后者最终导致苏联解体。逝者如斯夫,历史不能假设,以史为鉴,为我们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参考文献:樊亢等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