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试题五年对比.doc_第1页
新课标试题五年对比.doc_第2页
新课标试题五年对比.doc_第3页
新课标试题五年对比.doc_第4页
新课标试题五年对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五年对比分析及对模拟试题命制选择的建议 河南师大附中 刘毅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因受宋主任指派,我在诚惶诚恐中命制了三模试题,对新旧课程标准和近五年来的新课标试卷做了认真对比与梳理,故今在各位方家面前班门弄斧,浅谈一下模拟试题命制的一些建议,以期对老师们备考选题提供一些参考。纵观近五年的新课标试卷,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第一,稳定。这是课标卷最为突出的特点,连续五年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鲜明的稳定思想。这就给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彰显了国家级考试沉稳大气的风范。第二,严谨。主要体现在一些题干的表述有细微变化上,表述趋向严谨简洁,小步迈进不露痕迹。在试卷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对细节进行微调,表现出命题者严肃谨慎的态度。,第三,导向性好。选材贴近时代,注重文化,回归语文。对中学语文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都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下面按照试卷顺序具体谈谈对课标卷命题的一些粗浅看法。第一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ppt展示)考查内容及角度时间考查内容考查角度2007年:雷达伟大的时代为何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08年: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艺术上的“变形”2009年:陈鹏举诗与歌词唐诗与现代歌词2010年:启功金石书画漫谈金石书画漫谈2011年:金开诚诗经关于诗经选材特点: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原高考第一个阅读文段常考科技说明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改考论述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改变,就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致起来,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一致起来,高考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就更加和谐了。选材均为著名作家学者的社科类评论文章,以文学评论为主,兼及美学书画等方面,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语文特色,对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精髓,提升审美能力有良好影响。文章虽涉及不少理论,但都不难理解,内容表述平易而不艰深。现代文阅读是试卷的第一部分,是考生进入考试状态的第一个关口,所选文段的平易亲切正是试卷人文性的体现。字数在9001100字,亦可上下轻微浮动。设题特点: 07和09年分别有一个试题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其他年份试题均为选出错误的一项,试题综合性不强,难度不大。选项字数可在50字上下,个别题所有选项可以选择在30字到50字之间。考查要点:(ppt显示)(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0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011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着重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几种能力。关于“推断和想象能力”的考查有这样的变化。09年的第三小题表述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而10年第三小题这样表述,“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但选项仍具有“推断”意味,这是因为新课标考纲中根本没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一条目,这一能力应该能涵盖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之中。所以表述上做了改变,非常严谨。而2011年的表述又把“根据原文内容”置于句首,予以强调,给答题做了更为明确的限制,表述更加严谨。选题组题建议:选择社科类论文,应关注名家文章,注重文化气息,但内容不宜艰深,表述要自然平易。三个小题均设置错项为答案,第一小题一般考查对重要概念或句子的理解,第二小题为筛选整合信息,第三小题为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不排除有些选项仍具有推断意味。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Ppt展示时间考查内容考查角度出处体裁内容2007年新唐书史传文韦丹传(助民安居)实词解释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文言翻译(2小题)2008年晋书史传文嵇绍传(直言谏劝)同上2009年宋史史传文朱昭传(坚决主张抗敌)同上2010年明史史传文花云传(艺高人胆大)同上2011年宋史史传文何灌传(行事有成)同上五年均选择史传类记叙文体(二十四史),来自正史,均是人物传记并且都是从人物合传中节选的,因为独传的人物传记文字较长,节选后不利于保持完整性。所选人物除08年嵇绍为谏官外,其余四人均为武将,而且这五人均不是热点名人且为忠臣,人物品质优良,业绩显著,这符合课程标准人文性的要求。阅读材料难度适中,选文的朝代分布灵活,以唐宋为主,其他朝代为辅,个人推测今年考三国志的可能性比较大。文段字数在500700字。考查要点:实词理解,筛选信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设题形式:实词考查Ppt展示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07年) 孤 城 济 期(2008) 启: 堪 器: 许:(2009) 摄: 婴: 薄: 乘:(2010年) 杖: 翼: 趣: 徇:(2011年) 汲: 迎: 敛: Ks5um彻:实词考查五年基本无变化,难度有提升趋势,需要结合语境推断的词语逐渐增多。筛选信息选择正确项,人物主要品质或能力在第二小题题干中直接表述出来。Ppt展示(2007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08)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09)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0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1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0年和2011年的第三小题,在题干表述上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变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并在选择肢上予以对应。四个选择肢都是先概括说明再具体叙述,先总后分。四项基本涉及到全文主要内容。比如2011年此题的B项: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这种对阅读材料进行整合梳理的命题形式,对模拟试题的命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果考生善于借助,阅读文段前先阅读此题,对解读文章也很有帮助。这个细微变化,是课标卷严谨性的又一例证。翻译两题,分值等同,选句多是简洁明快的短句子。07年每句大意只占1分,08年以后均改为2分,难度降低。所考查的关键词语多在高中阶段积累范围之内,但07和09年的关键词中,有个别较为生疏需要靠语境来推断的词语,比如07年的ppt展示“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b)以财”的“畀”(给予)字。09年“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中的“勒”(率领)。强调了在积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的能力,以增加试题的区分度。当然还有更难的词语并未列入关键词范畴,比如2010年“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中的“堞”(城墙垛口)字,说明设题没有刻意难为学生。选题组题建议:选择史传类记叙文体,难度适中,朝代选择不受限制,但传主应品质优良,业绩显著。选择题见以上分析。翻译要注意所选句子的简洁明快,关键词难度不能过大,也不排除设置个别稍难但尚可结合语境推断词义的词语作为关键词的做法。 此外文言翻译我们还应注意大纲的一个变化。在“文言虚词”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为ppt“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课标版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标版新在调整考点:在文言虚词中加进“意义”,非同小可,更多体现为通过翻译理解虚词的不同之处,意味着虚词可能将在语境翻译中作为一个得分点进行考查。(二)古代诗歌鉴赏(ppt展示)时间考查内容考查角度作者朝代体裁内容2007年刘一止宋律诗小斋即事鉴赏手法、评价情感2008年蔡肇宋绝句题李世南画扇鉴赏形象、评价内容2009年辛弃疾宋词鹧鸪天 代人赋鉴赏手法,评价情感2010年江总南朝乐府诗雨雪曲鉴赏形象,评价情感。2011周朴唐律诗春日秦国怀古评价情感,鉴赏手法 选材:所选诗词多有景物描写,唐宋作品倍受青睐,但我认为这并非刻意为之,主要还是作品本身适合,作品选择范围应该是广泛而灵活的,不受什么限制,但应避开一流诗人的名作。作品下面均有有关作者或背景的注释,以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形式多样,律诗、绝句、词、拟乐府兼顾,诗歌最多,曲目前尚未出现。均为单篇诗、词的鉴赏,没有出现对比鉴赏,阅读量适中。设题紧扣考纲,评价内容和鉴赏手法每年必考,评价观点态度即诗歌主旨多有涉及,评价形象的有一次,评价语言的尚未涉及。最近两年的题干表述由繁复琐碎变为简洁大气,差异较大,值得注意:我们可做一比较:(ppt展示)2010年: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2011年: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去年的两道题均为连环设题,考点多,层次多,今年则趋简洁,要求集中明了,考生好答,同时也方便了评卷。这种改进值得称赞。选题组题建议:各朝代各类别的诗歌材料均应重视,选择重在作品,情景交融的诗词尤应关注。考查仍要注重理解内容鉴赏手法,明了主旨,鉴赏形象和语言也不可偏废,特别是语言,五年均未涉及,冷点激活的可能性存在。表述力求简洁,连环问不宜多。(3) 名篇名句默写:(ppt展示)内容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考查题量4题选3,8空4题选3,8空3题6空3题6空3题6空考查分析4空高中4空初中4空高中4空初中2空高中4空初中2空高中4空初中2空高中4空初中选材:从选文上看,篇目均出自64篇课程标准推荐的64篇诵读篇目(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14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篇)。07、08两年是是四选三,09年开始改为三题必做,每题2空。其中初中2题,高中1题。构成上均为两文一诗(词)。(ppt展示)2009年“新课改”海宁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无丝竹之乱耳, 。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2010年“新课改”海宁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3)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2011年(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论语述而)(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值得注意的是,篇目并非没有重复,2011年的蜀道难和醉翁亭记分别是07年、08年的选文,只是所考句子不同而已。题型设置上均采用传统的默写形式:“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比较呆板,没有理解型试题。一般给出前后语境,至少有前语境。选题组题建议:诗文兼顾,初中两题4分,高中一题2分,选文不绝对排除考过的内容。备考建议:课标卷较全国卷相比,没有选择余地,分值由5分提高到6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别,但却反映出对默写的关注。据专家统计,这一题平均得分为2.5分,不要小看了这六分,好好备考,其实是不会丢这么多的。第三模块:选考内容(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ppt展示)时间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目体裁考查角度2007年林冲见差拨古典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客)分析材料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探究小说中人物蕴含的民族性格、心理。2008年二十年以后(外)外国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材料的作用鉴赏人物形象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探究。2009年孕妇和牛当代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客)鉴赏人物形象分析小说形象的作用。对小说中的人物发表看法。2010年保护人(外)外国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客)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材料的作用。就小说的主题、手法、结构的一种探究2011年血的故事当代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客)分析文章的结构。鉴赏人物形象。就小说的主题进行究均为名家小说,中外作家作品交替出现。课标卷去掉了全国卷解释文中含意的主观题,增设了一个客观题。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题干由07、08两年选出错误的两项改为选出最恰当的两项,而且改为梯级赋分,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个客观题本是五选二,但其实有三个答案,其中最佳一个 3分,其次2分,最后1分。只要选对一个就可得分。相对而言,此题难度较低,是课标卷在有意降低设题难度。而对能力的考查更为细致,区分度更加明显。中国小说中07和11年前三个选项是对小说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后两个选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09年前四个选项是对小说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最后一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而08、10年的外国小说则五项都是对小说局部内容且主要是围绕人物进行的分析概括。简答题中,人物形象每年必考,其中2007年和2010年是人物形象的分析,2008、2009和2011年是人物性格的分析。分析文章结构这一能力要求在题目设置上表现为某段某情节某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与人物分析同样每年必考。其中情节的作用三次(2007、2010、2011),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次(2008),物象的作用一次(2009)。探究试题较为灵活,人物、主题、情节、标题等均可以成为探究对象。探究题除07年外,都在题干中给出或暗示出多元理解供学生选择,并伴有明确的引导语,08、09是“你的看法呢?”10年为“陈述你的观点”,11年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等,诱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课标精神吻合。选题组题建议:中外小说兼顾,尤其注重名家作品和外国小说。选择题应注意局部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采用梯级给分方式。简答题应突出人物形象和情节作用,以凸显小说的文体特点。探究题内容可据文本灵活确定,题干设置应有多元提示和明确的引导语言,努力使学生彰显个性风采。(2) 实用类文本阅读(ppt展示)时间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目体裁考查角度2007年叶圣陶在四川传记内容的分析(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根据文本,探究传主的襟怀2008年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对传主成功原因的探究。2009年寻找教育的曙光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探究传主的精神境界2010年杂交水稻之父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就传主的某一方面的人格魅力探究。2011年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探究传主成功的原因。从表格可以看出,选材均为人物传记类文本,传主为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中国名人,前三年考查的都是教育家,近两年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大家。其领域遍及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对国家民族有突出贡献。材料基本围绕人物重要经历、主要成就、人格精神几个方面叙述。布局与题型与文学类文本完全一样,区别在考查点的设置上。五年的考查点没有变化,选择题重点考查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其中前四个选项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后一个选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简答题则重点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题干一般表述为“是什么”或者“为什么”。简答题的考查点和选择题有相似之处,都考查到了信息的筛选。就是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再转换成自己需要的答案。探究题的内容与文学类文本一样表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五年来涉及到的有人物精神(07)、人物成功原因(08、09)、表现人物关系的关键词语(2010)及不同人物的生活态度(2011)等。表述上也与文学类文本相同,除07年外,都在题干中给出或暗示出多元理解供学生选择,并伴有明确的引导语,08年表述为“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09年为“说说在陶行知给你的启示中,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10年和11年为“谈谈你的看法”。选题组题建议:主要选择人物传记类文本,传主品质和业绩应突出,新闻访谈等也应兼顾。考查点设置见上文分析。备考建议:选考部分这两道大题,据有的专家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相比,“实用类文本”相对较易,学生得分平均要高出5分之多。我也在小班里做了两次对比测试,让他把一个试卷中的两类题都做完,结果发现确实如此,一般都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得分较高一些。所以不少老师在平时指导时倾向于让学生选“实用类文本阅读”。个人认为基于这种情况,高考命题肯定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命题难度在小说上要降低,在实用类文本上要提高,使两者达到均衡。让学生选择时不再根据难易而是根据喜好与否,让选考题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时,应很据学生的程度及个人喜好选择,真正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第四板块:语言基础及表达运用(ppt展示)时间 语言基础表达运用2007年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衔接连贯压缩(概括补充)仿写句式2008年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衔接连贯连贯(虚词填空)仿写句式2009年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衔接连贯得体(语段改错)仿写句式2010年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衔接连贯准确(续写语句)仿写句式2011年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衔接连贯句式变换(长句变短句)仿写句式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思路:从表格可以看出,成语、病句、衔接、仿句为常规题,另一个有关段落的考查点基本上年年变化,是比较灵活的。 词语句子段落,由小到大。前三个题考查点固定,但题型小有变化。成语07年是选择正确的一项,08年以后改为选择错误的一项;语言衔接07、08年采用非选择形式,09年后改为选择题。表现出降低难度的姿态,但语言衔接试题材料本身难度较大,今年得分率只有43.01%。观察五年来新课标卷成语题:(ppt展示)耳提面命,独出心裁,对号入座,虚怀若谷:相映成趣,全神贯注,物尽其用,束之高阁:觥筹交错,言不及义,乐此不疲,匪夷所思;汗牛充栋,自命不凡,少不更事,讳莫如深;步履维艰,尘埃落定,妙手偶得,指日可待。和大纲卷相比,显得更为平易。考查多是较常用的成语,少有过于浅白或艰偏的。病句题,每个选项的病因绝不重复,均为结构性语病,难度适中。备考时特别要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及并列短语是否合适的四个方面。(ppt展示)仿写修辞(2007年)22、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 (2008年)23.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6分)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2009年)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6分)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 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2010年)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2011年)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仿句每年必出,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07年安排在五个小题中的第四位,09年开始改在第五位。排比比喻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考查对象,比拟和夸张及整句的运用也有涉及。选题组题建议:成语题应选择常用而易错的词语,避开偏难、冷僻的词语。语病题重在考查结构性语病。语言衔接试题注意提升选材的难度。这三题均应选择贴近时代,对学生有正面影响的素材。仿句是经典题型,排比、比喻、比拟等要素仍应再现。另外“反复”这一修辞应予以重视。在“常见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规定为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课标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反复 ”。这一变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但2011年课标卷此题区分度很低,过去的大纲卷也有这种情况,原因是采分点不够明晰,优劣高下不好区分,只能跟着感觉走。模拟命题在这方面应多下功夫以改进之。另外一道5分的试题是考卷上变数最大的。几年来依次考查的是概括能力、运用虚词(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语言的得体、语言连贯准确几项,整体上对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最为看重,在形式上有求新意味。但2011年却表现出回归倾向,考查多年不见的长短句变换,形式上没有出新,但难度不小,有冷点重现的味道。不过从全局看,这其实说明了对于语言运用部分的众多考查点,课标卷基本上轮流考查,没有偏废,也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这五年还没有考查过的知识点有扩展语句、选用句式,语言表达的简明及图文转换等,出题时可以兼顾。“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的要求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题干中,但在其他试题比如仿句题中应该有所体现。另外,语言衔接的准确、连贯是课标卷的最爱,除去每年均有的语序排列,08年的虚词填空,10年的语段填空,本质上都是衔接的问题。所以仍应予以重视。选材注意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文字长短适宜,阅读量不宜太大。第五板块:写作选材:(ppt展示)2007,法国化学博士发明挡风玻璃的故事。可以围绕成功、创造发散开去。属于励志类材料,与现实无密切联系,而与学生成长成才有联系。2008,小兰母女养鸟放鸟的故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看清事物本质。触及到社会不和谐因素,贪心商人借机牟利在现代社会比比皆是。2009,高中生路遇女孩求助事情。有无诚信与敢否善良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事件,关涉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属于青少年自我成长的话题,触及到现实问题。2010,人才成才规律话题,关注自我成长,关注成才环境。与现实无密切联系。2011,中国崛起的特点。直击现实热点,时政性强,要求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五年均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多数来自现实(08、09、11)或贴近自我(07、10),主要引导青年关注自我成长,像自我道德修养(09)、明辨是非(08)、成才成功(07、10),同时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民族的发展(08、09、11)。10年为复合型材料,其他均为单则材料;材料审题难度除08年养鸟放鸟难度较大外,其他均较为平和,难度不大,2011尤为突出;材料内容具体丰富,均可多角度立意。表述上有细微变化:(ppt展示)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07、08)(对角度和立意等都是“自主”,不加限制。)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09、10)(角度要求“准确”,立意要求“明确”,有明确限制,但用语过于严苛)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