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月考卷(五)答案.doc_第1页
云南省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月考卷(五)答案.doc_第2页
云南省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月考卷(五)答案.doc_第3页
云南省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月考卷(五)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参考答案1(3分)C 【解析】原文“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宗子的任务交叉。2(3分)C 【解析】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释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指出了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3(3分)B 【解析】A项,“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错误,原文中说“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C项,“人们开始意识到追溯伦常宗亲、思考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原文无依据。D项,“其文化价值将逐渐消失”错误,曲解原文。4(3分)A 【解析】A项,“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表意文字”不准确,原文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5(3分)D 【解析】D项,“将创意水墨汉字融入到茶壶中”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6(6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汉字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让外国人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字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有助于文化传承。(答对一点给2分,任意三点得6分)7(3分)A 【解析】A项“疑问的句式”错,应是反问句。8(6分)比喻,把“耳朵”比作一扇奇妙的“门”,突出耳朵是听到声音的一种途径。“耳朵”是解读诗歌的一种途径,诗歌用眼睛看和耳朵听的不同效果,突出了诗歌诵读的重要性。“但是”转折关系,强调了朗诵对于诗歌理解的作用。暗示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做法,会使部分现代诗哑然无声,不能卒读。(答对一点给2分,任意三点得6分)9(6分)借助“高更看梵高画”证明绘画的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也会起作用。用“绘画这种空间艺术”与“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对比,突出时间艺术对人的生理影响更突出。承上启下,突出诗歌也具备像音乐这样强烈的生理影响。从而引出诗歌既是心灵的也是生理的,突出诵读的重要性。(答对一点给2分,任意三点得6分)10(3分) C11(3分)A 【解析】A项,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12(3分)D 【解析】D项,皇帝没有劝阻韦陟去安抚季广琛。无中生有。13(10分)翻译:(1)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所工”“能”“已”各1分,句意2分)(2)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结盟约定效忠,以此宣示四方,让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协力,就无法成功。(“斋盟质信”2分,“示”1分,句意2分)14(3分)D 【解析】“自然环境”错,应是赏菊的情境,是情感环境。15(6分)野菊侧重于描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和野菊的冷香,展现了菊花超脱世俗、矢志不移的品质。(2分)寄托了作者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1分)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花茎虽饱经风霜,仍不失挺拔咄咄之势;“铁骨”一词展现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2分)诗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1分)16(6分)(1)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2)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3)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7(3分)B 【解析】“浸润”指沾濡滋润;浸染熏陶;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沉浸”指意思是浸泡,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结合上下文绘本阅读对孩子还有更深的影响,“浸润”符合语境。“蔚然成风”原来是指写诗词歌赋成为了世界上的一种风气,现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靡然成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多含有贬义。从感情色彩上判断,“蔚然成风”符合语境。“稳健”意思是稳而有力;“稳定”释义是稳固安定;没有变动。文中说道没有底气,因而“稳健”符合语境。“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文中绘本阅读在持续推进中,力不从心。18(3分)B 【解析】A项“插画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承担了启迪人生智慧、文化传承的重任”不符合逻辑顺序。C项“具备”与“重任”搭配不当。D项“只有才”关联词使用不恰当。19(3分)D 【解析】绘本阅读活动,我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引导,为阅读活动找到一个准确的起点以及调整和修正的尺度。故排除选项A、B,应是先准确支持,而后才能适宜引导。选项C、D的区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C强调“阅读活动本身”。20(5分)(1)(1分)(2)(4分)“一定”改为“可能”“有时”“也许”“或许”皆可;“必须”改为“应该”“可以”皆可。21(6分)(1)(2分)寓意:揭示一些广告为博人眼球,乱改成语,甚至改变传统文化内涵、恶搞文化传统,误导青少年的现象。(2)(4分)建议:认真学习,扎实积累。正确看待篡改传统文化的现象。懂得捍卫传统文化。传承真正的文化传统。(每点2 分,内容合理即可给分,任答两点)22(6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韦陟,字殷卿,与弟弟韦斌都聪明机灵,不同于平常儿童。韦陟刚满十岁,授任温王府东阁祭酒。韦陟风格正直严整,擅长写文章,字有楷法,当时知名人士都与他交往。为父亲守丧,因父亲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亲友不断前去敦促开导,他才勉强调任洛阳令。宋景见到韦陟感叹说:“盛德遗范,都集中在他身上了。”韦陟升任礼部侍郎。韦陟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物。根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劣。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声威名望,裁定无人不服,取消正式官员几百名,选官号称公平。韦陟自以为凭着门第等级可以坐而得到三公的地位,以简约尊贵自居,傲然蔑视同在朝班的显贵;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后进布衣他也以礼相待。李林甫忌恨韦陟享有高名,唯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调韦陟出京担任襄阳太守。入朝考核到华清宫任职,杨国忠忌恨他的才能,对拾遗吴豸之说:“你能揭发韦陟的罪行吗?我任你为御史。”吴豸之便弹劾韦陟赠送贿赂的事。韦陟被贬为桂岭尉。正值安禄山攻陷洛阳,韦陟的弟弟韦斌陷入敌寇中,杨国忠想要构陷韦陟与敌贼勾结,秘密告诉守吏,命令守吏威胁韦陟,使他忧愤而死。州里的豪杰都劝韦陟说:“过去张说被流放,藏在陈氏家得以幸免。现在如果诏书一下,谁敢庇护您呢?希望您乘坐轻舟逃走,等事情平息了再出来,不也很好吗?”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么敢逃脱刑罚?”于是表示谢意让他们离去,坚定地居住在家不出逃。肃宗继承皇位,起任韦陟为吴郡太守,正遇永王兵乱,委任韦陟前往招抚,便授任韦陟为江东节度使。韦陟与高适、来瑱在安州会合,韦陟说:“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结盟约定效忠,以此宣示四方,让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协力,就无法成功。”便推举来瑱为当地之主,订下盟书,登上盟坛说:“皇天后土,明察此言。”辞意慷慨,士兵都感动地流下眼泪。永王失败,皇帝催促韦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