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指导(二).doc_第1页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指导(二).doc_第2页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指导(二).doc_第3页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指导(二).doc_第4页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指导(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指导(二)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按照课标的要求,学习的重点主要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学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近一两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同时能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结构地质时期的气候(22亿1万年)气温10万年波动一次 1015度 学习目标1、了解根据不同时间尺度划分的三个气候阶段。2、了解探究气候变化的方法,拓展视野并养成科学探索的精神。3、学会结合历史只是,分析自然环境变化与古代文明兴衰之间的关系,学习历史分析和探究的方法。4、认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了解近代气候变化的证据,尤其是当今全球增温变暖的趋势,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及变化,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材分析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是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类型;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 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 0.6。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它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最高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本节知识重点:近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知识难点: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及当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题解析例题1读10000年来挪威学校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近5000年来,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大体_。(2)挪威的现代雪线高度一般在1600米左右,雪线高于1600米的时期,说明气候比现代_。(3)从两条雪线反映的情况看,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是气候的_期,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大约高_度,15世纪以来是气温的_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大约低_度。解析:雪线是气候的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气温升高则雪线上升,气温降低则雪线下降。近5000年来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读图点拨:挪威雪线用黑实线表示,左边的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中国气温距平变化用虚线表示,右边纵坐标代表中国气温距平,两者共用一个横坐标来表示时间尺度。答案:(1)一致 (2)温暖 (3)温暖 34度 寒冷 12度练习1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用字母代填在图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答案: 知识拓展1、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物理学中讲所有的带热物体都能以不同的波长放出不同能量的辐射。炽热的太阳发出波长较短的高能辐射,凉爽的地球表面发出波长较长的低能辐射。地球的大气层起着温室玻璃的作用,允许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穿过,抵达地球表面,但是却能够捕获波长较长的地球的红外辐射热,使地球保持着一种温暖的状态,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温室效应”。大气之所以起到温室效应的作用,是因为大气本身合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比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当温室气体过多时,会使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全球气候会因此变暖。 在温室效应当中,二氧化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从地球上获取大量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使温室效应加剧。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还是由于人类缺乏生态环境知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大量地砍伐森林,毁林造田造成的。森林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著名的空气净化器,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它通过呼吸作用把二氧化碳以有机碳的形式储藏起来。当森林被破坏以后,原来以有机形式储藏起来的二氧化碳便被氧化,从而释放到大气当中,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大增加。 在所有的温室气体当中,只有氟利昂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纯粹是人类在工业上制造出来的。人类利用氟利昂来制造冰箱里的制冷剂、工业上的喷雾剂、农田里的杀虫剂和化工行业中的泡沫剂和清洗剂,其实人类同时也制造了“臭氧杀手”和“温室效应的导致剂”。 温室效应的加剧将会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温度带和降雨带将会随之变动。以我国为例,如果全球的气温升高3.5度,副热带的北界将会从秦岭-淮河一带向北移动到黄河以北,那么徐州、郑州一带冬季的气温就与现在杭州和武汉一带类似。接近北极圈的冰岛气候可能会类似于现在的苏格兰北部。此外,沿海地区一带的居民更加忧虑,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温室效应导致的增温现象非常明显,专家估计,在未来的100年里,气温将增加1.5-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