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ppt_第1页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ppt_第2页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ppt_第3页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ppt_第4页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主讲人董昭德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9 07 04成都4423 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覆冰温度 最大风时的温度风速 基本运行风速 基本结构风速 覆冰时的风速覆冰 覆冰厚度 覆冰密度污染 盐 酸 碱 尘土等地震 地震级别 地震烈度雷电 雷电日 雷电时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1气象的主要内容 一概述 2气象参数及其影响的接触网参数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一概述 3选准设计气象条件的重要性 1 气象与技术参数的关系 2 气象与投资的关系 3 气象与接触网安全和寿命的关系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一概述 1 最高温度客运专线行车密度高 电能传输大 接触网的设计温度选择除了考虑腕臂 定位器 吊弦正常安装位置时的温度以及接触网系统正常工作温度外 还应考虑接触线在最高环境温度 最大日照 最大载流量 含短时短路电流 情况 这样考虑上限再参照国外设计经验 铜合金导线可按80 100 校验设计 接触网系统可按最高80 的工作温度设计 2 最低温度最低气温则各地而异 广东 广西 福建和浙江沿海地区一般取为一5 长江流域及云 贵 川的大部分地区取为一10 黄河流域 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取为 20 河北 山东西北部 东北地区的南部等地取为一30 东北地区北部及其它高寒地区则取为 40 温度的变化会使线索的张力和弛度发生变化 温度过低线索被拉紧 甚至出现负弛度不利于受电弓正常取流 4接触网的设计气象条件的选择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一概述 3 运行设计风速运行设计风速为确定接触网风偏和跨距之用 根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01 的附录D2 2规定 选取最大风速时 一般应有25年以上的资料 日本新干线和最新的欧洲标准中 基本运行风速均取35m S 4 结构设计风速结构设计风速为确定接触网构件结构强度之用 日本新干线和最新的欧洲标准中 结构设计风速也规定一律取50m s 5 隧道结构设计风速根据国外高速铁路试验和运营数据 行车速度等于或大于140km h的隧道中 机车通过时产生的气动力影响不可忽略 因此 高客专隧道内必须按最大结构设计风速对隧道内接触网结构进行气动力的影响计算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4接触网的设计气象条件的选择 一概述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一概述 隧道内瞬变压力特征数据 铁道部在遂渝线200km h提速综合试验中进行了隧道空气动力及结构动力学试验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的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及结构动力学的现场试验 试验对200km h动车组通过松林堡隧道 1320m 和荆竹岭隧道 4366m 时 隧道内和列车上的瞬变压力 空气动力荷载 列车风 微气压波进行了现场数据测试 试验数据如表所示 松林堡隧道内列车风速度最大值为19 7m s 荆竹岭隧道内列车风速度最大值为17 1m s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空气动力荷载特征数据 KPa 车厢内外瞬变压力特征数据 6 设计冰负载的选择 中国的覆冰重点地区在云贵川和湘鄂赣等省份 覆冰温度一般为0 6 之间 设计温度一般选取 5 覆冰厚度可达120mm 线索覆冰厚度不得小于该地区实际观测到每五年一遇的最大冰厚 建议取10年一遇 覆冰考虑为圆筒形沿导线表面等厚度分布 不考虑导线截面的不规则形状 设计资料中只给出承力索覆冰厚度 接触网计算时一般不考虑吊弦及其线夹的覆冰载荷 考虑到受电弓滑板运行中的刮冰作用 计算接触线冰厚时应折算为承力索覆冰厚度的一半 线索覆冰的密度因地区和结冰情况不同而异 为统一起见 一般取为0 9g cm3 简单说来 冰对接触网的影响有两方面 增加线索的机械负荷 影响正常供电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4接触网的设计气象条件的选择 b 承力索标准覆冰厚度 mm R 承力索半径 mm G 试样承力索覆冰重量 kg L 试样冰块长度 m 一概述 7 隧道内气象条件 整个锚段均在隧道内时 隧道内最高温度比外部低10 部分锚段在隧道外时 按全部在隧道外的条件计算 不计冰 风负载时 隧道内最低温度比外部高5 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低于平均温度 其目的是减少接触线的负弛度 简单链形悬挂 弹性链形悬挂 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时的温度 该温度取全年保持时间最长的温度 设计时取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4接触网的设计气象条件的选择 一概述 I区 南方沿海易受台风侵袭的浙江 福建东部 广东 广西等沿海地区 II区 安徽 山东 江苏等大部分华东地区 III区 西南部非重冰地区以及福建 广东等受台风影响较弱地区IV区 西北大部分地区 华北及京 津 唐等地区 V区 华东 中南和西南三个地区的广大山区 VI区 泛指湖北 湖南 河南以及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VII区 适用于寒潮风较强烈的地带 如东北大部分地区 河北的承德 张家口一带 VIII区 适用于覆冰严重的地区 如山东 河南的大部分地区 湘中 粤北重冰地带 IX区 云贵高原重冰地区 为设计标准化和规范化 减少设计工作量 划分九大气象区 5典型气象区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应用气象分区表注意事项 一概述 长期发热可使冷拔铜的晶状结构重新回归到冷拔前的原始状态 从而丧失冷拔铜的典型物理特性 温度与接触线抗拉强度的关系 设计温度80校验温度100 承力索弛度 附加导线弛度和张力 接触线正负弛度 导高 接触网载流量 导线发热 吊弦偏移 磨耗 定位和支持装置位置 补偿装置等 有 若干安装曲线 二温度对接触网的影响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研究结论 在120 140度 张力10kN情况下 接触线的抗拉强度不会突变 此时损坏接触线的主要机理是过度磨耗处或有缺陷处的塑性变形和低温材料蠕变 在温度100 140度 张力13 15kN情况下 电解铜中的微结构开始变化 持续30分钟情况下 变化不明显 在电流出入导线处 接触线可发生极度的微结构变化 接触线的再结晶区降低了它的抗拉强度 并可发生塑性变形的累积 对接触线造成累积伤害的是塑性变形 它是由于装有缺陷的连接组件处及温度超过180度处的应力超出弹性极限所造成的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二温度对接触网的影响 课间休息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1覆冰的种类 1 雨淞 透明玻璃体 质地坚硬 不易破碎 密度在0 6 0 9之间 又称冰凌或明冰 与导线表面的附着力强大 不易脱落 2 粒状雾淞 乳白色不透明体 其间含有气泡空隙 质地疏松较脆 表面起伏 无定形状 密度为0 1 0 3 3 晶状雾淞 白色结晶 冰体内含空气泡较多 质地疏松而软 与导线表面的附着力较弱 容易脱落 密度在0 01 0 08之间 4 湿雪 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一般质地较软 是处于熔化状的雪花和水体粘附到导线表面而成的 密度一般在0 1 0 7之间 粘结在导线上的湿雪当气温进一步降低时将变成坚硬的冰冻体 5 混合淞 呈乳白色 体大 气隙较多 是雨淞和雾淞在导线上交替冻结而成的 密度在0 2 0 6之间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插看接触网覆冰图片 2覆冰的形成机理 1 降水覆冰空气中的冻雨 过冷却水滴 或雪花降落到温度接近0 或负几度的导线表面形成的覆冰或覆雪 冻雨覆冰形成的雨淞因其密度大 附着力强 对架空线路危害最大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中国等常出现冻雨 而日本及阿尔卑斯山地区覆雪较普遍 2 云中覆冰空气中过冷却的云或者雾与导线相接触冻结成的冰 特点 地面无降水量或降雪量 覆冰主要取决于湿度 风速等气象参数 只要有过冷却水滴存在 就总能产生云中覆冰 云中覆冰多产生雾淞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2覆冰的形成机理 3 升华覆冰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冻结在物体表面所产生的一种霜 也称为晶状雾淞 因是经过升华而产生的晶状雾淞 所以叫升华覆冰 晶状雾淞不会发展很大 其附着力较小 易脱落 故对架空线路基本上不产生多大危害 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的雾淞还是人们观赏的奇景 一般对导线覆冰的研究都侧重于降水覆冰和云中覆冰两类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3覆冰在导线表面的增长过程 1 干增长过程 第二个过冷却水滴到达表面时 第一个过冷却水滴已释放出潜热 全部冻结完毕 此时形成的覆冰一般空隙率较大 多为雾淞等 2 湿增长过程 第二个过冷却水滴到达表面时 第一个过冷却水滴潜热尚未完全释放完毕 仍有部分水滴未被冻结 可能形成连续液膜 此时形成的冰为雨淞 质地较密 与导线表面的附着力很强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4架空导线的覆冰形状 1 圆形或椭圆形覆冰 风与导线走向平行时 或由于导线的扭转 形成导线周围比较均匀的覆冰 此时导线完全被冰包覆 2 翼型覆冰 风与导线走向垂直时 冰在导线的迎风面上逐渐堆积 形成翼型断面形状 迎风面与背风面的冰厚相差很大 3 新月型 在无风或小风的情况下 冰雪在导线的上表面堆积而成新月型 或雪堆积成三角棱形 前苏联学者布琴斯基 B E的研究成果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1 过荷载导致接触网机械和电气事故 a 垂直荷载覆冰条件下 冰的重量会增加支持结构和线索的垂直负载 线索弛度加大 低压线与高压线间因风吹摆动而引起短路事故 覆冰增加的导线张力将传到支柱上 增加所有支柱及其基础的扭矩 造成支柱变形 基础下沉 b 水平荷载导线因覆冰使迎风面增大 因此 风吹覆冰导线所产生的水平荷载也随之增加 覆冰期间的最大水平荷载将在 风速与冰量 的某种关系下发生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5覆冰对架空导线的破坏作用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c 纵向荷载因为接触网跨距不一 悬挂高度不同 或相邻各跨之间安装质量不同 使导线在覆冰时引起纵向静力不平衡 产生纵向荷载 当覆冰不均匀 自行脱落或被击落时 导线的悬挂点处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荷载 造成导线脱落 线夹断裂 d 振动荷载 冰和雪花在导线表面的不同积聚形状会引起导线对风所引起的振动的敏感性 产生振动荷载 当导线上凝聚霜淞时 其载面增大 形状仍保持为均匀圆形 而霜层几乎不改变导线阻尼 因此 一定的风力所引起的导线振动 其频率低于裸线时的频率 而振幅比裸线时小 并且 频率下降可能低到防振装置的有效运行范围以下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5覆冰对架空导线的破坏作用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2 不同期脱冰或不均匀覆冰事故相邻跨距的导线覆冰不均或脱冰不同步 会产生张力差 使导线在线夹内滑动 不均匀覆冰产生的张力差是静负荷 故线索断口有缩颈现象 不同期脱冰产生的张力差是动负荷 线股断口无缩颈现象 脱冰会使导线跳跃 3 绝缘子串冰闪事故绝缘子覆冰或被冰凌桥结后 绝缘强度下降 泄漏距离缩短 融冰时 绝缘子的局部表面电阻增加 形成闪络事故 闪络发展过程中持续电孤烧伤绝缘子 引起绝缘子绝缘强度降低 4 导线覆冰舞动事故因导线不均匀覆冰 在风的作用下产生舞动 覆冰导线的低频高幅舞动会造成金具损坏 导线断股 相间短路及杆塔倾斜或倒塌等严重事故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5覆冰对架空导线的破坏作用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6架空线路产生覆冰的基本条件 1 具有足够可以冻结水滴的气温及导线表面温度0 以下 一般为 20 2 能使液滴在冻结时即时释放出潜热 2 具有较高的湿度 因为空中过冷却的液水含量是各种覆冰的水来源 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在85 以上 3 具有可使空气中的过冷却水滴或过冷却云粒产生运动的相应风速 以便水滴与导线发生碰撞 被导线捕获 一般风速为1 10m s 观察和研究表明 当空气相对湿度很小或无风和风速很低时 即使温度很低 导线也基本上不发生覆冰现象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气温 空气湿度 风速 风向 云中过冷却水滴的直径及凝结高度等 1 空气温度气温对覆冰的影响极为重大 一般最易覆冰的温度为0 6 若气温太低 则过冷却水滴都变成了雪花 形成不了导线覆冰 正因为如此 严寒的北方地区冰害事故反而比南方的云 贵 湘 鄂为轻 2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的大小对导线覆冰影响甚大 湿度在85 以上 不仅较易引起导线覆冰 而且还易形成雨淞 湖南省每逢严冬和初春季节 因阴雨连绵 空气湿度很高 90 以上 故导线极易覆冰 且多为雨淞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7影响架空导线产生覆冰的主要因素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3 风速风向由于风起着对云和水滴的输送作用 故对导线覆冰有重要影响 无风和微风时 有利于晶状雾淞的形成 风速较大时则有利于粒状雾淞的形成 几乎所有计算导线覆冰的模型都包含有 风速 这一因素 一般而言 风速越大 0 6m s范围内 导线覆冰越快 而风向主要会对覆冰形状产生影响 当风向与导线垂直时 结冰会在迎风面上首先生成 产生偏心覆冰 而当风向与导线平行时 则容易产生均匀覆冰 4 过冷却水滴大小过冷却水滴的直径大小与气温有关 它主要影响导线覆冰的种类 雨淞覆冰时 过冷却水滴直径大 约在10 40 m之间 中值体积水滴直径为25 m左右 是毛毛细雨 雾淤覆冰时 水滴直径在1 20 m之间 中值体积水滴直径为10 m左右 而对于混合淞 其水滴直径在5 35 m之间 中值体积直径为15 18 m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7影响架空导线产生覆冰的主要因素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导线本身条件 1 导线直径导线直径影响着过冷却水滴能够达到导线表面的有效空气层的厚度 当风速小于8m s时 对直径不太大的导线 40mm直径以下 实验数据表明 较粗的导线覆冰量重于较细的导线 当导线直径超过40mn时 随着导线直径的增加 覆冰量反而减小 当风速大于8m s时 导线越粗则覆冰量越大 德国某些学者认为 导线覆冰量与其直径无明显的关系 只有当空气中的过冷却水滴特别大 直径超过25 m 或风速很高时 覆冰重量才随导线直径的增长而显著增大 挪威等国的学者也基本上赞同这种观点 2 导线刚度导线的刚度大小决定其抗扭转的性能 导线刚度愈小 在扭矩作用下 导线的扭转愈大 覆冰进一步增加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7影响架空导线产生覆冰的主要因素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导线本身条件 3 负荷电流与电场电场的存在会对移向导线的水滴粒子产生两极和吸引力 电场对雾滴和毛毛细雨的吸引力会导致更多的水滴移向导线表面 因而能增加导线上的覆冰量 即带电线路的覆冰厚度较大 而不带电线路的覆冰厚度较小 负荷电流对导线覆冰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当电流不够大 焦尔热不能使导线表面维持0 以上温度时 负荷电流反而会使导线覆冰增加 因为出现了电场的影响 当电流足够大 能使电线发热并维持其表面温度在0 以上时 这时即使有过冷却水滴碰撞导线 导线表面也不会覆冰 从而达到自然防冰的效果 这种维持导线表面温度为0 的电流称为临界负荷电流 其大小由气温 风速及导线表面的辐射特性等因素决定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7影响架空导线产生覆冰的主要因素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在温度 湿度 风速 水滴直径等变化时 在人工低温气候室中进行不同表面材料上覆冰的破冰实验 可以得到覆冰粘附力的如下结论 1 粘附力随风速的提高而略有增大 2 粘附力随过冷却水滴动量的增加按线性关系略有增加 3 粘附力受空气温度和导线表面温度的影响很大 当气温高于 8 导线表面温度高于 4 时 随着温度升高 粘附力呈线性规律骤减 4 粘附力随导线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5 粘附力随冰的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6 当温度低于 7 粘附力与空气温度无关 7 金属材料对粘着力的大小没有明显影响 8 覆冰厚度对粘附力没有影响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8覆冰粘附力试验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图1粘附力随水滴动量增加按线性略有增加 水滴动量 粘附力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图2粘附力随交界面温度变化 变化大 粘附力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2020 3 16 31 可编辑 图3粘附力随气温变化 骤减 粘附力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图4粘附力随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粘附力 表面粗糙度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图5粘附力随冰的密度增加而增加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9架空导线防冰除冰方法 避 抗 融 防 改 避 就是线路路径的选择应力求避开严重覆冰地段 抗 即当线路无法避开严重覆冰时 在掌握地区冰凌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沿线地形地物情况 相对高差 路径走向及覆冰时风速 风向 湿度等因素 划分冰区等级 确定相应的设计冰厚 使线路具有相应的抗冰能力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融 即用电流加热 热力融冰 是指对于覆冰线路较长 而设条件又偏低的运行线路 采用融冰的方法 以保障线路在冰冻期间安全运行 目前 我国电力部门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短路融冰 二是带负荷融冰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防 即防止导线覆冰 它是线路抗冰害事故的积极措施 它能使导线难覆冰或能自动融化导线上的覆冰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改变系统的运行方式转移负荷电流 二是采用防冰复合导线装置 三是用难覆雪的电线环 改 是指己运行的线路 其电线覆冰超过了原设计条件 危及安全运行时 需对其薄弱环节进行部分或局部的改造 以适应客观需要的抗冰要求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9架空导线防冰除冰方法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1避免线路穿越微地形覆冰区微地形是相对大地形而言的 它是大地形中的一个局部狭小的范围 在覆冰的气象条件合适时 垭口 分水岭 湖泊 峡谷等地往往更容易覆冰或覆冰更严重 若在线路选择时能避开这些地方 则消除了覆冰的基本条件 自然就达到了防止导线覆冰的目的 2临界电流防冰研究和观察表明 在同一气候条件下 同一走廊上的导线覆冰有差别 一般情况是 重负荷线路覆冰较轻或不覆冰 而空载线路覆冰较重 避雷线覆冰较重而导线覆冰相对较轻 显然 这一现象与导线通过电流时的焦尔热有关 焦尔热使导线表面的温度不同于环境温度 因而造成了导线表面覆冰条件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是受导线覆冰过程中的传热环节控制的 3表面包涂憎水性材料4微波加热过冷却水滴或超声波核化冻结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9架空导线防冰除冰方法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临界电流预防导线覆冰的方法可按以下程序操作 1 绘制出不同规格导线 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临界电流曲线 或编成计算程序 并对照每条线路覆冰期实际负荷电流的大小 把小于临界电流的线路定为轻载线路 作为预防对象 2 将轻载线路按电压等级和特点加以区分 分别采取不同的防预措施 3 220kV及以上轻载线路防冰主要依靠科学调度 通过微气象 微地形的分析 预报 对易覆冰段 提前改变电网潮流分配 增加轻载线路的负荷或使调峰电厂提前发电 让线路通过的电流达临界值以上 4 对110kV及以下轻载线路 如果属于两变电所之间的联络线 可通过调度让联络线带负荷运行 并达到临界电流以上 其他类型的主要轻载线路 可采用增大无功电流的办法使导线不覆冰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9架空导线防冰除冰方法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微波加热过冷却水滴或超声波核化冻结所谓微波防冰方法就是用微波对过冷却水滴进行加热 使它在还未达到物体表面上之前 其温度就已被加热到0 以上 从而防止其在物体表面上结冰的方法 微波防冰方法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天航空系提出 主要用于飞机在飞行中防止机身结冰微波防冰方法未见在架空送电线路上使用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9架空导线防冰除冰方法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1 机械破冰方法滑轮铲刮 强力振动 电磁脉冲 气动脉冲 2 热力融冰方法带负荷融冰 短路电流 电阻丝加热 热气 红外电磁波 3 自然脱冰方法 防冰球 可动线夹 油脂 憎水涂料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9架空导线防冰除冰方法 三覆冰对接触网的影响 课间休息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四风荷载对接触网线索的作用 增加接触网的附加负载 主要对象为线索和支柱 严重时会吹断线和支柱 破坏接触网系统的正常工作 设计风速是接触网设计最基本的设计参数之一 但要准确选定设计风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它因地而生 因地而变 在接触网中是以10米高空自记录10min的平均风速作为设计依据的 最大瞬时风速和最大平均风速间有1 5倍 平均而言 的关系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插播风录相 四风荷载对接触网线索的作用 1地形与风速 风随着它在地表面的高度 地形等种种因素而变化 在地表面附近 由于地表面地形地物不规则产生的摩擦作用 高度增加风速也增加 反之 减小 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风无论在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受到约束 风速都将增大 垂直约束在风超过山岳等时发生 此时风速会增大50 左右 根据日本风洞试验 在路堤处同样存在垂直约束 使风速相对增大 在接触网接触悬挂高度附近 可达到平地处同样高度风速的1 2 1 5倍 其上吹角也从10度达到15度 水平约束常发生在山峡 垭口地带 反之在森林和都市地带 由于地表面不整齐 受到摩擦影响使风速降低 据观测 30m宽的防护林可将风速降低20 40 60m的防护林可将风速减小一半 由此可知 设计风速一定要特别注意地域性和特殊性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1地形与风速 四风荷载对接触网线索的作用 2风压计算风负载是由风的动能形成的 在计算接触网线索风压时作了以下几点假设 1 假设风速恒定 2 假设风向垂直于接触网的纵向布置 且不发生改变 3 在标准大气压下 单位体积的风吹在单位面积上所形成的风压为风压计算系数 当实际条件不满足以上假设时 需进行修正 用于修正的系数有 1 风速不均匀系数 与风速 风向 地形地貌 跨距大小有关 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与地面高度或海拔高度有关 3 风荷载体型系数 与受风体的几何形状和受风面面积有关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四风荷载对接触网线索的作用 3关于 基本风压 的说明 基本风压 单位体积内的空气作用于单位面积上形成的空气压力 其理论计算公式 在标准大气压 温度 15 空气密度为1 25kg m3时 单位空气动力 称为理论风压系数 注意 严格讲来 各地的 理论风压 是不相同的 它主要取决于空气实际密度 不同的海拔高度 其值不同 为此 05版 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规定基本风压取为1 1600 而在计算风压公式中加入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进行修正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四风荷载对接触网线索的作用 98版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规定暂不考虑风速不均匀系数 其原文如下 在线索风载计算时 对于应否考虑风速不均匀系数的问题进行了探导 认为在计算接触网线索的风负载时 假定风载是沿线索均匀分布的 而风速的风头一般宽为20米 因此 其不均匀程度与跨距有关 跨距越大 沿跨距的风压分布就越不均匀 参考原苏联有关资料介绍 在架空电力线路计算跨距长度为100米以上的风负载时 才应采用风速不均匀系数 另据原苏联电气化设计规范有关导线的风负载的计算条款中未规定需考虑风速不均匀系数 鉴于我国接触网的最大跨距不超过65米 按架空电力线路风速不均匀系数取值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从提高接触网的安全可靠性考虑 风速不均匀系数设为 1 4关于 风速不均匀系数 的说明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四风荷载对接触网线索的作用 5关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说明 05版 设计规范 前 我国均没有考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将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为1 这对大部分线路是可以的 但当线路位于高架桥 高路堤时 这样考虑就偏于不安全 借鉴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01 并将其纳入接触网的设计中 其取值如下 A 海岛 海岸 湖岸 近海和沙漠地区 B 乡村 田野 丛林 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的乡镇或城市郊区 C 有密集建筑的城市市区 D 有密集建筑群且建筑较高的城市市区 另对接触网还应考虑具体地形的修正 如与风向一致的谷口 山口 修正系数应取1 2 1 5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四风荷载对接触网线索的作用 6关于体型系数的说明 线索风负载 支柱风负载 绝缘子风负载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四风荷载对接触网线索的作用 单位计算负载是指每米接触悬挂的自重以及冰 风在其上形成的附加负载 2单位负载的分类垂直负载 水平负载 合成负载 从计算角度分 垂直负载包括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单位自重 覆冰重量 吊弦均布重量 水平负载包括 覆冰时的风负载 最大风时的风负载 合成负载包括 悬挂在无冰无风时的单位合成负载 在覆冰时的单位合成负载 在最大风时的单位合成负载 从负载的变化情况可分为 永久载荷和可变载荷 前者包括 接触网线索 腕臂 绝缘子及其附件 结构构件等 线索张力引起的载荷 土压力等 后者为冰 风等载荷 1单位计算负载的定义与分类 单位计算负载的计算是整个接触网设计计算的基础 五接触悬挂冰风负载的计算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3各类计算负载的计算公式 关于单位自重 在高速接触网中 应足够重视单位负载计算的准确性 因为该数据是整个设计计算的最基本数据 它直接涉及接触网工程参数的误差控制 气象对接触网的影响 五接触悬挂冰风负载的计算 3各类计算负载的计算公式 关于承力索和接触线风负载的计算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