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古代史模拟试.doc_第1页
高三中国古代史模拟试.doc_第2页
高三中国古代史模拟试.doc_第3页
高三中国古代史模拟试.doc_第4页
高三中国古代史模拟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中国古代史模拟试题2009-09-30 13:16:21|分类: 试题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高三中国古代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改革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改革家,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人记取。据此回答14题。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3.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减轻徭役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整顿吏治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B.C.D.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成就辉煌。据此回答58题。5.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6.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7.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术,建立威权8.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B.C.D.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汉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据此回答912题。9.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0.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B.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D.侯国相当于县,受所在郡监督11.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诸侯王的势力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12.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皇帝征召B.乡举里选C.公府与州郡辟除D.举孝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到明清两代臻于极盛而后走向衰落,前后延续了1300年,对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318题。13.下面关于隋唐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隋文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B.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C.唐高宗首创武举和殿试D.武则天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14.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了中央集权A.B.C.D.15.关于北宋科举制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宰相直接控制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录取额比前代大大增加A.B.C.D.16.八股取士最主要的弊端是A限定考试命题的范围B、严格规定答卷的文体C、答卷不许发挥个人见解D考试科目单一17清朝大兴文字狱的首要目的在于A发扬满洲民族文化B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C巩固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D防范民主思想的发展18.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了不断完善19.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A.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D.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20.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废除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21.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A.B.C.D.22.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曾制订了一些别具民族特色的制度,在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2326题。23.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要是因为.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24.下列有关辽的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设置的官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权力比北面官大25.下列有关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原是契丹族的氏族部落组织.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是基本的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26元朝的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BCD开放则强,闭关则弱,综观我国历代兴衰史,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据此回答2730题。27.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28.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29.“映日帆多宝舶来”,是描写唐朝对外贸易盛况的佳句,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商业发展,交通发达B.唐朝统治者开明,重视对外贸易C.“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D.唐朝造船业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30.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的新现象的是A.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新的科学技术B.吸取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C.政府几次实行海禁D.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造成威胁中国古代科技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据此回答3135题。31.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D.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32.北宋的科技成就包括A.造纸术开始西传B.发明了印刷术C.指南针用于航海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33.元朝的郭守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不包括A.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B.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C.主持编写授时历D.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34.书中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是A.禹贡地域图B.梦溪笔谈C.水经注D.徐霞客游记35.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A.近代自然科学产生B.传统科技趋于停滞C.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D.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我国古代的漕运,就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赋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储,或作仓储。据此回答3639题。36.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古代水运比陆运发达.封建统治者挥霍无度.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偏离.西粮东运,可顺长江、黄河而下37.隋朝大运河的河道,其地理位置最接近春秋时期已开通的运河的一段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8.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成就是.重新连接了京杭大运河.开始了空前的海运.与欧洲最早实现了直接交往.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9.隋朝和元朝注意发展大运河交通,国内交通空前发达,共同的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繁荣.有效统治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土.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和经济交往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据此回答4045题。40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A大量使用青铜农具B种植多种粮食作物C施用各种肥料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41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运用水利灌溉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AB、C、D42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A齐民要术B营造法式C考工记D汜胜之书43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B、CD44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45促成清代前期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玉米等高产农作物推广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国家赋税改征银两D、政府对商贸实行税收优惠46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A中央开始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B使地方长官由世袭改为中央任命C为平定“三藩之乱”奠定了基础D是指在西南地区撒司设省47清朝对西藏地区管理加强的标志是A建立僧官制度B掌握宗教首领的册封权C加强对达赖与班禅转世的监督与任授权D设置驻藏大臣48朝鲜与汉唐关系的相同点是A派遣大量留学生到中国留学B、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深受中国影响C服饰、风俗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D多次通好于中国,双方经贸频繁49下列有关两汉与日本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移民日本的浪潮B对日本的社会生活有深刻的了解C、汉武帝与光武帝先后赐日本使者金印D铁器、铜器与丝帛传人日本50隋唐文化对日本的最大影响是A、建造都市城郭,建筑业发展迅速B货币发生了巨大变革C进行了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D儒学传人,促进了日本文化的革新运动二、材料解析题:5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变化变化原因(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6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2分),并概述其内容。(6分)原因内容(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2分)三问答题:52.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请回答:(1)出现这种局面的客观基础是什么?(5分)(2)当时统治者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哪些努力?(5分)(3)说说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5分)53明清之际,我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新现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试结合经济、思想和文学方面概括这些新现象的主要特征。并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15分)中国古代史高三模拟试题答案一、1.C2.D3.D4.B5.D6.C7.A8.D9.A10.B11.C12.B13.B14.D15.D16.C17.B18.B19.D20.C21.D22.C23.B24.B25.A26.D27.B28.D29.A30.B31.D32.C33.D34.D35.C36.C37.C38.B39.B40A41D42C43B44B45A46B47D48D49D50C.二、51.生产规模大、产量高、生产技艺高超、产品质量精良、国内外市场需求广泛。这件事情反映出清朝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和限制工商业发展的落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第一,直接影响了冶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制约了采矿、商贸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第二,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既阻碍了工商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分解。第三,造成了中国传统手工业长期与世界市场的隔绝状态,影响了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创新,使之渐趋落后。52(1)原因:西方航海是由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黄金、货币追求及商业危机影响而起,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郑和航海主要是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扩大明朝影响,宣扬国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2)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官方贸易主要为宫廷享用服务,对民间经济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小;郑和下西洋耗资巨大,使国库空虚;出于政治目的的航海缺乏持久的经济支撑;后来封建政府逐渐实行海禁与闭关政策,中国航海活动难以继续。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西方的殖民活动,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至航海不断。三、53.(1)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国家统一、地域辽阔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客观基础;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周秦以来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唐代文化繁荣的前提条件。(5分)(2)唐朝采用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制度完备,兴办专业教育;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欧亚各国学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外来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有利于唐朝文化的丰富多彩。(5分)(3)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为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