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ppt_第1页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ppt_第2页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ppt_第3页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ppt_第4页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生药的采收 产地加工与贮藏 Crudeharvest processingandstorageareas 阴干 暴干 采造时月 生熟 土地所出 真伪陈新 并各有法 神农本草经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了当柴烧 一 合理采收 中药品质的好坏 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 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采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生药的采收 有效成分总含量 产量 有效成分百分含量 薄荷 如 1 薄荷挥发油主要分布于叶中 但花后期叶的产量最多 花盛期油中主成分薄荷脑含量最高 2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 3 甘草在开花前期甘草甜素的含量最高 4 天麻则以冬麻质佳 二 采收的一般原则 根及根茎类 根及根茎类 皮类 皮类 花类 初开时 花类 盛开时 花类 花蕾时期 茎木类 全草类 茎叶茂盛时 全草类 花开时 全草类 幼苗时 叶类 茂盛时 叶类 秋霜后 果实类 种子类 菌 藻 孢粉类 动物类 矿物类 1 根及根茎类 一般规律 秋 冬特殊情况 夏季 如浙贝母 延胡索春天 如明党参 2 茎木 秋 冬或全年秋冬 茎类 如鸡血藤 大血藤全年 木类 如沉香 降香 苏木 3 皮类 春末夏初 4 叶类 开花 果实未成熟前 5 花类 在花完全盛开前花蕾期 金银花 槐米 丁香 花开放期 洋金花 菊花 西红花 有的要适时而定 分批采收 如 红花 蒲黄 6 果实种子类 果实 果实成熟 山楂栀子未成熟幼果 枳实青皮随熟随采 木瓜种子 果实成熟 牵牛子 7 全草 茎叶茂盛时 8 藻 菌 地衣 视品种而定茯苓 立秋马勃 子实体成熟 9 动物药类 应根据应用动物的种类 生长习性 活动规律和药用部位的不同 选择适宜的采收季节和方法 鹿茸 5月下旬 7月下旬石决明 夏 秋两季 10 矿物药类 全年可采 三 注意事项 合理留种 注意扩大药用部分 保护药物资源 开展人工培养 1 合理留种 2 注意扩大药用部分 3 保护药物资源 开展人工培养 1 合理留种 2 注意扩大药用部分 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 一 常用加工方法 挑选 洗刷切蒸 煮 烫 熏干燥 1 挑选 洗刷 2020 3 16 37 可编辑 2 切 3 蒸 煮 烫 熏 4 干燥 1 蒸 煮 烫 适用于含淀粉 糖 黏液汁多的药材 2 挑选 洗刷 除去非药用部位 净化药材 3 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切成块 片 以利干燥 二 干燥方法 晒干烘干阴干 1 晒干 晒干 1 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 注意 a 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如薄荷 b 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 易变色变质者 不宜用此法 如金银花 c 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燥裂 如厚朴 d 药材晒干后 要凉透 才可以包装 2 烘干 烘干 2 烘干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 a 一般温度以50 60 为宜 此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b 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 90 的温度以利迅速干燥 注意 a 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 不宜用此法 如芥子 b 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 烘干温度须缓缓升高 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粒发生糊化 3 阴干 阴干 3 阴干法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 避免阳光直射 利用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 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 叶类及草类药材 远红外干燥机 微波干燥机 第三节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一 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与防治措施 1 虫蛀 害虫生长的有利条件 温度在16 35 相对湿度在60 以上 药材中含水量在12 以上 害虫的防治a 经验贮藏喷洒白酒 放置樟脑 大蒜 花椒 可将相互起保护的药材放在一起 如牡丹皮与泽泻放在一起 牡丹皮不易变色 泽泻不易虫蛀 b 利用温度贮藏 1 低温法药材害虫 在8 15 时停止活动 在一4 8 时 即进入冬眠状态 低于一4 经过一定时间 可以使害虫致死 2 高温法药材害虫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差 温度在40 45 时 害虫就停止发育 繁殖 温度升到48 52 时 害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 用曝晒或烘烤来升温杀虫 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 发霉 霉菌繁殖的条件 温度 25 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在85 以上 药材含水率超过15 防治措施通风 干燥 冷藏 1 霉菌来源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孢子 可散落在药材的表面 2 霉菌繁殖的条件 温度 25 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在85 以上 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 营养条件 药材所含蛋白质 多糖等 霉菌萌发为菌丝 分泌酵素 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 促使腐败 变质 失去药效 3 防治措施通风 干燥 冷藏 3 变色 三 变色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 色泽是药材品质的标志之一 如药材贮存不当 可使色泽改变 以致变质 1 药材变色的原因 酚羟基在酶作用下氧化 聚合 形成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 如含黄酮类 羟基蒽醌类 鞣质类等的药材较易变色 糖及糖酸类分解产生糠醛或其他类似化合物 其中羟基能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 有些药材所含蛋白质中的氨基酸 可能与还原糖作用而生成大分子棕色物质 在药材加工火烘时温度过高或发霉 生虫过程中也会变色 使用某些杀虫剂也会引起变色 此外 某些外因 如温度 湿度 日光 氧气等与变色也有关 2 措施 干燥 冷藏 避光贮藏 四 走油 走油 又称 泛油 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 或因药材受潮 变色 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前者如杏仁 桃仁等 含脂肪油 后者如枸杞 麦门冬等 含粘性糖质 药材的走油与贮藏中的温度高和时间久有关 出现走油除由于油质成分损失外 常与药材的变质现象有关 措施 干燥 冷藏和避光贮藏 4 走油 虫蛀发霉变色泛油 二 防止贮藏生药变质的方法 1 建标准库房 2 入库前控制含水量 3 梅雨季节勤翻晒 4 及时灭虫 1 曝晒 2 烘烤 3 化学处理 适合 不适合 5 物理灭菌 1 撞刷 2 淘洗 3 醋或酒闷 适合哪些药材 6 密封保存7 冷藏法8 对抗法9 注意自然贮存期限10 气调养护 三 有毒生药的保管 二 常用贮藏方法1 干燥法可除去生药中多余的水分 同时杀死害虫和虫卵 常用的有曝晒法 烘烤法 干燥剂等 2 密封法利用严密的库房或包装 将生药密封 使药材与外界空气隔离 从而减少了湿气 害虫 霉菌等入侵的机会 能较好地保持生药的品质 3 对抗同贮法利用不同品种的药材所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 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去霉化学成分 来防止另一类生药生虫 发霉 变色等现象的贮藏方法 如细辛可防止动物类药材的虫蛀 4 冷藏法采用低温储存生药 可以有效地防止生药的生虫 发霉 变色 泛油等变质现象的发生 5 气调养护法其原理是调节库内的气体成分 充氮或二氧化碳而降氧 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 6 化学药剂熏蒸杀虫法目前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