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ppt_第1页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ppt_第2页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ppt_第3页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ppt_第4页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碎屑岩结构 碎屑岩的结构 是指构成碎屑岩的矿物及岩石碎屑的大小 形状以及空间组合方式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 包括碎屑颗粒 杂基和胶结物 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 是指碎屑沉积物经风化 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 使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结构上最成熟的砂岩应不含粘土杂基 碎屑颗粒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圆化程度 反映了沉积物经受了充分的水流簸选和磨蚀作用 一 碎屑颗粒的结构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一般包括粒度 球度 形状 圆度以及颗粒的表面特征 一 粒度 1 粒度的概念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 粒度是以颗粒直径来度量的 一般以长径或中径来度量 2 粒级的划分 1 十进制和2的几何级数制分级标准 在国际上应用较广的是伍登 温特华斯的方案 称之为2的几何级数制 它是以1mm为中心乘以2或除以2来进行分级的 我国石油矿区多采用十进制 二 球度 球度是指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球度的计算 由公式可以看出 颗粒的三个轴越接近相等 其球度越高 相反 片状和柱状颗粒都具有很低的球度 如在悬浮搬运的组分中 球度小的片状颗粒最容易被漂走 因此在细砂和粉砂中常聚集有较大片的云母碎屑 在滚运搬运中 则只有球度大的颗粒才最易于沿床底滚动 在搬运的过程中 不同球度的颗粒表现不同 三 圆度 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1 圆度的计算 圆度的数值变化在0 1之间 圆度的数值越大 圆度越高 2 圆度的估算 在手标本的观察描述中 通常把碎屑的圆度划分为如下四个级别 1 棱角状 碎屑的原始棱角无磨蚀痕迹或只受到轻微磨蚀 其原始形状无变化或变化不大 说明碎屑未经搬运或搬运极近 2 次棱角状 碎屑的原始棱角已普遍受到磨蚀 但磨蚀程度不大 颗粒原始形状明显可见 一般说明碎屑经过了短距离搬运 3 次圆状 碎屑的原始棱角已受到较大的磨损 其原始形状已有了较大的变化 但仍然可以辨认 说明碎屑经过了较长距离的搬运 4 圆状 碎屑的棱角已基本或完全磨损 其原始形状已难以辨认 甚至无法辨认 碎屑颗粒大都呈球状 椭球状 说明碎屑经过了很长距离的搬运和磨损 上图是鲍尔斯作的一组图 用来表示从尖棱角状至滚圆状各级圆度的特征 并规定了各圆度级别的描述名称 我们对手标本的观察描述没分那么细 取了其中常见的四个级别 3 圆度和球度的区别 球度与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球度高的颗粒 其圆度不一定高 反之亦然 球度不仅与搬运距离有关 更与矿物形态有关 如片状云母的球度很低 但一般对同种矿物而言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 其圆度和球度均增高 故它们是度量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的标准之一 四 表面结构 碎屑颗粒的表面结构特征包括颗粒表面的磨光程度和显微刻蚀痕迹两个方面 碎屑颗粒的表面结构在揭示侵蚀 搬运作用和识别沉积环境中有着实际意义 一般认为颗粒表面呈毛玻璃状的霜面是风力搬运的标志 水力搬运的河流石英砂和海滩石英砂具有光滑的磨亮的表面 冰川搬运的砂砾常有擦痕 在海滩带及海的近岸高能带 石英砂粒表面具有机械成因的V形坑 并可见到不同形状的槽沟及贝壳状断口 二 胶结物结构 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 它的结构特点是由晶粒大小 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决定的 胶结物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如下几种 1 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 非晶质常是蛋白石 磷酸盐 铁质等 隐晶质为玉髓 隐晶磷酸盐矿物 2 显晶粒状结构 b c 碳酸盐胶结物常具有这种结构 因晶粒较大 在手标本上可以分辨 3 嵌晶结构 胶结物的结晶颗粒较粗大 晶粒间呈镶嵌结构 每一个晶粒中都可以包含多个碎屑颗粒 胶结物的粗大晶粒是经成岩 后生阶段的重结晶作用形成的 方解石 石膏 沸石等化学胶结物容易形成此种胶结 4 自生加大胶结 这种胶结类型多见于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中 有时长石周围也可以发生自生加大现象 良好的自生加大胶结形成于成岩阶段 或为后生阶段形成 第二节 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一 胶结类型 在碎屑岩中 胶结物或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1 基底胶结 填隙物含量较多 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 基底胶结为杂基支撑结构 填隙物主要为同生期杂基 2 孔隙胶结 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 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 胶结物含量少 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孔隙胶结是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 颗粒间的胶结物是成岩期或后生期的化学沉淀产物 3 接触胶结 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 胶结物含量很少 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 接触胶结亦为颗粒支撑结构 胶结物可能是干旱气候带的砂层 因毛细管作用 溶液沿颗粒间细缝流动并沉淀形成的 或者是原来的孔隙式胶结经地下水淋滤改造而造成 4 镶嵌胶结 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 凹凸接触 甚至形成缝合状接触 镶嵌胶结亦为颗粒支撑 在成岩期的压固作用下 特别是当压溶作用明显时 砂质沉积物中的碎屑颗粒会更紧密地接触从而形成镶嵌式胶结 二 支撑结构 碎屑结构的支撑类型可划分为两类 即杂基支撑结构和颗粒支撑结构 1 杂基支撑结构 杂基含量高 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 它代表了一种快速堆积的产物 未遭受多少水流或波浪的改造作用 细小的基质未被簸扬掉 如冰川堆积 冲积扇沉积以及浊流沉积常见这种结构类型 2 颗粒支撑结构 碎屑颗粒彼此相互接触 它是水流 波浪 持续作用的结果 细小的基质已大部分被簸扬掉了 如沿岸砂坝 砂滩和风成沉积常见此种结构类型 在颗粒支撑结构中 颗粒之间可有不同的接触性质 包括点接触 线接触 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 从成因上看 从点接触至缝合接触反映了沉积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受压固 压溶等成岩作用的强度和进程 颗粒间缝合接触是成岩程度很深的特征 第三节 粒度分析粒度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碎屑岩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 对砂级颗粒进行粒度分析最常用的是筛析法 即将处理好的碎屑颗粒通过孔径大小不同而且按顺序排列的一套套筛 上边孔大 向下依次减小 使直径大小不同的颗粒分别集中 筛后称出每层筛中砂的重量 并求出其百分含量 从而得到被分析样品各粒级组分的数据 一 粒度参数和粒度资料图解 一 粒度资料图解 常用的粒度曲线包括 直方图 频率曲线 累积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 1 直方图和频率曲线 1 直方图 是以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径区间 纵坐标表示粒级的百分含量 算数百分比 而作出一系列相互连接 高低不平的矩形图 每个矩形底边的长度代表粒度区间 高度代表各粒度区间的重量百分比 频数 直方图的用途 是直观 清楚地反映了粒度分布特征 如粒度分布范围 各粒级碎屑的百分含量 那些粒级的碎屑含量最高 或最低 粒度分选好坏等 2 频率曲线 将直方图上各矩形的顶边的中点连接起来 绘制成一条圆滑曲线就是频度曲线图 通常把直方图或频率曲线中的高点称为 峰 如果只有一个称为 单峰 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 则称为 双峰 或 多峰 主峰所对应的粒径值称为 众数 频度曲线的用途也是用来分析粒度分布特征 单峰频率曲线展开度窄 峰值高 表示分选好 相反 展开度宽 峰值低 表示分选差 双峰频率曲线代表混合物沉积 分选中差或差 如果两峰相距较近 峰值也较高 代表分选较好 相反 两峰相距远 峰值低 分选也就差 多峰频率曲线一般表示分选差 往往是多种来源沉积物混合的 常为冰川沉积 也有河流沉积或洪积物 曲线总的展开度很大 峰值很低 分选很差 2 累积曲线 作累积曲线时 横坐标仍表示粒径 而纵坐标则表示各粒级的累积百分含量 作图时从粗粒级的一端开始向细粒级的一端依次点出每一粒级的累积百分含量 然后将各点以圆滑曲线连接起来 即得累积曲线 累积曲线用途 分析粒度分布特征 进而帮助区分不同的沉积环境 从累积曲线图上可看出曲线的陡缓和粒级分布范围 进而判断分选的好坏 粒度范围窄 曲线陡 表示分选好 反之亦然 累积曲线总是成 S 形 但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沉积物 其累积曲线形态是有差别的 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沉积环境 滨海沉积和风成沉积的碎屑物质分选好 而洪流及冰川沉积分选差 3 概率累积曲线 仍然用累积重量百分比作图 横坐标仍为粒径 值 而纵坐标改用概率百分数标度 这样做成的便是概率值累积曲线图 概率坐标不是等间距的 而是以中央50 处为对称中心 向上 下两端相应地逐渐加大 这样可将粗 细尾部放大 并清楚地表示出来 滚动组分 跳跃组分 悬浮组分 累积概率曲线一般为三段式 滚动组分 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 每个直线段需要有4个以上的点构成 粗切点 细切点 概率累积曲线的主要结构参数 粗切点 表示能跳跃的最粗颗粒 水动力强则粗切点左移 细切点 表示能悬浮的最粗颗粒 分选性 以每个直线段的陡缓反映分选好坏 线段陡 500 600 分选好 线段平缓 200 300 分选差 3 概率累积曲线 仍然用累积重量百分比作图 横坐标仍为粒径 值 而纵坐标改用概率百分数标度 这样做成的便是概率值累积曲线图 概率坐标不是等间距的 而是以中央50 处为对称中心 向上 下两端相应地逐渐加大 这样可将粗 细尾部放大 并清楚地表示出来 2020 3 16 41 可编辑 滚动组分 跳跃组分 悬浮组分 累积概率曲线一般为三段式 滚动组分 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 每个直线段需要有4个以上的点构成 粗切点 细切点 概率累积曲线的主要结构参数 粗切点 表示能跳跃的最粗颗粒 水动力强则粗切点左移 细切点 表示能悬浮的最粗颗粒 分选性 以每个直线段的陡缓反映分选好坏 线段陡 500 600 分选好 线段平缓 200 300 分选差 二 粒度参数 粒度参数是以一定的数值定量地表示碎屑物质的粒度特征 单个粒度参数及其组合特征可作为判别沉积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的参考依据 常用的粒度参数包括 平均粒度 分选系数 偏度 峰度 1 平均粒径 Mz 和中值 Md 1 中值 Md 是指累积曲线上颗粒含量为50 处对应的粒径 用毫米 或 值 表示 中值的含意是指它在粒度上居于沉积物的中央 有一半重量的颗粒大于它 另有一半小于它 2 平均粒径 Mz 16 50和 84分别代表累积曲线上百分含量为16 50 84 三处的粒径 值 平均粒径和中值的意义 代表粒度分布的集中趋势 即碎屑物质的粒度一般是趋向于围绕着一个平均的数值分布 这个数值就是平均粒径或中值或众数 在实际意义上 它反映了搬运介质的平均动能 2 标准偏差和分选系数 标准偏差和分选系数是用来表示颗粒大小均匀程度的参数 1 分选系数 SO 式中P25和P75分别代表累积曲线上颗粒含量25 和75 处所对应的颗粒直径 当颗粒分选很好时 P25和P75两值很靠近 所以SO值就接近于1 相反 SO值越大则说明分选性越差 根据SO值可以划分分选等级 SO 1 2 5 分选好 SO 2 5 4 0 分选中等 SO 4 0 分选差 2 标准偏差 1 用标准偏差 i 确定的六个分选级别 1 0 35 分选极好 1 0 35 0 50 分选好 1 0 50 0 71 分选较好 1 0 71 1 00 分选中等 1 1 00 2 00 分选较差 1 2 00 4 00 分选差 1 4 00 分选极差 分选性的实际意义 分选性的好坏也可以作为环境标志 沉积物的分选程度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有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 从风成砂丘 海 湖 滩砂 河道砂 冰川和冲积扇沉积 其分选程度依次变差 3 偏度 SK1 偏度是用来表示频率曲线对称性的参数 实质上反映粒度分布的不对称程度的 频率曲线按其对称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类 1 正态 峰两侧粗细粒径的百分比含量互相对应地减少 形成以峰为对称轴的对称曲线 此时中值 平均粒径和众数三者为同一数值 说明沉积物分选好 SK1 0 2 正偏态 曲线形态不对称 峰偏向粗粒度一侧 细粒一侧有一低的尾部 说明沉积物以粗组分为主 分选性变差 SK1 0 3 负偏态 曲线形态不对称 峰偏向细粒度一侧 粗粒一侧有一低的尾部 说明沉积物以细组分为主 分选性变差 SK1 0 偏度的分级 SK1 1 0 3 很负偏 SK1 0 3 0 1 负偏 SK1 0 1 0 1 近对称 SK1 0 1 0 3 正偏 SK1 0 3 1 很正偏 偏度的实际意义 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物的频率曲线形态不同 所以 频率曲线的偏度对于了解沉积物的成因有一定的意义 河成沉积物因悬浮物被大量带向下游 所以 一般沉积物以粗粒为主 故多属正偏态 海滩沉积物由于潮汐 波浪高能量作用的结果多数为近对称 偏度值近于零 但有些呈微弱的负偏态 风成砂丘由于细粒物质被吹走 则多形成正偏态 4 峰度 KG 峰度是用来衡量粒度频率曲线尖锐程度的参数 峰度值一般是用频率曲线尾部展开度与中部展开度之比来表示的 其公式为 在对称正态曲线中 95与 5之间粒度间距 尾部展开度 是 75 25之间粒度间距 中部展开度 的2 44倍 因此正态粒度分布的KG 1 峰值的等级界限 值越大峰越尖 越小越平KG 0 67 很平坦 KG 0 67 0 90 平坦 KG 0 90 1 11 中等 正态 KG 1 11 1 56 尖锐 KG 1 56 3 00 很尖锐 KG 3 00 非常尖锐 二 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一 粒度判别函数及成因图解 1 萨胡判别函数 2 萨胡成因图解 浊流 河流 浅海 风 滨海 二 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一 粒度判别函数及成因图解 1 萨胡判别函数 2 萨胡成因图解 浊流 河流 浅海 风 滨海 二 用概率累积曲线区分沉积环境 1 概率累积曲线的一般特征 1 悬浮搬运组分 最细的颗粒在水流中呈悬浮搬运 其颗粒大小一般小于0 1mm 即粉砂级以下的颗粒 2 跳跃搬运组分 呈跳跃搬运的颗粒 其大小一般在0 1mm以上 最大可达1mm 即细砂至粗砂级颗粒 跳跃组分在水流中容易受到分选 因而跳跃次总体是沉积样品中分选最好的组分 而且往往是沉积物的主要部分 河成 海成等多种常见的沉积物主要由跳跃次总体组成 3 滚动搬运组分 这是样品中最粗的组分 它只能沿底面滑动 滚动 拖曳前进 滚动组分的含量与底层的坡度和沉积物的沉积速度有关 在坡度较陡的地方 滚动颗粒较多 坡度变缓则明显减少 当沉积速度快时 最粗颗粒一沉下来 就很快被细颗粒埋藏起来而不再发生滚动 因而使沉积物缺乏滚动组分 2 概率累积曲线的应用 不同沉积环境的样品具有不同的概率曲线特征 主要表现为直线段数目 线段分布区间 反映粒度范围 含量百分比 线段坡度 混合度 线段间交切点以及粗细尾端切割点位置上的差异 作概率曲线分析时 关键是正确识别和区分各个次总体 并结合其他结构参数 如分选性 含量 粒度范围等 进行分析 1 海滩和浅海 海滩砂 在概率图上 跳跃总体被分为两个直线段 两者斜率稍有差别但均较陡 说明分选性很好 悬浮组分和滚动组分含量都很少 相应地在图上线段很短 有些甚至缺少滚动组分 沙丘砂 在沙丘砂中跳跃组分的含量比海滩砂更高 一般占98 分选更好 陡 在图上表现为一个很陡的直线段 滚动组分和悬浮组分含量很少 波浪带浅海砂 发育三个粒度次总体 跳跃总体仍为主要成分 分选很好 陡 粒度区间在 2 0 3 5 之间 悬浮组分含量不多 滚动组分常表现很差的分选性 缓 2 河道 概率曲线图通常为典型的二段式 即由跳跃和悬浮二个次总体组成 而且悬浮总体比较发育 其含量可达30 细截点在 2 75 3 50 区间内 跳跃总体直线段的倾斜度多在600 650范围内 说明分选较好 3 古浊流沉积 在概率图上悬浮总体含量很大 甚至只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 而且其粒度范围宽 直线段的倾斜度一般为200 300 分选很差 跳跃搬运的粗组分分选较好 悬浮总体与跳跃总体的交截点可在1 以下 较粗 三 C M图解 1 基本概念 1 C值和M值 C值 是累积曲线上颗粒含量1 处对应的粒径值 代表样品中最大粒径 用以表示最大的启动能力 M值 是累积曲线上颗粒含量50 处对应的粒径 中值 代表平均粒径 用以表示水动力的平均能量 C值和M值的单位以微米 1 1000毫米 表示 2 C M图 作C M图时首先要从一套同成因层序中系统采样 从最粗到最细粒的各种代表岩性均应分别取样 取样数共为20 30个以上 然后根据每一个样品筛析后的数据作累积曲线 并在累积曲线上求得C值和M值 对于每一人样品都可以用其C值和M值 在以C值为纵坐标 以M值为横坐标的双对数坐标纸上投得一个点 几十个样品就可投得一个点群 然后再按点群的分布趋势 勾绘出相应的图形 这就是C M图 在C M图中 将C M相等的点连成一条线 构成C M基线 2 C M图的基本图形 1 牵引流型 牵引流沉积 以河流沉积为例 的典型图形可划分为N O P Q R S各段 每个段代表特定的搬运和沉积机理 NO段 代表滚动组分 沉积物在河底呈滚动搬运 C值一般大于1000微米 OP段 仍以滚动组分为主 滚动组分与悬浮组分相混合 由于滚动组分中有悬浮物质的参加 从而使M值逐渐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