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东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语 文 命题人:陈英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试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驾驭/与会 栅栏/删除 参加/参差不齐 B复辟/媲美 嫔妃/濒危 毒蛇/虚与委蛇 C古刹/诧异 绚烂/殉职 曾祖/曾经沧海 D信笺/翩跹 伫立/贮存 呼吁/长吁短叹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公司出现了优秀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那些人力资源本不丰厚的公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B.1978年夏季,文学开始复苏。当班主任、歌德巴赫猜想、丹心谱等一批文艺作品刚露头时,一向沉稳的严文井拍案而起,兴奋得几乎大喊大叫。C. 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诸如股市大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D. 走进网上“阅读银行”,古今中外大家名篇琳琅满目,鼠标一点,就可以尽情享受丰盛的精神大餐。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国粮食的生产,长期都能做到自给,对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十分不易的,这与科学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B今年第15号热带风暴“利奇马”自9月30日中午进入南海中部海面以来继续西行,逐渐向海南逼近,在南海海域作业的2万多只海南渔船纷纷回港避风。C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脸落寞的丁俊晖,面对众多记者连珠炮似的提问,只简单甩下了“我很累,我不想打”“我技术不行”“没什么感觉”。D新“爱丽舍”车4367mm的车身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老款“爱丽舍”那样,有一种比实际长度稍短的错觉。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 我热爱西北,向往西北。我梦想有一天,亲手建设一个绿树成荫、青草依依的新西北。当我再站在黄河母亲雕像前时,会更自豪,_。 A.因为如果不反哺母亲河,黄河又用什么来滋养我们呢? B因为不仅黄河滋养了我们,我们也在反哺母亲河。 C因为如果不是黄河滋养了我们,我们又怎能反哺母亲河呢? D因为我们正在反哺母亲河,不仅黄河滋养了我们。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1分。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王氏:王安石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 C虽细事不苟也 苟:马虎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蕲人之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不妄与人接 欲呼张良与俱去 C与所缺而未知者 重为乡党所笑 D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 7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3分) 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A B C D 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9翻译和断句(9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 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分)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诗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滕王阁序)(2)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破灭之道也。(六国论)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易善锋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1 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砂直(集作“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12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两项是(5分)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B王之涣的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C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D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E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撰文指出,凉州词在各个版本中均写为“黄河远上”,只有唐诗纪事才写为“黄沙直上”。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C持“黄河远上”观的人没有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也不能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的真相。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主要是评赏的角度不同。14在第3节中,作者是怎样论述“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一观点的?(4分)15本文第4节和第5节都谈到了与“黄沙直上”有关的地理天象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海边,望着浪花 张庆和浪花呀 疾首顿足使劲拍打岸的胸脯 哦 大海在倾诉 墙皮剥落的石堡,被高岭土死死堵住“嘴巴”和被强盗的利刃砍断“手脚”的岸炮;还有那座仿佛被挖掉眼球正木木地瞪着天空的销烟池。 惨烈的岁月曾经把这里踩得痛不欲生;沉重的历史曾经压得它气喘吁吁而林则徐呢?那个身着官服,头戴花翎,面色凝重,右手抚须,一副威严端坐、大义凛然,曾经伟岸在小学课本里的钦差大臣呢?那个屹立在中国思想的至高点上,以变革求新的眼光打量世界的先贤明哲呢?终于,这一切都实实在在地叠现在了我的眼前。这就是虎门炮台。 探访这片中国近代史的始源地,祭祀在这里为国殉难的英雄儿女,曾经是我许久的心愿。仰望着艰前的一簇簇雕像,触摸着被战争的牙齿啃噬留下的斑斑伤痕,我的目光不觉抛向了那个浴血拼杀的战场。虎门的布防,不可谓不周;清军将士,不可谓不勇。然而他们却失败了,败得很惨,数千忠勇无一生还,全部壮烈牺牲在了这里。长长的虎门炮台弯曲着,宛若一个大大的问号。在问天,在问地,似乎也在问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逝去的人是悲壮的。但那是一个朝代制造的罪恶,是整个中华民族经历的灾难。在鸦片战争纪念馆里,有一处浓缩的且被现代科技手段再现的战斗场景:火光冲天,炮声隆隆,数千将士正殊死格杀;浓浓硝烟弥漫着,遍地尸体纵横着清军将士对那场战争的胜利本是充满希望的,可他们哪里料到,飞舞的大刀怎能抵得过先进的洋枪,热血澎湃的胸膛哪里扛得住牢固的舰盾。正当勇士们期待援兵,准备最后一搏的时候,他们又哪里能想到,那些贪图安逸富贵、苟且偷安、屈膝求和的朝廷奸倭,如何容得下此等刚烈。所以,首先被出卖的正是这些国家忠良。就这样以中华民族血液里的英雄气质灌溉养育的一批最优秀的男儿,一个个都倒在了挣扎、绝望之中。这里的花,无不浸润了烈士的鲜血;这里的叶,无不为他们沉痛哀悼浪花呀 疾首顿足使劲拍打岸的胸脯哦 大海在恸哭是的,从根本上说,杀死他们的,不是英军,也不是美军的坚船利炮,而是清王朝自己。是朝廷里那些吮尽人民骨髓的昏庸的权力持有者,是那个喂养着无数蛀虫的腐朽污浊的社会渊薮和那个极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海潮退去了,长长的虎门炮台弯曲着,岸边走来一群捡拾贝壳的少男少女。他们嬉笑,他们追逐,他们不时地弯腰拾起一枚枚喜悦,或者扬手放飞心中的满足这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呀!浪花呀 疾首顿足 不停地拍打岸的胸脯那是大海在叩问是历史在嘱咐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16.理解文中“长长的虎门炮台弯曲着,宛若一个大大的问号”一句,回答问题。(4分)(1)句中“问号”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 (2)“问”的答案有哪些?(3分) 17.请分别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方面分析本文使用的三节诗句的作用。(5分) 18.结合文本,联系现实,分析最后一节诗中,“历史在嘱咐”的深刻含义。(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历史不可复制精神却能传承 记者(以下简称记):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西南联大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大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 张: 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到开放的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如果有人说这些饱经忧患的前辈们回顾历史仅是在进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说这些人过于偏爱历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总体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稀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代序)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什么是校长,什么是教授夫人。当年联大的教授好不容易来到昆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讲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几节课就去游玩。这就是大学的“育人精神”。 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在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颠沛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5000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东西。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的近、非常的亲。 第二大收获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第三,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年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也会出一些面对青年,更加人文化的书。 19、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4分) 20、根据张曼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兽药分类法规影响分析报告
- 全国各地的小学数学试卷
- 脑洞大开数学试卷
- 邳州招教真题数学试卷
- 龙江高二期末数学试卷
- 薄膜耐久性测试结果报告
- 七年级TZ数学试卷
- 秦皇岛海港区数学试卷
- 辽宁中考2024数学试卷
- 食品批发市场细分策略成本效益比分析报告
- GB/T 40333-2021真空计四极质谱仪的定义与规范
- 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 羽毛球校本教材
- GB/T 15601-2013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汽轮机原理-凝汽器课件
- 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练习题
- 检验报告(风机)
- 鼻骨及眼眶骨折的CT诊断课件
- 房屋拆除工程监理规划
- 海思芯片HTOL老化测试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