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文言文要点.doc_第1页
高一第二学期文言文要点.doc_第2页
高一第二学期文言文要点.doc_第3页
高一第二学期文言文要点.doc_第4页
高一第二学期文言文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第二学期教材复习要点(古诗文部分)阿房宫赋(杜牧)一、文学常识1、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2、赋的特点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主旨与手法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浓墨重彩地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富丽正是为了突出表现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耗尽了民脂民膏,激起了农民起义导致了秦王朝的必然灭亡,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切勿蹈秦与六国的覆辙,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三、词句整理(一)一词多义1、使 使负栋之柱(让,连词) 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2、一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动词)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一说全部,副词)楚人一炬(次数,数词)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名词)3、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的,结构助词)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动词)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它,即掷弃的珍宝,代词)(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廊腰缦回(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辇来于秦(用车子)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在早上,在晚上)2、名词用作动词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放火)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全族的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3、形容词、副词、数词用作动词烟斜雾横(形容词“斜”、“横”用作动词,形容烟雾弥漫)奈何取之尽锱铢(副词“尽”用作动词,取尽,一说使动用法)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一”用作动词,统一)蜀山兀(形容词“兀”作动词,砍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动词“收藏”、“经营”用作动词,形容词“精英”用作名词,都是指金玉珍宝等物)4、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鼎铛玉石(把当作铁锅,把当作石头)(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以“者也”表示判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以“为”表示判断。朝歌夜弦,为秦宫人(3)以“也”表示判断,意在说明原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2、倒装句(1)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2)介词结构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被动句:函谷举4、省略句(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省略主语“阿房宫”)(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省略主语“阿房宫”)几世几年,剽掠()其人(省略介词“于”,从)复道行( )空,不霁何虹(省略介词“于”,在)长桥卧( )波,未云何龙(省略介词“于”,在)黄州快哉亭记(苏辙)一、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简介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19岁与兄轼同登进士第,次年同试制策。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苏辙为人沉静简洁,鲜言寡欲,性孝友。“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苏辙传)。苏辙散文汪洋澹泊,与父、兄合称“三苏”,他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有栾城集、栾城续集、栾城后集等。2、记记是一种写景散文。它主要杂记山水风光或名胜古迹。这种文体有时又类似说明文,即重在向读者介绍说明风景特点等。这种文体有时还可以写成游记一类。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兼以描写、说明、议论。如宋朝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二、主要内容及主旨第一自然段:感受江流之盛的景象。第二自然段: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1、近观远眺的风景使人快(江山风物足以观赏)2、眺望古迹、缅怀历史使人快(古人流风遗迹足以怀想)第三自然段: (1)引楚襄王的故事:作用见下面“主要手法”一项(2)叙述张梦得的故事: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正面:自得,则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反面:不自得,则风景适足以辅之而成悲。主旨:文士处世,唯有心中坦然自得,不役于物,方能无往而不快。字里行间流露出慰人勉己之意。三、字词句整理(一)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取名) 草木行列(行列:排成行列)将蓬户瓮牖(蓬:用蓬草编;瓮:用破瓮做)2、名词做状语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在晚上)西望武昌诸山(西:向西)皆可指数(指:用手指)3、使动动心骇目(动:使动;骇:使骇)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从)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形容词的使动。使尽情享受)4、形容词做动词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足:享受尽)(二)一词多义舍:渔夫樵父之舍(房屋,名词)南北百里,东西一舍(三十里为一舍,量词)胜:以览观江流之胜(美景,名词)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承受,禁得起,动词)为:今张君不以谪为患(当作,动词)乌睹其为快也哉(是,动词)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建造,动词)(三)特殊句式1、被动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谪,被贬官)2、判断句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3、介词结构后置句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4、宾语前置句而风何与焉?(“何”是动词“与”的宾语) 将何往而非病?(“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将何适而非快?(“何”是动词“适”的宾语)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是动词“放”的宾语。)5、主谓倒置句快哉此风!6、省略句 今乃得玩之(于)几席之上。(省略介词“于”) (四) 固定句式 乌睹其为快也哉!(“乌哉”有“哪里呢”的意思。)四、写作手法1、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前两段叙事写景;后一段因景抒情、抒发议论叙议结合,情景交融。2、用典引用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的典故,其作用是:推出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与不遇之变的结论,说明苏轼之所以命亭为“快哉”的真正用意。张梦得的人生态度“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从而“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是作者所赞扬的人生态度。他以此自勉, 隐含对其兄的慰勉之情,亦即本文的中心思想。项脊轩志(归有光)一、文学文化常识1、归有光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 8次考进士不第,迁居至嘉定安亭,讲学20多年,称“震川先生”。,60对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王世贞(明)称赞他的文章“不饰雕琢而自有风味”。 方苞(清)也说过类似的话:“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2、志:“记”的意思。是古代一种叙事、描写、抒情的文体。(具体见黄州快哉亭记)3、项脊轩: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项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补充:蒲松龄:聊斋 梁启超:饮冰室 丰子凯:缘缘堂 纪晓岚:阅微草堂脂砚斋:这是一位已佚名的作者的书斋名称,后代竟把它作为人名了,因为后代评论家常引“脂砚斋”如何评点。红楼梦最有名的评点本是“脂砚斋”。二、主要内容及主旨1、从记事的先后来分:正文(第1自然段第4自然段) 附记(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2、从抒发的情感来分:过渡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第1自然段: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项脊轩修葺前:狭小、破漏、昏暗 项脊轩修葺后:谐和清雅、幽雅宁静。借此表现自己的志向高洁,心境怡悦。第26自然段: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一悲:大家庭分崩离析二悲:母亲早逝三悲:自己尚未实现祖母的厚望,而祖母已经逝去。四悲:过去的琴瑟和谐,如今的形单影只,抒发对妻子早夭的深深悲痛。主旨: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及对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三、字词句梳理1、古今异义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年)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比去(比,等到)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2、一词多义始:室始洞然 (才,连词)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过:日过午已昏 (超过,动词)大母过余曰 (到、来,动词)置: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为:始为篱,已为墙 (设置,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 (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替,介词)以:以当南日 (用来,连词)执此以朝(用如“而”,连词)以手阖门 (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谓:且何谓阁子也 (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 (告诉,动词)日:以当南日 (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 (阳光,名词)一:庭中通南北为一 (整体,名词)先妣尝一至 (常来,副词)先: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形容词)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以前,名词)3、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垣墙周庭(垣墙,筑墙) 乳二世(乳,乳养) 客逾庖而宴(宴,用饭) 执此以朝(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2)名词用作状语雨泽下注(下,朝下,行为方向) 又北向(北,朝北,行为方向)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 前辟四窗(前,在前方,行为方向)4、句式(1)判断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妪,先大母婢也(2)省略句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主语“余”) ( )借书满架 (省主语“余”) 吾儿,( )久不见若影 (省主语“吾”) 使( )不上漏 (省兼语“之”) 明月( )半墙 (省谓语“照”) 余自束发读书( )轩中 (省介词“于”) 垣墙( )周庭 (省介词“于”)(3)介词结构后置。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在这里居住) 室西连于中闺 (与中闺相连) 鸡栖于厅 (在厅里栖息) 其制稍异于前 (跟以前不同)四、主要手法1、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化一条是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多可喜,亦多可悲补充:把握文章的线索,分析线索的作用(1)、叙事类文体以情节推进为线索线索类型:语句线索、事件线索、名物线索、人物线索 作用:联接故事各片段,有时有象征意义(2)、议论抒情类文体以思想的展开、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线索类型:直接以情感、论点、论题为线索,间接抒情说理中以景、物、史为线索 作用:直接或象征性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2、写景、叙事、怀人相结合;描写、记叙、抒情相结合写景:幽雅宁静的读书环境叙事:大家庭的衰落破败怀人:母亲、祖母、妻子3、托物抒情通篇以项脊轩为凭借,抒文人闲适之情、今昔盛衰之情、物在人亡之情。4、善于通过富于特征的典型细节,极简练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母亲“以指叩门扉”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候,描画出一个听到女儿啼哭而动了怜爱之情的年轻母亲的形象,突出了母亲的慈爱和作者对母亲的哀思。5、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毫无矫饰。 描写的全部是日常生活的琐事,没有惊人事件和曲折的过程。语言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语,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辞藻来恣意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静而不露声色地叙写往事,字里行间,却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情,溢于言语之外。”6、结尾段的作用:作者巧妙地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来收束全篇,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意蕴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物在人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的怀念之情与树俱增,缠绵不尽。诗词四首一、文学文化常识:1、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详见高考复习教程P72。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每首词有曲调名,叫词牌,按照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3、李白,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开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43岁时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因受永王李璘牵累而流放夜郎。晚年漂泊困顿。他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4、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浪不羁,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多。5、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政治军事形势,激励士气。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备份,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就和颇多谴责。6、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二、主要内容: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前四句凭吊历史,后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前四句中,写凤凰台的传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不在,只有长江水空自流淌。进而写三国时吴和东晋建都于金陵,而今吴国昔日繁华的宫殿杂草丛生,东晋的风流人物早已进入坟墓。后四句把自己的感情从对历史的凭吊投向大自然,最后两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的沉痛。全诗把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诗人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2、柳永八声甘州: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勾画出词人面对一幅暮秋季节傍晚时分的秋江图景。一番雨后,傍晚的江边,作者举目关河,夕阳斜照,霜风侵袭,一片冷落之景象。作者由苍莽悲壮之景转入细致沉思,有仰观转入俯察时,眼前“红衰翠减”,大自然的花木都凋零了,仍是一片凋落之景象。“苒苒”指时光流逝,眼前之景让作者叹息美好的景物随着时间流逝都消歇了。 下片写作者眺望故乡,思乡之情难以抑止。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愁思。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写于作者担任建康通判任上。作者满怀希望上奏皇帝抗金,但朝廷不予理睬,作者不得遂报国之愿,借登临周览之际,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上片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下片则是直接言志:典故一、二、三: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但尽管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作者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作者恢复祖国山河的报复和远望无从实现的英雄失意的感慨,揭示了一个英雄志士难伸、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4、黄庭坚登快阁:开头两句写自己了却官事,有空闲登快阁赏玩,“倚”字用得好,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三四两句写出了雨后初晴空气清朗,天因而远大而分明的特点,气象阔远。五六两句用伯牙、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指引,聊且借美酒遣怀自娱。最后两句说自己想弃官归隐,与鸥鸟结为盟友,表示自己将归隐江湖。三、主要手法:1、借景抒情:如八声甘州中借“霜风凄紧”等凄凉之景,表达出作者羁旅之愁。借“苒苒物华休”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叹息。2、写景的角度:视角的转换,八声甘州中从仰观关河之景,到俯察眼前之物。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写景由水写到山。3、想象的手法:八声甘州本是词人自己登楼眺望故乡,却偏想妻子,应也是登楼远望,痴痴伫立望游子归来,通过想象思妇同样望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羁旅愁思。4、运用典故:如登建康赏心亭借典故表达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悲愤之情和关心国事、渴望收复的爱国之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文学文化常识: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称之为孔雀东南飞。2、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二、内容主旨1、内容概括: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而勤劳。她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2、主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3、人物形象:刘兰芝:聪明、善良、勤劳、忠于爱情、自尊自重。面对封建家长的专横和凶残,无所畏惧,以死抗争。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焦仲卿:忠厚懦弱、忠于爱情、存在幻想、不敢直接抗争焦母:她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极端蛮横、独断专行。她无视焦、刘的爱情,折磨兰芝,威逼利诱焦仲卿。是一个摧残青年、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但最后同意合葬,可见在造成严重的家庭悲剧后似乎有所悔悟。三、表现手法:1、铺陈叙事。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2、善用比喻如:用“削葱根”喻手的白嫩;用“含朱丹”喻嘴的红润;用“磐石”喻焦仲卿的坚定,用“蒲苇”喻刘兰芝的柔韧。3、使用“兴”的手法。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把焦仲卿和刘兰芝以死抗议封建礼教的生活现实和结尾二者化鸟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四文言字词整理1、解释加点字: 为仲卿母所遣 遣:休 幸可广问讯 幸:希望 寻遣丞请还 寻:不久 作计何不量 计:思量、考虑于今无会因 因:机会莫令事不举 举:成功2、一词多义谢: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适:始适还家门(出嫁,动词)处分适兄意(适合,动词)适得府君书(刚才,副词)见:相见日常稀(见面,动词)府吏见丁宁(我,代词)渐见愁煎迫(被,介词)3、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盛物之器见丁宁我:“丁宁”通“叮咛”,嘱咐吾今且报府:“报”通“赴”奄奄黄昏后:“奄”通“晻”4、词类活用仕宦于台阁(仕宦:名作动,任官)孔雀东南飞(东南:名作状,向东南飞)手巾掩口啼(手巾:名作状,用手巾)金车玉作轮(金、玉:名作状,用金、玉装饰的)留待作遗施(遗施:动作名,施给之物)足以荣汝身(荣:使荣)戒之慎勿忘(戒:意动,以.为戒)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一、文学文化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本诗属于古体诗。内容主旨1、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2、思路结构:第一段写梦游缘由。第二段写梦游过程。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3、主旨: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三、艺术特点: 1、丰富的想像。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2、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四、文言字词整理1、词语解释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时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凭借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而:连词,表修饰忽魂悸以魄动 以:连词,表并列2、通假字列缺霹雳 列:同“裂”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云青青兮欲雨(2).名词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訇然中开古来万事东流水(3).使动用法:栗深林兮惊层巅4、句式:省略句: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一夜飞渡(于)镜湖月律诗三首一、文学文化常识1、王维:盛唐诗人、画家,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其作品主要是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有终南山、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等。2、杜甫:盛唐大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诗歌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赢得了“诗史”的称号,其诗风“沉郁顿挫”,代表作有望岳登楼等。3、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流传下来的诗歌9300多首,表现了他生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和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也抒写了他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二、主要内容1、王维终南山:首联以夸张的手法写终南山的轮廓,山峰高,山势绵延。颔联写风卷云舒、烟涛微茫的奇幻景象,回望、入看,可见诗人的游踪、游兴和陶醉自然美景的神情。颈联写登上巅峰所望见的深远辽阔的壮景。尾联有写景转入写人,以有人之境反衬无人之境,以声响反衬寂静。全诗透露出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2、杜甫登楼:首联写登临之际的特殊心境。繁花满地,簇拥高楼,春意盎然。但此景让作者黯然神伤。因作者真挚的爱国热情时刻激荡在胸中,导致愁思充溢。以乐景衬哀情。颔联极目远眺,望“锦江春色”,但诗人仍难以忘怀现实,玉垒山上浮云变换,正如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又如多灾多难的国家,作者无法拂去忧国忧民的愁思。颈联写登楼所思:登楼的壮丽山河振奋了诗人的心情,认为唐王朝的统治如同北辰,安稳不可动摇,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心和正气凛然,始终对唐帝国的复兴充满期待。尾联由理想和信念层面转回现实。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朝廷不提供报国途径的不满。3、陆游书愤:首联追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