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论文.doc_第1页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论文.doc_第2页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论文.doc_第3页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陕西师范大学12级在职教育硕士 刘建苹 学科教学(语文) 提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量事实表明,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中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中学教育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字:中、学生 发展 特点、教育策略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education strategies12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 Liu Jianping teaching ( Chines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students by a certain degree of attention, but th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eople is more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 lot of facts show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also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always affects the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In daily life, learn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any students are potential, often easy to ignore, if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are not fully understanding and positive attitude, often makes the problem of accumulation, problem become serious, light to heavy, and even the emerg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modern society, the mind and body healthy people can be referred to as a healthy person, therefore, school educ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Keywor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education strategy一、中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中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中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中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中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三)情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四)意志的特点。中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五)性格的特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中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问题是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学生健康的发展。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中学生周边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中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物质丰裕导致刺激的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二)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中学生的家长恰好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三)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四)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五)中学生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中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的真正的意思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六)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中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中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中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三、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一)学校应采取的策略1、组织机构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要保证心理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首先校长要高度重视亲自抓,要形成以校长、分管处室、教研组、班主任为纵向的心理教育体系,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各种规章制度,对每个方面、每个层面的心理教育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监控标准,确保心理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形成以学校、社会、家庭为横向的心理教育网络,全员参与,全面育人,使心理教育落到了实处。2、教育阵地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为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应拨出专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领导、专职心理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经验,精心设计建立标准高、实用性强的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并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创设温馨、幽雅的环境,为师生提供一处学习交流、调节身心、解除烦恼的心灵家园。3、教师专业培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锻造一支心态良好、熟悉心理专业知识、乐意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心理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配备、培训专职、兼职心理教师,通过专家讲座、体验式培训、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论文评比、优质课评选等多种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教育方面的营养,掌握心理学知识。不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运用适于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做到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为全面实施心理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班主任应采取的策略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2、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3、巧用气质类型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尽管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但作为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在社会生活中会表现出适宜或不适宜的情况。例如,胆汁质的学生倾向于大胆、坦率、热情,但又有些易粗心、莽撞和刚愎自用;多血质的学生显得活泼开朗、机敏灵活,但往往不够踏实,心思多变;黏液质的学生比较稳定、踏实、有耐心,但不够活泼,比较固执、迟缓;抑郁质的学生细致、谨慎、多思多想,但怯懦、孤僻、易退缩。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每一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给他们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 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气质是不容易改造的,对于某一特定气质类型的中学生,教师不仅要引导他发挥长处,同时他表现出来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也要表现出充分的理解,并考虑采取更策略的方法来对待。例如,黏液质的中学生比较固执,如果他表现出拒绝接受某个观点,教师不必强制他接受,而可以采取启发或感化等方式去说服他;对于抑郁质的中学生,由于他们比较敏感,因此,教师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指责;对于胆汁质的中学生,教师应注意不要针锋相对地去激怒他们。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中学生的病态倾向的发展。抑郁质和胆汁质的学生,如果稳定性发展过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便会表现出一些病态倾向。通常,抑郁质的学生在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紧张、胆怯、恐惧、强迫等具有神经症焦虑倾向的障碍,而胆汁质的学生如果向极端化发展的话,则可能产生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行为。教师要学会分辨出一些基本的心理障碍倾向,采取科学的态度慎重对待。4、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心理层次的分析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5、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也可看作是班级团体辅导,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干预的一种有效方式,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比较了解,在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各班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不求多,重质量。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每位班主任只准备好一节课,但要在一个年级实施教学。一学期只准备一节课,对班主任来说,并没有增加过重的负担,同时也保证了课的质量。学校可举行心理活动课评比,以提高大家的授课水平,提高心理课的教育实效性。班主任要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选取课题,使授课内容更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6、提高家长的辅导水平,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许多学生的问题,往往来自家庭,来自家长教育方法的缺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班主任要采取各种渠道,提高家长的辅导水平,让家长成为自己工作的得力助手。一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改变家长会班主任讲,家长听的模式,以体验式为主,选取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让家长充当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