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学思想中的自我与社会理学的学术宗旨是什么?理学家们往往将自己的学问理解为对身心性命等根本问题的追求,以区别于汉学对考据训诂的追求。后来学界认同了这一看法,清代学者茅星来编近思录集注十四卷,作后序说:“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言程朱之学者,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不复以通经学古为事。盖尝窃论之马郑贾孔之说经,譬则百货之所聚也;程朱诸先生之说经,譬则操权度以平百货之轻重长短者也。”其实,所谓的“身心性命之学”是包括两个问题的学问,一个是“身心之学”,其思考的重点是个体存在及其生命意义的问题;一个是“性命(理)之学”,其思考的重点是宇宙与人生的终极依据问题。当然,由于儒学是一种所谓的“内在超越”的学说,所以宋儒的身心之学与性命(理)之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即所谓的“身心性命之学”。 身心之学的“身”是指个体自我的一己之身,“心”首先也是指个体意识的精神世界。所以,身心之学的思潮总是与那个时代的个体自我意识的强化有关。事实上,宋明时代的理学思潮之所以把理论思考的重点放在身心问题上,是与这个时代士大夫强化的自我意识与崛起的主体精神有关。两宋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醒目的现象,就是士大夫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体意识与追求“孔颜之乐”的自我意识,他们推崇的“圣贤气象”,则浓缩了这种强化起来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正是在这一文化思想的大背景下,个体自我亦成为宋儒思考的重点问题。 许多人认为,理学是一种强化政治伦常秩序、以僵化的“天理”压制个体存在的政治伦理学说,故而将理学看作是以社会群体秩序压制个体自我的社会意识形态。应该说,维护社会伦常秩序确是理学的主要文化功能。但是,理学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功能,就是在士大夫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崛起之时,能为个体自我提供生命意义与安身立命的依据。所以,在宋明儒家那里,“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的身心问题,一直是理学思想体系中的重大问题。 初看起来,“理”、“气”、“性”等抽象的哲学范畴是理学体系的基础。其实,这些范畴只是“自我”的形上依据,在理学思想体系中,“自我”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张载是理学奠基人,其西铭向来被看作是理学经典。确实,张载在西铭中论述家族伦常、政治道德等人道时,处处体现出乾父坤母、天人一气的社会关切与宇宙精神。但是,我们细读西铭时会发现,文中无处不在地透露出作为个体自我(“吾”)的主体意识与自我存在意识。他写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我们看到,“吾”在这个天人一体的人文秩序与宇宙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吾”是宇宙体系中“混然中处”的核心,“吾”不仅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与父母君臣息息相关,甚至“吾”的身体可以包括“天地之塞”的世界万物,“吾其性”可以主宰天地万物。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个“自我”并不是所谓社会之“自我”、宇宙之“大我”的虚拟词,而恰恰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感性自我,这个“自我”也追求人世间的富贵福泽,可能要面对人生的贫贱忧戚,更加重要的是他要面临生死存没的终极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西铭中的宇宙意识、宗法政治观念是建立在宋代士大夫个体化的主体精神与自我存在意识基础之上的。 宋代士大夫的主体精神与自我意识,体现在生活实践中,就是表达出对“孔颜乐处”、“圣贤气象”的人生追求,努力追求自我身心的安乐、闲适、洒落、自在。宋儒普遍地关注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追求身心的安泰与自在,应该是与这个时代士大夫崛起的主体精神与自我意识有关。理学家群体既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又是一个标榜自我身心安乐(即追求所谓“孔颜乐处”)的群体。 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体现出悠然自得的圣贤气象,他教二程兄弟“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亦体现他对身心安乐的不懈追求。周敦颐创建了一个以无极、太极为世界本原的宇宙本体论体系,但是,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体现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的“立人极”,则是他所思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所以,与个体自我相关的“身”、“心”问题,也是周敦颐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周敦颐在这里提出了“身安为富”的重要观点,而“身安”的追求正体现了宋代士大夫追求身心舒泰的自我意识,如果说“道充为贵”体现道济天下的社会价值意识的话,“身安为富”所体现的则是个体安泰的自我存在意识。要如何才能达到“身安”呢?周敦颐认为“身安”离不开“养心”,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他将“养心”与“存人”联系起来,因为“养心”能够使人免受情欲的主宰,达到超脱、洒落、愉悦的精神境界,故而“养心”对“身安”、“存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后,宋儒均是沿着这种身心互动、养心以安身的途径建构身心之学,并把追求个体身心之乐,作为人生终极目标。 宋儒以身心与性理的贯通为依据,倡导“定性”、“复性”、“明心见性”等身心修养工夫。宋儒经常讨论的“圣贤气象”、“孔颜之乐”、“曾点之志”,总是强调这种人生境界实现了个体身心与德性天理的贯通,即达到了天人一体的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人,不但具有内心的从容洒落、充实愉悦,同时还能充满对社会的忧患意识、对天下的经世情怀。(作者:朱汉民 赵令欢 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孙云晓说,今日的中国开始了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全新时代。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独二代”的养育出现了三大误区:第一,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在许多城市家庭里,祖辈挑起养育“第三代”的重任,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10年3月的文汇报介绍,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70%左右孩子接受隔代养育;上海06岁孩子中88.9%由祖辈抚养;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已占到总数的一半。第二,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忽视因性施教。孙云晓说,在讨论孩子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第三是独生子家庭重智轻德,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孙云晓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孙云晓说,对于“独二代”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也是我们坚持10年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的深刻结论。王国维是我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是清朝最后一批秀才,早年研究哲学、文学,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1925年王国维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一生著作丰富,著有人间词话、静安文集、宋元戏曲考等。他的人间词话至今仍是我国普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具权威性的教材。另外,王国维还是我国甲骨文研究和戏曲文学研究的开创者。王国维对我国宋词特别有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我国词学意境丰富,气象万千,他把自己做学问的体验用宋词中的语言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北宋词人晏殊在一首词中描写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所处的时代,从学术的角度讲,正是西方各种思潮、理论、学说逐渐涌向中国,而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逐渐为西方了解同时又面临冲击的时代。处在这样的历史时代,如何做学问,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一个人,要走做学问的道路,确实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昨夜西风凋碧树”,这一景象十分恰当地比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却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学人王国维那时带有凄壮色彩的勇气和志向。一个“独”字,体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义无反顾的决心。这可以给我们今天每一个追求学习进步的人以宝贵的启示。推而论之,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爆炸”的当代,在茫茫无际的知识海洋面前,我们每一个人显得是何等的渺小。面对无止无境的未知领域,我们的头脑里仅有的知识显得何尝不是好孤独,好无奈这景象,恰如那“昨夜西风凋碧树”般的凄凉。然而,一个学者的可贵就在于他有那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精神。这是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于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的精神。是啊,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必须具备这种精神。否则,我们的一生将白白的浪费了。第二种境界是北宋词人柳永在一首“蝶恋花”中写道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本是一首写爱情的词,原文是:“佇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激情澎湃的爱情诗句。词人柳永对爱情的执着,特别是结尾两句表达了那种对爱情锲而不舍的精神。王国维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出来作为做学问的第二种境界,所借用的就是这种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换言之,他是把学问当心中的爱人来追求了。“衣带渐宽”是说人渐渐的瘦了,衣服就渐渐的变得大了。这是借喻,比喻苦苦研究学问的那个人功夫做到了怎样的程度。王国维就是这样一个在学问上舍得下苦功夫的人。据说有一次他的老师叫他做一项甲骨文的比对研究。有五、六千块甲骨需要与现有文献材料进行比照证实其真伪。这真是一项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工作。王国维尽了最大的体能,一天也只能完成八、九块,那要做多少日子才能全部完成啊!那些日子,王国维早晨精神饱满的走进那间屋子,晚上疲惫不堪的走出那间屋子。日复一日,在那间光线暗淡的屋子里,他象一个拾荒的老人躬着腰扒拉那些骨头片子练的就是一种“下地狱式”的功夫!正是有了那段苦苦的探索研究,他才开创了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先河。据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先是拿单片甲骨与文献比读,就是读不通。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把甲骨拼合缝以后再来比读就读通了,开创了甲骨文研究的“缀合学”。这句词的后半句是“终不悔”,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无怨无悔,苦读苦练,这就是做学问的人所不能少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伊消得人憔悴”,“消得”就是值得的意思。王国维认为,为了心中的目标,即使遭受多少苦和累,遭受多大的折磨也是值得的!第三种境界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一首叫青玉案.元夕的词中写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我国众多的诗人中,南宋诗人辛弃疾算得是豪放一派的。他一生诗数百首,其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南宋君臣偷安江南的不满和表达自己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渴望。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慷慨悲壮,激情澎湃。这首,“青玉案”所表现的阴柔之美在一生的创作中并不多见。这首词很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首词所描写的意境作为做学问的第三种境界,可谓妙绝。是啊,学问之路就是艰苦而漫长的征途,人一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更新钢管井施工方案(3篇)
- 道路石材面板施工方案(3篇)
- 严管厚爱系列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景区许愿活动策划方案模板(3篇)
- 长宁企业年会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机械模具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教学课件里能用党旗党徽
- 小学学科融合题目及答案
- 改写寻隐者不遇作文14篇
- 文化娱乐行业节目分类表
- 高中喀斯特地貌说课课件
- 黄冈初一上数学试卷
- 汽车标定工程师培训课件
- 速叠杯教学课件
- GB/T 45767-2025氮化硅陶瓷基片
- 2025年中国花盆人参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第十届“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2018)Excel版
- QGDW11337-2023输变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航天飞行器模型设计教学
- 202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