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建议书 目 录1.总论31.1项目概要31.2编制依据41.3项目建议书范围51.4可行性研究结论62.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82.1项目的必要性82.2市场分析93.项目建设场地和建设规模123.1建设场地123.2项目建设规模133.3主要建设内容14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64.1建设单位概况164.2建设单位财务状况164.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65.项目建设方案175.1指导思想,原则175.2分区建设方案185.3土建工程建设19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76.1投资估算原则276.2估算依据276.3 投资估算286.4资金筹措287.效益及风险分析297.1生态效益297.2社会效益297.3经济效益307.4风险分析308.保障措施328.1领导保障328.2技术保障328.3组织保障328.4机制保障328.5宣传保障338.6资金保障339.结论34附表: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投资估算表1.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1.1.2项目实施单位1.1.3项目法人代表1.1.4建设地点省区1.1.5主要建设内容(1)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2)道路工程;(3)景观设施工程;(4)绿化工程;(5)给排水工程;(6)供电工程;(7)消防工程。1.1.6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2014年8月2016年8月。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万元,招商引资万元。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4年8月2016年8月。1.2编制依据1.2.1项目政策文件及地方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2)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J128-92);(3)育苗技术规程GB6001-85;(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5-1995);(5)主要造林阔叶树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14073-1993;(6)建筑设计规范;(7)温室设计标准;(8)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1部分:鲜切花GB/T 18247.1-2000;(9)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2部分:盆花GB/T 18247.2-2000;(1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3部分:盆栽观叶植物GB/T 18247.3-2000;(11)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4部分:花卉种子GB/T 18247.4-2000;(12)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5部分:花卉种苗GB/T 18247.5-2000; (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规划用地地形图和相关资料;(14) 其他相关技术规范。1.2.2相关估算依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3)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4)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办法;(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13);(6) 当地类似工程建筑造价估算指标参考资料;(7) 本建设项目的总体思路和规模、规格、质量要求;(8) 类似项目的功能规模分析资料;(9) 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1.3项目建议书范围本项目建议书以建设特色花卉苗木、生态果园、名优经济林为主的培育交易中心。对项目结构调整布局,种植场地选择,建设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具有特色的花卉良种、名优性的经济林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选择。拟建规模、投资估算,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作为重点,具体内容有:(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条件和规模;(3)市场预测;(4)生产技术方案;(5)公用工程及生态、环保卫生;(6)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培训;(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财务效益分析。1.4可行性研究结论(1)建设特色的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是现代农林业科技与农林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林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林业方向发展,是符合当前国家和省农林业产业政策的。(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林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林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3)项目建成后,保证了周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农林业是一种新型的农林业生产经营模式,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的建设可带动区农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区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4)本项目引进良种栽培,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依托专业培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培育特色花卉苗木为主,全面开发苗木产业,供应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5)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林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6)建议: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培育的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本项目区地处市区,在此处进行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的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花卉苗木基地对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花卉苗木的需求以及带动当地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2.1项目的必要性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生态农林业是农林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国家“十二五”规划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林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国家“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林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林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林业。根据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在高标准下将以生态农林业为主的现代农林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布署,建立科学的农林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通过项目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区和周边地区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该地区从农林业资源型开发向农林业科技型开发转变。因此,本项目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投资公司有一定苗木花卉种植基础,选在交通便利的地区,以示范样板的标准建立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是符合我省农林业产业政策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设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是十分必要的。2.2市场分析2.2.1生态农林业是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十二五”期间,对环境保护、生态农林业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人们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特征的生态农林业应运而生,并呈方兴未艾之势。生态农林业代表了现代农林业的发展方向,是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种养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特色绿色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2.2.2花卉苗木成为朝阳产业从国际社会来看,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三大朝阳产业之一,苗木花卉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消费量迅猛增长。我国的花卉绿化苗木市场需求量以平均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世界上著名的花卉绿化苗木企业都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许多国家纷纷向中国输出种子、鲜花、种球等产品或建立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试图抢占中国的花卉绿化苗木市场。从市及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来看,城市绿化将带来新课题。另外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乡村面貌的改善以及绿化、美化,都将为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花卉苗木市场供应完全呈日趋增长之势。2.2.3优质花卉苗木品种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利地位目前,市周边城市优质特色花卉,大都由外地购入,本项目所种植苗木花卉均属于优质园林绿化品种,不仅能满足及周边城市绿化建设的需求,还能销往省内其他城市,所以市场预期较好。创新名优经济林品种、发展苗木花卉生产是国家绿化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园林城市建设的加快,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绿化苗木花卉种植将是未来的热门产业。具有经济与观赏价值的苗木花卉和名优经济林树种培育,是人们改造自然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林产品,高新科技含量的农林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将居有利的地位,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其市场前景广阔。2.2.4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的统一市区,是市的人文名镇、宜居家园。随着休闲旅游的兴起,回归自然的农村现代农林业生态模式的建立,为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项目建成后丰富的森林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把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项目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集花卉生产、科研、休闲体验、旅游观光、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身,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区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林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3.项目建设场地和建设规模3.1建设场地3.1.1地形地貌项目建设区位于区域,以东侧区域为主。3.1.2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02050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4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毫米,并与光热同季,主要集中在4-8月。光、热、水资源丰富,并且具有组合优势,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在季节上分布不匀。春季阴雨连绵,夏季大暴雨,突发性强,日降雨量最多达248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3.1.3植被项目建设区内有少量次生杂灌,且分布区域较为零散,可利用价值不大。3.2项目建设规模3.2.1建设规模对建设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的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勘察,对花卉苗木的品种选择、场地进行合理安排。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林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林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第一产业:名优特色苗木花卉,特别是高档花卉品种的培育。花卉栽培分露地栽培花卉和温室栽培花卉。第二产业:精品苗木展示。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第三产业:建立生态农林业服务体系和物流系统,拓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功能。项目总面积,按生态农林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养殖品种、规模、生态链。突出农林业四大产业化功能服务:1.产业化功能(种,育、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2.产业技术现代化功能;3.现代技术培训和辐射功能;4.观光旅游功能。3.2.2工程实施有利条件(1)项目建设区的交通运输环境:区内交通比较发达,覆盖全区的交通网已经形成。(2)有优越的造林环境:项目区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光照充足,自然立地条件好。3.3主要建设内容3.3.1特色花卉生产区该区域是科技示范基地区域的主要功能区,规划通畅的道路结构,保证花卉运输的进出,其示范功能主要分为:道路绿化树种种植区、盆景观赏区、盆栽花卉种植区、引种高档花卉种植区、桂花品种园、棕榈科植物种植区、整型植物种植区、藤本植物种植区、灌木地被种植区等。使花卉规模生产,花卉产业示范和花卉风光三位一体,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3.2名优经济林苗木种植区增加城市绿地的大苗栽植,主要是大规格高端苗木、绿化种苗、彩叶和花篱树,容器大苗,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并辅以休闲观光;3.3.3精品苗木展示及观光休闲区主要是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配套服务设施和景观建设建设,苗木花卉展示、销售及外地苗木花卉展销场地与物流、仓库场地;3.3.4道路系统主要道路:按规划主要道路宽10米,水泥路面6米,人行道4米。 次道路道宽6米,水泥路面4米。支道宽2米,条石或三合漆路面。3.3.5排灌系统项目按排灌系统、林地、苗圃、果园、联栋温室大棚、露天花卉种植区规划,开挖支排水沟,使整个区域形成层次分明的排灌网。3.3.6喷、滴灌设施实现灌溉自动化,节约水源,节省劳力,保护土壤,同时有利于集约化科学管理,展示推广。3.3.7微生物菌肥生产充分利用近郊周边地区的人畜粪便、垃圾、绿肥,回收利用、加工、生产微生物菌肥,使物质能源多层次利用,同时为无公害、有机花卉树苗瓜果提供肥料保证。3.3.8园林建筑作为区近郊的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有推广先进农林业技术,保持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特色花卉苗木产品,推动农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职责,同时也是回归大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农林业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之处。因此在建设生态农林业模式的同时,考虑建设一定量的园林小品和附属设施,以增加生态农林业园的园林化和生活便利,提高生态农林业模式的经济效益。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4.1建设单位概况4.2建设单位财务状况4.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5.项目建设方案5.1指导思想,原则5.1.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的总方针。多渠道增加对花卉苗木的投入,多途径提升花木经营水平,由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约化生产经营转变,由基础性传统产业向特色化产业方向转变,全面提升花卉苗木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档次,并注重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生态。打造地区最具特色的以花卉苗木交易展示为主,结合生态农业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交易中心。使花卉苗木培育与展销、生态休闲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5.1.2项目建设的原则(1)遵循国家和地方与保护区有关规定,符合国家现有的保护区保护与利用政策;(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充分考虑项目区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主攻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按需建设;(3)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的原则。在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坚持培育“名、优、特”花卉苗木品种,重视研究和开发,打造自己的品牌,引导市场消费的潮流。(4)形成产业多元化综合开发格局。在展示、交易花卉苗木等绿化苗圃基础上,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农庄,以生态采摘、瓜、果、茶、特色餐饮、林农产品加工等复合型生态休闲游。5.2分区建设方案5.2.1中心交易区中心交易区占地,规划在大门口的位置建大门、接待中心、停车场、卸货平台等。5.2.2特色花卉生产区特色花卉生产区占地,在地势较平坦处建设花卉大棚、温室、冷床与温床、荫棚、风障及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各种机具和容器,配套现代化喷灌系统。以根据各种花卉的习性和在栽培时需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条件。根据花卉的习性,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露地栽培花卉:此类花卉在自然条件下全为露地栽培,多半是一些气候适应范围较广的花卉,如金盏菊、一串红、蜀葵、芍药等。温室栽培花卉:均为不耐寒的喜温花卉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南部地区,因而在温带寒冷地区不能露地越冬,必须有温室设备才能栽培。温室花卉种类繁多,对温度的要求各有不同,根据温度的高低,又可分为低温温室花卉、中温温室花卉和高温温室花卉。5.2.3名优经济林苗木种植区名优经济林苗木种植区占地,包括繁育引种区和示范种植区,主要是名优经济林、重点木本油料植物的繁育引种与示范栽植的科学实验,实际是二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二大区域,是以名优经济林和和特色苗木的种植开发,带动苗木科技研发的功能。二区均有花卉栽植研发示范的功能,同时又有科技研发的功能,只是侧重点的不同。这是本项目的特点,是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的重点特色。正所谓种花木种出科技含量,种花木种出科技形象,也是规划期望所能达到的后期效果。5.2.4精品苗木展示及观光休闲区精品苗木展示及观光休闲区占地,主要有精品景观大树展示和特色农家乐、开心农场、风情采摘园等。在林园内小路安排休闲桌椅等风景小品,设置林园服务的附属设施。利用地形规划种植品种,使春、夏、秋都有林花观赏、果实采摘,可按生态要求还原自然。品种主要有桃树、橘树、枇杷、杨梅、桂花、银杏等。5.2.5苗木假植区苗木假植区占地,规划在交易区与特色花卉生产示范区之间,主要为市场产品储备而建。5.3土建工程建设5.3.1建筑建设方案(1)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位于特色花卉苗温室木培育交易中心主入口处,占地,是本基地对外交易的核心区。因此设计对于建筑及广场的布局充分考虑了景观及引导因素。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以中式建筑风格为基调,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讲究“静”和“净”,强调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空间的含蓄表达。材料可用木材、土砖、青瓦、稻草,和钢筋、水泥、机砖、结合安排,显示出农村田园古朴、清新风格,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2)花卉生产大棚连栋温室东西向排跨,屋脊走向为南北向(南北向排开间),温室跨度9.6m4跨,采用一跨三(尖顶)屋面;开间4.0m,共10个开间,屋面倾斜角21,连栋面积1536。此次规划建设12个连栋温室,温室总面积为18432,温室主体结构安装为装配式(无焊接)及专用铝合金型材(符合GB 5237-2008),骨架及各种连接件均经热浸镀锌防腐蚀处理。覆盖材料为浮法玻璃,透光率90%-92%,热传递效率3%,正常使用寿命15年,抗结露,适合于南方种植温室、展览温室和科研用温室。另外温室还配置:外遮阳系统、内保温遮荫系统、喷灌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供水系统、补光/补气系统、降温/加温设备、配电系统、循环通风系统等。5.3.2停车场及卸货平台建设方案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规划面积,根据所车位指标并综合考虑客源量和基地区域的接待能力,建设的停车位200个,其中货运机动车位100个,按3.5m*12m/个;小车位100个,按3m*6m/个,拟建停车场面积为6000m2。分布于基地区域综合服务中心两侧、农产品加工厂、科研基地等区域。拟建的停车场为生态型停车场。在停车场种植树木和草坪,利用树木隔离各车位,形成“树下停车,车下有草”的生态型停车场。停车场内部道路宽6m,设计时速20km/h,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道路形成环网。泊车位采用结构为:8cm厚透水型环保嵌草砖,铺装厚度5cm,砂垫层采用厚度15cm的天然砂砾石或级配碎石,最后在砖缝或砖洞内放种植土,洒上草籽或直接种草,周边种植高大乔木。停车场内道路路面结构为:4cm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 5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32cm5%水泥稳定碎石(两层,每层16cm) + 18cm级配碎石。停车场地面设计坡度0.5%,停车场四周设置盖板型排水边沟,采用浆砌片石砌筑,雨水就近排至市政雨水管网。5.3.3水体整治对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内m2的水体进行综合治理,形成核心景区游憩空间。水体整治主要内容为清淤。采用人工开挖方法,把沉积的淤泥等清除,使水面拓宽,满足水上游乐等观光旅游项目的顺利开展。5.3.4道路建设方案基地区域道路系统分为三级。一级道路(主干道):为基地区域车行道,采用水泥路面,宽10m,总长1.8km,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二级道路:与一级道路相连接,为电瓶车道,采用水泥路面,宽6m,总长2km,便于组织人流、运输、观光。三级道路:为基地区域游步道。采用细纱碎石路面,宽2m,总长3km,用于步行到各生产点。5.3.5环卫设施建设方案(1)公厕基地区域新建三座公厕,分别建在各停车场附近,辐射半径500m,公厕外观标识醒目美观,在其周边设置指示牌,每座公厕规划面积150,采用水冲式公厕。根据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厕所的布局符合后续发展规划的需要,同时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根据场地建设条件,拟建的建筑呈长方形布置。长15m,宽10m。男女厕位比例按男女1:1.5比例设置。男厕由8个标准厕位和一个残疾人厕位以及6个小便斗组成。女厕由14个标准厕位和一个残疾人厕位组成。建筑物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安全出口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建筑外观设计结合基地区域建筑特点,考虑经济与美观。(2)垃圾箱参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的要求,为保护基地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在服务区、休息点、观景点等人流量较大区域以及游览步道、公路等地方,设置垃圾箱、果皮箱,并设专人管理、收集和清运。主要景点设置间距25m-50m,次要景点设置间距50m-80m,一般游步道设置间距80m-100m。垃圾中转站面积100/座,设置在对环境影响小的地段。同时在基地区域各景点布置清运保洁车,运送垃圾至垃圾中转站。配专人收集清运处基地区域,同时,提倡环保理念,鼓励将垃圾啊自行带出基地区域。详见表5-1。表5-1 环卫设施规划表 项 目单位数量导览指示牌个10公厕处3垃圾箱个25垃圾站(中转1个)个1垃圾转运车辆15.3.6给排水设计(1)给水a.生活给水给水依托现有的市政给排水管网作为骨架,消防给水和生活用水采用同一管网。规划在中心交易区设置给水接口,接市政供水管网,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给水管网的布置要考虑到高差变化,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不够等因素,在相应地段设加压泵房,满足供水需求。给水管网采用枝状布置形式。基地区域给水系统共分三级管道:主干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De200给水管,长约300m;次管采用De100和de50,长分别为500m和600m。基地区域设置生活用水点8处。b.苗圃给水生产用水以苗圃灌溉用水为主,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形成完善的灌溉系统。水源来自市政给水,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准。灌溉系统给水分为二级管道:主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给水管,De90,长为1700m;支管道采用De32,长为2200m。修建蓄水塔一座,容积60m。打机井一座,作为基地区域灌溉备用水源。(2)排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服务设施及接待设施等区域的污水采用地埋暗管排放,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基地区域道路排水利用景区地形,依形就势,修建排水明沟就近排入湖内。雨水除建筑物周边利用排水沟进行组织排放外,其余区域均作自然排水处理。a.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排放分为主管道和支管道。各级管道相连,依次设置化粪池、污水井收集污水,最终与城市污水管网相连接。修建污水处理站1处,化粪池2处和污水井3处。污水排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主管规格为De800,长约1000m;次管规格为De500和De200,长分别为500m和800m。b.雨水基地区域主要景区雨水排放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De300排水管,规格为,长度为3000m,就近排入湖中。c.苗圃排水苗圃地排水采取自然式排水和排水沟两种形式。苗圃地作业区设置排水沟宽0.3m,深0.3-0.6m,排水沟素土夯实,总长5000m。5.3.7供电设施基地区域供电线路采用就近接线的方式,接开发区的输电线路。根据基地区域的建设规划,考虑到后期发展的需要,建立容量为500kv变电所1座,保证基地区域内用电需求。规划架空高压线路2.5km,铺设地埋式低压线路2km。基地区域设置日常用电点10处。基地区域内苗圃取水泵站和农产品加工厂,采取单独供电,敷设380v动力线以供其使用。基地区域内消防、照明等动力配线,采用BV-500型塑料绝缘铜芯线,设置在防火槽或穿金属管在吊顶内敷设,金属管表面涂刷防火涂料。照明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照明电压220V,道路、停车场采用节能、高光效高压钠灯,建筑物内部采用节能荧光灯照明。5.3.8消防设施(1)设置防火标志基地区域内各主要出入口、易发生火灾地段设防火警示牌、警示旗和防火标语。在重要位置安装防盗预警系统。(2)消防器具在各建筑内配备一定数量的防火设施和灭火装备,便于发生火灾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5.3.9绿化规划各功能区开发后要注重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生态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种植形式,自然平衡生态链、显示生态农业美景。各功能区的绿化安排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形成丰富层次的观赏景观。行道树树种的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注重立地条件对植物的抗旱、耐瘠薄等生态适应性的要求。在进行行道树树种的规划时,注重植物的选择配置。植物选择主要有:阔叶樟、桂花、大叶女贞等常绿乔木;银杏、栾树、合欢、枫香、乌桕等落叶乔木。规划行道树1000株,为米径12cm的常绿乔木。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原则(1)科学的原则。项目各工程建设内容的投资主要依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和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估算,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2)经济合理的原则。从勤俭节约的角度出发,使工程建设投资经济合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3)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基地环境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地建设的实际需要,客观地对各建设工程进行估算。6.2估算依据(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投资19991340号文;(2)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工程建设规范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鄂建(2002)200号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省统一基价表;(4)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省统一基价表(2000)、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0);(5)省建筑安装工程单位估价表(2000);(6)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7)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8)鄂交基1999254号“关于执行交通部颁(96)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补充规定”;(9)场区道路工程费用:按照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加以确定;(10)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根据省建筑工程综合预算定额、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省统一基价表等取费标准加以确定;(11)劳务支出依据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文件规定确定;(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6.3 投资估算特色花卉苗木培育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为万元(详见投资估算表)。6.4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万元,招商引资万元。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4年8月2015年8月。7.效益及风险分析7.1生态效益(1)项目建成后,基地可为城市建设绿化与道路绿化提供大量的优质特色林木种苗,提升了绿化档次,在有效扩大绿化面积和绿化质量的同时也提高绿化覆盖率,为营造优良的生态生态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为“两型”社会建设给予了有力支持。(2)项目建成后,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花木盆景,可有效扩大绿化面积、美化绿化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对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积极意义。(3)本项目通过栽培绿色植物,可发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功能,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7.2社会效益(1)基地建成后可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特色苗木,提高了市及全省苗木供应率,解决了长期缺乏特色花卉苗木的难题,满足了市场需求,对加快市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保障。(2)项目的建设为社会提供优质花卉、绿化苗木及盆景,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项目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劳动力过剩和失业的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4)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将增加人流、物流、信息流,通过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作,高新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特色花卉苗木的科技含量,加快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3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拉动旅游业、交通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繁荣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7.4风险分析7.4.1项目投资风险(1)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变化。由于在投资估算中,大量采用了市场预测数据,这些数据随着市场波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误差在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