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三 第四章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廉晓冬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一 .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1)表现形式及意义 通过 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 属于 模型,可以用来描述、 和 种 群数量变化。(2)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 。考点二.“J”型和“S”型增长曲线1.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基础知识模型假设:在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 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 曲线:呈 型,无 值增长速率保持 (2)前提条件(判断依据) 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 条件下; 条件下; 和 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 等几个条件 同时满足; 早期阶段;无 状况。(3)公式:Nt= (N0为 ,t为 ,表示 倍数。若1,种群密度 ,为 型种群;1,种群密度 ,为 型种群;=1,数量 ,为稳定型种群)。(4)曲线及解读曲线1解读:a.横坐标: ;纵坐标: ;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 ;c.特点:无 ,持续增加;d.影响因素: 曲线2 解读: a.横坐标: ;纵坐标: ; b.特点:保持相对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基础知识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 ,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 。使该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 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的增长曲线K值:又称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在 时达到最大(2)曲线及解读 曲线1 解读: a.横坐标: ;纵坐标: ; 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 c.特点:有 , 时斜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大。曲线2 解读: a.横坐标: ;纵坐标: ; b.特点:先 后 ,最后变为 (即 值 时),t1对应 值,t2对应 值。(3)K值含义:即 ,是指在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数量。种群数量达到 以后保持稳定。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 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 ,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 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 改变环境,降低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 K值 4.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 ,会受到 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 ;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 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 ;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 。 5. “S”型曲线 与“J”型曲线的比较6.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关系辨析(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不同 说明:图甲为 的增长曲线,图乙为 曲线。两图中t1时种群数量为 ,t0t2时种群增长为 型曲线。在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 时种群数量最多,但种群增长速率为 ,而且出生率 死亡率,因此种群增长率 (2)“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 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曲线(如下图):“J”型增长曲线(图A)和“S”型增长曲线(图B)。 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 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3)“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型增长曲线 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下降的, 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阴影部分代表 ,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 的部分。考点三.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1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 ,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2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 ,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即时训练: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t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考点四.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和数量变化的意义1.影响因素(1)种内关系影响 起始个体数(N0)直接决定因素: 、 间接影响因素: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2)种间关系影响 寄生传染病捕食食物和天敌竞争和互利共生(3)人为因素影响: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4)自然因素影响:气候条件等。2.对有害动物的 、野生生物资源的 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 ,都有重要意义。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要点透析1探究原理酵母菌可以用 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2探究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3假设酵母菌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其种群数量的增加会受到种群密度影响。4实验步骤(1)将10 mL无菌 培养液或 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 均匀。(3)将试管在 条件下连续培养7 d。(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 方法:将盖玻片放在 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 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将计数板放载物台中央,显微观察计数一个 内的酵母菌数量,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算出培养液 ,换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二、实验中需注意的几点事项1因酵母菌种群是培养在恒定 的培养液中,故种群数量变化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差异较大。2由于酵母菌是 ,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 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 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 。4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 及其 的酵母菌。 5结果的记录最好以记录表来记录,表格如下: 6.本探究不需要设 实验,因为 。 即时训练:1.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2.下图中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b.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c.随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d.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菌株,可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又可作为原细菌的食物。生长条件分别与生长曲线、相符合的是()Aa、b、c、d Bb、c、d、a Cc、d、a、b Dc、b、d、a3. (2009江苏生物,1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 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4.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5.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试解释原因:_。(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6.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525525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 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先将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制作好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 mm3(1 mL1 000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_。构建知识网络基础训练: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3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A总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4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5下列因素都能引起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其调节作用不随鸟类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气候 B食物C捕食者 D寄生病原体6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7右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BCD8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 BC D9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10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11(2010淄博)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12(2010安庆)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13(2009临沂)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 B增长型和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14(2010日照)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能力提升:1.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A400a0.8m B0.8a400mCa320m D320am2. (2010济宁质检)某种群死亡率如右图中,出生率如图中,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Aa Bb Cc Dd3.(2009安徽理综,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只)6102871130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4.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哪一点 AbacdBdcbaCdbcbDcadc5.下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 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B.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C.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6.(2008上海生物,2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7. 6.(2009广东卷,1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8.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9.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 资料如下: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种群数量(只)5080-捕捉标志数(只)-80808080第二次捕数(只)-8080808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1681013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10.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难以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11. 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表明,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12.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数量最大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13(2009广州综合测试)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几乎为014(2009深圳调研)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15(2010江苏泰兴调研)如右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t,其中代表增长率16(2010江苏南京高三学情分析)如右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才能开始捕捞17(2009临沂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18(2009南京调研)如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增长曲线呈“S”型,d点对应的是K值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cC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在迁入第2年后明显加快D图中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19(2010天星教育)分析右下图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至c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宜Bcd段种群数量下降C该种群数量在c点达到K值D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0(2009广州调研)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进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进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某些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其天敌数量较多境内生物多样性可能受到威胁很快被淘汰A B CD21(2009南通调研)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A400a0.8m B0.8a400mCa320m D320am22(2009佛山教学质检)对某地区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那么,1970年至1975年该鸟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是23(2010山东淄博摸底)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24(2010广东佛山南海区调研)生活在一块农田内以农作物为食的不同物种的鼠类之间有可能发生的是A不同鼠种群之间形成竞争关系B种群数量的变化都呈“J”型曲线增长C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过程D当使用农药进行灭鼠时,各种群的死亡率是相同的25(2010山东淄博摸底)龙虾是极受欢迎的海鲜,在世界各地都有过度捕捞的现象。两位生物学家在加勒比海的安归拉岛调查龙虾种群和被捕捞的情况时,量取龙虾的背甲长度(即龙虾的大小)作分析,依照所得的资料绘出下列四图(a1、a2、b1、b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图a1可以看出,龙虾的种群密度和栖息地质量有关B通过图a2可以看出,栖息地质量对龙虾生长的影响很小C根据图b1和b2可以判断乙地龙虾的背甲一定比甲地长D根据图b1和b2可以看出,乙地的捕捞情形比较严重26.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和 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 ,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 的影响,生物因素有 和 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 即该种群的 和 、 和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26.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 ;在取样时,关键要做 到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 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答两点)。(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 上)。27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_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环境_。(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_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_(如有人被迫离岛等)。(3)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以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的_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_,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8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政策。(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类型。(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_所示。29下图示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_。(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_年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车罩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中裤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汽车包围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西安浐灞第三初级中学招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儿童医院第一批眼科技师招聘1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企业内部维修保养人员劳务派遣合同
- 2025版水面环境保护与修复承包协议
- 2025版企业战略规划商务咨询费服务协议
- 2025版招投标投标担保合同电子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 2025年新型建筑地基加固施工合同
- 紧急物料采购协议书范本
- 2025安全生产法解读与实践
- 某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概述
- 工厂产品交付管理制度
- 果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 卡丁车俱乐部管理制度
- 代理记账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范文
- GB/T 17642-2025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 2025年中国铂金属制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TSG 23-2021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 2025年渠道管理及维护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