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于都中学初中部 陈红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课诗词曲五首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一首抒写壮志难酬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向来脍炙人口。学生喜欢苏轼,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我把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在教学中,我以诵读为线,紧密联系理解和感悟两个板块: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顺,最后在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读出情和美来,学生、老师和词人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本课教学做到 “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就蕴含此过程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官体验,通过投影仪、音乐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 1、 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3、揣摩意境,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一、隔千里兮共明月说起月亮,我们似乎对它情有独钟,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更是青睐于它。有人说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信手一翻,便会从中落下许多月字来。你瞧,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梧桐深处是月,小楼抚琴还是月。如此说来,无论是那弯新月还是那轮满月,总是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穿越时光的隧道,今天非常荣幸与大家一起与大文豪苏轼一起共享那一轮明月,请大家看到188页水调歌头。 傲骄的唐朝人将诗歌演绎得极致,聪明的宋人就另辟蹊径,将词推向高潮,走上巅峰。苏轼更是写词高手中的高手,这样一篇千古流传的佳词,当然得好好去品读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清字音、读出韵律。(1) 读准字音。 为了更好地读好这首词,首先让我们来注意下面的字词的读音。宫阙( qu ) 琼( qing )楼玉宇 不胜( shng ) 绮户 ( q ) 婵娟(chn jun )(2)感受韵律 想要流畅地读好这首词,同时读出词的韵律美,句子的朗读停顿也是不容忽略的,比方说一下句子,你会怎么读?我 欲/ 乘 风 归 去,又 恐/琼 楼 玉 宇。 转/朱 阁,低/ 绮 户,照/无 眠。人 有/ 悲 欢 离 合,月 有/ 阴 晴 圆 缺请学生试读整首词,师生点评。学生齐读词,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水 调 歌 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丰富积累想要轻松地读懂这首词,这当然得赖于我们平日里对字词意思地积累,考考大家以下加点字的意思。欢饮达旦( 早晨 ) 把酒问青天( 执、持 )高处不胜寒( 经受 ) 低绮户 ( 门 ) 不应有恨( 遗憾 ) 此事古难全( 成全 ) 打开记忆的闸门,同学们想想这些字我们在那篇课文哪个句子中出现过?“旦”木兰诗“旦辞爷娘去”;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户”木兰诗“木兰当户织”古代单扇为户,双扇为门。 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词语放进你们的行囊中,让它们陪伴你们的学习之旅。(四)疏通词意 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大意。注意以下句子。(1)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二、人间词画入意境在这个中秋之夜,词人做了什么?(教师提醒学生的语言表述应诗意、雅致一些,可以用四字短语。)生1:月下饮酒生2:欢饮大醉生3:把酒问天生4:月下起舞生5:幻想飞天生6:怀人无眠生7:起舞弄影生8:望月怀人三、知人论世悟东坡师:通过刚刚地交流,我们对这首词有了大致的了解。好的诗词总是给人美得享受。读着词中的句子,头脑中总是能呈现出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仿佛词人就在我们眼前一般,感觉离词人的世界越来越近了,同学们想想,在这样一个中秋之夜,读着这首词,你读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小组讨论交流。生1:最先读到的是苏轼的“思念”从兼怀子由,可以看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师:苏轼与弟弟多年没有见面了,他们从小就手足情深,志同道合,在文学上更是珠联璧合,两人不但在政治上互相为对方着想,在生活上子由更是为哥哥倾囊相助。东坡有诗云“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都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千家万户团圆之际,怎能不渴望与家人团聚呢?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弟弟呢?词中哪里还有思念的味道?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思念与祝福借明月之上,千里月光所到之处,便是相思相会之处,月光有多远,深情就有多远,如果月光永远,深情便是永远。师:那你能不能带上满满地思念与祝福,饱含深情地把这个句子读一遍?生2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班齐读这个句子。师:中秋月圆人团圆,在这千家热闹团圆之际,我们的词人在干什么?生3:喝酒。读出了他一丝丝的孤独。师: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唯有借酒来一醉解千愁了。难怪夜深了,他还没法入眠。生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没法与弟弟团聚,因思念而孤独,因孤独而失眠。师:失眠的滋味是怎么样的?生5:辗转反侧,睡不着。师:带着你的理解,把这个句子读一遍?师:这首词是不是单纯地就是思念弟弟呢?生6:不是“兼怀子由”中的“兼”一字中可以看出他只是顺便,同时怀念弟弟。师:由此看来,词中还包含了词人其他的情感在其中,同学们知道他写这首词是在什么境况下写的?教师补充资料。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的革新变法,在朝廷上处处遭受排挤和打击,仕途上颇不得志,故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这首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41岁,时为密州太守。七尺男儿,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都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凌云壮志,苏轼也不例外,可是他的仕途却颇不如意啊!这份政治上的失意,在词中有没有体现?生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中的“欲”写出了词人渴望回到天上(朝廷)可是又担心再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击。这是一种矛盾、纠结的情感。师:你的分析倘若东坡居士能听到,定要与你喝个三大杯!你能带着渴望与矛盾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吗?生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难怪有人说读苏轼的词,就像饮酒,浅尝只能闻其香,而酒那浓烈奔放的精髓,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会得到。那么,苏轼心中的孤独、抑郁、失意是否被遣散呢?有没有释怀?生8:释怀了,想通了。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可以看出。他觉得月亮都有阴晴圆缺的时候,更何况人呢?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如意。师:看来他并没有像想象中的“凄凄惨惨戚戚”郁郁寡欢。在经历了仕途的起起落落后他终于悟到生活并没有十全十美。“世界上有一种真真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现状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简直就是为苏轼量身定做的呀!想通了,释怀了,那就把最美好的祝福送出去。突然发现,他的祝福不单单是送给弟弟的。生9:还把祝福送给全天下的离人,这是情感的升华!这能体现苏轼的乐观与旷达。难怪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会这样评价他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大文豪,造酒实验家,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费。” 为何会有这样高的评价?短短一首词,情感是如此的丰富,你有注意到他情感的起伏变化吗?我们一起来捋一捋 。 孤独乐观思念失意释怀四、饱含深情读美文(1)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2031年中国商用空调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前景可行性报告
- 2026-2031年中国三七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 提升管理的合作协议书
- 大学生物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和田消防培训题库及答案
- 新泰律师起草协议书
- 塔城消防培训题库及答案
- 买房出资合同协议书
- 柜面业务外包合同范本
- 基于构型理论的分集水器创新设计与实验验证研究
- 构美-空间形态设计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图完整版
- 第十七章-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
- YY/T 0951-2015干扰电治疗设备
- GB/T 5080.7-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 GB/T 31945-2015自升式平台桩腿用钢板
- 人物《袁隆平》PPT介绍
- 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矿
- 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战略规划(2022-2026)
- 集中供水点项目邀标书
-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