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活动方案】活动一: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课本54页的本课引言及正文第一、二两段的内容,并参考历史纵横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2)利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经济方针、主要政策等关键词,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3)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结合你知道的身边史实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活动二: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阅读教材第57页学习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假如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2)根据课本55页第一、二两段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典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意义。活动三: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56页的“历史纵横”的内容,分析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结合教材分析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如何展开的?活动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邓小平的“ ”和党的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此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1)完成下表,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会议/谈话时间内容(2)邓小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南方谈话”的?他是如何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解决了什么问题?(3)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何时基本建立?标志是什么?有何意义?【检测反馈】1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时事热点,下列两张报纸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 A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B经济体制的改革C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 D政治协商的历史作用2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产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4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 B C D【巩固提升】11953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2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对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企业的主体 B目前中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C科技进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广交会充满活力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4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1) 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2) 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4分)(3) 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3分)(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1分)【课后反思】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2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分成哪两个阶段?从经济管理体制、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比较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改革措施和作用。国有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4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在思想上、实践上的重大意义。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有何意义?参考答案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活动方案】活动一:(1)历史背景:政治因素:“文革”后党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实质是继续坚持“左”倾错误。经济状况:“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导思想: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2)主要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经济中心: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政策:实行改革开放。(3)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序幕)。活动二:(1) 首先从农村开始。理由: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国家安定;“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2)试点典型:安徽、四川;主要内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来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历史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业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的变革。活动三:(1)阻碍因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权,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2)改革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政治管理和企业决策适当分离),简政放权(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活动四:填空:南方谈话、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完成下列表格会 议召开主 要 内 容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十四大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大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时间:21世纪初。标志: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意义: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检测反馈】1 B 2 C 3 B 4 B【巩固提升】1 C 2 D 3 A 4C5答案:(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1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分)(2)不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