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给药基本知识.ppt_第1页
中药汤剂给药基本知识.ppt_第2页
中药汤剂给药基本知识.ppt_第3页
中药汤剂给药基本知识.ppt_第4页
中药汤剂给药基本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汤剂给药基本知识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张XX 中药汤剂是将药物配伍 组合成方 按煎法要求加水煎煮后 去渣取汁服用的方法 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适用于一般病症和急性病症 汤剂既能内服 又能含漱和外用熏洗 如麻黄汤 白虎汤 四妙勇安汤等 其特点为吸收快 作用强 能迅速发挥疗效 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 中药汤剂的煎煮 容器煎药以砂锅或砂罐为佳 因其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且导热均匀 保暖性能好 其次为白色搪瓷或不锈钢器皿 忌用铁 铜 铝等金属用具 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 洁净澄清 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一般人们生活用水 井水 自来水 蒸馏水 纯净水 皆可用来煎煮中药 用水量应根据药量 药物质地和煎煮时间而定 一般第一煎用水将药物适当加压后 液面淹没药物3 5cm 第二煎液面淹没药物2 3cm左右 水应一次加足 不要中途加水 忌用开水煎药 煎前泡药 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 煎药火候 武火煎药火候文火原则 先武后文 解表类 清热类 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 以防药性挥发 滋补药宜先用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久煎 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 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 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 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 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 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 所以 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1 先煎如金石 矿物 贝壳类药物 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应打碎先煎20 30分钟 然后与其他药物同煎 又如川乌 附子等药 也宜先煎 制川乌 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 因经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 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2 后下一些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 如薄荷 白豆蔻 大黄 番泻叶等药 入药宜后下 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 煎沸几分钟即可 大黄 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3 包煎有些药物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 或成糊状 不便于煎煮及服用 如蒲黄 海金沙等 因药材质地过轻 车前子 葶苈子等药材较细 又含淀粉 粘液质较多的药 煎煮时容易粘锅 糊化 焦化 辛夷 旋覆花等药材有毛 对咽喉有刺激性 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 另煎一些贵重药物 如人参等宜另煎 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所吸附 影响疗效 以致造成浪费 5 烊化胶类药物 如阿胶 龟胶 鹿胶等 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 既浪费药材 又容易熬焦 宜另行烊化 再与其他药汁兑服 6 冲服一些粉末状 或液状类药物 如芒硝 竹沥等药 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用开水冲服 7 冲服 沉香 木香等贵重药物或芳香药 久煎影响药力 有时要冲服 即先将药物置入杯中 趁热将汤药冲入 温浸片刻再服 肉桂 藏红花等热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以免久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 用药方法 给药时间一般药 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用 急性病可及时多次给药 1 餐前服 一般在饭前30 60分钟服药 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 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药均宜餐前服 因为在胃空状态下 药性容易下达 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 较快地通过胃入肠 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如补益药 制酸药及部分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药效 2 餐后服 一般在饭后15 30分钟服药 用于心肺胸膈 胃脘以上的病症 或因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 或毒性较大的药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 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故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应饭后服用 如消导药 抗风湿药 健胃药3 餐间服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 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 空腹服 凡滋补类汤药 宜早晨空腹用 以利充分吸收 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 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 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5 定时服 平喘药 截疟药和主治月经不调的药物 需要定时服用 平喘药 截疟药所治疗的喘咳和疟疾一般发作多有规律 故宜于发作前2 3小时服用 恰好在疾病发作时起效 主治月经不调的药物 尤其是治疗痛经的药物宜在月经前3 7天服用 起到调经作用 6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 30分钟服用 安神药 涩精止遗药 缓下药 补心脾的药物 安神药于睡前服 待药物起效后能起到安眠的效果 遗精遗尿病证多于夜间发生 故涩精止遗药需睡前服 缓下药由于需要长时间在胃肠道作用 晚上服用 晨起后正好发挥泻下作用 以及有积滞 胸膈病等 服药后宜仰卧 有头 口 耳病等 服药后宜去枕而卧 有左右两肋病症时 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 如药性升发 应择健侧卧 如药性沉降 应择患侧卧 7 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 睡前服1次 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 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2020 3 16 13 可编辑 服药剂量 剂量是指一日或一次给予患者的药物数量 一般疾病服药 多采用每日1剂 每剂药物一般煎2 3次 分头煎和二煎 有些滋补要也可以煎3次 可将头煎 二煎药汁混合后 分服 也可以将两次所煎药汁 顿服 分多次服等 需要视病情不同而分别对待 1 一般服法 一般疾病一天服1剂 早 晚分服 2 顿服 病情紧急者 可一次一煎 大量顿服 3 不拘时服 急性病 热性病和治疗咽喉疾病的药物应不拘时间 迅速服用 有的也可煎汤代茶饮 4 小量顿服 呕吐者或小儿患者宜小量频服 呕吐患者宜小量频服的原因是大量服药可以引发或加重呕吐症状 小儿则因脾胃稚弱 不胜药力 服药温度 服药温度是指中药汤剂的温度或服药时开水的温度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 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 1 冷 凉 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 解毒药 止吐药 清热药均宜冷服 2 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 酒 药汁等液体送服的方法 凡平和补益药均宜温服 值得注意的是 汤剂放凉后 要温服时 应先加热煮沸 使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后 再放温服用 3 热服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 凡解表药宜趁热服下 以达到发汗的目的 祛寒 通血脉的药也宜热服 不管是汤剂还是中成药 理气 活血 化瘀 补益剂均应热服 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间 以利于药物更好地吸收 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尤其是服用有毒副作用或药性峻烈的药物 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后 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否则药物就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服解表药后 患者会出汗 如服利水渗湿药后 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 服用泻下药后除了要观察大便的次数外 还要观察大便的性质 颜色 形状 气味 以及是否伴有腹痛 腹痛的性质及发作的时间 程度等等 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 在我国中药已有悠久的历史 中药具有治疗范围广泛 疗效确切等优点 但也有大部分药物 由于加工炮制和使用不当也能引起毒副反应 用药前 应将用药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代清楚 严格掌握常用药物的用法和使用剂量 避免滥用 纠正中草药不会中毒的错误观念 特殊用药护理 一 解表类药的服法及护理1 服药时宜热服 服药后即卧床加盖衣被休息 并啜热饮 以助药力 2 发汗应以遍身微汗为宜 即汗出邪去为度 如果汗出不彻 则病邪不解 汗出太过 则耗气伤津 甚至阳随汗泄而呈亡阳之变 发汗要因时 因人而宜 暑天炎热 汗之宜轻 冬令严寒 汗之宜重 体虚者 汗之宜缓 体实者 汗之宜峻 汗出过多时 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 注意避风寒 3 服发汗解表药的同时 禁用或慎重解热镇痛类的西药 以防汗出过多而伤阴 4 服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忌食酸性和生冷 油腻之品 5 如果病人出现大汗不止 易致伤阴耗阳 应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相应措施 二 泻下类药的服法及护理1 寒下剂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 但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忌服 服药期间 不能同时服用辛燥及滋补药 2 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 但有恶寒表证者忌服 3 润下剂适用于肠燥津亏 大便秘结之证 宜在饭前空腹或睡前服用 4 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 而大便秘结之证 阴虚阳亢及孕妇忌服 服药时宜空腹温服 5 泻下剂一般应空腹服用 因其苦寒 易伤胃气 故应以邪去为度 得效即止 慎勿过剂 6 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注意排泄物的色 量 质等 如果泻下太过 出现虚脱 应及时报告医师 配合抢救 7 服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 多食水果和蔬菜 忌食油腻 辛辣 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三 温里类药的服法及护理1 使用温里药时 要因人 因时 因地制宜 若素体火旺之人 或属阴虚失血之体 或夏天炎暑之季 或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一般宜轻 且中病即止 如冬季气候寒冷或素体阳虚之人 剂量可适当增加 2 温中祛寒药适用于久病虚证 由于药力缓 见效时间长 应嘱咐病人要坚持服药 3 温经散寒药适用于寒邪凝滞经脉之证 服药后 应注意保暖 尤以四肢及腹部切忌受凉 4 回阳救逆药适用于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而致的四肢厥逆 阳气将亡之危证 若昏迷病人可通过鼻饲法给药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 服药中出现咽喉肿痛 舌红 咽干等证时 为虚火上炎 应及时停药 6 服药期间 注意保暖 宜进温热饮食 忌食生冷寒凉 厚腻硬固之品 四 清热类药的服法及护理1 宜饭后服药 服药后应注意休息 调畅情志 以助药力顺达 2 清热类药多属苦寒 易伤阳气 故服药期间 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热清邪除后宜停药 以免久服损伤脾胃 3 服药期间 饮食宜素淡 忌食粘腻厚味之品 4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 五 消导类药的服法及护理1 服消食剂不可与补益药及收敛药同服 以免降低药效 2 服药期间 观察大便次数和形状 若泻下如注或出现伤津脱液 应立即报告医生 3 服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 勿过饱 六 补益类药的服法及护理1 补益药宜饭前空腹服用 以利药物吸收 2 补益药易使胃气壅滞 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3 服药期间 应注意观察精神 面色 体重等变化 随时增减药量 4 由于补益药见效缓慢 故应鼓励病人坚持用药 5 服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 忌食辛辣 油腻 生冷之品 同时还应忌食萝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 以减缓排泄 增加吸收 七 安神类药的服法及护理1 安神类药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病室应保持安静 2 做好情志护理 尤其是睡前消除紧张 激动情绪 3 饮食以清淡 平和为宜 忌食辛辣 肥甘 酒 茶等刺激品 晚饭不宜过饱 八 涌吐类药的服法及护理1 涌吐药一般分两次服用 如第一次已吐者 需根据医嘱 决定是否服第二次 2 服药后不吐者 可用压舌板 小勺 手指等刺激咽喉部 助其呕吐 卧床病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 服药后呕吐不止者 应根据涌吐药的种类分别给予处理 如服巴豆催吐者 用冷稀粥解之 服三圣散涌吐者 可用葱白煎汤解之 4 严重呕吐者 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呕吐物的色 量 质及有无出血等 并作好记录 呕吐后不应立即进食 稍后可给予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