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 作业+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 作业+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 作业+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 作业+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 作业+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城市化基础巩固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a.英国城市化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英国城市化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a项错。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项错。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c项对。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d项错。第2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项错。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项错。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项对。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项错。答案1.c2.c3关于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b.人口迁往小城镇和农村c.郊区城市化明显d.市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现象不明显解析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郊区城市化明显,市区范围迅速扩大,市区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化后期阶段人口有向小城镇和乡村回流的现象。答案c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5年比较图”。读图,完成第45题。4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特点是()a.新增铁路干线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明显上升c.城市人口规模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5从1990年到2015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主要的原因有()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郊区的劳动力更加廉价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避免市区的客运和货运发生干扰,产生交通拥堵a.b.c.d.解析第4题,b、c、d三项均为城市化的特点,但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5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促使部分工业部门由市区迁往郊区。答案4.d5.b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第67题。6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7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a.c时段b.b时段c.e时段d.f时段解析第6题,由图甲可知,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7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高达58%左右,而农村人口也有在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劳动力。故该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应低于40%,最有可能处在图甲中的b时段。答案6.c7.b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5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第89题。8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5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9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五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解析第8题,考查城市人口密度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解题关键是准确读取图中信息。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结合选项中四个位置,分别读出它们在1990年和2015年的人口密度数值,算出两者的数值差即可判断。2千米和4千米附近变化值为负值,所以排除a、b两项;比较8千米与10千米附近的数值可知,10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增长最大。故选d项。第9题,考查城市郊区化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关系。图示人口密度的变化说明该城市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下降,它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答案8.d9.d1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说出该地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3)简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解析第(1)题,对比两幅图可知,该地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第(2)题,国道穿过城区会导致交通拥堵。第(3)题,城市的发展会占用大量土地,故应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主要从合理规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分析。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3)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集约利用土地,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提高土地利用率等。能力提升读下面“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英国a阶段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d.印度c阶段2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解析第1题,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a或b阶段。第2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1.c2.b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据此完成第34题。3关于城市化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4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d.适当发展乡镇企业解析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推进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是合理而有效的途径。答案3.c4.c读下表,完成第56题。时间我国自然村数量10年间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有200300个2000年360万个2010年270万个5我国自然村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有()新农村建设农村出生率快速下降城镇化城乡差别扩大a.b.c.d.6对于表中数据所反映的现象,正确的对策是()a.加大城镇化建设,加快消失速度b.马上叫停城镇化,保护自然村c.顺其自然,政府不必干预d.尽快研究,选择性保护解析第5题,近些年,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导致村落慢慢变得空巢化,只有少数老人和儿童,新农村建设将一些村庄进行合并,城镇化占用农村大量土地,这些都是导致自然村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第6题,许多自然村比较古老,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村的消失会使其中所蕴含的大量文化信息、形态随之消失,这个损失无法弥补,因此要尽快研究,选择性保护。答案5.d6.d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7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解析第7题,由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地面径流增加了33%,蒸发量减少了15%,故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8题,城市建设必然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从而使雨水下渗减少,则地下径流减少,地面径流增加。答案7.d8.c读漫画,完成第910题。9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a.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居住条件差10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解析第9题,漫画中小鸟的羽毛如墨染一般,反映出城市污染严重。第10题,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城区环境的有效措施。答案9.b10.d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雾岛”“干岛”“雨岛”“混浊岛”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能否起到作用?并简要说明依据。(3)试解释城市被称为“混浊岛”的原因。(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词,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认识什么是讨论给城市带来的影响解析第(1)题,夏季午后气温由市区向郊区降低,公园、农田等绿地气温较建筑区气温低。第(2)题,在城市风作用下,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在此范围之内营造生态林可有效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第(3)题,“混浊岛”即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