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步高】2015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单元总结 北师大版必修1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规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5)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的,各国也纷纷效仿。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主要出现了南斯拉夫、中国两种模式。实践证明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及意义(1)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但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工人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思想条件: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历程。它为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正确理解巴黎公社革命(1)革命爆发的偶然性: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巴黎公社起义只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普法战争失败后巴黎的形势,即是马克思所说的“特殊条件”下的巴黎公社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即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2)失败的必然性从客观原因上看,是反动力量过于强大,不仅有本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有外来普鲁士强权的干涉和镇压。从主观原因上看,首先,是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尽管革命者凭借着阶级觉悟自觉地坚持了国际主义和民主的基本精神,但是在斗争形势日渐危急的关头,也造成了优柔寡断、指挥分散、效率低下等弱点,严重损害了自身的战斗力。其次,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斗争经验不足,这使得决策屡次出现失误。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而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历史的发展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4)教训的深刻性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是缺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1法国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比较类别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不同点革命领导者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在以列宁为首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革命同盟军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农民革命措施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设法恢复工厂的生产,把工人组成合作社,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革命结果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同点革命性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革命方式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革命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革命影响都是重大而深远的2.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两次革命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都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2)不同点: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它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因此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农村。中国革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吸取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例题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做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 bc d解题步骤1审题干材料:题干材料是选自法国政治制度史的一段史料,材料揭示了巴黎公社的性质。2审题意要求: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哪一组合是对题干的准确理解。3辨别选项选项正误判断理由通过对巴黎公社背景的分析,可判定该项表述是正确的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排除由巴黎公社的建立可判断该项说法是正确的该项表述符合巴黎公社的性质答案d例题2(2013北京文综)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四月提纲人民宪章a bc d解题步骤1审题意要求:选出四个选项中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的选项。2辨别选项选项正误判断理由a四月提纲发表于1917年,晚于文献发表的时间b人民宪章发表于1837年,应排在之前c人民宪章发表时间最早d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资本论发表于1867年,故该项顺序正确答案d答题小技巧组合型选择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1)特点:由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选项内容三部分组成。多角度、多层次考查知识和学科能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梯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书
- 最佳提取工艺优化-洞察及研究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清单与实施要点
- 收入流水分析表-月度收入流水统计
- 六月安全月题库及答案解析
- 管道装修小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单位及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指南
-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名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
- 商业信息咨询培训协议合同书
- 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宁夏中考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单位保安执勤方案(3篇)
- 二三轮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云南咖啡购销合同范本
- 中职导游业务课件
- 园区卫生清洁管理办法
- 秋季养生课件中医
- 申报书范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申报书课件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沪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