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化学肥料的组成、性质特点、生产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化学肥料的发展方向。2通过实例认识常用化学农药的组成、性质特点,使用方法,了解农药的发展历程及前景。情感目标: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对人体的危害。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和阅读自主学习式。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工业上如何合成氨?2物质分离的方法有哪些?3双水解与离子共存。新课:【创设情景引入】在农村地区,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常使用化肥与农药。请大家通过回忆列举几种常见的化肥与农药,并说明它们的作用。【板书】化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 【总结】常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使用化肥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作物生长所属要的营养元素。常见的农药有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使用农药的主要目的是杀死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和杂草等。【展示】 类型主要物质氮肥 nh4hco3 、nh4cl 、 (nh4)2so4 、 nh4no3 尿素 co(nh2)2 磷肥 过磷酸钙 ca(h2po4)2 和 caso4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钾肥 草木灰 k2co3 kcl【提问】化肥板结,不但可能降低肥效,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请大家讨论第33页“各抒己见”,对合理使用已板结的硝酸铵提出建议。【讨论、总结】对于已板结的硝酸铵,绝对不能采用敲击的方法加以粉碎,可以将其溶于水后使用。【讲解】为了更好地促进作物的生长,有时需要将化肥混合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将化肥混用有时可能导致肥效下降。例如,由于铵态氮肥显酸性,草木灰显碱性,将两者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反应,导致铵态氮肥肥效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使用含氮、磷、钾元素的复合肥。【提问】目前使用的农药大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储存和使用农药时更应注意安全。请大家讨论有关农药使用时的几个问题:为什么盛放农药的容器不能随处清洗?不能用来盛放食品?在食用瓜、果、蔬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讨论、小结】在使用化肥、农药时,应防止农药与皮肤接触,更应防止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消化道。因此,盛放农药的容器不能随处清洗,洗涤液不能流入饮用水源,更不能用这样的容器来盛放食品。在食用瓜、果、蔬菜前应将其浸泡几分钟以除去残留的农药,绝对不能食用刚喷洒过农药的瓜、果、蔬菜。【提问】若不慎发生农药中毒事故,应立即清除毒物并送医院治疗。请大家完成第35页“交流与讨论”,解释所采用的解毒方法的原理。【讨论、小结】由于敌敌畏、甲胺磷等均为磷酸酯,性质和有机酸酯类似,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比较完全,但若用强碱会引起腐蚀,因此常用nahco3溶液洗肠。使用泻药的目的是尽快排出体内的毒物。【小资料】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问题严重 近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04年全国化肥使用总量已达到463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1%。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是,氮肥使用量为世界的30%,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5倍;磷肥的使用量为世界的26%,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86倍。使用化肥的强度平均每公顷达400公斤(太湖流域曾高达600公斤),平均使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使用上限的2倍,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标准。由于氮肥过量使用,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洗和蒸发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97.5万吨,其中90%来自农业,而氮肥占了50%。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最大的农药使用国。1983年农药的使用量是86.2万吨,而到了2003年,仅仅十年时间,全国农药使用量就达到132.5万吨。在一些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公斤,有的甚至超过450公斤,过量使用、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严重。【小资料】农业污染危害严重1、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1/5,而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畜禽粪便的管理不利造成的农业污染,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我国的水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及污水灌溉等多种原因,一方面,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且情况严重。2、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污染给本已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危害,从现象上看,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从本质上看,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粮食安全、甚至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小结】化肥、农药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过度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与农药。一、 化肥的选择与制取1、 氮肥:(1) 讨论氨水作为肥料有哪些不利因素及影响?(2) 举例说明使用铵态氮肥的优点和不足。(3) 尿素的制取过程:讨论为什么大型的合成氨工厂中通常都建有尿素生产线?尿素合成工业是怎样改进以提高经济效益的?(4) 尿素是怎样避免了氨水和铵态氮肥使用的不足的?2、 磷肥:(5) 讨论:磷肥的原料多为磷矿石,为何不直接用磷矿石作磷肥?(6) 如何将磷矿石转化为可被植被吸收的磷肥?(7) 磷肥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 钾肥(8) 如何从海水中提取kcl?(9) 钾肥的使用是否会造成土壤的酸化?分析说明。二、 化肥的使用1、 根据以上学习,讨论思考施用化肥对土壤和环境可能造成什么负面影响?2、 讨论分析哪些化肥不能混用?并用学过的化学反应与原理解释。(1) 碳酸氢铵与尿素不能混用:尿素中的酰胺态氮不能被作物吸收,只有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利用。碳酸氢铵施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溶液短期内呈酸性,会加速尿素中氨的挥发损失,故不能混合施用。(2) 碳酸氢铵不可与碱性肥料混用: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料若与铵态氮、硝态氮等酸性化肥混合施用,会发生中和反应,造成氮素损失,降低肥效。(3) 过磷酸钙不可与碱性肥料混用:过磷酸钙含有游离酸,呈酸性,而草木灰和石灰等碱性肥料含钙质较多,若二者混合施用,会引起酸碱中和,降低肥效,其中的钙会固定磷素,导致“两败俱伤”。(4) 碱性肥料不可与人粪尿混合:人粪尿中的氨遇到草木灰和石灰等碱性肥料,会加速挥发,使肥效大减。3、 如何搭配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1) 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混合: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可以提高磷肥的肥效。因为有机肥能包围在过磷酸钙外面,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防止土壤对磷的固定。同时有机肥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又能溶解难溶性磷,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二者混合堆沤,还可以减少有机肥中氮素的损失,起到以磷保氮的作用。(2) 过磷酸钙与硫酸铵混合:过磷酸钙与硫酸铵混合,会形成部分磷酸一铵和硫酸钙,既能同时供给作物氮、磷两种主要营养元素,又可以部分改善这两种肥料的理化性质。(3) 过磷酸钙与磷矿粉混合:二者混合施用,过磷酸钙能保证作物前期对磷的需要,磷矿粉可满足作物旺盛生长期的需要,使作物的整个生育期都不至于缺磷。(4) 磷矿粉与硫酸铵混合:磷矿粉与硫酸铵混合施用,既能消除硫酸铵的生理酸性,又能增强磷矿粉的肥效,对作物生长发育大有好处。(5) 有机肥料与氨水混沤:每100千克有机肥,加氨水3-4千克混合堆沤,既可以减少氨的挥发,又能调节有机肥的碳氮比例,从而加快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 洗煤厂试题及答案
- 希沃学苑试题及答案
- 健康管理题库及答案
- DB61T 1215-2018 山川秀美工程管理规范
- DB61T 1176-2018 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控制储量估算细则
- 西诊重点试题及答案
- 食品员工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保育员在儿童成长中的角色与职责分析预测题
- 修补墙体合同范本
- 开学第一课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 有机肥采购合同书
- 团建活动申请书
- 压力疏导培训课件
- 肠造口回纳手术
- 篮球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业务知识演讲稿:“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规范运用的思考
- 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护理
- 《数学(第8版 上册)》 课件 第1章 运算与方程
- 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