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目标1说出组成细胞元素的种类及功能。(重点)2说出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3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重、难点)核心概念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_统一_性:从元素种类看,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为细胞所特有。2_差异_性:从元素含量看,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元素含量:(1)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_o_。(2)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_c_。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化合物含量:(1)占细胞鲜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_水_。(2)占细胞干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_蛋白质_。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还原糖的检测1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如_葡萄糖_、_果糖_、麦芽糖),与_斐林_试剂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2试剂3步骤(1)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2)向试管内加入1 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_等量混合均匀_后再注入)。(3)将试管放入盛有_5065_温水_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二)脂肪的检测1原理: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_橘黄色_,或被苏丹染液染成_红色_。2材料:成熟的_花生种子_是最好的选择,实验前浸泡34 h。3试剂: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_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_溶液。4步骤取材:取花生种子(浸泡后去掉种皮),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制片观察:在_低倍镜_下找到_花生子叶的最薄处_,移到视野中央,然后用_高倍镜_观察(三)蛋白质的检测1原理:蛋白质能与_双缩脲试剂_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2试剂3步骤(1)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2)向试管内注入_双缩脲试剂a液_1 ml,摇匀。(3)向试管内注入_双缩脲试剂b液_4滴,摇匀。(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四)淀粉的检测1原理:淀粉遇_碘液_会变成_蓝_色。2材料:马铃薯匀浆。3步骤(1)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2)向试管内滴加2滴_碘液_,观察颜色变化。?思考1想一想刚收获的大豆种子与晒干的大豆种子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吗?提示:不相同。刚收获的大豆种子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晒干的大豆种子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时,对于材料的选择有何统一要求?提示:选择颜色较浅的且相应物质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避免材料自身颜色对实验颜色变化的遮盖。3还原糖的鉴定中,若选用西瓜瓤作为原料是否合适?为什么?提示:不合适,西瓜瓤为红色,会对结果造成颜色干扰。h判断题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组成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上都相同。()2c、h、o、n、p、fe、mn等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3在人体活细胞中氧原子的数目最多。()4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5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6组成细胞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7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8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9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10检测还原糖的材料可选用番茄果肉。()11检测脂肪时可使用花生种子匀浆。()1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红色沉淀,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加甲液再加乙液。()知识点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z1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元素的含量,而不是生理作用。(2)无论干重还是鲜重,细胞中c、h、o和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2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c图1和图2分别是人体细胞鲜重和干重的主要元素含量。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这表明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知识贴士(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只是说明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同,而在生理作用上无大小之分。(2)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中“鲜重干重”:o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c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但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不一定都是必需元素,如pb。3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分析(1)若用图3表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的含量:在鲜重状态下a、b、c、d分别代表的是c、o、h、n。在干重状态下a、b、c、d分别代表的是o、c、n、h。通过上述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说明c、h、o、n四种元素为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2)若用该图表示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含量,则a、b、c、d分别表示:蛋白质、水、脂质、糖类。知识贴士几个“最多”占细胞鲜重最多占细胞干重最多元素oc化合物水一般认为是蛋白质在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虽然水是含量最多的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介质,地球表面出现了液态水时,才具备了生命发生的条件。现代生物科学认为承担生命的“蛋白体”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的整合体系,因此说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d典例1(2018湖北武汉重点中学期末)如图所示,图甲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乙是有活性的细胞中不同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若图甲表示正常细胞,则、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图乙中的ab若图甲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i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乙中的bc图乙的正常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c,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有关d若图甲表示正常细胞,则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解析根据图甲中各化合物的比例,可判断正常细胞中、化合物分别为水和蛋白质,它们共有的元素为h、o,而o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由图乙中各元素含量可知,a为o元素,b为c元素,c为h元素,a项正确。细胞完全脱水后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蛋白质是以碳链为骨架构建的大分子物质,其中c含量最多,对应于图乙中的b,b项正确。活细胞中h元素数量最多,但由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最小,所以其含量仅排第三,这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h2o有关,h2o是无机物,c项错误。变式训练1(2018抚州高一检测)恐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请你推测一下,在组成恐龙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d)ac、o、ca、kbc、h、o、pco、c、n、pdc、o、h、n解析c、h、o、n、p、s这六种元素称为主要元素,其在细胞鲜重中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ps。知识点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z1鉴定有机物所选取的材料鉴定物质相应材料还原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的匀浆淀粉马铃薯的匀浆脂肪花生种子蛋白质大豆组织研磨液或蛋清稀释液注意事项:(1)选材富含被检测的有机物,易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材料本身应为白色或近于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2)三类有机物的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唯一需要加热的还原糖的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唯一需要显微镜的脂肪的检测。混合后加入的斐林试剂;分别加入的双缩脲试剂。(3)实验操作还原糖检测时,使用水浴加热,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以防受热不均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脂肪会溶解在酒精中,使橘黄色消失。蛋白质检测时,双缩脲试剂的加入顺序:先加a液,再加b液,而且b液不能过量。目的是先制造碱性环境。若先加b液或b液过量,会生成cu(oh)2,干扰颜色反应。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甲液乙液a液b液成分质量浓度为0.1 g/ml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0.1 g/ml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cuso4溶液鉴定物质还原糖蛋白质添加顺序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先加入a液1 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摇匀反应条件5065温水浴加热不需加热,摇匀即可反应现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浅蓝色紫色知识贴士有机化合物鉴定中有关试剂的几个误区易写错别字,如“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为“翡”,双缩脲试剂中的“脲”不可错写为“尿”。斐林试剂只能检测具有还原性的糖类,而一些非还原性的糖类,如蔗糖、淀粉等,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一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但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如尿素等。d典例2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c)葡萄糖蔗糖胃蛋白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naa只有b和c和d和解析本题提供了蒸馏水,因此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可用蒸馏水稀释至0.01 g/ml,作为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葡萄糖为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变式训练2(2018哈尔滨高一检测)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常见的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b对还原糖的检测用双缩脲试剂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解析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a正确;对还原糖的检测用斐林试剂,b错误;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c错误;斐林试剂应现配现用,不能混合后保存,d错误。一、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比较项目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不同点使用方法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且现用现配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显色反应条件需水浴加热不需加热即可反应反应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或酮基被cu(oh)2氧化,cu(oh)2被还原为cu2o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络合物颜色变化出现砖红色沉淀 样液变紫色浓度乙液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b液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相同点都含有naoh、cuso4两种成分,且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是0.1 g/ml典例3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b)a用于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b检测脂肪时,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检测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液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解析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两者所用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检测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要混合均匀后一次加入,而检测蛋白质时要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b液。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肉眼可见的,而脂肪的检测中,脂肪颗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方法点拨: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方法“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 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三不同”分别指:(1)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2)使用方法不同。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然后加b液4滴,振荡摇匀。(3)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二、走出元素与化合物的3个误区1易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与鲜重(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2)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2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误以为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而不是c;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典例4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c)amgbpcbdn解析微量元素是b、zn、cu、fe、mo、mn,故c正确。其他都是大量元素。典例5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c)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b每种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解析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若缺乏则会出现相应的微量元素缺乏症,如缺锌、缺碘都会出现相应的病症,a项错误。每种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往往都是不同的,b项错误。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