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 ()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二氧化碳循环abcd2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两种物质循环是水循环和碳循环。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答案】1.c2.a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35题。3如图所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5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解析】第3题,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4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答案】3.b4.c5.b(2014洛阳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bcd7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毁坏植被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出林地在不断减少,梯田的面积在增大,由于开垦梯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使河床抬升,容易产生洪涝灾害。第7题,从上题的分析来看,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加剧的根本原因是植被破坏。第8题,由于植被破坏,引起水文等其他要素也发生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6.d7.b8.b9(2014北京高一检测)读两幅区域图,回答问题。(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图乙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下降【解析】第(1)题,湖泊在调节小气候、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突出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即可。其关系是: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干旱加剧湿度下降降水减少荒漠化加剧。【答案】(1)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即可)(2)从上至下依次为a、b、c。10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5 000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框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解析】第(1)题,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多冰川、冻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保温作用弱。第(2)题,由框图可知,“牵一发”指的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地势不断升高。第(3)题,结合板块运动归纳,海拔升高,气候寒冷,对植被、水文、土壤、生物、地貌等都有影响。【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图1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图2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112题。图1图211若a形成化石,b形成图2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占有甲的全部c乙表示岩石圈 d乙影响丙的演化12景观图所示的区域 ()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植被根系比较发达径流季节变化较小ab cd【解析】第11题,由题意可知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故d正确。第12题,景观图为西北干旱地区,故c正确。【答案】11.d12.c(2014石家庄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314题。13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14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13题,图示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灌溉使得土壤湿度增大,同时也会使得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就会调节气温,使得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得局部降水增加,进一步增大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率。第14题,该图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3.c14.b15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r河大峡谷处于西风带,受西南风影响,大峡谷北壁为迎风坡。由太平洋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此被地形抬升,降水较多;而南壁则是背风坡,降水少。谷底受西南风影响小,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稀少,形成荒漠。第(2)题,r河径流量减少对地下水、土壤、生物、气候、海岸线、生态环境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Human-MOG-specifying-DNA-生命科学试剂-MCE
- HGS101-生命科学试剂-MCE
- HDAC-IN-9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太阳能发电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福建供电服务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主公开招聘高层次工作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小学保安员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技术服务合同的核心内容
- 餐饮行业特色运营方案
- 2025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JJG 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CT检查设备十大品牌简介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项目产品研发各阶段质量控制输出文件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 危重症患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 《学术英语(综合)》课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