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 分类 粘结原理ppt.ppt_第1页
胶粘剂 分类 粘结原理ppt.ppt_第2页
胶粘剂 分类 粘结原理ppt.ppt_第3页
胶粘剂 分类 粘结原理ppt.ppt_第4页
胶粘剂 分类 粘结原理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胶粘剂 3 1胶粘剂的定义及特点 胶粘剂 黏合剂 eltadhesive a定义 靠界面间作用使各种材料牢固地粘接在一起的物质 b胶粘剂的组成 第三章胶粘剂 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 粘料 增塑剂和增韧剂 c胶粘剂的分类 c胶粘剂的分类 胶粘剂种类繁多 组分各异 有多种分类方式 1 按物理形态分类 水溶液型 溶液型 乳液 胶乳 型 无溶剂型 固态型 膏状或糊状 2 按化学成分分类 1 无机胶粘剂2 有机胶粘剂3 按来源分类1 天然胶粘剂2 合成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d 胶粘剂的性能 耐温性 低污染性 粘接无破坏性 轻质性 第三章胶粘剂 e 胶粘剂的应用 第三章胶粘剂 胶粘剂除有传统的粘接用途 还有一些新的 巧妙的应用 f 胶粘剂发展趋势 1 发展无溶剂性胶粘剂现行的许多胶粘剂都含有大量挥发性很强的溶剂 这些溶剂不仅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近年来 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样自然给胶粘剂工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即向无溶剂的胶粘剂发展 2 发展纳米胶粘剂纳米胶粘剂是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纳米胶粘剂 有可能在席卷全球的 纳米经济 急战中 抢夺一个技术制高点 纳米胶粘剂将成为一颗耀眼的新的科技明星 3 发展多功能胶粘剂当一种胶粘剂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的时候 它的应用价值往往陡增 所以多功能胶粘剂是胶粘剂工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4 发展军事 国防用胶粘剂发展军事 国防用胶粘剂是未来战争和防恐 反恐的需要 因此它必定有着长足发展 第三章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相关定义 胶接接头 adhesivejoint 通过胶粘剂而得到的组件 被粘物 adherends 接头中除胶粘剂外的固体材料 粘结 adhesion 胶粘剂把被粘物所受的载荷传递到胶接接头的现象 粘附力 practicaladhesion 强度由被粘物和胶粘剂的力学性能决定 第三章胶粘剂 胶粘剂的固化 固化 通过适当方法使胶层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热熔胶的固化 溶液型胶的固化 增塑糊型胶粘剂的固化 按固化方式 反应型胶粘剂的固化 乳液型胶的固化 第三章胶粘剂 3 3粘结接头的设计 1接头及其受力情况 相当复杂 主要机械力 剪切力 不均匀扯离力 剥离力 拉伸力 第三章胶粘剂 接头形式选择原则 2接头形式选择原则 胶层承受剪切力和拉伸力 避免剥离力和不均匀扯离力 增加粘结面积防止层间剥离避免应力集中胶层均匀加工容易 方便 第三章胶粘剂 粘结接头类型 粘结接头类型 型样各异 变化多端 对接接头 buttjoint 斜接接头 scarfjoint 搭接接头 lapjoint 套接接头 doweljoint 第三章胶粘剂 3 2粘接原理 吸附理论胶接作用是胶粘剂分子与被胶接物分子界面发生吸附作用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特点 1 范德华力和氢键力2 具有热力学平衡3 根据胶接功可计算胶接强度4 润湿影响胶接强度 第三章胶粘剂 偶极力 极性分子间的引力 即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力 式中 偶极矩R 距离 T 绝对温度K 波尔兹曼常数 诱导偶极力 由于受到极性分子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 式中 分子极化率 偶极矩 永久 诱导 在范氏力中起主要作用 范德华力 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 式中 分子电离能 第三章胶粘剂 吸附理论 吸附理论认为胶接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胶粘剂分子通过布朗运动 向胶接物体表明移动扩散 使二者的极性基团或分子链段互相靠近 第二阶段 吸附力产生 作用能E如下 第三章胶粘剂 试中 分子偶极矩 I 分子电离能 R 分子间距离 极化率 k 波耳兹蔓常量 T 热力学温度出处 HofrichterCH Ind Eng Chem 1948 40 329 第三章胶粘剂 吸附理论 吸附理论的缺陷 1 解释不了胶粘剂与被胶粘物之间的胶接力大于胶粘剂本身的强度 2 解释不了胶接强度大小与分子间的分离速度关系 3 解释不了对于高分子化合物极性过大 反而胶接强度降低 4 解释不了水的影响 第三章胶粘剂 静电理论 该理论认为 在胶接接头中存在双电层 胶接力来自双电层的静电引力 胶接功等于电容器瞬间放电的能量 计算公式如下 WA 胶接功 Q 电荷表面密度 h 放电距离 介质的介电常数前苏联 McbainJW JPhysChem 1926 30 114 第三章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扩散理论 观点 胶粘剂和被粘物分子通过相互扩散而形成牢固接头 特点 1 胶接强度与接触时间 胶接温度 胶接压力 胶层厚度有关系 2 胶粘剂分子量越高越不利扩散 3 分子链的柔韧性增加 侧基减少 有利分子扩散 胶接强度也有增加 4 极性与极性和非极性与非极性聚合物之间都具有较高的粘附力 缺点 不能解释高聚物以外的胶粘现象 第三章胶粘剂 机械结合理论 观点 该理论认为 粘合剂浸透到被粘物表面的空隙中 固化后就象许多小钩和椎头似地把粘合剂和被粘物发生纯机械咬和与镶嵌 这种细微的机械结合对多孔性表面更为显著 特点 机械连接力和摩擦力有关 F 摩擦力 W 法线压力 H 固体表面的凹凸高度 1 单位长度的凹凸高度 缺点 对非多孔材料黏结无法解释 前苏联 McbainJW JPhysChem 1926 30 114 第三章胶粘剂 化学键理论 观点 化学键理论认为粘合剂与被粘合物之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 有时还可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的键能比分子间的作用大的多 形成较多的化学键对提高胶接强度和改善耐久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优点 对胶接现象可以部分解释 缺点 无法解释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胶接现象 第三章胶粘剂 其它胶接理论 胶接强度 第三章胶粘剂 胶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上几种胶接理论即有实验事实作依据 又都存在有局限性对于固体和胶粘剂产生胶接作用的原因 可概括为 1 相1和相2机械结合作用 包括 胶钉理论 anchoring 被胶接固体经表面处理后产生触须 whisker 状凸起 相1与相2纠缠咬合 interlocking 2 相1和相2的化学吸附结合作用 包括 通过相互扩散 在分子之间产生分子间的拉引作用力 内聚力 相1相2密切接触 产生分子间的拉引作用力 相1和相2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 胶接效果是主价力 次价力 静电引力和机械作用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总结 第三章胶粘剂 3 3如何正确选择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应考虑五个方面 1 被粘接材料的性质2 被粘接体应用的场合及受力情况3 粘接过程有关特殊要求4 粘接效率和粘接成本5 同材料或不同材料间实施胶接 应对胶粘剂进行选择胶接工艺中最主要三个环节 1 选择胶粘剂2 胶接接头设计3 表面处理 影响胶接强度的因素 第三章胶粘剂 3 4各种胶粘剂介绍 第三章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1 无机胶粘剂 即由无机盐 无机酸 无机碱和金属氧化物 氢氧化物等无机物组成的胶粘剂 按化学成分 硅酸盐 磷酸盐 硫酸盐 硼酸盐等 按固化机理 气干型 水固型 热熔型 反应型 特点 耐热性 阻燃性 耐光性 耐油性比有机胶粘剂好 抗老化 原料价廉 一般耐900 1000 A热熔型胶粘剂低熔点金属 如锡焊 玻璃陶瓷等B水固型胶粘剂 有水泥 石膏 C磷酸盐类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基料 由酸式磷酸盐 偏磷酸盐 焦酸盐为基料或直接由酸与金属氧化物 卤化物 氢氧物 碱性盐类 硅酸盐 硼酸盐等的反应产物为基料 固化剂 金属氧化物 氢氧化物 硼酸盐 硅酸盐以及金属盐等 特点 固化温度低 使用温度低 与硅酸盐胶粘剂相比 其耐水性较好 固化收缩率小高温强度大用于 粘接金属 陶瓷 玻璃等 磷酸盐类胶粘剂 例 例 氧化铜 磷酸盐胶粘剂氧化铜制备 900oC灼烧一定时间 冷却 研磨200目磷酸盐制备 Al OH 3溶解于H3PO4得外观白色透明的粘性液体 酸性磷酸铝 胶调剂 酸性磷酸铝比氧化铜粉 1比5调制均匀固化条件 涂上 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 非常缓慢加热到100oC 保持1h即可 磷酸胶粘剂能耐 70 1300 高 低温 如果加入高熔点的化合物 氧化锆 氧化铝等 可提高到1500 左右 第三章胶粘剂 D硅酸盐类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硅酸盐类胶粘剂 一般以碱金属硅酸盐为基料 加入固化剂和填料等配制而成 耐温 耐水 耐油 耐热和电气绝缘性能 此类式为 M2O nSiO2 H2O来表示 M的金属有Li Na K n为SiO2和H2O的比值 与性能有密切关系 以硅酸钠为例 当n 3粘接温度最高 当n 5耐水性最小 耐水性Li K Na 应用 金属 陶瓷 玻璃 石材 包装箱等多种物质的粘接 以及有耐热 防火要求的材质的粘接 最常见硅酸钠 即水玻璃 n 3 2 3 4 对木材 纸张有良好的粘接 2 天然胶粘剂 A天然胶粘剂是指由天然有机物制成的胶粘剂优点 原料易得 使用方便缺点 粘接力和耐水性等方面均不如合成胶粘剂B分类按原料来源分 矿物胶 动物胶 植物胶按组成分 淀粉 动植物蛋白 纤维素 天然树脂 第三章胶粘剂 天然胶粘剂 例1淀粉 例1 淀粉胶粘剂淀粉 是有许多葡萄糖结构单元 C6H10O5 互相连接而成的多糖类聚合物 为粒状 来源 植物中的种子 果实 叶 块茎 球茎中都会有大量的淀粉 淀粉分离 溶解于冷水中先膨胀或溶胀 再干燥成粒状分离 淀粉直接糊化粘接性能很低 直接用途就有限 所以在工业中广泛使用淀粉基胶粘剂一般通过淀粉的降解转化或化学改性制得 第三章胶粘剂 常用转化用配合剂有增塑剂 液化剂 溶胶化剂 填料 硼砂 保鲜剂等 A增塑剂 甘油 二醇类 大豆油 葡萄糖 果汁 用途 控制胶合成的脆性或调节干燥速度 B液化剂 氯化钙 尿素 硝酸钠 乙酰胺等 用途 降低粘度 或控制胶粘时间与干燥速度的助剂 用量5 20 C填料 粘土 磷酸钙 二氧化钛等用途 控制与多孔性茎材相关连的渗透性 也可控制淀粉类胶粘剂的固化 用量5 50 D保鲜剂 甲醛 硫酸铜 硫酸锌 苯甲酸盐等 用途 杀菌 防霉作用 但要注意毒性 用量0 2 1 第三章胶粘剂 2020 3 16 35 可编辑 E硼砂 四硼酸钠 用途 增粘 提高胶的内聚力和稳定性原因 硼砂分子同淀粉的羟基相互作用或同游离水分子缔合作用的结果 当加20 硼砂固化强度增大 使操作速度快 当加入苛性碱直到所有四硼酸钠被转化成偏硼酸钠时 其粘结强度可进一步提高 如碱加过量 反而使粘度下降 第三章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例 纸箱用耐水胶粘剂 配方 珍球状玉米淀粉36 3kg 227kg苛性钠6 8kg硼砂10Mol苛性碱6 8kg脲醛树脂 Casco树脂PR 195 20 4kg水212 689kg工艺 1 初次混合 加水 49oC加热 玉米淀粉 5分钟 搅拌 硼砂 苛性钠 15分钟 搅拌 加冷水2 二次混合上述料加水 在38oC下加热 加玉米淀粉 加脲醛树脂3 用20 30分钟A组分滴加剂B组份中滴完至可搅拌15分钟 如太稠 再搅拌10分钟检测 如太稀 可用水稀释 例2 纸板箱顶端和底部密封胶配方 第三章胶粘剂 配方 水400磷酸三丁酯1硼砂 10mol 30白糊精75 80 冷水溶性PH3 4 3 5 加热到85oC 只使用夹套蒸汽 保温20分钟 冷却到60oC并加入苛性钠 40 溶 10甲醛1搅拌10分钟即可此胶黏度 1000 4000MP S2之间可用水调节施工粘度 天然胶粘剂 例2骨胶 骨胶 动物蛋白胶 皮胶 鱼胶 制取工艺A 将动物骨骼在石灰水中浸泡 然后水洗 中和 最后加热蒸煮 获得浸出物 其直接脱水 干燥即将成品 B 将动物骨骼粉碎 水洗后 放进装有弱酸的压力罐中 加热反应器 并不断向骨粉上喷洒热水 从而使胶不断析出 溶出的稀胶掖经过滤去除脂肪酸及骨渣等副产物 干燥后即为成品骨胶 骨胶 粒状或粉状 无臭味 颜色为淡黄至棕色 使用 加水 热溶 即可用 应用 砂皮 皮 皮革 木材 织物 纸张的粘接 第三章胶粘剂 3 合成聚合物胶粘剂 1 热塑性树脂胶粘剂热塑性高分子胶粘剂是以线型聚合物为粘料 很容易配制成溶液状 乳液状或熔融状粘合剂进行粘接操作 使用方便 固化过程中不产生交联反应 而是通过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挥发或熔体冷却成为胶层 产生粘接力 优点 柔韧性 耐冲击性 初粘力高 贮存稳定性好等 缺点 耐热性 耐溶剂性较差 胶接强度相对较低 常温下往往有蠕变倾向 应用 非结构件的胶粘 如纸张 木材 皮革 纤维制品等低受力物品的粘接 热塑性聚酰胺 聚酯等也用于金属 金属与塑料 橡皮间的粘接 第三章胶粘剂 热塑性树脂胶粘剂 之一 聚醋酸乙烯酯胶粘剂 以醋酸乙烯为单体经聚合得到一种热塑性树脂胶粘剂 聚醋酸乙烯酯形成机理 自由基加聚反应以硫酸铵为引发剂为例1链引发 第三章胶粘剂 2链增长 第三章胶粘剂 3链终止 第三章胶粘剂 聚醋酸乙烯酯胶粘剂应用 乳液型和溶液型乳液型 例聚乙烯醇4水55醋酸乙烯酯4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辛醇0 2过硫酸铵适量 第三章胶粘剂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特点 1 良好的操作条件2 常温硬化胶 硬化速度快3 使用方便 不必加热4 水为分散介质 成本低缺点 1 耐水和耐湿性差2 那热性差 40 90oC 聚醋酸乙烯酯溶液胶 由溶液聚合制得或将固体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溶液 也靠溶剂挥发 达到一定强度 第三章胶粘剂 热塑性树脂胶粘剂 之二 聚乙烯醇及聚乙烯醇缩醛胶粘剂 制备 聚醋酸乙烯酯水解制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与醛类进行缩醛化反应得到聚乙烯醇缩醛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热塑性树脂胶粘剂 之二 应用 将聚乙烯醇和水在加热下溶解可直接得到水溶性胶粘剂 通常命名用的聚乙烯醇牌号为PVA 1788 其醇解度为88 平均聚合度为1700 若醇解度太低水溶性不好 醇解度太高则容易结晶 粘合效果下降 因聚乙烯醇胶粘剂价格低 无毒 主要用于纸品的粘接和办公用品中的浆液 例 107胶主要成分为低缩醛度的聚乙烯醇缩甲醛 第三章胶粘剂 热固性树脂胶粘剂 热固性树脂胶粘剂是以中低分子量 且含有高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为粘料的胶粘剂 在加热 或 和固化剂 作用下 聚合物之间发生交联反应 形成不溶不熔的胶层 特点 聚合物分子量小易扩散渗透 粘接力强 胶层耐热性 耐蠕变性好 缺点 但起始粘接力小 固化后易产生体积收缩和内应力 使胶接强度下降 所以在往往需加压 加入填料来弥补这些不足 第三章胶粘剂 热固性树脂胶粘剂 种类 热固性高分子胶粘剂主要有 常温固化或加热 1 氨基树脂胶粘剂2 酚醛树脂胶粘剂3 环氧树脂胶粘剂4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胶粘剂5 芳杂环聚合物胶粘剂6 聚氨酯胶粘剂7 不饱和聚酯胶粘剂8 脲醛树脂胶粘剂9 压敏胶粘剂10 间苯二酚 甲醛树脂胶粘剂11 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胶粘剂 第三章胶粘剂 热固性树脂胶粘剂 之一 酚醛树脂胶粘剂 特点 缺点 应用 第三章胶粘剂 热固性树脂胶粘剂 之一 1 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固化原理 第三章胶粘剂 固化 温度150 180oC 适当加压0 3 1 5MP 第三章胶粘剂 2未改性酚醛树脂2 1酚钡树脂 配方如下 第三章胶粘剂 应用 木材 纤维板的胶接 2 2醇溶性酚醛树脂胶例 2124型胶 配方如下醇溶性酚醛树脂100石油磺酸180 200使用工艺与性能与酚钡树脂相同 但因为没有游离的酚存在 毒性小 2 3水溶性酚醛树脂胶特点 游离酚含量小于2 5 对人体危害小 节省有机溶剂 成本低 应用 高级胶合板 塑料等 固化温度120 145oC 压力0 29 2 06MP 第三章胶粘剂 3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改性目的 提高胶接韧性 耐介质性3 1酚醛 丁睛胶粘剂酚醛树脂 主体丁睛 该性成分配比为1 1较好型号 J 01 J 03 J 04 J 015 J 16等3 2酚醛 聚乙烯醇缩醛胶粘剂特点A耐低温和较高温度 第三章胶粘剂 B 耐大气老化C 耐介质D 较佳配比约5 2 第三章胶粘剂 3 3酚醛 尼龙胶粘剂SY 7型配方 羟甲基尼龙80酚醛树脂20乙醇250胶接条件 压力 0 3MP 温度 155oC 时间 1小时固化 第三章胶粘剂 热固性树脂胶粘剂 之二 环氧树脂胶粘剂 由环氧树脂 固化剂 促进剂 改性剂 稀释剂 填料等组成的液态或固态胶粘剂 胶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包括浸润 粘附 固化等步骤 最后生成三维交联结构的固化物 把被粘物结合成一个整体 胶接性能 强度 耐热性 耐腐蚀性 抗渗性等 不仅取决于胶粘剂的结构和性能以及被粘物表面结构和胶粘特性 而且和接头设计 胶粘剂的制备工艺和贮存以及胶接工艺等密切相关 同时还受周围环境 应力 温度 湿度 介质等 的制约 应用 由于环氧胶粘剂的粘接强度高 通用性强 曾有 万能胶 大力胶 之称 已在航空 航天 汽车 机械 建筑 化工 轻工 电子 电器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章胶粘剂 环氧树脂胶粘剂类型 分类方法尚未统一 1 按胶粘剂的形态分 A无溶剂型胶粘剂 B 有机 溶剂型胶粘剂 C水性胶粘剂 又可分为水乳型和水溶型两种 D膏状胶粘剂 E薄膜状胶粘剂 环氧胶膜 等2 按固化条件分 1 冷固化胶 不加热固化胶 又分为 低温固化胶 固化温度 15 室温固化胶 固化温度15 40 2 热固化胶 又可分为 中温固化胶 固化温度约80 120 高温固化胶 固化温度 150 3 其他方式固化胶 如光固化胶 潮湿面及水中固化胶 潜伏性固化胶等 第三章胶粘剂 2 按胶接强度分类 1 结构胶 抗剪及抗拉强度大 而且还应有较高的不均匀扯离强度 使胶接接头在长时间内能承受振动 疲劳及冲击等栽荷 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候性 通常钢 钢室温抗剪强度 25MPa 抗拉强度 33MPa 不均匀扯离强度 40kN m 2 次受力结构胶 能承受中等载荷 通常抗剪强度17 25MPa 不均匀扯离强度20 50kN m 3 非结构胶 即通用型胶粘剂 其室温强度还比较高 但随温度的升高 胶接强度下降较快 只能用于受力不大的部位 3 按用途分类 1 通用型胶粘剂 2 特种胶粘剂 如耐高温胶 使用温度 150 耐低温胶 可耐 50 或更低的温度 应变胶 粘贴应变片用 导电胶 体积电阻率10 3 10 4 cm 密封胶 真空密封 机械密封用 光学胶 无色透明 耐光老化 折光率与光学零件相匹配 耐腐蚀胶 结构胶等 此外也可按固化剂的类型来分类 有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