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诗悦读(中外诗歌悦读感悟)穆旦赞美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草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缧子车,我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天空下,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的黑暗的茅屋,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样的是悠久的年代的风,一样的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它歌唱在一片在枯槁的树顶上,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中等待,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1942年12月)冬夜更声仿佛带来了夜的严肃,寂寞笼罩在墙上凝静着的影子,默然对着面前的一本书,疲倦了树,也许正在凛风中瑟缩,夜,不知在什么时候现出了死静,风沙在院子里卷起来了;脑中模糊地映过一片阴暗的往事,远处,有凄恻而尖锐的叫卖声。(1934年11月3日偶作)基础梳理(常态训练小步跟进)特殊类型病句辨析技巧一、关注八个“词” (一)数量词 1、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采集50万朵的花粉。标志;50万朵病症:搭配不当。“50万朵”后要加“花”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标志;15日病症:歧义。去掉“前”或把“去”改为“到县里”。3、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和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至60元上下。标志:50至60元病症:不合逻辑。“上下”改为“之间”。4、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名词“岁月”,改为“日子”)【总结】: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数量词,先看其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再参照其前后紧邻的内容看搭配是否相符或者表达是否明确。辨析带有数字的病句有规律可循:(1)“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这一类词语,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2)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3)使用表递进关系的词“甚至”时,如往穷或少里说,数目小的在“甚至”的后面,往富或多里说,数目大的在“甚至”的后面。(4)句子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容易出现搭配不当,表义不明等毛病。 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数词使用是否正确。 (1)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2)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的同类教材要少好几倍。 (3)这个城市的居民很富,存款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不少。 (4)这些软件如果单买共要 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分析】:(1)“至少”一词,后面搭配的数应是确数,而“三千万元以上”是一个概数,此句是病句。(2)数字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是病句。(3)的错误在于“甚至”前后的数量词构成的递进关系不恰当,应把“百万元”与“几十万元”位置对调。(4)是正确的。因为“价钱便宜”意为“1000元”与“340元”之差,即是660元,而660与1000之比值近似三分之二,故整个句子的表述是正确的。 (二)介词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标志:在病症:搭配不当。“在中”应该改为“从中”。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起饲养员培训班。 标志:为了病症:成分残缺。“喂猪”后应加上“的技术”。3、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标志:关于病症:主客体倒置。“关于”改为“对”。或将“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与“世界各大报纸”互换。【总结】:介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代词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可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实际运用中很常见,也最容易出错,所以与介宾短语有关的病句在实体中出现频率最高。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介词,先看它有无宾语,再看它搭配是否正确和有无歧义。由它而起的病症,一般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表义不明(歧义)。在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语病。一个语句中如出现介词,应注意以下几点:(1) 介宾结构是否掩盖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 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3) 句中介词是否错用、赘余或残缺。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介词使用是否正确。 (1)在张闻天同志逝世前的十多年里,一直都鼓励儿子好好劳动,积极工作。 (2)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20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12名选手组成的。【分析】:例(1)滥用介词导致“鼓励”没有主语。“在里”是一个介宾结构,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应将介词“在”移到“张闻天同志”后。例(2)介词残缺,后一分句应是两个套合在一起的介宾短语,即“由组成”和“从中挑选”,所以应在“由”后加“从”。例(3)“关于”错用,应改为“对于”。因为“关于”表示关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指出对象,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可放在主谓之间。“对”、“对于”与“关于”区别:首先,“对”在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时能表示“向、朝、对待”,例如:我对他笑。他对我好。除此以外,它与“对于”基本上可以互换。其次,“关于”表示关涉,只能放在主语前,不能放在主语后;另外,“关于”可以做文题。而“对于”没有特别的位置限制,也不能做文题。例如: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或: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三)否定词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饮食;三忌睡处不可当风。 标志:忌、不病症:不合逻辑。去掉“不可”。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标志:防止、不。病症:不合逻辑,去掉“不”。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标志:否认、不。病症:不合逻辑。“否认”改为“认为”。【总结】:此类病句有三大难点:一是像例句中的“忌、防止、否认”还诸如“禁止、忘、避免”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在辨析中容易被忽略;二是否定词与“无时无刻”(一重否定)并用时容易弄错;三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不易辨清正误。辨析这类病句应把握以下三点:(1)牢记“奇数否定为否定,偶数否定为肯定”的原则。(2)反问句本身相当于一重否定: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3)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否定词,如“反对”、“拒绝”、“禁止”、“防止”、“避免”、“推辞”、“阻挡”、“忌”、“难以想像”等,还要注意“无时无刻”的特殊用法,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意思。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否定词使用是否正确。(1)为了避免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2)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吗?(3)近几年来,王芳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4)谁能否认苏伊士运河不是在埃及国土上?(5)法院在审理终结前,既不肯定被告有罪,也不否定被告无罪。【分析】:例(1)中“避免”是否定词和后面的“不”构成双重否定,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为病句。例(2)中“否认”是否定词,另加一个反问,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句子表达的意思吻合,表述正确。(3)“无时无刻不”是固定用法,等于“时时刻刻都”;又如:“无日不”等于“天天都”。“忘”改为“在”。“无时无刻不”: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即“每时每刻都”。时、刻:时间。没有时刻,表示从未有过。常与否定词连用。虽然有两个表示否定的“无”,但表达的意思不是双重否定,这一点尤其要注意。(4)反问本身已经表达了一重否定的意味,本句是三重否定。(5)“不肯定”与“不否定”的宾语应该相同。 (四)两面词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标志:能否病症:搭配不当。“能否”改为“要”。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标志:能不能病症:去掉“我们能不能”。【总结】:这种类型的病句,要抓住前后的呼应。如果不注意,容易误选。比如这样两个正确的句子: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b、他能不能如期而来,的确还是个问题。一个句子中,若出现两面词,如“能否”、“是否”、“高低”、“快满”、“好坏”、“有没有”等,要仔细分析,不要一律视为病句。有两种情形: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只涉及到一面,且不能作相反的理解,则为病句,如例(1)、例(2);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虽没有两面词,但后半句(或前半句)的动宾搭配或作为宾语的名词性短语可作正反理解,则不是病句。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两面词使用是否正确。(1)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2)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外投资,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分析】:例(1)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只涉及到正面“保证生产安全”,因此前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为病句。例(2)前半句没有两面词“能否”,“搞好节水农业”是正面,而后半句则出现两面词“能否”,因此前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为病句。(五)连词1、不管气候条件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标志:不管病症:搭配不当。“不管”应为“尽管”。2、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标志:既更病症: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为“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3、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的高,就是寿命比二厂的短。 标志;不是就是病症;语序不当。应为“不是价格比二厂的高”。【总结】:关联词的运用首先是搭配要正确,其次是看它是否符合句意,以及分句的顺序是否正确。较难辨析的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正确,一个语句中若出现了关联词,应从以下方面思考辨析: (1)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2)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有些关联词必须配套使用,如“只有才”就不能用作“只有就”。(3)关联词表达的分句间的语意是否合乎逻辑。(4)关联词是否赘余或残缺。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连词使用是否正确。 (1)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2)要认真学习历史,无论是中国的和外国的。 (3)他虽然其貌不扬,从我同他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来看,他还是很有智慧的。【分析】:例(1)中前句主语是“我”,后句主语是“反对过他的人”,主语不一致,因此,关联词“不但”应放在“我”之前。例(2)中关联词“无论”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短语,只能带选择性短语,因此,“无论”不能与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和”搭配,只能与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还是(或者)”搭配。例 (3)分句间的语意关系是表转折,“虽然”后缺少与之呼应的关联词,应在“从”前补出“但是”。 (六)多义词、我远远望去,他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躺在床上没有多久,他想起来了。、小王本月15日前去报名。【分析】:例(1)中的“一边”既可以理解为“一边,一侧”,也可以理解为“两边,两侧”。属于多义性词语造成的歧义。例(2)中的“想”可理解为“回忆”起某人某事某物,也可表示一种“意愿”、“希望”、“打算”等,因而使句子产生歧义。例(3)中的“前”可理解为“以前”、“之前”,也可理解为“前去”,也有歧义。【总结】:要排除因词语的多义性而造成的歧义,可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增补法。即在原句增补必要的词语来消除歧义。如例(2)在“想起”的后面加上“那件事”,歧义就不存在了。其二,标点法。即在句中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来消除歧义。如例(3)在“15日”后或在“前”后力口上逗号,歧义就消除了。其三,改写法。就是将句子重新改写来排除歧义。如例(1)可改写为“一个孩子站在他的一边”。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七)谦敬词、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您如果有时间,请到府上一叙。 【分析】:例(1)中的“抛砖引玉”一词是谦词,比喻用自己粗浅的见解引出别人的高见。此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例(2)中的“令尊”是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此句用来指自己的父亲,不得体。例(3)中的“府上”是敬词。【总结】:汉语言极为丰富,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己方。常见的敬词有令尊、令堂、令郎、令嫒(称别人家的父、母、子、女);还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等等。常见的谦词有家父、家母、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弟);还有“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要准确掌握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 (八)文言词1、这些问题,可以交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2、这家服装厂生产的服装,无论用料、款式还是包装,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3、他有相当实力,但信心不足,生怕被别人贻笑大方。【分析】:例1中的“诸”是一个文言合音词,相当于“之于”,与后面的“于”重复。例2中的“堪”是文言词,“能够、可以”的意思,与“可以”重复。例3中的“大方”,指见识广博的人,与“别人”重复;“贻笑大方”表被动,和“被”也重复。【总结】:文言词包含的词义很丰富。在辨析语病时,要做到能够正确确定文言词在一定语境中的含义。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是辨析这类语病的关键。二、关注两个“字”(一)“和”(包括顿号以及其他表示并列的词语)1、文件对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地说明。 标志:和病症: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详细规定”和“深刻说明”互换位置。2、某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标志:顿号病症:搭配不当。应为“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制”,“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3、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标志:和病症:表义不明。将“和”改为“、”。4、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标志:和病症:主客体倒置。应该是“今年”和“去年”比较。【总结】:“和”有两种词性,是连词表并列,是介词有主次。如果在一个句子中他的词性不明,就容易引起歧义;如果确定是连词,则要注意搭配和语序问题。“和”字在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可,要重视。(二)“是”(也是、就是、总是等判断的词语)1、近年来日本的金融风波一定程度上是以桥本为首的政府管理不力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原因。 标志:是、也是。病症:搭配不当或不合逻辑。将其中“原因”改为“结果”;或把“是”改“有”。2、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标志:是病症:搭配不当或结构杂糅。去掉“由”和“诱发的”。3、震灾严重的营口市、大石桥镇、海城镇和田庄镇,今天已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马路,一派排排新型的楼房。 标志:已是病症:搭配不当。“是”改为“拥有”【总结】:这种标志在高考中不常见,平时训练中却经常遇到,只要用紧缩法找主干就能辨明正误。三、关注并列成分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动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出现动词与宾语不能搭配的现象,而名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名词与后面的谓语(并列的名词结构作主语时)或前面的谓语(并列结构作宾语时)不能搭配。并列成分在意义上不能有交叉关系,范围上不能有包含关系;要把并列成分拆开分别与前后相关成分一一对应搭配。 1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一切出版物”包含“报纸”、“杂志”,不能并列,改“媒体”。) 2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消防车”不能与谓语“放弃”搭配。) 3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4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主语部分是一个并列结构,谓语部分也是一个并列结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句中的“出色工作”与谓语“被采用”不能搭配。)四、关注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一)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可以考虑语序是否不当或是否产生歧义。多项定语排序的规则是:表示领属性的或表示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定语之前。例如: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应改为:国家队的(领属性)一位(数量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性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多项状语排序的规则是:表目的的或表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例如:在休息室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应改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二)句子中出现“能愿、频率类的副词”时要注意:该类词需要放在介宾短语之前。1你把这个意思应该跟王厂长说说。(应该把这个意思)2我的思绪被窗外搅拌机的轰鸣声不时地打断。(不时地被窗外)五、关注“句意是否明确类句子”。1多重修饰语限制一个或多个中心语,容易出现歧义。如:三个单位的女同志。2句子诵读时可多样化停顿,容易出现歧义。如:中国男足战败了日本队赢得了决赛权。3前或后出现多个表述对象,但是后或前句照应不明,容易出现歧义。如:老师看到学生很高兴。4多音多义词,容易出现歧义。如:你这话说重了。楼下的自行车没锁。5数量词成对修饰出现。如:一边站着一个少年。古文研读(要点回顾专项梳理)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51.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b事急矣,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c乃置酒请之d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b。请让我。敬辞。a请求。c邀请,宴请。d邀请,约请。52.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d人穷则反本c。竭尽。a不得志。b穷冬,严冬。d困窘,处境困难。穷兵黩武d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53.下列“去”的意思与“来”相对的一项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b西蜀之去南海c公然抱茅入竹去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54.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55.“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a相如因持璧却立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却坐促弦弦转急,还,再。56.与“权将如吴”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c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57.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天若有情天亦老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58.与“汝先行,吾善后”的“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善刀而藏之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59.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b太后之色少解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d少不更事60.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楚人有涉江者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61.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b刑人如恐不胜c予观乎巴陵胜状d喜不自胜62.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逢何必曾相识b鄙夫寡识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63.与“实事求是”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觉今是而昨非b是又在六国下矣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唯予马首是瞻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适得其反c适为虞人逐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65.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66.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孰能无惑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67.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属予作文以记之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8.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范增数目项王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69.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说尽心中无限事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秦王大说,犒赏三军d范增说项羽曰70.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tng yn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d臣请就汤镬71.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乃私见张良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丹不忍以己之私72.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素善留侯张良73.与“涕泗横流”的“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b士皆垂泪涕泣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75.与“亡命天涯”的“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d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诗词品鉴(赏析借鉴 考点解读)考点解读与题点透视考纲关于古诗词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点是课程标准中“感受鉴赏”要求的具体化。课程标准中“感受鉴赏”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所以,日常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在阅读过程中,要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诗词鉴赏的要点在于反复咏读,如果一首诗一时看不明白,那就多阅读两次,要在平时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与联想,先将诗词本身内容读懂,再去看题目。因为诗词鉴赏一般都需要结合全文进行,即使是一个字词的理解,也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平时学习时就要学会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诗词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要掌握古代诗词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熟知常用典故,了解诗词格律常识,了解相关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具备一定的时代背景知识。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具体而言: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兴、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重要的不在于辨识,而在于分析、评价这些运用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近年来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题干指向明确,不在题干设计上故意为难考生。基本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设计题目。“写什么”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主要内容等,涉及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以及意象和意境等。“怎么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抒情方式等多个方面。“为何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主旨等,如“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叹”等。设题“点面结合”,以“面”上设题为主。两道小题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点”上设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局部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或针对个别字词句的分析;“面”上设题则重在对整首诗词的内容、情感或艺术手法的鉴赏,主要涉及的是诗歌中情景关系、层次结构、思想情感等整体分析的考点。选材上,七绝、七律、五律、词、小令仍然是考查热点;主题上,优美的意境、崇高的人格是选材的突出内容;考查上,主要集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形象等方面。诗词鉴赏各要素的关系如图:古诗词鉴赏的核心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感情)、观点态度,而一首诗词的思想内容(感情)或观点态度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它必须通过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综合表现出来。如果语言、形象是砖瓦,表达技巧是组合方式的话,那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就是最后的建筑物。如果从诗词内容角度,可分为山水田园、咏物、送别、羁旅(思乡)、边塞、民生、怀古等类别。如果从常见的命题角度分,有四大类:形象意境类,语言风格类,表达技巧类,思想感情类。 【形象意境类】对诗词形象的考查往往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如爱国者、羁旅者、隐逸者等;二是咏物诗中的花卉形象,如牡丹、芙蓉、海棠等;三是景物形象,如山川、湖泊、风、月、星、云等。意境是指诗词运用各种手段创造出的情境。常见的题干表述如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哪几幅画面)、简要概括诗中形象特点、诗中的意象具有的品格、意象的作用等,在诗词设题中出现的频率都相当高。答题步骤:用简洁的词语点明形象或意境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或雄壮开阔、高阔深远、生机勃勃、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结合诗词中的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阐述为什么是这种特点。分析形象或意境的作用,如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对表达诗词主旨有什么作用等。即:简要概括具体说明思想情感。2009全国卷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案】诗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简要概括),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具体点明),赞美了石湖美景,表现了诗人的隐士情怀(思想感情)。2011安徽卷琅琊溪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2011湖北卷刘敞登 城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苏轼望湖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答案】濛濛细雨和风细雨。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以静衬动,为描写雷电蓄势。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案】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语言风格类】对诗词语言的考查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品评诗句中某个词语的艺术效果,即炼字;二是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的理解;三是对语言整体风格的品味等。常见的题干表述如:简析字词的表达效果;对诗词的某一联进行赏析;对诗词的语言风格作整体赏析等。一、如果是对炼字类题目的考查,应按照以下答题步骤来答题: 明确手法。即点明该字所体现的艺术技巧,一般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从修辞上看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等;二是从词性上看是否特别突出或者改变某个字词的词性,突出或改变词性是炼字类题目应该重点关注的,往往作者会借此来表现字词在诗词中特定的含义。三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动静结合、乐景写哀、虚实结合等。再现情景。即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点明作用。即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即:明确手法再现情景点明作用。2011天津卷骤 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暴涨的溪水瞬间漫过沙滩,突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巨大瀑布的声响犹如千军万马,突出骤雨声势之大。(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答案】“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示例】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二、如果是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的考查,应按照以下答题步骤来答题:扣住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解释词语,回答题干的问题;点明表现手法,分析运用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说明作用,回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即:解释词语+点明手法+表明作用。2010年湖南卷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达到愉悦人心的效果。2012年合肥二模卷定风波苏 轼元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注当时苏轼谪居黄州。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白居易曾称赞他画的竹“茎瘦节节竦”,“枝活叶叶动”。8.“秀色乱侵书帙晚”化用杜甫的“色侵书帙晚”,请简要赏析增加的两个字。(4分)【答案】“秀”,青秀,点出了雨洗之后竹子的色泽,照应了第一句;“乱”,杂乱,写出了竹在风中枝叶参差、摇曳不定的特点,照应了第二句。这两个字使画中的竹子更加生动逼真。9.这篇“墨竹词”透出了作者怎样的竹画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4分)【答案】在画竹艺术上,作者追求清瘦灵动,追求神韵;在人生态度上,作者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够旷达超脱、狂放自适。三、如果是对语言风格的考查,应按照以下步骤来答题:明特色,即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诗词的语言风格,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委婉含蓄、华美绚丽、雄浑豪放、使用口语等。列例证,即用诗中的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即:概括特色例句分析。如:2008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2.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表达技巧类】鉴赏表达技巧,就是辨识诗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或艺术构思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达诗词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常见的题干如:写景抒情的特点、从xxxx的角度对诗中xx进行赏析、xx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等等。对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要按照以下答题步骤来答题: 点明所用的表达技巧,如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喻、拟人、夸张等。结合具体诗句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表达技巧。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诗词中有什么作用,可从思想情感、诗词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即:点明技巧结合诗句分析作用。如:2011浙江卷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案】以议论的方式开篇,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词,点明主旨。(特征+好处)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案】情景交融,以情结景。“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2011福建卷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答案】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答案】表现手法上,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修辞手法上,对偶:以“折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管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
- 吉祥物设计合同(标准版)
- 龙舟俱乐部申请报告范文(3篇)
- 《七彩的管弦》课件
- 链家贷款合同(标准版)
- 丽水市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 DHI1-生命科学试剂-MCE
- DENV-IN-13-生命科学试剂-MCE
- 爆炸物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 应急广播系统故障应急预案(无法通过广播发布指令或信息)
- 洗车机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平台使用指南
- 2025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课件)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 深基坑开挖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 T_CCA 024-2022 预制菜
- MPU-2FK中频炉控制板说明书(共12页)
- 工程法语讲义-第一部分-工程总概念
- 特高压瓷绝缘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大豆加工项目实施方案(68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