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二中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翩跹xin 匕首b 攻讦ji 以偏赅全gib. 稂莠yu 自诩x 翌日l 由流溯源sc. 矿藏cng 土坯pi 彩釉yu 寥寥无几liod. 雪橇qio 罡风gng 褶皱zh 悬崖勒马l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草坂 斑斓 粉装玉琢 贻笑大方b. 瘠薄 威慑 别出新裁 重蹈覆辙c. 坐落 渲泄 经世致用 心荡神驰d. 热忱 凑合 有史可稽 湮没无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梅兰芳曾拜齐白石为师,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位名演员而自傲,他始终邯郸学步,终成丹青妙手。b. 只见一只飞镖“嗖”的一声正中靶心,此等百步穿杨的暗器功夫让在场的各路英豪叹为观止。c.马航飞机失事使得许多家庭毁家纾难,痛不欲生;同时,也促使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安全飞行的世界。d.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将优美的插花艺术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十余年来在政府策划与花艺文教基金会主办下,于台北举办了无数次大型展览,达到生活艺术化的效果。b. 霉臭食物最初不过是因人们的一个小纰漏而产生,却意外收获了美味,延长了保存时间,这种转换食物的方式由此得以延续。c. 桂花在中国南方非常多见,但它对北方人亦不陌生,早在数百年前,人们就开始利用桂花的香气来熏制茶叶,至今桂花红茶、桂花绿茶都是茶馆的常备品。d. 习近平夫妇出访欧洲所穿着的中式服装不仅体现了中国风格,也凸显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受到国内外网民的广泛好评。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列举罪状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比照、比较c.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兴建d.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特地、特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相如因持璧却立 恐年岁之不吾与c. 以其无礼于晋 d.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资政殿学士行 貌恭而不心服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 虽董之以严刑 b. 求人可使报秦者c.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它几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c. 人皆得以隶使之 d. 则思江海下百川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或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拿来主义中,“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这里的“抛来”和“送来”是一种礼尚往来的文化交流,而“抛给”则是一种不平等的文化侵略。b.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给反抗专制制度失败而受难的挚友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献给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的林肯总统的。前者悲壮中充满了乐观,后者悲痛中满含着敬意。c.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屈原创作,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后人以“风骚”泛称文学。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著;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10.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请根据下面的采访内容,提炼要点,为“家风”一词做一个简要概述,不超过50字。(3分)台湾企业家黄梅邨:父母常说一句话,我们不做我们不要孩子做的事。家风并不是让外人看的,家风是无形的,贵在身体力行。北京某市民:父母的谆谆教导就是我们的家风!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宁可日日下田地,不可天天串亲戚”“千金万银不及手艺防身”!现在虽然父母都不在了,但他们话却依然记忆犹新。山东某市民: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农村,教师是很受尊敬的职业,我的家风就是简单的两个字“宽容”。父亲从小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凡事要学会退一步,而正是这种内敛平和的家风,对我的性格塑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6分)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势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持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传统文化”,重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即所谓的文化遗产。 b.“文化传统”,即民族精神,重点在“传统”,它虽不具备有形的实体,却无所不在地存在于一切现实之中。c. 有人将传统视为服装,服装以时为美,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有人将传统视为文物,文物惟古是尚,传统又被当作财富。两种看法都是偏颇的。d. 作者认为传统不是“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也不是“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是想说明传统具有惰性,难以彻底与其决裂。12.下列说法最能体现节选文字主旨的一项是(2分)a. 传统文化是祖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b. 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c. 我们应该辩证地了解和看待传统,运用它而不被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d. 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13.根据文中所谈到的传统的“两重属性”,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清明节”这一传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1分)放蜂人 苇岸放蜂人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一年一度,大地复兴的时候,放蜂人开始从他的营地起程,带着蜂箱和帐篷。他对此行满怀信心,他已勘察了放蜂线路,了解了那里的蜜源、水源、地形和气候状况。他将避开大路,在一座林边或丘旁摆下蜂箱,巢门向南。第一束阳光,满载谷粒的色泽和婴儿的清新,照到蜂场上。大地生气勃勃,到处闪亮。蜂群已经出巢,它们上下飞舞,等待着侦察者带回蜜源的消息。放蜂人注视着它们,他为蜂群早晨的活力,感到兴奋。他对它们,比对自己的身世还要熟悉。假若你偶然路过这个世界一隅,只要你表情虔诚,上前开口询问,他会热心给你讲蜜蜂的各种事情。放蜂人在自然的核心,他与自然一体的宁静神情,表明他便是自然的一部分。每天,他与光明一起开始工作,与大地一同沐浴阳光或风雨。他懂得自然的神秘语言,他用心同他周围的生命交谈。他仿佛一位来自历史的使者,把人类应有的友善面目,带进自然。他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最古老的一种关系。只是如他恐惧的那样,这种关系,在今天的人类手里,正渐渐逝去。放蜂人或许不识文字,但他像学者熟悉思想和书册那样,熟悉自然,熟悉它的植物和大地。他能看出大地的脉络,能品土壤的性质;他识别各种鸟鸣和兽迹,了解每样植物的花事与吐蜜的秘密。他知道北方的柳树流蜜,南方的柳树不流蜜。他带着他的蜂群,奔走于莽莽大地。“蜜蜂能改变人性。”这是放蜂人讲的一句富于文化色彩的话。如果你在蜂场呆上一天,如果你像放蜂人那样了解蜜蜂,你会相信他的这个说法。我把放蜂人讲的关于蜜蜂(主要指工蜂)的一生,记在这里:一日龄,护脾保温;三日龄后,始做清理巢房,调制花粉,分泌王浆,饲喂幼虫等内勤工作;十五日龄后,飞出巢外,担负采集花蜜、花粉等外勤重任;三十日龄后,渐为老蜂,改做侦察蜜源或防御敌害的事情。当生命耗尽,死亡来临,它们便悄然辞别蜂场,不明去向。这便是蜜蜂短暂的一生,辛劳不息,生命与劳作具有同一涵义。放蜂人告诉我,在花丛流蜜季节,忘我的采集,常使蜜蜂三个月的寿命,降至一个月左右。它们每次出场,要采成百上千朵花的蜜,才能装满它们那小小的蜜囊。若是归途迷路,即使最终饿死,它们自己也不取用。它们是我们可钦可敬的邻居,与我们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体现的勤劳和忘我,是支撑我们的世界幸福与和睦的骨骼。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似一种光辉,时时照耀、感动和影响着我们,也使我们经常想到自己的普通劳动者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放蜂人是世界上幸福的人,他每天与造物中最可爱的生灵在一起,一生居住在花丛附近。放蜂人也是世界上孤单的人,他带着他的蜂群,远离人寰,把自然瑰美的精华,源源输送给人间。他滞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孤单的存在,同时是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本文有删改)14.请赏析文中的画线语句。(3分)15.放蜂人说“蜜蜂能改变人性”,这一说法为什么让人信服?(3分)16.分析作者塑造的“放蜂人”的形象及其用意?(5分)三、文言文阅读与默写(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18题。(9分)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7.给文中划波浪线处用/断句。(3分)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3分)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 。(2)大阉之乱, , ,有几人欤?(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 !(4)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四、作文(40分)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其实,春天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用心去找,就一定会发现美丽的春天。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杭州二中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卷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共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序号123456789答案10.(3分)二、现代文阅读(17分)11.( )(2分)12.( )(2分)13.(2分) 14.(3分) 15.(3分) 16.(5分) 三、文言文阅读与默写(13分)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处用/断句。(3分)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18.(1)(3分) (2)(3分) 19.(4分)(1) , 。(2) , !(3) , 。(4) , 。四、写作(40分)20.(请写于作文纸上)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 考 答 案 1.a (b翌日y c土坯p d悬崖勒马l)2.d (a.粉妆玉琢 b.别出心裁 c.宣泄)3.b (a.邯郸学步,到邯郸学人家迈步走路。比喻生硬地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固有的长处也丢掉了。含贬义。 c. 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d.一挥而就,形容写字、作文、画画非常熟练或才思敏捷。应改为“一蹴而就”。)4.d(a. 主语残缺 b. 主语偷换 c.主客颠倒)5.d (特:只是)6.b(b项都是取独; a凭借、依靠/ 趁机或于是;c因为/凭的身份 ;d承接/转折)7.d(例句:宾语前置句。 a状语后置句;b定语后置句;c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8.c(c为名词活用作状语。其余几句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9.a10.家风是父母等老一辈通过言传身教传下来的做人处事的家庭传统风气(准则),(2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辈的成长与发展。(1分)。11.d12.c13.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我们既要继承慎终追远的节日内涵,也要抵制燃放爆竹、焚烧纸钱等祭扫陋习,使传统节日更有生命力。14.本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将季节比作向导(1分),写出了放蜂人依循季节、寻找鲜花的劳作内容(1分),从而引出下文对放蜂人工作的具体描绘(1分)。15.蜜蜂勤劳不息(1)、无私忘我(1)的品质感动、影响着人类,由此逐渐改变人性(1)。16.放蜂人熟悉蜜蜂、热爱工作;放蜂人熟悉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放蜂人远离人寰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大自然孤独的追随者。(3分)作者通过放蜂人的形象警示和告诫了现代人不能一味追逐繁荣,远离甚至遗忘自然,而应与自然和谐友善地相处。(2分)17.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18.翻译(6分)(1)但是我之所以选择做这样的事,就是要让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19.(1)亦以明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北张家口沽源县招聘社区工作者7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宣城市旌德县中医院招聘社会化用人5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与交接方案
- 水库大坝加固与维护方案
-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 2.2图形的旋转 同步测试(含解析)
- 2025天津市北方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外包项目国企汽车检测中心招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 乐至县2025年从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项目人员中考核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计划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招用就业见习人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排水管网清淤疏通投标方案
-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施工方案
- 脓毒症指南课件
- 胸腔积液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
- 五年级上册语文摘抄笔记
- 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小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 服装零售业概况
- sg1000系列光伏并网箱式逆变器通信协议
- 专升本03297企业文化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