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pdf_第1页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pdf_第2页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pdf_第3页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pdf_第4页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1年第 1 2期 1 3 2 0 1 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中图分类号 0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6 4 1 6 2 0 1 1 l 2 0 0 1 3 0 5 第一题如图 1 P Q分别是 圆内接 四 分线 边形 A B C D的对角 线 A C B D的中点 若 B P A D P A 证明 A Q B C Q B 证法 1 首先 给出几个 引理 引理 l 已 知 点 A 日 C D在一条直 线上 尸为直线 外一 点 如下条件可由任两个推出第三个 1 P C 或 P D 为 A P B内 外 角的平 2 P C上 肋 3 A C B D 为调和点列 引理 2 点 P与圆和圆的一条弦依次交 于点 P B 则 A P B P 为调和点列 是 该 弦所 在 直线 为点 P 的极线 的 充要 条件 引理 3 若点 P在点 Q的极线上 则点 Q在点 P的极线上 引理证明见文献 1 回到原题 如图 2 设 四边形 A B C D外接圆 的圆心 为 0 联结 O P并延长与直线 B D交于点 P 联结 O Q并延长与直线 A C交于点 Q 模 1 O的完全剩余系 则 a 十b a 2 b 2 a 6 一定不是模 l 0的完全剩余系 本题基本上是由这两个题 目组成 设好方格至多一个 不妨设第一行没有好方格 且第一行 的 数依次为 a l a 2 a 9 则 0 al al 口2 al a 2 a9 是模 l 0的完全剩余系 设第二行 第 行 同在第 i 列的两个数 的和是 b 1 i 9 则 0 bl bI b 2 bl b 2 b 9 是模 l 0的完全剩余系 0 nI bI nl b I 02 b 2 al bI a2 b 2 n 9 b 9 也是模 l 0的完全剩余系 但由题 i i 知 0 aI bl al a 2 b l b 2 a I a 2 n 9 b l b 2 b 9 不是模 1 0的完全剩余系 矛盾 这表明好的方格至少 2个 综上 今年加试的题 目 每一道都是不错 的题 目 有些虽 由旧题改造得来 但 花样 翻 新 翻得很好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 就是改 造后的题往往 比原来 的题难 一道难也还不 要紧 而每道题都 比原来难 那解题者就吃 消了 例如加试第四题 留着中国数学奥林 用或许更好 最后 笔者衷心希望今后命题 的难度能 够降下来 1 4 中 等 数 学 网 2 因为 P为 A C中点 所以 O P上 A C 又 A P平分 B P D 于是 由引理 1知 B D P 为调和点列 由引理 2知直线 A C为点 P 的极线 则 点 Q 在点 P 的极线上 再 由引理 3得点 P 在 点 Q 的极线上 由引理 2知 A M C Q 为 调和点列 又 O Q上 B D 则 由引理 1知 Q M 平分 A Q C 即证 参考文献 1 武炳杰 从调和点列到调和四边形 J 中等数学 2 0 1 0 7 戴昕悦上海中学 l 3届 8班 2 0 0 2 3 1 证法 2 因为 D P A B P A 所以 C O s DPA C O S BPA 故 D P P 一 A D B P A P 一 A B 又 D C A P 2 B C 则 D C 一 A D B C 2 一 A B 2DP 2 故 B P D C 一 A D D P B C 一 A B 由正弦定理知 BP AB s i n BAC s i n APB 一 s i n DAC s i n APD Bp AB s i n BAC AB BC 蚁 A D j A B B C D C 2 一 A D A D D C B C 2 一 A B B C D Cf A B D C A D B e A B A D B C A D A B D C 朋 D C A B A D A B D C A D B C O A曰 DC AD BC 由托勒密定理得 AB DC AD BC AC BD 2 A DC AC BD A B D C A C O Q A 日 A C 一 D o DC 又 B A C Q D C 则 B A C Q D c A B C D Q C 同理 4 Q D A B C j A Q D A B C A Q O D Q C A Q 8 C Q 日 张智浩哈 尔滨师大附中高三 1 班 1 5 0 0 8 0 证法 3 如图 3 在 o 0上 取点 E 使 A E 曰 C C 联结 A E B E C E P E 图 3 由托勒密定理得 A E B C A B E C AC B E A E BC A B EC c B E BE c P AE CP BE CB 2 0 1 1年第 1 2 期 由 A E B A C B 知 A E B P C B 同理 A B E P C E E AB CP CPE APE APB APD P D Ej点共线 即点 D与 E重合 嵌 A D B C A B C D A C B D A C B Q BC AC 一 p A D 又 q s c D A C 则 A D C B O C 同理 9 A C D 于是 A Q 8 A D C 8 q c 李菁华哈 尔滨师大附中高二 2 班 1 5 0 0 8 0 证法4 如图4 过点 作B E A C与四 边形 A B C D的外接圆交于点 A I冬 l 4 则四边形 A B E C是等腰梯形 故 B A P E c P 由题意知 P P C P A B P C E 故 A 胎 A P D铮 C P E D 甘 D P E三点共线 D E过 A C的中点 P 甘s D E Sz x c D E 甘 D AEs i n E 1 C E C D s i n D C E 二 甘AD AE CE ClD 甘 AD BC AB CD 同理 a 0 8 C Q 8 铮 AD BC A B C D 故 A P B A P D甘 a q 8 叩 王慧兴 浙江省乐清乐成公立寄宿 中 学 3 2 5 6 0 0 证法 5 于点 层 过点 E作 O O 的 另 一 条切 线 与 o O交 于 点 D 又 J p是 A C的中点 由 垂 径 定 理 知 D P f C 过点 B作o0的切线与 交 5 因为B E是o0的切线 所以 O B j B E 于是 0 P B E D 五点共圆 故 D P A D D E B O E BP A DPA 从而 点 D 与 D重合 由 E Q上 B D o q上 B D 知 0 Q E三点 共线 由射影定理知 B E E p O E 由切割线定理知 B E E A E C 于是 E 9 O E E A E C 从而 0 Q A C四点共圆 故 E O C A O A C o o c 而 上 E O 则 C q B 杨志明 广东省广雅中学 5 1 0 1 6 0 证法 6 如图 6 以 P为原点 A C为 轴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 R C 图6 设夕 心 0 n 0 A 0 n B 0 一n l y b l I 2 Y 2 则四边形 A B C D的外接圆方程为 一 2 m y 几 1 6 中 等 数 学 显然 是方程 k 1 一2 m k b b 一n 0 的两个根 从 铲 十 l 十 l 因为 B P A D P A 所以 k p R k e o 0 故 X I Y 2 x 2 y l l k x 2 b 2 l b 6 2 r o b k n 一2 Q 当k O 时 直 线B D 过 定 点 f 一 0 1 此时 k A n k o k c R k o c 一1 因此 O A R O C R O Q R 9 0 于是 尺 C Q 0五点共圆 故 A Q R A O R C O R C Q R 当k 0时 b 0 直线 B D与 轴重合 由对称性知 A Q B C Q B 沈毅 四川省成都七 中初 中学校 6 1 0 0 4 1 第二题证明 对任意整数 n n 4 存 在一个 n次多项式 a 一 l 一 0 l a 0 具有如下性质 1 a a 一 a 均为正整数 2 对任意正整数 m及任意 k k t 2 个 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r r 均有 m r r 一 证法 1 i 当 n为偶数时 设 n 2 t 2 t 1 显然 对任意的整数 有 4 I 一1 事实上 当 为偶数 时 4 I 当 为奇 数时 4 I 一1 从而 对任意的整数 有 m o d 4 取 4 一 3 x 2 显然 满足条件 1 又对任意的整数 有 f x X 3 x 2 x 3 x 2 2 m o d 4 2 l l 另一方面 若存在 m N r r N 使得 m r r 一 f 由2 l l r 1 1 Ii 知 2 I I f r r 一 即2 l I m 因为 k 2 这 与 2 l l f m 矛盾 所 以 满足条件 2 i i 当 n为奇数时 设 n 2 t l 2 显然 对任意的整数 有 4I 一 一1 即对任意的整数 有 X m o d 4 取 4 3 x 2 类似可知 满足条件 1 2 王 健 四川省绵 阳南山 中学 2 0 1 2 级 6 2 1 0 0 0 证法 2 令 2 1 一 2 显然 是一个首项系数为 l的正整 数系数 的 n次多项式 下面证明 满足 2 对任意正整数 知 2 x x 1 2 必为偶数 于是 对任意正整数 有 2 兰0 m o d 4 所 以 2 m o d4 因此 对任意 k k 2 个正整数 r r 2 有 r l r 2 r 2 0 m o d 4 但对任意正整数 m有 m 2 m o d 4 故 m r 厂 r 2 一 m o d 4 从而 m r r 一 张慧丰南京师范大学数 学与计算机 信息科 学学院2 0 0 9级研 究生 2 1 0 0 9 7 张国 清 江西省抚州市一中 3 4 4 0 0 0 证法 3 对任意整数 n n 4 取 4 x 3 x 4 x 4 x 2 若 为偶数 则 2 m o d 4 若 为奇数 当n 2 k N 时 三戈 3 2 2 mo d 4 当 n 2 k l N 时 兰戈 3 一 2 兰 3 2 2 mo d 4 综上 对任意 N 都有 2 0 1 1 年第 l 2期 1 7 戈 2 m o d 4 以下同证法 2 邹昊源 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 9 班 2 6 6 1 0 1 第三题设 0 口 口 n 14 为给定 的正实数 n 口 血 对任意正实数 r 满足 r 1 1 的三元数组 一 的个数记为 r 证明 r 证法 1 对任意正实数 r 有 r 1 j n 一 即 对 确 定 的 号 由 式 知 每 个 i 至 多 对应一个 故三元数组 k 的个数为 s 2 一 1 对 确 定 的 号 1 由 式 知 每 个 i 至 多对应一个 故三元数组 i k 的个数为 s z 2 小一 一 t 所以 r I s l s 2 当 n为偶数 2 时 r l 2 k一1 k一1 2 l k k 1 j 当 为奇数 2 1时 r l 2 k I i 2 1 等 综 上 r 等 潘彩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2 2 2 0 0 6 证 法 2归 纳 证 明 r 等 对任意正实数 由 口 1 i f k n 知每一对 i f 最多确定 一 个 k 当 n 4时 所有三元数组共 4个 由 二 二 知必有 r 4 0 3 一 u2 4 一 U2 2 假设 n 4 对于 n 1 由于 n r 包括两部分 1 口 口 一 n 中满足条件的三元数 组 共 r 个 2 包 含 口 的满 足条件的三元数组 设这种数组共 s 个 因 0 与 0 1 n 最多可确定一个 口 这 种 a i 0 J 至 多 有 号 个 所 以 s 故 r r s 手 从而 对 1 成 立 所 以 r 肖昊天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二 6 班 2 6 6 1 0 1 证法 3 对任意实数 r 假设 i 满足 r 1 Ij n 口 一 口 则由 口 1 n 2 口 知数组 i k k k n i j 1 1 i Ji 1 Ij 一1 分另 有 n一 j 个 i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