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五).doc_第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五).doc_第2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五).doc_第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五).doc_第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五).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评估检测(五) (第八部分)(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含有尿素、hco3-等化学成分c.组织液和淋巴可以相互渗透d.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解析】选c。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尿素、hco3-等物质存在于内环境中;组织液的一小部分可以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其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选a。长时间不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加强,分泌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从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加强。3.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65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解析】选d。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则乙是血浆,丙是淋巴;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o2在运输过程中,由组织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解析】选d。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在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但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神经系统调控。5.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盐的平衡b.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c.下丘脑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d.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解析】选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贮存在垂体后叶,当受到刺激时,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肾上腺髓质,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分泌;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下丘脑中也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从而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活动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6.下列关于神经-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骼肌细胞表面不含神经递质的受体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突触后膜只要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b。骨骼肌细胞可以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其表面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前膜为轴突膜,突触后膜为细胞体膜或树突膜,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要达到一定阈值。7.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快c.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有两个: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完成传递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其传导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慢;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8.下列是关于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控制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相关d.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无关【解析】选c。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而不是低级中枢;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相关;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有关。9.(2017洛阳模拟)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66()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c.型糖尿病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d.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解析】选b。依题意,损伤的hla-d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抗原刺激后也有记忆细胞的产生;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即可能由hla-d基因发生突变引起。10.(2017福州模拟)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下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67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发生细胞免疫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解析】选c。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11.(2017青岛模拟)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解析】选d。ebv可被吞噬细胞识别,但是不能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ebv可以刺激t细胞,促进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但淋巴因子不能与该病毒结合;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少数病原体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b.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析】选d。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表现为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生长是指受重力影响,远地侧的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使得近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较高,表现为背地生长的特性;植物的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向光一侧的生长素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相对较多,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两者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68a.ab段形成的原因是k+内流b.bc段的na+外流需要消耗能量c.cd段的k+外流需要载体的运输d.de段的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解析】选d。ab段产生动作电位,na+通过钠离子通道内流,a错误;bc段为动作电位继续产生的过程,na+通过钠离子通道继续内流,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k+通过钾离子通道外流,不需要载体,c错误;de段k+通过钾离子通道外流,不消耗能量,d正确。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69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解析】选a。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所以在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的实验中,尖端是否感光为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进行对照;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所以在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的实验中,是否进行单侧光照射是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进行对照;植物产生向光性生长的内因是尖端及下部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所以在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的实验中,是否有尖端是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进行对照;图尖端受光均匀,应直立生长。15.下面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0()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的b.c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来降低血糖浓度d.a、b、c、d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解析】选a。由图分析可知,ad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神经递质不需要通过血液传送;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水分的重吸收;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快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水平;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需要和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1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1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选b。根据题图所示,由构成,属于细胞外液。与可以相互渗透,只能向渗透,只能向渗透,可推知为血浆,为淋巴,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则为细胞内液,故b项正确。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c.正常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差别不大d.抗体、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解析】选d。人是恒温动物,内环境温度不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生成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抗体、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18.下面甲图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2()a.从甲图可以看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b.乙图中茎的背地生长与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c.乙图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mol/ld.乙图表示的现象与重力作用有关,也可从甲图中找到原因【解析】选c。甲图中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即根芽茎;乙图中茎背地生长反映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与胚芽鞘向光生长类似;乙图中a侧浓度抑制根的生长,说明其浓度大于10-8mol/l,b侧浓度促进生长,说明其浓度小于10-8mol/l;乙图中根的向地性与重力有关,反映出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具有两重性,甲图也可以体现出来。19.(2017惠州模拟)如图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3a.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低于b浓度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协同关系d.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解析】选a。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a正确;b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a浓度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故可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b错误;激素a、b分别表示赤霉素和乙烯,二者属于拮抗关系,c、d错误。20.(2017玉溪模拟)下面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激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4()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c.结构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影响b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解析】选d。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c表示肾上腺素;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支配胰岛a、b细胞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此为神经调节,血液中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此为体液调节,故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其分泌过程是胞吐。21.(2017广州模拟)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b.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解析】选d。氧气和葡萄糖浓度比值低时,细胞内无氧呼吸加强,乳酸含量增加。据图可知,乳酸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即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和下丘脑有关的神经,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2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5()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b.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解析】选d。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够被多次利用;电位1表示形成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电位2表示经神经递质作用后,膜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可能是阴离子(如cl-)大量内流所致。23.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表示吞噬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c与b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解析】选a。a表示吞噬细胞,d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是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的加工,因此浆细胞比b细胞含内质网更丰富。24.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顶芽和根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6()a.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b.图乙中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图乙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甲则不能【解析】选a。图甲表明当外源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0时,根的数量大于5,说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a正确;因为与芽相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图乙中表示的是顶芽,b错误;图乙中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图乙和图甲都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25.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b.秋末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夏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d.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选c。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等生理作用;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和叶的衰老和脱落。植物越冬休眠,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赤霉素减少,a错误;秋末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进而经过程形成脱落酸,使叶片脱落,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夏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26.(8分)下面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7(1)若激素b是生长激素,则它是由_细胞合成的。(2)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当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时,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_。(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_相结合的受体。(4)若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则它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促使细胞合成特定的mrna,再经过_过程合成新的蛋白质,进而促进细胞代谢。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解析】(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细胞合成的。(2)受体b发生缺陷时,胰岛素不能有效降低血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下丘脑接受的信息分子除了激素外,还有神经递质。(4)合成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后经翻译过程合成新的蛋白质。答案:(1)垂体(2)升高(3)神经递质(4)翻译负反馈27.(10分)(2017南昌模拟)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了一些相关实验研究与分析,请作答:(1)甲组同学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一分析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是_,该操作体现了_原则。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实验结果_(填“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2)考试过程中,乙组同学能准确理解文字信息并作答,此过程涉及的相关言语区有_;且存在“憋尿”现象,这说明了神经系统存在_调节;考试结束后依然兴奋,并不能立即恢复平静,这是因为体液调节具有_的特点。【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其他变量都为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所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是吸走1 ml,保证与其他烧杯溶液的量相同,该操作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由图二可得,2,4-d溶液浓度在10-1110-10mol/l时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所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10-1110-10mol/l;当2,4-d溶液浓度在10-1210-9mol/l时促进生根,2,4-d溶液浓度在10-8mol/l时抑制生根,所以该实验结果能体现两重性。(2)考试过程中,乙组同学能准确理解文字信息并作答,此过程中要用到阅读、书写,故涉及言语中枢的w区和v区;在憋尿时,人不会进行排尿,这说明了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由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因此考试结束后依然兴奋,并不能立即恢复平静。答案:(1)吸走1 ml单一变量10-1110-10mol/l能(2)v区和w区分级作用时间长28.(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8(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_。(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5)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_(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_(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_(填激素)增加,它作用于甲细胞促进_,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解析】(1)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的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2)图中a处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由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使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增加;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答案:(1)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的受体(只要合理即可)(2)电信号化学信号(3)减少负反馈(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cc胰高血糖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只答肝糖原的分解也可)29.(10分)兴奋在神经元上进行传导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前一个突触刚引起兴奋就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图中gly(甘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79(1)已知gly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其r基是_。(2)突触1分泌乙酰胆碱的过程需要_(填细胞器名称)直接参与,并利用_(填写细胞膜的相关结构特点)将其分泌到_(填写相关突触结构名称)。(3)已知在突触1的作用下,突触后膜兴奋,由此可推知离子通道甲是_离子通道,因此一小段时间后a处的膜电位表现为_。(4)若b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则可知gly是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gly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使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解析】(1)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甘氨酸的r基为h,属于最简单的氨基酸。(2)乙酰胆碱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过程,直接参与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