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经验介绍.doc_第1页
造林绿化经验介绍.doc_第2页
造林绿化经验介绍.doc_第3页
造林绿化经验介绍.doc_第4页
造林绿化经验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林绿化经验介绍 *市位于*省西北部,地处*沙地北缘。这里风沙干旱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总幅员3857万亩,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4.5,年平均降水量408毫米,年蒸发量是降水量4倍以上。建国前,*缺林少木,森林覆盖率仅为1.9%,“一进*府,先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三刮四种,沙进人退”是对过去*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生态环境恶劣,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生态危害。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政策、*省开展绿化美化*大地活动,*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抗风沙、治盐碱、治山治水,绿化美化家园,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同恶劣的生态环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目前,全市林地面积636万亩,森林覆被率达12%,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009年前的1596.4万亩减少到目前的1042万亩,有效地阻止了风沙向我省中东部地区推进,降雨量大幅度增加,昔日瀚海披上了绿装,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结束了过去“三刮四种,沙进人退”的历史,自然环境面貌得以明显改观,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三年来,*市人民政府被国家绿委评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被省政府评为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先进市、森林防火模范单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市林业局被国家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多年来,*在造林绿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以竞赛活动为载体,高位推动造林绿化工作。*历任历届党委、政府都把造林绿化当作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作为改善生态、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2010以来,连续开展“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竞赛活动和“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活动,坚持每年都认真组织一次检查评比,进行一次情况通报,开展一次总结表彰。自上而下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层层实行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责任追究制和以奖代投机制。把造林绿化工作列入各地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包保和帮扶责任制,层层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包片、乡镇领导包村、机关干部包点,各相关部门帮扶工作责任。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监督检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市委、市政府督查跟踪督查,及时通报造林绿化进展情况。四大领导班子大兴造林绿化之风,实施挂牌造林,加强示范带动作用。竞赛活动开展五年来全市造林200万亩,森林覆被率可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城市优良天气指数可达335天,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57万吨,释放氧气130万吨,蓄涵水源11.5亿吨,增产粮食4000万公斤,林果年均可创经济价值8.4亿元。造林绿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打造生态建设新格局。为搞好林业生态建设,我们制定了全市造林绿化的总体规划,并由市人大审议通过。我市造林绿化的总体布局是“一屏、二轴、三带、四景区、五环”。“一屏”就是沿*与内蒙、黑龙江边界营造边界防护林,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二轴”就是以*境内嫩丹、珲乌两条高速公路为中心,开展通道绿化示范带建设,打造城市绿化新景观;“三带”就是打造三条产业经济带,即:杨木循环经济增效带,山杏、果树等干鲜果及药材植物为主的沙地经济带,生态草及枸杞、沙枣植物为主的碱地经济带,发展壮大林业生态产业;“四景区”就是以向海、莫莫格、大安*湾、包拉温都四个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五环”就是在*、*、大安、*、*营造城市、县城环城防护林,为城区建设绿色生态防护圈。从根本上改变*荒漠化状况,建设吉*部绿色生态屏障和生态产业基地。规划利用20132015年三年时间,开展“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活动,完成植树造林100万亩。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5%。加快实现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村屯林围化、湿地景观化、荒漠全绿化的奋斗目标。以重点工程为带动,全面提升造林绿化水平。近年来,我市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精品工程运作措施,结合国家开展的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突出实施城市绿化美化、村屯绿化美化、绿色通道、荒山荒地造林、低质低产林改造五大生态工程建设。城市绿化美化以老城区绿化改造和增加绿量为重点,均采用胸径5cm以上的苗木,重点地段采用了胸径10cm以上五角枫、蒙古栎、柳树等大苗,努力提高城市绿化品味和档次。*县兴建了奥体公园、南湖湿地公园,环城防护林、齐双线*段、县城西出口两侧各50米宽通道绿化,201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绿化标准县”,2013年又被国家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大安市着力打造*湾湿地,2010年已被国家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每个县(市、区)都新建了50米宽以上的环城防护林,新建了1处城市绿化主题公园。村屯绿化美化以省政府开展的“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为重点,整体推进我市村屯绿化工作。全市村屯绿化达省标1539个,创建了1个省级“示范森林小镇”和5个“森林小镇”。绿色通道以打造绿色风景网络为重点,增绿量、上水平。全市绿化公路1140公里、绿化江河两岸274公里。公路绿化重点部位全部使用胸径3.0cm以上的优质大苗造林,规划宽度在2050米,统一规划树种、统一栽植模式。大安市开展“安白百公里绿色长廊”建设,绿化珲乌高速公路辅道134.1公里;*市、*县开展绿色文明长廊工程建设,绿化*公路120公里。荒山荒地造林以治沙、治碱、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快荒漠化治理进程。全市荒山荒地造林165万亩。*县150亩以上造林户数达千户以上,新兴乡兰海军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造林就达1万亩以上。低质低产林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水平。对过去因树种选择不当、粗放经营形成的“小老树”、残次林进行采伐更新改造,重新选择树种,重点选择经济型树种,对造林进行优化重组配置,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资源质量效益。全市低质低产林改造35万亩。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主体,激发造林绿化活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谁造谁有”、“个体承包造林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转让”等林业政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造林绿化运行机制,推行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努力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真正做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形成全社会合力兴林的良好氛围。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政策的、行政的综合手段,采取“清、包、租、卖、给”等措施,千方百计落实造林绿化用地。近年来,结合省政府开展的林地清收工作,我们强化措施、积极工作,全市共清收林地75.3万亩,还林45.4万亩。对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我们还采取反租倒包、租地造林方式,由地方财政出钱租用农民耕地造林,林权归土地承包人所有。为了弥补造林资金不足,我们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财政出一点、部门筹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群众负担一点”的方法,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最大限度的满足造林绿化需要。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与省林业厅共同开展了“治理国土荒漠化、*大造林行动”募集资金公益活动,全市共募集到造林绿化资金3260万元,其中直接捐资1041万元,直接造林和定向造林2219万元。以科技示范推广为重点,提高造林绿化的科技支撑水平。立足于*生态环境恶劣、造林立地条件差的实际,向科学技术要速度、要质量、要效益。*在新品种选育、造林新技术推广应用、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林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上,共有28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培育的系列*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为了加快荒漠化治理进程,我们与*省林业厅、省荒漠化治理基金会共同在*建立了桑树、山杏、柠条、仁用杏、沙枣、平欧大榛子、欧李、北五味子、文冠果和枸杞10个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共造林5050亩,目前新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有效地示范推广了治沙、治碱造林树种营造技术,探索了许多防沙治碱、治理荒漠化的造林模式。全市坚持就地就近育苗、运用本地苗木抗旱坐水造林,重点工程全部采取市场化运作,由造林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实行公开招标、工程监理和资金报账制管理,将造林面积、施工质量与资金挂钩。全市共组建200多个专业队伍活跃在造林绿化第一线。我们推行苗木政府采购化、选苗品种优良化、挖坑整地精细化、浇水除草经常化、地面管理网络化的“五化”管理,实施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一条龙”的管理程序,强化造林质量全过程管理,造林质量管理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以依法治林为保障,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为了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我市全面推行“三级政府、五级管理”模式,建立了市、县、乡、村、屯齐抓共管的造林绿化管护长效机制。我们制定了*市林木资源管护办法,实行了禁牧措施,乡、村出台了林木管护乡规民约。市、县成立了森林公安分局和林业稽查大队,乡镇建立了护林队伍,村设立了护林员,自上而下形成了森林资源管护网络。采取挖防护沟、建工程围栏、实行“门前三包”等多种管护措施,坚持“谁栽植、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管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