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ppt_第1页
第六讲 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ppt_第2页
第六讲 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ppt_第3页
第六讲 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ppt_第4页
第六讲 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1 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 体会孔子的性格 3 掌握孔子的重要思想 2 引言夏曾佑著 中国古代史 云 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 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 柳诒徵著 中国文化史 云 孔子者 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 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一 孔子传略 5 孔子传略 孔子的形象 个高 谦谨 劳苦 一 个高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长九尺六寸 人皆谓之 长人 而异之 九尺六寸 合多高 按西汉1尺 23 1厘米计算 是221 76厘米 6 孔子传略 孔子的形象 个高 谦谨 劳苦 二 谦谨画像上的孔子 腰间佩剑 两手当心 哈点腰 身体略向前倾 这种姿势 古人叫 磬折 好像奏乐的石磬 有个弯儿 所谓 鞠躬如也 论语 乡党 它和背手撅肚子趾高气扬的样子正好相反 是表示温良恭俭让 7 孔子传略 孔子的形象 个高 谦谨 劳苦 三 劳苦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 与弟子相失 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 其项类皋陶 其肩类子产 然自要以下 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 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 然哉 然哉 8 孔子传略 孔子的出身 血统高贵 出身卑贱 一 弗父何是孔子第十代祖先 弗父何的父亲宋缗公 名共 有子二人 长子弗父何 次子鲋祀 又名方祀 缗公死时不传子而传弟熙 是为炀公 鲋祀不服杀了熙 原应由长兄弗父何继位 弗父何不受 让位于弟鲋祀 即宋厉公 弗父何因让国而声誉大张 世为宋大夫 9 孔子传略 孔子的出身 血统高贵 出身卑贱 二 正考父是孔子第七代祖先 他曾连续辅佐宋国三公即戴公 武公和宣公 不但不骄傲奢侈 反而越发谦逊俭朴 他在家庙中的鼎上作如下铭文 一命而偻 再命而傴 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 亦莫余敢侮 饘于是 粥于是 以糊余口 同时 他又爱好文献 据传 诗经 中的 商颂 就是经他和周太师校订的 正考父以谦恭俭朴和熟悉古文献见称 10 孔子传略 孔子的出身 血统高贵 出身卑贱 三 孔父嘉是孔子第六代祖先 从孔父嘉起 子孙有的就以孔为姓氏了 大概孔父嘉不象父亲正考父那样谨慎恭敬 所以在一次宫廷斗争中和宋殇公一同为华督所杀 其曾孙孔防叔畏华氏之逼 始奔鲁 为防 今山东费县东北 大夫 故曰防叔 11 孔子传略 孔子的出身 血统高贵 出身卑贱 四 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 鲁郰邑大夫 亦称郰叔纥 此人武力绝伦 在当时以勇称 左传 襄公十年 晋人围逼阳 逼阳人启门 诸侯之士门焉 县门发 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12 孔子传略 孔子的出身 血统高贵 出身卑贱 五 孔子 史记 孔子世家 叔梁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 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 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 姓孔氏 钱穆 史记 称叔梁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 野合而生孔子 此因古人谓圣人皆感天而生 犹商代先祖契 周代先祖后稷 有感天而生之神话 又如汉高祖母刘媪 尝息大泽之陂 梦与神遇 遂产高祖 所云野合 亦犹如此 欲神其事 乃诬其父母以非礼 不足信 13 孔子传略 孔子的一生 仕途不顺 修书教学 一 1 33岁 居鲁 二 34 35岁 出国 东周 齐国 三 36 50岁 返鲁 退修诗书礼乐 教书育人治学 四 51 54岁 仕鲁 担任中都宰 司空 大司寇等 五 55 68岁 周游列国 到过宋 卫 曹 郑 陈 蔡六国和楚的边境 仅短暂服务于卫 陈两国 六 69 73岁 孔子返鲁 二 孔子的性格 15 孔子的性格 自我期许极高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为儿嬉戏 常陈俎豆 设礼容 论语 为政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里仁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16 孔子的性格 兴趣广泛 多才多艺 论语 子罕 太宰问于子贡曰 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 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 子闻之 曰 太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论语 为政 子曰 君子不器 论语 子张 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17 孔子的性格 不厌不倦的精神 论语 述而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论语 述而 子曰 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 泰伯 子曰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论语 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8 孔子的性格 幽默 论语 子罕 达巷党人曰 大哉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 谓门弟子曰 吾何执 执御乎 执射乎 吾执御矣 林语堂认为 这活真是幽默的口气 我们也只好用幽默假痴假呆的口气读他 这哪里是正经话 或以为圣人这话未免杀风景 但是孔子幽默口气 你当真 杀风景是你 不是孔夫子 19 孔子的性格 幽默 论语 子罕 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 韫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 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子贡从商 提的问题 不脱商人本色 他把老师比之为待价而沽的商品 孔子一点也不觉得有损颜面 反而顺着弟了的口气大声说 要卖 要卖 我就是在等待识货的买主啊 这当然是一种幽默 20 孔子的性格 幽默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 与弟子相失 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 其项类皋陶 其肩类子产 然自要 腰 以下 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 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 然哉 然哉 21 孔子的性格 幽默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 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 匪兕匪虎 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 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 由 譬使仁者而必信 安有伯夷 叔齐 使知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 史记 孔子世家 子路出 子贡入见 孔子曰 赐 诗云 匪兕匪虎 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 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 纲而纪之 统而理之 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 而志不远矣 史记 孔子世家 子贡出 颜回入见 孔子曰 回 诗云 匪兕匪虎 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 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 夫子推而行之 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 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 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 吾为尔宰 22 孔子的性格 率真自然 论语 述而 子之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论语 述而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是丘也 23 孔子的性格 虚怀若谷 从善如流 论语 述而 子曰 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 论语 述而 子曰 文 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 宪问 子曰 君子道者三 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24 孔子的性格 虚怀若谷 从善如流 论语 述而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里仁 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季氏 子曰 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 25 孔子的性格 好恶显明 孔子对颜回的称许 回也 其心三月不违仁 惜乎 吾见其进也 未见其止也 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 26 孔子的性格 好恶显明 孔子对子路的称许 衣敝缊袍 与衣狐貉者立 而不耻者 其由也与 由也果 于从政乎何有 27 孔子的性格 好恶显明 孔子对子路的批评 子路曰 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 暴虎冯河 死而不悔者 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了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 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 28 孔子的性格 好恶显明 孔子对冉有的批评 季氏富于周公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9 孔子的性格 好恶显明 孔子对朋友的批评 原壤夷俟 子曰 幼而不孙弟 长而无述焉 老而不死 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30 孔子的性格 好恶显明 孔子对权臣的批评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31 孔子的性格 安贫乐道 论语 学而 子贡曰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 述而 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 学而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32 孔子的性格 坦然面对过失 论语 学而 子曰 过则勿惮改 论语 述而 子曰 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 述而 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 揖巫马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 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 为同姓 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 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 丘也幸 苟有过 人必知之 三 孔子的天命观 34 孔子的天命观 孔子坚信并赞扬天命之伟大与诚信 论语 阳货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论语 尧曰 尧曰 咨 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 予小子履 敢用玄牡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 有罪不敢赦 帝臣不蔽 简在帝心 35 孔子的天命观 人应当敬畏天命 遵奉天命 中庸 仲尼曰 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论语 季氏 子曰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晁福林 时中 即中时 乃符合时运之谓 亦敬畏天命之意 36 孔子的天命观 天不断给人以机遇 这种机遇就是 时命 人应当抓住 时命 积极进取 论语 乡党 色斯举矣 翔而后集 曰 山梁雌雉 时哉 时哉 子路共之 三嗅而作 这是 论语 中记载的一条孔子以 时 喻时运之意的重要材料 晁福林 这里的 时 字的含意 应当指的是时运 山梁雌雉发现有危险就飞翔而起 后来又待感觉平安了才集于一处 地上有了食物嗅而不食 以防被擒 这些都是雌雉掌握时遇的结果 暗含人更应该抓住时遇 37 孔子的天命观 天不断给人以机遇 这种机遇就是 时命 人应当抓住 时命 积极进取 庄子 人间世 孔子适楚 楚狂接舆游其门曰 凤兮 凤兮 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 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 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 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 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 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 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 无伤吾行 吾行郤曲 无伤吾足 论语 微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 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 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 38 孔子的天命观 天不断给人以机遇 这种机遇就是 时命 人应当抓住 时命 积极进取 庄子 秋水 篇载有孔子周游列国时受困于匡的事情 记载孔子因为误会而被围困数重 但是孔子毫不惊慌 而是依然 弦歌不惙 子路问孔子何以能够如此 孔子给他讲述自己关于 时 的道理以作答 孔子说 来 吾语女 我讳穷久矣 而不免 命也 求通久矣 而不得 时也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 渔父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 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 视死若生者 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 知通之有时 临大难而不惧者 圣人之勇也 由 处矣 吾命有所制矣 四 孔子的仁与忠恕 40 孔子的仁与忠恕 论忠恕 忠是积极之道 恕乃消极之道 论语 里仁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论语 卫灵公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中庸 子曰 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 丘未能一焉 所求乎子 以事父 未能也 所求乎臣 以事君 未能也 所求乎弟 以事兄 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 先施之 未能也 41 孔子的仁与忠恕 论仁 仁以爱人为基础 说文 仁 亲也 从人 从二 论语 颜渊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42 孔子的仁与忠恕 论仁 仁是忠恕的合体 论语 雍也 子曰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颜渊 仲弓尚仁 子曰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3 孔子的仁与忠恕 论一贯 仁与忠恕是孔子思想的贯 即核心 论语 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论语 为政 子曰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论语 学而 子曰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论语 宪问 子曰 修己以安百姓 44 孔子的仁与忠恕 补充说明 孔子的仁道是只爱人 不恶人吗 论语 里仁 子曰 惟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论语 里仁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45 孔子的仁与忠恕 补充说明 在己与人利害矛盾之下 是损人而利己呢 还是损己而利人呢 论语 卫灵公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文天祥的绝命词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惟其义取 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 46 孔子的仁与忠恕 补充说明 怎样人物才能符合孔子仁的尺度呢 论语 述而 冉有曰 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 诺 吾将问之 入曰 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 古之贤人也 曰 怨乎 曰 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出曰 夫子不为也 论语 微子 微子去之 箕子为之奴 比干谏而死 子曰 殷有三仁焉 论语 宪问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 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 曰 未仁乎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五 孔子的德治思想 48 孔子的德治思想 孔子德治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论语 为政 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民有耻且格 49 孔子的德治思想 道之以德 与 齐之以礼 的关系 论语 阳货 子曰 礼云礼云 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 论语 八佾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论语 八佾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子者 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50 孔子的德治思想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论语 为政 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 书云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 论语 颜渊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己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51 孔子的德治思想 德治以道德教化为先 论语 子路 子适卫 冉有仆 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 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曰 既富矣 又何加焉 曰 教之 论语 尧曰 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 52 孔子的德治思想 在道德教化中特别重视在位者的道德修养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苟正其身矣 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六 孔子的教育主张 54 孔子的教育主张 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方针 论语 卫灵公 子曰 有教无类 论语 述而 子曰 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说苑 修文 孔子见子桑伯子 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 弟子曰 夫子何为见此人乎 曰 其质美而无文 吾欲说而文之 荀子 法行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于贡曰 夫子正身以俟 欲来者不拒 欲去者不止 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 隐括之侧多枉木 是以杂也 55 孔子的教育主张 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原则 论语 先进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 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论语 先进 子曰 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喭 56 孔子的教育主张 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原则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 闻斯行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