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平塘县者密中学 石秀凤 教学创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两者结合起来理解,语文教学应植根于“文本”,应“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本课教学设计以“走进文本,拥抱生活”为主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将主体教学流程分为“今昔罗布泊悲剧谁之过一错怎再错我能做什么”四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旨在让学生走进文本,将今日罗布泊和昔日罗布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二个板块是在前面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后,帮助学生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一错怎再错”是对前面两个板块的拓展,让学生明白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最后引申到我们的家乡,让学生意识到不能让家乡成为下一个罗布泊,面对人们发出强烈的呼吁,将“环保”意识在活动中自然地根深蒂固地植于学生的脑中。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在与自然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教学步骤一、今昔罗布泊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国,曾经有一片美丽的仙湖,它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它是生命绿洲,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但如今它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令人恐怖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去寻找答案。(出示课题、板书)(幻灯片1) 2、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掌握哪些信息? 生:交流、发言。 师:(归纳)罗布泊曾经是非常美丽的湖泊,现在却消逝了。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题,明确:哀伤、惋惜。请再读课题。能不能把“消逝”改为“消失”呢?(幻灯片2) 3、针对题目提供的信息,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幻灯片3) 4、今日罗布泊(1) 师:罗布泊在哪?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幻灯片4-6)(2) 请同学们走进课本,找出有关今日罗布泊的句段。(幻灯片7) 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并出示相关句子,重点句子要重点品析。如:“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3)师小结:今日的罗布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又恐怖,俨然一个人间禁地。(幻灯片8-11)板书: 5、昔日罗布泊(过渡:但你们可曾想过罗布泊昔日的风光,现在我们一起去寻找昔日仙湖的踪迹。哪些情境令你向往。)生:再次感知,出示美句。师对学生的句子进行品析。如:“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幻灯片12-14) 师小结:昔日的罗布泊,一个仙湖、一片绿洲。(板书) 6、罗布泊今昔对比。(师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幻灯片15)师:一边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边是大漠沙如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不见飞鸟马不前。我们简直难以置信,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神秘的罗布泊。 7、穿越对话:(20世纪30年代,斯文.赫定来到罗布泊,他被那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我们来看看他怎么说的)假如斯文.赫定现在又来到罗布泊,他会说些什么。(幻灯片16)二、悲剧谁之过(过渡语: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几十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这样消失了。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大面积骤增。“沙进人退”在罗布泊变成现实。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我们在哀伤、惋惜之余,是不是应该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 1、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幻灯片17) (生:对课文中关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进行探究。) 师:归纳概括学生答案 明确:改道、“四盲”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我们该吸取什么教训?(学生讨论,找出文中揭示深层原因的句子。) 师:“改道”也好,“四盲”也罢,究其深层原因,都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所以作者在文中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的,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在改造、利用大自然时的盲目和愚昧。让我们警醒,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时,千万别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 3、体会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幻灯片18) 师:美丽的罗布泊就这样人为地消逝了,这怎不令人痛惜?作者除了在文中有这种直接指明原因的表达,还有些融情感于景物的含蓄表达,现在我们来体会。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真实性体现在运用数据客观说明。形象性和抒情性体现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赏析呢? 如:A“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作者将胡杨拟人化,写出了它们的悲惨现状,使读者内心震撼:这就是人类无情破坏大自然的罪证!为人类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B、“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拟人手法,形象地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学生品读评析过的语句,仔细体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三、一错怎再错 人类酿造的悲剧只有罗布泊吗?从“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中这个“又”可以得知答案是否定的,人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悲剧不只一个,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幻灯片19-21)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伤害.由此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四、我能做什么(幻灯片22-23) 也许,青海湖、月牙泉距离我们太遥远,所以同学们没有多大的忧患意识。但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应该具有了环保意识。我们总不愿意自己的家乡因生态环境的恶变带来灾难吧?为了我们的家乡,希望同学们心存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有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就会随手捡起一个包装袋,随时拧紧水龙头,顺手关掉电灯,从生活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让家乡成为我们永远的乐园!五、课堂小结结束语: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