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九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九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九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九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九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囚绿记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自读,感知文章的内容;选读,感受作者的情感;研读,领会作品内涵。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作者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三、教学目标 1领略文章深邃的意境,提升审美品位。 2了解咏物抒情的方式,培养高洁情操。3品味含蓄优美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四、重难点1体会本文的精巧构思。2品析含蓄优美的语言。3感受作者真挚的感情。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李白说“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说“主人山门绿”,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宗璞说“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你能说说对绿的感受吗? 2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陆蠡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作家。他散文委婉多姿而清丽媚人,然而他本人却是副傻傻的书生相。抗战期间他主持出版社工作时,一次入侵的日军突然前来查抄反日书籍,抄走满满两卡车书。陆蠡恰巧外出,幸运地躲过了这一灾。然而陆蠡并没有幸运感,而是深深为自己不在场内疚,觉得自己是负责人,不能推卸责任连累别人,他甚至毫不顾忌,对抄走进步书籍的敌人决不罢休,反而自己主动上门,来到租界巡捕房论理儿问究竟。人家正愁没处找你呢,自己倒送上门来了,结果是明摆着的:咔嚓一声,投进监狱了!此后他便作为犯人被无休止地提审。这时,陆蠡似乎还未醒悟,依然是那副倔骨和“傻”相,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陆先生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他便吐血而死。据说他惟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判刑前的申诉:“我宁可照我的样式说话而死,也不照你们的样式说话而活。” 故人已去,然而他留下的文字还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 (二)初读 (1)读准字音。 (2)了解内容。 (3)把握情感。 (三)正音 陆蠡() 涸()辙 淅沥( ) 猗()郁 蕈()菌 揠()苗助长 (四)研读 1文章题为“囚绿”,哪个同学知道“囚”这个字的含义?可以借助于字形来表述。 明确:“囚”的意思:将人关押起来。 2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明确:作者囚禁一绺青藤的事。 3讨论一下文章的哪些内容叙述了“囚绿”这件事? 明确:第811段。 4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文字,其他同学听完之后可就这一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示例: (1)“囚绿”的意图最初是缘于“我”自私的念头:“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2)“囚绿”的起初“我”是满腹的“喜悦”:“我”看到“绿的枝条”“伸长”“攀缘”“舒放”,误以为“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 (3)后来“我”察觉到那“绿”根本不为“我”的那份情所打动,而是固执地“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朝着窗外的方向”,便觉得“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很是“不快”。 (4)最后写“我”看到那绿,“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虽然为它的“病损”而“可怜”,可因为“恼怒”它的固执,仍旧没有放走它。 5显然,作者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也彰显出他自己极为鲜明的心理历程,说说这历程历经了哪些驿站。 明确:喜悦、不快、恼怒,以及后文的祝福。 6作者描写“绿”被幽囚之后的生态,以及自己的心态,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展现青藤形象,突出青藤的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个性特点;而叙述自己的心态,又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现青藤的不屈与执著。 7作者的居室条件并不尽如人意,这个部分有一个词,就概括地说明了这一点。看看谁能最先找到这个词。 明确:简陋。 8其实,当初作者之所以选定这样简陋的居室,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文章的哪些部分表述了这理由。 明确:第17段。 9请同学浏览文章的第一部分,然后说说这部分文字所叙写的内容。 示例: (1)叙述了居室条件的不如人意; (2)叙述了选择这一房间居住的理由:“圆窗外面长着常青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3)叙述因为有了一绺青藤为伴,“我”不再感到“孤独”,有了与绿叶的“对语”,“我”为之“快活”。 10而这一切的一切只缘于一点,是什么呢? 明确:对“绿”的深深的爱。 11那么这一部分的内容与第二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明确:正因为“爱绿”,所以才有了后文的“囚绿”,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第二部分内容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学习的内容:作者因为爱绿,所以选择了有绿作伴的居室;又因为爱绿,便有了占有绿的念头,并把绿幽囚进自己的居室;还是因为爱绿,虽然眼见绿的病损,仍旧不肯放走绿。 (二)研读 这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后面的内容。 1齐读文章第1213段,说说你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示例: (1)这部分主要是写“释绿”; (2)作者还特意以“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出写作的背景; (3)“烽火四逼”“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表现了当时战事的吃紧; (4)称“绿”为“囚人”,与前文比有了明显的不同,它寄托了作者当时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情感。 (5)还表现了作者对“绿”的深深“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2想想此时作者笔下的“绿”具有了怎样特殊的意味? 明确:不屈服于黑暗,顽强与黑暗抗争,以及对光明自由的向往。 3那么作者对“绿”所具有的这样的特点又是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敬重,从“珍重”一词,可以作这样的推断,这也折射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他内在情感的外化。 4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歌咏“物”,完全是为了抒发他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手法我们称它什么呢? 明确:咏物抒情。 5好,接下来,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说说这一部分的内容以及隐含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明确:叙述自己对“绿”的思念,也含蓄表达了对日本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6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用排比句的形式,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绿色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的爱意。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恰如其分的比喻,强调了绿色与“我”的生命的不可分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3)“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细腻入微的描写,正是作者对绿极爱心境的一种曲折反映。 (4)“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整饬的句式,表述了我对绿色的一种迫切的渴求。 (5)“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这样的问句,看似平常,却意味深远,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那青藤不绝的情思,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索空间。 (三)拓展 阅读窗台上的花,说说文章给你感悟最深的一点。(可选择文章的意境、表现的感情以及表达方式或语言特点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表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此训练也可作为课外作业布置) 窗台上的花 办公室的窗台上有三盆菊花。那是去年的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一个同事从花店里买来的。虽然,那花的品种很是一般,但团团艳丽的金黄,还是让大家着实兴奋了好些日子。每天,走进办公室,只要看见那花无拘无束的笑,心情似乎也好了许多。菊花灿灿地开放着,那一丝一丝的浪漫,也牵出大家心中一缕一缕的柔情。于是,办公室里便总是漫溢着一种花似的温馨。 一不小心,一个秋天滑落了,紧接着又是一个冬天消逝了。窗台上那三盆菊花便在秋雨寒冬中悄然地枯萎,最后只剩下花梗支撑着干瘪的身躯。那原先开得最为灿烂的花朵,也安详地耷拉下高昂的头颅。虽然它依旧摆着一种站的姿态,可摸上去,早已没有了生命的质感。 花被搁置在窗台外的角落,大家也不再议论它,仿佛没有了它的存在。只是早晨泡茶时,将茶杯里残留的茶叶一骨脑儿倒进那青黑的瓦盆里,才看它那么一眼,而这一眼中,显然没有了什么内容。 这天,一个同事兴冲冲走进办公室,手里捏着几枝花。花不知名,花瓣也不大,却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香。那是春天的城市街头,最为流行的一种花。大家分享着花的清馨,又开始了关于花的话题,谈论那花的色泽,那花的枝叶。那花被大家如宠物一样地放在窗台上一个精美的玻璃杯里,花儿便艳艳地开放着生命的美丽。而那被搁在了窗台外面的三盆菊花,全然成为娇艳的一种陪衬,一种静谧的无言的陪衬。 过了几天,那几枝花儿,颜色不再鲜亮,花朵也开始萎缩,也不再有那幽香。也许是那玻璃里没有什么滋养生命的养料,花儿急剧地凋谢了。而就在这时,我意外地发现,那残菊的盆中,却冒出几叶清新的绿色,绿色缠绕在枯枝败叶间,顽强地举托着那秋天里曾开放的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