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1页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2页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3页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4页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阳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 史 试 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分数: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考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小题)1、八卦(见右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质量管理严格 b产品做工精美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4、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材料中“礁”作为冶铁燃料始于a汉 b北宋 c南宋 d明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6、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7、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明代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 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8、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自然经济已经瓦解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丝织业发展a b c d9、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1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11、下列企业性质与其他三项 有明显不同的是:a.发昌机械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贻来牟面粉厂1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得以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毫无政治地位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c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13、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14、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十年代 d.20世纪初期15、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外交成就的突破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1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18、“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a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b第三次科技革命c发展“混合经济”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基本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我不愿意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表述中最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生产 d举办公共工程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正式形成。与这一体系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a雅尔塔会议b布雷顿森林会议 c联合国会议dapec会议2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成立关贸总协定c建立世界银行的运行 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2、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 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2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24、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25、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26、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l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 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c经济发展缓慢 d阶级矛盾的缓和27、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28、2010年1月7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转动“金钥匙”,自贸区“合作大门”缓缓开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这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29、当今中国青少年喜欢看日本的卡通画册,穿印有卡通人物的衣衫就连含高脂肪高糖的美式快餐,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度也“所向披靡”。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c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d各种文化传播工具的丰富30、下图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由此能够得到的信息是国家/年份1995199920052009美国152184175140欧盟158157157152日本1481018168中国261534a.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b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c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二、主观题: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1910年,美国共有573.7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为892亩,到1930年,农场数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这些大规模的农场,耕作方法先进,单位面积农产品的收获量高,其农产品价格比经营小块土地面积的自耕农便宜。于是,那些继续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那一小块土地,到现代大机器工业部门去谋生路。彭南生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材料三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进步的原因。(4分)(2) 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和农村变革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分)(3)据材料三指出: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32、(20分)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2分)(2)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12分)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3) 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分)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4)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5 bcacd 6-10 bcddb 11-15 cbcba 16-20 acddb 21-25 bdddd 26-30 bbcbd31. 答案:(1)进步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确立(私田取代公田)等。(4分,两点即可)(2)特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规模农场经营。(4分)(3)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1分)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2分)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居产量增长。(1分)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2分)32. 答案:(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各国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