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doc_第1页
关于转发《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doc_第2页
关于转发《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doc_第3页
关于转发《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doc_第4页
关于转发《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转发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文征集及评奖活动的通知各单位:本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文征集及评奖活动通知已经下发。为了有效地组织好我区论文申报工作,现转发关于开展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届论文征集及评奖活动的通知(见附件),并提出以下要求。一、请各单位科研负责人认真领会北京市征文通知的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论文征集工作,保证论文征集的规范性。二、征文数量分配依据北京市的总量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凡是教师数量在100人以内的学校,每校可以上交10篇论文;100人以上教师的学校可上交20篇论文。高中教育阶段,每校可上交论文20篇。三、学校所交材料包括:每篇论文一式三份和一份首页。目录只交Excel格式的电子稿,在上交论文之前发送至海淀教科所公共邮箱:。目录样式如下:北京市第十一届课改征文目录学校联系人: 电话:编号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邮编论文题目四、征文截止时间:2012年4月13日(周五)上午11:00前。五、征文上交地点:海淀区万泉河路稻香园30号(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室107)。六、联系方式联系人:于士忠 电 话:62583165 62583121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2年3月13日附件:关于开展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文征集及评奖活动的通知各区县教科所:在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各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及工作在一线的广大的学校领导、教师为实施新课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委托,依据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改革论文征集评选工作方案(京教基字200526号)的要求,决定开展第十一届论文征集及评奖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目的(一)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进行理性思考,回顾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历程,总结课改实验的成功经验。(二)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理论提升,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搭建课改交流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参评论文主题如何深化北京市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内容包括:(一)课改实验带来的教育观念上的变化(如课程教材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质量观等方面的变化);(二)课改实验带来教育行为上的变化(如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三)课改实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如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四)学校深入推进课改实验的实践探索。(五)对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的反思三、评选工作安排(一)论文征集工作1委托区县教科所组织本区县的论文征集工作。2各区县教科所负责转发“关于开展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文征集及评奖活动的通知”到各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3各区县教科所收集、编号并制作征文目录。(二)征文对象及时间安排1征文对象参加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全体学校领导、教师及区县教委领导、教研人员、科研人员等。(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不收取评审费)2征文截止时间:2012年5月4日(三)征文数量为保证征文质量,我们依据2011-2012学年度各区县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师人数特下达征文指标。希望各区县根据本地区征文情况作初步筛选,在保证不超过规定数量的前提下择优报送。义务教育阶段:东城北片(原东城) 440东城南片(原崇文) 195 西城北区(原西城) 530 西城南区(原宣武) 290朝 阳 1055 海 淀 1305 丰 台 670 石景山290 门头沟 270 昌 平 525 大 兴 580 房 山 520 通 州 575 顺 义 480怀 柔 285 密 云 330 平 谷 330 延 庆 260 燕 山70高中教育阶段:东城北片(原东城) 230 东城南片(原崇文) 80 西城北区(原西城) 240 西城南区(原宣武) 140朝 阳 245 海 淀 480 丰 台 165 石景山80 门头沟 50 昌 平 140 大 兴 190 房 山 150 通 州 190 顺 义 200怀 柔 90 密 云 120 平 谷 110 延 庆 80 燕 山20(四)征文要求:1论文用汉字书写,如用其他语言文字书写,可作附件。全文在3000-5000字。文中引文必须注明出处,注释号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引文的右上角标点符号后;注释附在全篇之末,每注另起一行,顺序排列。全部参考文献的完整出版资料,按作者(编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依次列于全篇论文之后。2首页不编页码。首页的内容为:编号,文章题目,内容提要,主题词,单位,姓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首页只需一份,由区县教科所按顺序打捆。 3编页码的第一页的内容为:编号,文章题目,内容提要,主题词,正文。正文一律用小四号宋体,行距22磅,B5纸打印,一式三份。参评论文一律左上角装订。由区县教科所统一编号并按由上至下递增顺序分三份分别打捆。4编号方法:每区编号前加一字头,如东城区义务教育论文第1号为:东001(超过一千篇为0001);高中教育论文第1号为:G东001。5每人仅限交一篇文章(包括以第一作者署名的合作论文)。6.已发表或曾参评并获奖的论文不在此次评选范围内。7所有论文由区县教科所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交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秘书室(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所交材料包括:三份论文(每份论文分别打捆)和一份首页,目录只交Excel格式的电子稿,目录样式如下: 区第十一届课改征文目录联系人: 电话:编号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邮编论文题目注:联系电话务必填写本人手机电话,以备编辑一等奖论文集征集电子稿时联络;合作论文作者姓名及论文题目请务必填写完整。(五)组建评委会在全市范围内,聘请师德好、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高、为人公正的专家做评委。保证课改优秀论文的评优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以利于评出方向,评出水平,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六)优秀论文的表彰依据论文评选标准和评选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一、二、三等奖论文作者颁发获奖证书。(七)课改优秀论文集的编辑与出版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将对获得一等奖的优秀论文,进行二次筛选,并对其进行修改、编辑,出版课程教材改革实验(2011-2012)论文集,免费发放到各区县。四、评选标准(一)创新性:理论上有创建,观点新颖,在研究途径和方法上有新突破。(二)科学性: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