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学案.doc_第1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学案.doc_第2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学案.doc_第3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学案.doc_第4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王:名作动,为王,作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名作动,登记)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者有在者乎。(侯:名作动,封侯)1、 普通名词用如动词。范增数目项王。副(数)+目+宾(项王)左右欲兵之。助动词(欲)+兵+宾(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怎样确认名词等活用为动词。(一)、意义,(二)语法结构)(一) 从意义方面考察:某个名词、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或数量词)在意义上已不再一般地表示原来的意义,而是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变化,就要考虑它们活用为动词。即:要结合上下文义来了解这些词或词组表示为什么意思。(二) 分析该词(名、形)的语法地位。即:是否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见前面“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日渐暮,遂前其足“伸向前方”。2、 方位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将表示某方位的名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表示该方位的行为变化。如: 秦师遂东。 译:秦国的军队终于朝向东方开去。 江水又东。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 基本规律,大致有下列几条,可作为识别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参考。1、 名词后面若有代词,则这个名词多用作动词。如:1即是。2、 名词后面连用同一名词或别的名词,如果这个句子没有谓语动词,则其中有一名词往往用作动词。如:1即是。3、 名词前名词前若有能愿动词,则这个名词往往用作动词。如:1、1即是。4、 名词前面若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则这个名词必定用作动词。如:1、2。5、 名词前面或者后面若有介宾结构,则这个名词必定用作动词。如:1又如:a晋师军于庐柳 B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6、 连词“而”常常连接前后两端的动词,如果“而”有一端是动词,另一端是名词,这一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如:1、2二、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可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凡是由使动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兼语句式(就是前一个动宾结构和后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动宾结构的宾语兼作主谓结构的主语。即“主+谓+兼+谓+宾”或“主+谓+兼+谓”这样的句式。 古代汉语表示使动意义的动词有“使、另、遣、召、拜”等。1、 句中直接出现使动词。如:、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令女居其上。 2、在古代汉语里,有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它可以不用“使、令”等动词,而用活用为动词的名词或其它别的词来代替,把代替它的词放在宾语前面,构成“主+谓+宾”的结构形式,从而简化了“主+谓+兼+谓+宾”或“主+谓+兼+谓”的句式 ,而所表示的意思却完全一样。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某事物”。(一)、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固扁鹊不能肉白骨。异时尚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通常形容词能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通常是用作定语来修饰后面的名词的,但当它在句中用如动词并且是使动用法的时候,它就不再修饰后面的词语,而是使后面的词语作宾语。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既来之,则安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凄神寒骨。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国家富之。注意:古汉语中,“可”“得”字后面一般是要跟动词的,这一点可帮助我们判断它后面的词是否用如动词。(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怎么样”)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异时尚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项伯杀人,臣活之。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大凡是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宾语,即它后面有了名词或代词,那个不及物动词就一定是用作使动动词(要使动)。但是,古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也偶有省略宾语的现象,这从上下文的意思上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例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三、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主语)认为(以为)(宾)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意动用法,可以分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形容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例如:渔人甚异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又安敢毒(之)邪?古人贵朝闻夕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为了更好地理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也可以归结为二点:(1)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与一般的描写句不同,它不是描写主语的,而是描写说明宾语。 如:她很美丽。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主语主观(或意念)上认为宾语如何,并不一定宾语就是这样,所以才称之为意动。 如:上面的几个例子均可以说明这一点。1(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也就是说:宾语被当作(著作)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友风而子雨。孟尝君客我。邑人奇之,稍稍(渐渐)宾客(其)父。侣鱼虾而友麋鹿。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辨识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动词不用为意动,这是首先要注意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常见既用于使动,也用于意动,这就需要加以分辨,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而定。使动: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分析:两个动宾关系的该理解为“使国广大(扩大)、使民富”。假如当意动用法理解,那便成为:以国为广、以民为富。这样就不符合各自上下文的文义所以该是使动而不是意动。又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分析:“小鲁、小天下”当理解为“以鲁为小”、“以天下为小”。鲁国和天下之所以小了,是由于孔子登上东山、泰山后的感觉,是其主观认识。假如把“小鲁、小天下”当作使动,该理解为“使鲁国小,使天下小”,这是孔子办不到的,不符合上下文的文义。五、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名词常常直接用在谓语前面做状语,直接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词,可以不借助于介词的介绍。现代汉语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借助介词的介绍。在大学生活中,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不少。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意见还没有统一。当然 也有的状语可不借助介词的介绍,这多为时间状语。明天你再来吧。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着。(一)普通、人事名词作状语。1、用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可译成“像。一样”。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豖人立而啼。陈涉首难,豪杰蜂起。操刀换盾,猱进鸷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暗可见。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齐将田忌善(之)而客待之。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例:叩石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失期,法皆斩。布囊其口。秦王车裂商君以徇。肩举驴上。4、表示对人的态度。如:吾得兄事之。(二)方位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内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2、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例: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扶苏以数谏固故,上使外将兵。(三)时间名词作状语1、古代汉语时间名词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例如:朝而往,暮而归。(冯谖)长驱至齐,晨而求见。时敌军以近寨,枪声隆然。2、“日、月、岁”作状语的情况。(1)“日、月、岁”单用于动词前,表示行为的经常性。有“每日”“每月”“每年”之意。形式:“日、月、年+动”例:日饮食得无衰乎?句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2)“日”单独用在表示发展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变化。当“一天一天”(一天天)讲。 如: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而(吾)乡邻之生日蹙。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臣欲奉诏奔驰,而刘病日笃。(3)“日”字单独用作状语(或用在句首主语前面),有“往日”或“日”的意思。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今日睦矣,可以归之。”(4)“时”字用在主语或动词前,表示“及时”“按时”或“当时”等意义。例: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谨食之,时而献焉。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说明下列句子和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写明字词的意义01君将哀而生之乎? 02乡邻之生日蹙 0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04父利其然也 0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0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07以光先帝遗德 0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09春风又绿江南岸 1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朝服衣冠 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5闻寡人之耳者 1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7箬篷覆之 18从小丘西行 19尔安敢轻吾射 20但微颔之 21膏泽斯民 22田文镜督河南 23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 24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25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 26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 27雨雪三日而不霁 28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29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30彼执斧者奔而右 31文帝曰:能富通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