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滨区建民办事处建民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陕西省汉滨区建民办事处建民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陕西省汉滨区建民办事处建民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桃花源记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3、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学习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难点: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学法指导1.本文文字较为简易,且故事性较强,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难懂的字词,可请老师作点拨。2.多收集资料,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3.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及知识积累1. 本文选自 ,作者是_(朝代)的_(作者),名_,字_,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_”。2、桃花源是一个_、_的理想社会,作者希望人们过上_的生活。 二、预习成果展示1、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hu( )然 yn( )然 qin( )m( ) y( )太守 bn( )纷 垂tio( ) 叹wn( ) 刘子j( ) 语( )云 便要( )还家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为业:_ 夹岸:_ 杂:_ 异:_穷:_ 平旷:_ 属:_ 悉:_怡然自乐:_ 所从来:_ 咸:_ 问讯:_ 先世:_ 邑人:_ 不复出焉:_ 间隔:_ 皆:_ 语云:_ 不足:_ 既:_ 诣:_ 遣:_ 欣然:_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 )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无论:古义( )今义( ) 缘:古义( )今义( ) 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 ) 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向:寻向所志( ) 耽耽相向( )5、朗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四、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1)本文以什么作为叙事线索?各段段义是什么? 线索:第一段:写渔人_ 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的_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_ 第四段:写太守_ 第五段:写桃花源_(2)本文主要记叙的是什么内容? (3)试写出渔人的行踪:五、课堂小结:桃花源实在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果你也是在无意中进入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你会怎么样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六、课堂检测: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后遂无问津者2、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3、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叙述了渔人的 ,层次清晰。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教师随机抽查上节课所掌握的字词和语句的意思。请同学们做好准备,抢答赛即将开始啦!二、合作展示1、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桃花源美在何处?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五)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六)、 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七) 深入讨论 1 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2 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3 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三、总结:四、优化作业设计1、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回答问题。(1) 用语段中原句回答a 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b 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c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d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e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2)村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很大周折才到这里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的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3)这两段中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 )( )( )(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意思是什么?(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7)从这两段中找出两个成语:2、课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 造句:(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 造句:4、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5、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着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桃花源记阅读训练荟萃1、(2004肇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遂与外人间隔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停数日,辞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3 用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