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doc_第1页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doc_第2页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doc_第3页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doc_第4页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诵读古代诗词曲,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上着重提出的一项,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必要检测的一项。纵观中考题目的设置,无外乎两种题型:一、积累、默写。二、诗句的赏鉴。默写是检测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默写的题型也在不断尝试着变革,由最简单的上下句记忆性默写,过渡到理解式、迁移式、创造式默写。如:(1)_襄阳好风日_ ,留醉与山翁。(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咏雪名句,“ _,_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意境相反的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写出诗词中带有“鸟”字的句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带“花”的诗句:(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百花残无题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5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6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双调楚天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知识结构1.诗歌分类(1)按体裁分类:如图所示(广义)古体诗(古风)不太讲究压韵、格律,字数不拘,以五、七言较多。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曲)讲究格律,注重平仄,诗有定章,章有定句,句有定字。新体诗(自由诗)五四以后出现的用白话创作的现代诗。就不同体裁的特点,作为文学常识,必须牢记并能灵活运用。(2)按表达方式分类: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说理诗)(3)按主题分类:送别诗、望月诗、登高诗、伤春诗、临水诗、悲秋诗。二、了解背景,贴近作者就每一篇作品来说,我们在学习前都应了解一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的情况。三、熟知技巧a.托物言志:“桃源望断无寻处”作者只是借“世外桃源”无处可寻之意,表达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b.动静结合:“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城市好象在上下浮动,波浪似乎撼动了天空,这里、城市、天空本是静态事物,但因作者泛舟江上,不辨动静产生错觉。c.渲染烘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这两句从动词“卷”“倾城”突出随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猎阵势的雄武。d.虚实相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以上四句皆为虚景,注重与诗歌现实景况的区别。e.映衬手法: 分为正衬和反衬,其中反衬又分为“从乐景写哀情”和“对比”这两种方法。例:正衬手法“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个香径指的是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整句诗衬托出主人公生活的闲适。例: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花近高楼伤客心”“感时花溅泪”。对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白雪皑皑的背景中,有一点凝固的红色更显出整个世界的苍白寒冷。f.借古喻今: 诗言志,委婉含蓄是它的特征。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子当如孙仲谋”。句借南朝前事暗合今朝政事,诗人借以讽喻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财。句拿孙权的英雄业绩跟那些昏愦、懦弱的统治者作一个鲜明的对照,讽喻之意十分明显。g.典故、用事 好用典故似乎是词人的专长。“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等四、辨识修辞 此外诗歌还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其中大量的修辞往往是点睛之笔,也是 “炼句”的重点。a.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b.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写风之劲。“千骑卷平冈”写随行众人之多,气势之盛。c.借代:“孤帆远影碧空尽”帆代船。“兵戈既未息”兵戈代战争。“年少万兜鍪”兜(du)鍪(mu)代兵士。“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谓牛”,“麾下代部下”,“五十弦代乐器”。d.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五、炼字炼句如下列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独”字。“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可怜白发生”的“可怜”一词。“艰难愧深情”的“愧”字。“砌成此恨无重数”的“砌”字。可见,“炼字”不仅便于理解赏鉴诗句,更于记忆背诵大有裨益。同样“炼句”也很重要,往往书后训练中都会特别强调这里。六、创设情境 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诗歌鉴赏的情境。诗歌鉴赏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的,它需要想象和联想,以往的鉴赏往往是教师用语言描绘意象,引导学生入境,这未尝不是一种方法,但它毕竟缺少诗歌的直观性和再现性,若利用一些现代化手段,赋与诗歌以音乐以画面让学生引起共鸣,获得感性的燃烧。可能会事半功倍。七、诗文结合用散文的笔法再现诗歌优美的意境,已不是首创了,它不啻为一种好方法,因为诗歌鉴赏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把诗人高度凝炼的诗的语言和那种尽在不言中的特殊意境,再次展现出来,是一种激发创造思维的良好方式。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示例(二)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三、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题型示例】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四、语言特色型【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初中诗歌鉴赏练习题一、约 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 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二、雨过山村(唐)王 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简要分析“闲“字的表达作用。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故人”指谁?“烟花”指什么? 2你认为最能表现诗人深情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四、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柴扉”写出了“园”的什么特征? 2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你认为其哲理是什么? 应(yng)怜(lin)屐(j)齿(ch)五、咏 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这首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唐)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这首诗歌在画面的描写上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七、入若耶溪(唐)王 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这首诗使我们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达到了“动中见静意”的美学效果,试找出最能表现其特点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其效果。 八、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前三句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九、登科后(唐)孟 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说说“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各自含义。 2三、四句写自然的春风荡漾,写马蹄的轻快,加之如锦似绣的长安花,景色可谓灿烂。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尽长安花”的艺术夸张,抒写了怎样一种感情? 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 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诗人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以虚拟中的兄弟怀念之情,反衬出远在异乡的自己的思亲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十一、春夜洛城闻笛(唐)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折柳”是一首曲子,还是一个动作? 2“折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十二、过华清宫(唐)杜 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这首咏史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2通过 ,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的 十三、送 春(宋)王 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1“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2子规在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十四、送友人(唐)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本诗首联即对仗,其中 对 , 对 ,诗人以工整的形式描写了分别处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2写“萧萧班(分别)马鸣”的作用是什么? 十五、观书有感(宋)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阅读下面对诗的理解,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一、二句展示的形象,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朗。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讲道理,发议论,很有理趣。C“渠”是个代词,相当于它,这里指代“水渠”。“清”,包含着“深”,反映出天光云影的特点。D“清如许”和“源头活水来”,提炼出了富有哲理意味的诗,补充了前面所描绘的感性形象。十六、游山西村(宋)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怎样的情境?表现怎样的情绪? 2诗人仕途不畅,从全诗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七、论 诗(清)赵 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此诗体现了诗人的诗歌主张:诗歌创作要具有时代特色,必须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下面对诗的解说和理解有不当的一项的是( )A开头两句举出李白、杜甫为例,说他俩的诗歌虽然领袖一代,万口传诵,全面而广阔地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风貌,但现在读起来已不觉得新鲜了。B三、四两句进而指出,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的“才人”,写出本时代的风貌,开拓一代诗风,但也必然像李、杜一样,反映数百年之后的世界。C这首以诗论诗的论诗诗,观点鲜明,言简意深。运用典型事例论述,不显抽象、空洞。D从发展的角度提出诗歌创作必须随时代而创新的正确主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1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2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3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1)语言特点:精炼、含蓄,同时具有跳跃性。(2)艺术手法: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即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 表现手法: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比喻、拟人、对偶、象征、衬托4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 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5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真题训练1、春 雪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 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2、春光好 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 5.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答: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答: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11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4、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5、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B野渡:野外的渡口。C沙场:平旷的沙丘。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一、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6、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一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答: 10. 诗歌鉴赏。(5分)7、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答: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 (2分)答: 10. 诗歌鉴赏。(4分)8、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请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2分)答: 诗歌主要表现了梅花的什么品质?(2分)答: 诗歌赏析-真题参考答案春 雪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春光好4.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5.“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