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 课件(39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 课件(39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 课件(39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 课件(39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 课件(3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 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 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猜一猜他是谁 他从教40余年 三千弟子 72贤人 一生坎坷 无权无势 仅凭才学 道德 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孔子生平 美国文化部长说 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 从久远的年代开始 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 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世界看孔子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 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 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 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它秉承孔子 和为贵 和而不同 的理念 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海外孔子学院分布图 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图片展 有何感想 古代 当今 中国 世界 一 儒家 1 创始人 孔子 主要思想 礼 仁 注重政治与人事 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成就 打破 学在官府 注重学习态度 强调学习方法 2 初步发展者 孟子和荀子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强调 礼 孔子谓季氏 鲁国大夫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道德经 石刻书法 二 道家 1 创始人 老子 哲学思想 道 唯心主义 事物可向相反方向转变 朴素辩证法 社会政治思想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2 发展者 庄子 哲学思想 道 相对主义 社会政治思想 无为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 经常到鱼缸去翻滚 鱼很快就死了 让鱼儿自由生长 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无为而治 看图说话 请你给下面两幅漫画取一个题目 并就此说说漫画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以柔克刚 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伏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 三 法家 1 前期代表人物 李悝 商鞅 吴起 申不害 主要主张 奖励耕战 严刑峻法 进行变法 主要派别 重 法 重 术 重 势 2 集大成者 韩非子 影响 对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 起到重要作用 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 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主要主张 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进行变法 四 墨家 1 创始人 墨子 主要主张 苦干牺牲 节用节葬 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 非乐非命 五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 各派互相吸收 借鉴 成为中国思想文化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2 主流思想文化观念 新儒学 逐渐开始形成 深刻影响后世 孔子说 我仁 孟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趣味百家 甲说 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 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 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 请概要写出你对甲 乙 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 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孔子主张 仁 孟子提出过 民本 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 人权 观念有本质区别 孔子 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 姓孔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 17岁丧母 生活十分惨淡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管理仓库的 委吏 看管牛羊的 乘田 和中都宰 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 成为政府高官 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 去职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然而屡遭冷遇 于是 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 为政 孔子说自己15岁时就立志学习知识 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30岁时懂得了礼 言行都很得当 40岁时已经成为知者 到了50岁 60岁 孔子认识到天命了 并且能够顺乎天命了 70岁时能从心所欲 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正确 这是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孔子谓季氏 鲁国大夫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 在他的故乡曲阜 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场面华丽 气势恢弘 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 影响深远 但是 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呢 史书载 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 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 动荡的年代 他的 仁 的思想也处处碰壁 不被采纳 思考 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叶落归根 周游列国 叶落归根 连连看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邹国人 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将其抚养成人 在孟子小的时候 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三次搬家 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 荀子 名况 字卿 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 三为祭酒 后来去楚 又曾入秦 又到过赵国 最后老死于楚国 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韩非 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老子 传说前600年左右 前470年左右 姓李名耳 字伯阳 楚国人 有人说又称老聃 在传说中 老子一生下来时 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 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著有 道德经 是道家学派的始祖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 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三 老子的历史地位 影响 庄子 名周 字子休 宋国人 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 他们的哲学为 老庄哲学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 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 想象丰富 韩非子 韩国人 原为韩国贵族 博学多能 才学超人 但口吃 不善言谈 而善于著述 韩非与李斯同门 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 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 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 不见用 乃发愤著书立说 以求闻达 秦王政慕其名 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 在秦国遭李斯诬害 死狱中 墨子 相传生于宋国 后长期居住在鲁国 曾学习儒术 因不满 礼 之烦琐 另创立墨家学说 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有 墨子 一书传世 他精通手工技艺 可与当时的鲁班相比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 墨子前往劝说楚王 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 楚王只得退兵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 与儒家并称 显学 他自称是 鄙人 被人称为 布衣之士 和 贱人 孔子姓孔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 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 17岁丧母 生活十分惨淡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 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 成为政府高官 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 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然而屡遭冷遇 于是 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孔子生平简要介绍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 为政 孔子说自己15岁时就立志学习知识 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30岁时懂得了礼 言行都很得当 40岁时已经成为知者 到了50岁 60岁 孔子认识到天命了 并且能够顺乎天命了 70岁时能从心所欲 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正确 这是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 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 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请问 如果你是信奉儒 道 法家思想的老师 你会如何遏制学生上课乱说话的现象 七嘴八舌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 主张严格惩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