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doc_第1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doc_第2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doc_第3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doc_第4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关二小课时备课卡 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设计者:惠利娟 教材简介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重点此阶段课件;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影像资料。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写了几部分内容。3. 积累印象深刻的词句。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共享同案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看图导入,创设氛围。1. 播放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或展示反映战争的残酷性的图片。2. 讲解: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着3. 导入:1996年11月,一个中国孩子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向他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 观看画面 2. 有画面收到的触动3.读课题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以便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城关二小课时备课卡共享同案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布置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画出让自己感触深刻的句子,反复朗读。2.组织交流。(1)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来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2)引导梳理孩子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3)指名学生读一读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1. 安要求自读课文。2. 汇报交流自读情况。(1) 配合检查,朗读字词。(2) 感受课文内容,体会孩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和平的渴望。(3) 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三、再读课文,明确目标。1.让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疑难。2.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要求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上交个老师。3.全班交流,归纳出如下重点:(1)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世界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在为谁呼吁?1. 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与交流。2. 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3. 提出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通过与文本的充分交流,确立探究的目标,是后面的学习有的放矢。当堂检测一、 巧手连一连。 维持 家电 热烈 反对 维护 秩序 强烈 鼓掌 维修 和平 壮烈 牺牲二、词语巧搭配。执行( ) ( )的目光( )的鲜花 给予( ) ( )的生命 ( )的贡献 制止( ) ( )的战士 ( )的家园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再好好读一读。啊 我听见了 妈妈听见了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 全世界都听见了 他呼唤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板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战争 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教后反思 城关二小课时备课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理解新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能举出例子说明“世界并不太平”,感受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 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共享同案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鸟语花香、无忧无虑、充满幸福的生活当 中,然而当我们正在享受着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就在此时,就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正发生着这样的一幕听着令人揪心的哭声,看着令人心颤的画面,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造成的吗?(生:战争)是的,是战争,是万恶的战争。是战争让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是战争让他们失去了亲人。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感受,一起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生读)再读! 1.从画面的残酷感受孩子心中的悲痛。体会孩子对和平的渴望。教师生动描绘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与战争片段中悲惨的战争场面、灾难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快速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给学生初步的感观体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二、细读感悟(一)默读,初步感知父亲形象。细读感悟(二)品读重点词句,结合想象,体会作者痛失父亲的悲伤和愤怒以及对父亲的怀念1、默读课文,自主感悟。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步学习了本篇课文,有哪位同学还记得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这个中国孩子之所以发出“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是因为战争使他失去了亲爱的爸爸。那么他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2、重点探究,感悟形象。(1)自由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相机指导朗读。师:你从哪里看出爸爸是个爱家庭的人,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师:爸爸除了是一个爱家庭的人,爸爸还是个什么样的人? 爸爸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他要想找一份安全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他却选择去危险的地方维护和平。这说明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一家人幸福团聚的场面,与残酷的事实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喜与悲强烈的情感撞击。1.要和平,不要战争。 2.总体一起读一读:(1)“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感知爸爸形象。(2)“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3)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却被战争夺取了宝贵的生命。(生:热爱和平的人)研读第四自然段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合作探究话题“爸爸是个怎样的人?”通过默读,抓重点词句体会及与同学交流,让学生心中“爸爸”的形象明晰起来了。再抓关键句诵读体会,总体感知了爸爸形象,为下面体会痛失父亲的悲伤、愤怒设下情感铺垫。以情促读,以读促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细读感悟(三)感受战争的残酷,倾诉对和平的祈盼三总结升华,拓展运用。1.汇报对和平的认识。2、理解“世界并不太平”。3、直面战争,感受战争灾难,抒发热爱和平的情感。1.组织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2.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维护和平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同学们,这就是战争送给我们的礼物,同学们,你们想说:战争给我们带来太多灾难。想对发动战争的人说,停止战争吧!你没有孩子吗?)1.联系自己的身份进行发言。2.聆听歌曲,激发信心。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帮其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优美的音乐与充满激情的话语相呼应,制造了氛围,加强了情感体验。当堂检测一、对号入座。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名:名字,名称; 名声,名誉; 著名的,出名的; 名义; 量词1.我国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 ( )2.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 ( )3.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 )4.你不应该以读书为名,到处闲逛。 ( )能力提升二、阅读课文片断,体会后答题。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 !”为了母亲不再 ,为了妻子不再 ,为孩子不再 ,全世界一致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