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学校扩建项目建设结构设计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市*园学校扩建项目1.1.2项目单位*市*教育局1.1.3建设地点*市*园学校建设项目位于*市*路以南、*路以西。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1.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以现有*园小学为基础,在现有用地东侧通过行政划拨新增约28亩用地,建设一所66个班级规s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含现有小学部18个班,新增48个班级(其中新增小学24个班,新增初中24个班),项目完成后小学部42个班,初中部24个班。学生规模总人数3090人,其中小学部每班45人,小学部人数1890人,初中部每班50人,初中部人数1200人。项目净用地面积45218.35(小学约19841、中学约25377.35),总建筑面积38807.81,其中新建总建筑面积31732.81,保留现存两栋教学楼(小学18个班级)建筑面积7075。项目建成后归口*市*园学校统一管理。新建建筑规模为:总建筑面积31732.8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759.45,包括初中部教学楼4728.84(五层),初中部综合楼3892.58(五层),小学部教学楼3490.82(四层),小学部综合楼4503.85(五层),食堂兼风雨操场建筑面积3053.26(二层),门卫、垃圾站等建筑面积90;地下室建筑面积11973.36(三层)。项目总投资16610.7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0869.5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510.82万元,预备费1230.43万元。1.2项目使用单位基本情况*市*园小学是*园小区的配套学校,学校占地近40亩,建筑面积7000平米,拥有教学楼两栋,前后操场、运动场,*园小学是*教育局根据中小学办学条件一类标准建设的,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1.3研究依据及范围1.3.1依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湘教发200820号);.*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长政办发200712号);.*市市区中小学建设用地规划(20012020);.*市*教育局提供的有关资料;.*市教育统计年报及公司组织专家人员调研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标准。1.3.2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程、规范,对*市*园学校扩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公用工程、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项目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1规划净用地面积45218.35约68.77亩,小学19841,中学25377.352总建筑面积38807.81计容面积26834.452.1新建总建筑面积31732.81地上建筑面积19759.45计容面积其中:初中部教学楼4728.84五层初中部综合楼3892.58五层 小学部教学楼3490.82 四层小学部综合楼4503.85五层食堂兼风雨操场3053.26二层大门、垃圾站、其他用房90地下总建筑面积11973.36不计容2.2保留小学部教学楼和综合教学楼7075计容3建筑基地面积7014.394建筑密度 %15.295容积率0.5856绿地率%40.27机动车停车位个2907.1地面停车位个237.2地下停车位个2678动力消耗l 电KWh/d6705.99l 水m/d173.51l 天然气m/a15715.739项目建设总工期月142016.07-2017.0810项目总投资万元16610.74l 工程费用万元10869.50l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4510.82l 预备费万元1230.43注:以上建筑指标均以推荐方案的数据为依据。1.5研究结论与建议1.5.1结论.*市*园学校建设项目符合*市教育布局的总体规划,完善了*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该区域的办学条件,使区域内学校的发展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市*园学校扩建项目满足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完全符合城市规划、消防、交通等各项要求,建设用地有保证,水、电供应条件良好,交通便利。.项目总投资16610.7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0869.5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510.82万元,预备费1230.43万元。本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较为合理,社会效益良好。1.5.2建议.建议将本项目建设纳入2015年区级教育建设重点项目库,抓紧启动项目建设。.建议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尽快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分步实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的生活,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程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好工程的发包和材料采购,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取的招标形式选择合格的施工单位和材料厂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严格落实、管理项目建设资金用途,做到专款专用。.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有关政策支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和建设进度的落实,以确保其作为基础教育项目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由来及背景2.1.1*市教育发展情况根据*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到2015年,全市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高中教育特色明显,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贡献能力明显增强,人才队伍全面优化,教育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高标准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全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区域性教育高地,基本完成学习型城市建设,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到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1%和0.4%以下,三类残少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以上;主要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11.5年和14.5年以上。到2020年,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全市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及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100%,三类残少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96%以上。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公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80%,主要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12年和15年以上。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到2015年,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内部配备基本齐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75%以上;入学资助体系基本完善,教育公平基本得到保障,学生、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全市教育投入基本均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办学行为全面规范,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学生、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达85%以上。2.1.2*中小学教育情况*位于*市东南部,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雨花经济开发区),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人。现有区属公办中小学校61所,教职工4447人,其中,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4所,职业中专1所(正办理移交手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52所。全区民办学历教育学校3所,培训学校66所,登记注册的幼儿园144所,在园幼儿逾21000人。2014年,全区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达到79家,占幼儿园总数的55%,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被评为首批“*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县区”;区属三所高中均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性高中。2013年以来,先后获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区”、“*省文明单位”“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荣誉。*3年来共投入建设经费12.5亿元,高质量完成红星二小、砂子塘吉联小学、*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等10所中小学校建设,新增教育用地298亩,新增班级372个,新增学位17190个。新建的10所学校标准之高、体量之大、配套之全,都创造了雨花校园建设之最,其中风雨操场、食堂、多媒体报告厅、200平方米以上的塑胶运动场成为标配,有的学校还建设了地下车库。2015年,*重点工程再次向教育重点倾斜,铺排了20个教育建设项目,其中新建项目9个、扩建项目8个、配建项目3个,投资总额达13.9亿元,预计扩容552班,新增学位25170个。2.1.3项目由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民受教育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教育发展,夺取*教育“十二五”的全面胜利,为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园学校有18个教学班,约1300个学生,学校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7000,学校不断完善、长足发展,办学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然而,随着学校规模逐渐壮大,生源爆满,原校址用地紧张,现有的校园规模无法满足需求。根据学校招生范围内的生源情况及周边区域房地产发展情况预测,为满足周边中小学生源快速增长的就近入学需求,根据城市规划要求本项目为扩建项目,扩大教学规模并增加初中部。为了最大限度的有效发挥该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市*园学校按高标准建设66班制集小学和初中一体的学校,小学部每班45人,初中部每班50人,学生规模总人数3090人,既是为了满足该区域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要,也是扩大*市*基础教育建设的需要。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是经济竞争的核心部分。发展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富民兴邦的根本大计,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世界上许多国家近年来在调整培养目标上有一个很大变化:即过去仅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现在更着眼于提高整体教育的质量,特别是把重点放在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上。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建设,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解决制约整个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是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前提,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公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一个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坚持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2.2.2是*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面对新形势和挑战,为创建“和谐*、文明*”,需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办学条件,培养高素质学生,为*市特别是*市*园学校所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项目是立足于城市运营的高度,强调的是它的服务配套功能,解决周边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因此作为*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配套设施,是当地的重点工程。2.2.3是*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以人民满意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满足每一位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推动*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战略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几个重要指标:.要求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到2020年,主要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以上(含学前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快速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学生数增长翻番;.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逐步改变各级各类学校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布局分散、效益不高的状况,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2.2.4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人传统的望子成龙思想和新生人口中独生子女人数比例大幅度提高,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大大增加了家庭教育投入的强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基本解决让所有孩子“有学上”的问题,但是,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教育的任务确实还很艰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育的贡献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不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就会丧失强大的社会基础,就谈不上人民满意。*市*园学校,从学校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学校主要招生范围是*周边适龄学生,周边新开发楼盘建设规模大,目前*仅有4所初级中学,因此,其学生生源十分充足,目前已经出现超负荷态势。但由于受学校规模的限制,也将给那些周边区域适龄儿童应该进入*市*园学校就读的学生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在学校就近区域范围内征地扩建*园学校,是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还是扩大全市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可以切实解决*园区域市民子女上学问题,加快*市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的进程,促进*的发展。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3.1需求分析3.1.1招生范围*市*园学校建设项目*市*路以南、*路以西。项目建成后,将主要服务于*园小区及周边区域居民子女。3.1.2生源分析项目所在位置为*园小区,其周边中建五局、 中建桂苑、中建华欣楼、中建新点苑、计量所宿舍业主子女;民政学院、行政学院、澧水居、路桥*小区业主子女等均是主要生源地。除目前在建的小区外,*园小区人口16750人,面积409亩,另外周边小区保守辐射人口按8000人计。则*园学校主要辐射人口为16750+8000=24750人。根据*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第九条: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时,每4000居民以上住宅区应按标准规划配置小学、幼儿园,每8000居民及以上住宅区还应按标准规划配置中学。本项目区域辐射人口24750人,因此需规划建设配套中学。根据该条例,每千人口中按80名小学生和80名中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小学和中学,区域现需要配置可招收小学生和中学生各1980人的办学规模,*园学校小学部办学规模确定为1890人,每班45人,故42个班是合适的;考虑到部分中学生会选择到市区中心上中学的实际情况,根据需求摸底调查,*园学校中学部办学规模确定为1200人,每班50人,故24个班是合适的。同时,按照*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中“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规定“城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城市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3.5”,本项目建成后应配备教职工共189名,以满足对学校进行正常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因此,本项目师生总人数为3090+189=3279人。3.2建设内容本项目为*市*园学校扩建工程,为满足学校教学和师生生活需要,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中学教学楼、中学教学综合楼、小学教学楼、小学教学综合楼、食堂兼风雨操场、门卫等主体建筑、装饰和安装工程建设,并完成室外1个200米运动场、5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和室外给排水、供配电、绿化、道路硬化、土石方等附属工程建设。3.3建设规模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45218.35(折合68.77亩),其中小学部19841,初中部25377.35,总建筑面积38807.81,其中新建总建筑面积31732.81,保留现存两栋教学楼(小学18个班级)建筑面积7075。新建建筑总建筑面积31732.8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759.45,包括初中部教学楼4728.84(五层),初中部综合楼3892.58(五层),小学部教学楼3490.82(四层),小学部综合楼4503.85(五层),食堂兼风雨操场建筑面积3053.26(二层),门卫、垃圾站等建筑面积90;地下室建筑面积11973.36(三层)。项目建筑基地面积7014.39,容积率为0.585,建筑密度为15.29%,绿地率为40.2%。规划建设一所66个班级规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含现有小学部18个班,新增48个班级(其中新增小学24个班,新增初中24个班),项目完成后小学部42个班,初中部24个班。学生人数3090人,其中小学部每班45人,小学部人数1890人,初中部每班50人,初中部人数1200人。3.3.1用地面积分析*园学校小学部净用地面积45218.35,学生3090人,生均14.84。由于*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没有66个班的标准,参照二类九年一贯制学校36班,学校占地面积不少于32832,生均19.54,本项目用地面积略显不足。但考虑到学校周边用地比较紧张,难以调规,因此,只能在现有用地的情况下提高利用率,以保证学校教学和生活的需求。3.3.2建筑面积分析学校地上建筑面积19759.45(不含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6.40。*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中无66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定,参照二类九年一贯制36个班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7.0的标准,本项目校舍建筑面积略低于标准规定。3.3.3体育用地分析根据*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参照二级九年一贯制学校关于田径场及球类场地设置标准的规定“250米环跑道田径场”,“体育活动面积平均不少于3/生,学校宜按6个班配置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由于用地面积限制,本项目缩减了室外活动场所,*园学校设置1个200米标准田径场、室外5个篮球场、室内1个篮球场、室外2个排球场。3.3.4停车位依据*市建设工程机动车停车场(库)配建标准(试行)的通知(长规发【2015】53号),*园学校属于其他间区域,配件标准为3.0车位/班,即应配停车位为66*3=198个。本项目地势特殊性,利用地势情况配建267个地下停车位,同时利用场地南角大块空地配建23个地上停车位,总停车位290个,完全满足需求,同时有一定的未来需求预留量,并有效的利用现有地形。3.3.5食堂面积分析随着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2014年3月,*省教育厅颁布了*省中小学学生食堂管理试行办法(湘教发20146号),本项目考虑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午餐采用带饭的方式解决,不建设学生食堂,本项目食堂仅为教工食堂。教工餐厅座位数400座,满足学校教工需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由于场地限制,用地面积稍显不足,压缩了部分室外运动场所,但校舍建筑面积可以保证教学和师生生活需求。3.3.6教学用房配置分析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设置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各功能用房设置基本满足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规定要求。教学用房设置与标准比较情况见下表。表3-1 主要教学用房配置表现设计指标基本指标规划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1、教学用房普通教室(初中)241659.70241608-普通教室(小学)241553.76241464-表3-2 初中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配置表现设计指标基本指标规划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1、专用教室根据24个班 的中学标准配置实验室(理、化、生)4335.76438434403522仪器标本准备室6178.796138-劳技教室196.0019612119238劳动教具室132.14123-书法教室196.00-196计算机教室196.001961119计算机辅房127.60123-音乐教室196.00173196乐器室127.60123-美术教室196.00-1119美术教具室129.87-语言教室296.0019612119215语言资料室129.87123-2、公共教学用房图书阅览室2275.31-340-340心理咨询室127.60-18多功能教室1164.00-电教器材室127.20123-3、公共教学用房教学办公室7272.00-240-行政办公室7198.799126-广播社团办公室157.67-34-会议接待室187.21-30-德育展览室186.31150-卫生保健室127.60114-总务仓库255.34-46-维修管理室127.20-24-表3-3 小学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配置表现设计指标基本指标规划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1、专用教室根据24个班 的中学标准配置自然教室2169.661862258仪器标本准备室379.43-61-劳技教室187.111862218劳动教具室128.08123-书法教室187.11-186计算机教室187.111862195计算机辅房128.08123-音乐教室187.111732169乐器室155.33123-美术教室187.11-1119美术教具室155.33-语言教室187.111321109语言资料室128.08123-2、公共教学用房图书阅览室2226.23-240-220心理咨询室130.31-18消防控制室159.85-电教器材室125.58123-3、公共教学用房教学办公室4125.20-164-行政办公室6163.69984-卫生保健室130.36114-总务仓库257.61-40-维修管理室125.58-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方案4.1.1 选址条件中小学的选址应当满足以下条件:用地条件及环境良好,服务半径合理、学生上学安全。 .用地条件及环境良好:地面应易于排水,能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量填挖土方。有足够的水源、电源和排除污水的可能;学校应有安静及卫生环境;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交通和工业噪声干扰;避免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化学污染源(包括废水废气);避免电磁波等物理污染源;避免学生发育中影响身心健康的精神污染(闹事、娱乐、精神病医院和医院太平间等);避免各种生物污染源(垃圾站、粪便贮存处、传染病院等);应毗邻危及师生安全的危险品库、工业单位等;校园内不允许有架空高压线通过。 .服务半径合理:考虑学校的服务半径及学校的分布情况。.学生上学安全:学校布点应注意学生上下学安全,避免学生穿行主要干道和铁路。4.1.2 选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批准的城市、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园学校扩建项目立项的批复(雨发改投发【2014】48号)。4.1.3 选址结果本项目为扩建项目,利用*园小学现有用地范围,向东侧扩建,具体位于*市*路以南、*路以西。本项目立项批复中已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图4-1 项目区位分析图学校选址选择位于现有*园小学范围内,周边临近木莲冲路和*路,周边为*园小区,项目区位交通方便、位置适中、地形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适宜。根据项目周边地块的地质勘察情况,项目地块地势较高,能够保证排水通畅,且无地震断裂带、山区及丘陵区的阴坡面、滑坡体、悬崖边、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低洼地等不安全地带。而且,学校选址周边无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站、垃圾楼、公安派出所等场所。此外,项目周边没有高压电缆、易燃易爆市政管线和市政道路也没有穿过项目区域,学生上学的路线没有跨越无立交桥设施的铁路线、高速公路、车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的要求。4.2自然条件4.2.1气温年平均气温 17.2最冷月平均气温 4.2最热月平均气温 29.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1.34.2.2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 1394.5mm日最大降雨量 192.5mm小时最大降雨量82.5mm4.2.3湿度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相对湿度80%4.2.4积雪最大积雪深度20cm基本雪压0.45KN/最大冻土深度5cm4.2.5年雷暴日数 49.5天4.2.6风夏季平均风速2.6m/s冬季平均风速2.8m/s30年一遇最大风23.7m/s最多风向及频率 七月 SW20% 一月 NW31%4.2.7全年日照时数 1677.1小时4.2.8*地区地震烈度 项目位于*市*内,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常值加速度0.05g,对应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由于项目为学校的多层建筑,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4.2.9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本项目未完成地质勘查工作,本项目暂参考场地周边建筑的地质情况,根据项目地点周围的地勘情况显示场地内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的断裂构造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建设拟建项目。4.3建设条件4.3.1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位于*市*路以南、*路以西的位置,地块周边交通便利,施工期间可利用地块周边道路作为施工通道,且地块建设、运行所需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均已全面到位。4.3.2物料供应项目建设所需的钢材、木材、砂、石、水泥等各种材料均可在*市内采购供应。4.3.3场地条件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较好,自然条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不大,但应注意尽可能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5.1方案比选本工程为*市*园学校扩建项目,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应制定两个校区规划方案以供进行比选。本项目做两个比选方案,推荐方案(方案一)、比选方案一(方案二),总图及单体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各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表5-1 推荐方案与比选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名称单位推荐方案数量项目名称单位比选方案数量规划净用地面积45218.35规划净用地面积45218.35总建筑面积38807.81总建筑面积33999.14新建总建筑面积31732.81新建总建筑面积26924.14地上建筑面积19759.45地上建筑面积19438.78其中:初中部教学楼4728.84其中:初中部教学楼3320.00初中部综合楼3892.58初中部综合楼3827.60 小学部教学楼3490.82 小学部教学楼3261.96小学部综合楼4503.85小学部综合楼3414.67食堂兼风雨操场3053.26风雨操场2600.00大门、垃圾站、其他用房90门楼223.25半地下室食堂2503.70大门、垃圾站、其他用房180连廊107.60地下总建筑面积11973.36地下总建筑面积7485.36保留小学部教学楼和综合教学楼7075保留小学部教学楼和综合教学楼7075建筑基地面积7014.39建筑基地面积7030.84建筑密度 %15.29建筑密度 %15.54容积率0.585容积率0.59绿地率%40.2绿地率%40.2机动车停车位个290机动车停车位个210地面停车位个23地面停车位个27地下停车位个267地下停车位个183经过与建设单位多次沟通,更多地考虑到建筑实用性和经济性,通过对以上两个方案进行比较,发现比选方案存在如下一些显著问题:.比选方案将半地下室用作学生食堂,地下室通风、采光、疏散等均存在问题。.比选方案初中部车库出入口位于场地中部,初中部教学楼东侧,而初中部教学楼南侧为人行道路,这样存在人车交流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师生安全。.比选方案小学部与中学部功能分区混乱,小学部综合楼位于场地南侧中学部功能分区内,不方便学校管理。.比选方案中风雨操场位于场地最东侧,属于二期建设用地范围,不利于一期工程完成后的使用。综上所述,推荐方案规划及设计风格更符合地块实情、更能体现“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设设计原则,同时,更满足使用单位的功能需求,平面布局空间利用更为合理,故选择方案一(推荐方案)作为项目建设总图依据。5.2总图及建筑设计5.2.1建设项目名称及规模本项目为*市*园学校扩建项目,项目在选址区域内建设一所66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规模3090人。5.2.2项目概况*市*园学校建设项目位于*市*路以南、*路以西。规划净用地面积为45218.35平方米。新建建筑包括初中部教学楼、初中部综合楼、小学部教学楼、小学部综合楼、食堂兼风雨操场等,总建筑面积31732.8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759.45,包括初中部教学楼4728.84(五层),初中部综合楼3892.58(五层),小学部教学楼3490.82(四层),小学部综合楼4503.85(五层),食堂兼风雨操场建筑面积3053.26(二层),门卫、垃圾站等建筑面积90;地下室建筑面积11973.36(三层)。5.2.3建筑规划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宗地图、原始地形图、道路上线图;.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长政发20093号);.补充规定(长政发20123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 43/004-2010;.*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CJ001-2010(试行);.国家与*相关规范、规定及有关资料。5.2.4地块分析由于地块呈不规则L形,周边临*园小区道路,其中南面临近城市规划干道木莲路。考虑校园规划结构的特殊性和科学性,并经综合比较,将学校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面,且保留北面小学原有教学楼和主入口,合理的划分整个场地功能区域。在基地南部,设计24个教学班规模的小学和24个教学班规模的中学。其中将中学教学楼设在主入口广场的北侧,靠近主入口广场,对内对外联系便捷,中学综合楼设在主入口广场的西侧,与教学楼共同组成教学行政区。小学教学楼与小学综合楼相邻,位于初中部综合楼北面。经分析将运动场位于用地东侧较为合理,而风雨操场设于校园东侧的体育运动区内。同时利用地形高差,在地势低洼的中部地区设置地下车库。5.2.5规划构思与设计特点5.2.5.1规划构思.总体设计独创性尊重基地中的原始地形地貌,服从地区人文和自然景致要求,利用基地内的现状,南高北低,特别是对地块中北部的自然高差(最大高差约16米)予以保留改造利用,根据原始地形高差对其进行开挖改造,其目的为:a.有效增加可建设场地。b.在场地土方平衡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用地中部的低洼处,与南部的场地链接,形成一个优越的建设场地(台地二),利用高差设置地下车库,有效控制了场地内的土方平衡,减少土方量,节约造价。台地一为北面小学原有教学区。c.通过场地的改造,将设计两个台地,由北往南依次递增,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校园安全隐患。同时,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各景观空间高低起伏,形成了活泼、优美的自然景观。.规划构思从关爱儿童标志中获得灵感,以双手托举的形态,结合弧线的发散方向,这是对地块功能布局规划的完美组织,体现着教育建筑蕴含的包容和人文关怀。.校园道路与景观相融合,旨在创造绿色、生态、优美且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校园,在规划布局中,紧凑合理的划分教学行政区、运动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综合组织交通流线,将各个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流畅的交通系统。用以简洁、大方的形式将道路与建筑有机组合,最大力度的达到人车分流,建立高效便捷的路网结构,力求创造新时代的充满健康、活力和生机的景观校园。 .充分考虑形成便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空间布局与功能组成,将中心广场放大,提供师生学习交流的空间,围合而成整个基地的形象展示区,形成基地博大、包容、向上的文化形象和气势。基地中心广场周边设置不同的绿化空间,与广场联系在一体,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融合,塑造成为基地主要的“礼仪广场”。通过这种超大的中心广场,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放松的学习交流环境。同时,把视觉引入到一个个开阔的空间,延伸、舒展。.塑造实用、简约、典雅的形象。注重实用性原则,塑造校园整体简约典雅风格的同时注重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益。校园各教学用房以半围合的内庭布置,与草木、小品、景观步道等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结合路网的划分,实现了基地多样化的空间形态,既有博大的入口广场序列,又有园林的自由活泼的不规则空间。.体现“两型社会”理念的原则。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按主体功能区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体现可持续原则,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建设、集约使用资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倡导“绿色建筑,建筑校园”的理念。5.2.5.2设计特点.好用:功能区,着重考虑各建筑均南北朝向,良好采光,通风流畅,各活动平台充满着阳光。最大限度将基地用足,用好,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公共活动空间;力求建筑空间的流畅、自然、和谐,让每一个人都有好的视线与自然接触面。本着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采用外廊与坡屋顶的形式,很好的解决了楼梯间、各功能房的采光、通风问题。.好看:本设计力求一种精美的简欧风格,以窗等基本构建元素,通过干净的色彩以及简洁、明快形体,诠释精美的简欧风格,尽情演绎活泼与温暖的情怀。.好建:所有建筑采取规整的框架结构形式,每栋房子都尽量求得“方正”,降低建筑成本,方便施工;建筑造型别致而不复杂,选材均使用常见材料。5.2.6总平面布局学校主要分为西面的教学行政区及东面的体育活动区,教学行政区又分为北面的小学部与南面的中学部,其中体育活动区为小学部与中学部的共享资源。体育活动区位于地块东面,教学行政区位于地块西面,动静分离,互不干扰。.小学部包括北面小学的主入口广场和保留的两栋教学楼,以及一栋新建的教学楼和一栋综合楼。小学主入口通过开阔的入口广场引入到教学区,相互并排的教学楼组合成半围合的空间,单体之间以连廊及林荫校道相互联系,便捷紧凑,既互相独立,又互不干扰。.中学部包括基地南面的一栋综合楼,基地中部一栋教学楼。两两相围合的组团形式,组团内中心绿化广场层层递进,为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提供了多层次的交流空间。教学楼位于入口广场尽端,与广场景观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充分提高了整体校园美观大气的生动形象。综合楼位于入口广场西南面,靠近主入口便于学校对内对外联系。.体育运动区主要包括东面的一栋风雨操场,田径场以及5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组成。为师生日常教学、健身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5.2.7道路交通组织 配合学校的布局和组团式结构,以及对校内交通安全的考虑,校园内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原则,使学生活动与车流完全分开,以求达到行人安全。.车行系统整个车行系统以外部道路为主,路网结构清晰,车行道在各功能组团外围环行,减少对校园的干扰。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巡视养护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炼钢浇铸工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玩具设计师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染色小样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钽铌分离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 宿迁市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 保险产品创新应对2025年气候变化对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报告
- 2025年放射学科影像诊断解读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医学伦理与法律应用考核答案及解析
- 支教考试笔试试题真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餐饮公司中标协议书
- 汽车报废委托协议书
- 光伏支架生产工艺流程
- 钢结构雨棚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女性私密项目培训
- 中学实验员安全培训课件
- 胸痹心痛护理个案
-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1-主题测试卷含答案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习题及答案 项目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