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3单元测验.doc_第1页
必修2-3单元测验.doc_第2页
必修2-3单元测验.doc_第3页
必修2-3单元测验.doc_第4页
必修2-3单元测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2 第3章 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 B C D2肺炎双球菌分为具有荚膜的S型菌株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菌株。艾弗里分别提取了S型菌株的蛋白质、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再分别与活R型菌株混合后倒平板。实验中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A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B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C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与DNA混合的那一组既有具有荚膜的菌落,又有不具有荚膜的菌落,其他组均为不具有荚膜的菌落D与多糖混合后所倒的平板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3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C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4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R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荚膜有毒B将杀死后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R型细菌有毒C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D用15N和32P这两种同位素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然后侵染烟草叶片。通过示踪观察可以得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5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6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有1个C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的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7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8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能决定的是()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的特异性遗传信息密码子的排列顺序DNA分子的稳定性A B C D9下列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DNA均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就是DNA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只含一个DNA分子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染色体和DNA都在间期复制并加倍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DNA都在间期复制、后期加倍基因都位于DNA上,也都位于染色体上A B C D10 在一个DNA分子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则这个DNA片段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的数目和氢键的数目依次为()A200个和400个 B400个和510个 C2个和510个 D2个和400个11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A3900 B3420 C4420 D490012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32.9%和17.1% B31.3%和18.7%C18.7%和31.3% D17.1%和32.9%13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下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二、非选择题14右上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虚线表示碱基间的氢键个数。请据图回答。(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_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2)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请回答: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个,C和G共_对。该片段复制4次,共需原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个。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_碱基对的比例高,DNA分子稳定性高。15 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1)由图示得知,1个DNA分子复制出乙、丙2个DNA分子,其方式是_。(2)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细胞提供_。除了图中所示酶外,丙DNA分子的合成还需要_酶。(3)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_。(4)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_;在复制完成后,乙、丙分开的时期为_。16.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回答下列问题:为了探究构成两者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量是否相同,请依据下列材料,设计实验:实验材料:小白鼠的DNA分子、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4种足量种类和数量的脱氧核苷酸、ATP溶液、相关酶、试管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取2支试管,编号A、B;第二步:分别放入 ;第三步:在A试管中 ,B管中放入 ;第四步: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两试管中 。实验结果及结论: 1.A 2. C 3. C 4. C 5. B噬菌体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繁殖,因此必须使用无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细菌,才能得到含35S的噬菌体;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参与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因此既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其不是遗传物质。 6.A 7.C8.B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着遗传信息,其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而信使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故密码子的排列顺序是由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DNA分子的稳定性与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以及碱基之间的氢键有关。9. A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10. C DNA中共有400个碱基,其中A和T均为90,G和C均为110个,其中A和T间有2个氢键,G和C间有3个氢键,故DNA中共有9021103510个氢键。DNA的两条链各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11. D根据DNA分子的特点可知一个含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腺嘌呤(A)有40个,则T有40个,G、C各60个。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由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可知共复制了4次,产生了16个DNA分子。需要游离的C(161)60900。12. B由于整个DNA分子中GC35.8%,则每条链中GC35.8%,AT64.2%;由于其中一条链中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由此可以求出该链中,G18.7%,A31.3%,则其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1.3%和18.7%。13. D 14. (1)反向互补配对(互补) (2)4060 900 C和G解析(1)双链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由碱基互补配对(互补)形成的碱基对相互连接。(2)碱基对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而A与T间有两个氢键,设该DNA片段碱基A有X个,碱基G有Y个,则有以下关系:XY1/2200,2X3Y260。解此方程组可得片段中含A 40个,C和G共有60对。复制4次,共需原料C:(241)60900个。C和G之间的氢键数多于A和T之间的氢键数,因此C和G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的稳定性越大。15. (1)半保留复制(2)能量(ATP)DNA连接(3)相反(4)细胞核、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