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 时,应设不小于4m4m 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2)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3)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 的回车场地;4.3 消防车道4.3.1 汽车库、修车库周围应设环形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一个长边和另一边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宜利用交通道路。4.3.2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2m12m。4.3.3 穿过车库的消防车道,其净空高度和净宽均不应小于4m,当消防车道上空遇有障碍物时,路面与障碍物之间的净空不应小于4m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比赛池的尺寸为:50m21m(8条泳道)(1.8-2.2)m或50m25m(10条泳道)(1.8-2.2)m,深度均匀1.8-2.2m范围内。兼顾花样游泳及水球比赛的池水深度不应小于3m。跳水池的平面尺寸为25m25m或25m21m,水深为1.8m-5.5m(有跳台)。而对于其它用途的游泳池,也有不同的水深要求。对于公共游泳池,水深一般为1.4m-1.8m;儿童戏水池为:0.3m-0.7m;中学生用游泳池为:1.4m;大学生用游泳池为:1.2m-1.8m,残疾人用游泳池水深则为0.0m-1.8m。为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要求,就要建造不同功能的游泳池。这不仅在一次性投资上造成资金的浪费,也造成不同游泳池的使用率不高,维护管理费用增加景观水池深度均为0.60.8m,这样作法的原因是要保证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并且池底为一整体的平面,也便于池内管路设备的安装施工和维护。只有在为体现亲水特点的浅蝶形池体设计时,才采用吸水坑或泵坑。0.60.8m的水深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全性。同样,在儿童戏水池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深度为0.30.6m左右,一旦幼儿落入景观池中的将是十分危险的。我们认为较为适宜的水深以0.20.4m为宜。这样做的另一优点是,当水质浊度略高的,给人的感觉仍然清澈见底。池壁顶面应可供游人坐下休息,池壁顶面距地面高度一般为0.300.45m,除人工湖外,水面以高于地面为宜。若水面水位较低,便会有如临深潭的感觉。从亲水的角度出发,较为合适的尺度是水面距池壁顶面为0.2m较为合理。潜水泵坑或水泵吸水口则只需局部加深以满足吸水条件,泵坑表面可设置篦子,即可遮蔽设备又可作为格栅以阻止大颗粒杂质吸入。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池表面应尽量减少外露的管道设备,尤其是垂直设置的溢流管口,它会在水面上升时产生很大的排水吸气声。第4.3.2 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 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 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第4.3.3 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第4.3.4 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第5.1.4 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第5.1.5 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 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拦设施。第5.1.6 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第6.2.5 条停车场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二、庇荫乔木枝下净空的标准:1、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大于4.0m;2、小汽车停车场:大于2.5m;3、自行车停车场:大于2.2m。三、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5m,并应设置保护设施。第6.2.6 条成人活动场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宜选用高大乔木,枝下净空不低于2.2m;二、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50%。第6.2.7 条园路两侧的植物种植一、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得有低于4.0m 高度的枝条;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边缘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丛生型植物;2、路面范围内,乔、灌木枝下净空不得低于2.2m;3、乔木种植点距路绿应大于0.5m。第7.1.2 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造园要素统一协调;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三、游人通行量较多的建筑室外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 级;侧方高差大于1.0m 的台阶,设护拦设施;四、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 处,均设护拦设施,其高度应大于1.05m;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1.2m;护拦设施必须坚固耐久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其竖向力和水平荷载第7.1.3 条游览、休憩建筑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0m;亭、廊、花架、敞厅等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第7.5.1 条公园内的示意性护栏高度不宜超过0.4m。三、戏水池最深处的水深不得超过0.35m,池壁装饰材料应平整、光滑且不易脱落,池底应有防滑措施;11.3 公共游泳池11.3.1 公共游泳池的平面尺寸及水深宜符合下列要求:1 平面形状宜采用矩形;2 池宽按2.02.2m 的倍数设计。池长应采用50m 或25m;3 一座池内应分设浅水区(水深1.01.4m)和深水区(水深大于1.4m),分界处应有明显豹标志。11.3.2 应采用池岸溢流式溢水方式。11.3.3 应有必要的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器材库、办公室、急救室、售票室等辅助设施。11.4 戏水池11.4.1 戏水他的表面构造应圆滑,不得出现有棱角的突出物。11.4.2 池底应基本水平;池子应设上岸、下池的踏步;池边应设练习浮水的扶杆。11.4.3 戏水池的水深:儿童游泳池应为0. 6m,幼儿戏水池宜为0.30.4m,两部分合建在一起时应采用栏杆分隔开;成人戏水池应为1.0m。11.4.4 池内宜附设必要的水滑梯、水伞、水磨菇等戏水设施。当没有水滑梯时,应设置滑梯润滑用水的装置。3211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31 道路绿地率指标311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312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3121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3122 红线宽度大于5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3123 红线宽度在405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3124 红线宽度小于4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422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423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532 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精装改造工程策划方案(3篇)
- 降噪工程处理方案(3篇)
- 音乐艺术联考试题及答案
- 考驾照训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工程承包合同的主要特点分析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满分必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搅墨棒项目合作计划书
- 双人合作开店协议书范本
- 学堂在线 军事理论 章节测试答案
- 26个英文字母(课堂PPT)
-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版)》整套教学课件
- 空白教案模板(表格形式-已排版)
- 常用抗肿瘤中药简介课件
- 配网识图、绘图课件
- 硫化氢考试题库
- 途虎八步及10大保养质检流程试题及答案
- 舒尔特训练方格 可打印(5×5)
- 中国文化概论·第3章·第1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